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5课,题目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影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并能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状态导入,课件展示,课堂演练,课后延伸和作业检查。

二、状态导入通过导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导入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1.你知道中国的历史吗?2. 你了解北伐战争吗?3.你了解国共合作吗?4.你认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更好地呈现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课件的呈现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点进行展示:第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学生了解此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协定和具体协商内容等来让他们了解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第三,教师可以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例如解释北伐战争的起因、目的、过程等,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片和文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第四,教师可以聚焦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影响,以及引发的变革。

通过以上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课堂演练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的背景文献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后,通过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长沙战役等。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本课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决定并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胜利。

但因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

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背叛革命和血腥屠杀等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党为革命和人民付之的行动和作出的牺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对党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难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惨遭血腥屠杀的原因导入新课:从中共二大说起: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而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都十分强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仅靠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中共二大认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课教学(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设问:1.孙中山会不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为什么?教师展示资料,学生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就这样,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变设问:2.第一次国共合作于哪年正式实现(1924年)?合作是不是等于合并?教师要作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只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并不是两个政党的合并。

展示图片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一生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和亲自投身于实践的伟大行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可能还存在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介绍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地图、资料等3.教学视频:有关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片4.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意义何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提供的资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评估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与政治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事件和人物。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分析与评估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3. 研究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4. 掌握相关的关键词、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提出问题,例如:你能想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合作过吗?2. 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了解。

第二步: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0分钟)1. 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共合作的背景材料,包括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和国共两党的分歧。

2.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他们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国共合作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步: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20分钟)1. 学生参考课本和其它资料,研究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的影响的短文,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北方军阀的割据状态。

2.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例如:北伐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它的经过和结果如何?3. 学生参考课本和资料,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统一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与评估(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例如: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如何评价?2.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全班讨论,并评估他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三、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篇有关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了解北伐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发展;
2.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3. 北伐战争的发展过程;
4.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2. 进修:分组讨论国共合作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并进行小结汇报。

3. 深化: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4. 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通过教室讨论、展示等形式,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
1. 教室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
2. 作业评定:完成相关阅读、写作等作业;
3. 考试评测: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掌握水平。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配套教材《中国近摩登史》等;
2. 多媒体:提供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图书: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专著;
4.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文章等。

六、教学反思:
1.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2. 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进修兴趣;
3.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和思辨能力,使历史知识得以深入进修和传承。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阶段性胜利和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与背景1. 国共合作的背景国共两党在中国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国共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党对抗外敌入侵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共同愿望。

国共两党在民族意识、政治目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共同点,这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2. 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形成离不开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倡导,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这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而国共两党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政治与军事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三、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1. 北伐战争的初期阶段性胜利北伐战争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为突出的便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这一行动为国共合作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基础,并开始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2. 北伐战争的失败及国共合作的破裂尽管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国共双方对于统治权的争夺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北伐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这一阶段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四、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民众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民众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与抗日情绪,社会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经济上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2. 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及发展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党在政治上的分歧与斗争将直接导致国共内战的爆发,至此为止,两党的矛盾开始激化,并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从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

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北伐的胜利。

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

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失败了,中共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同盟军。

中共找到了谁呢?
1.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请同学阅读课文,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立场出发,思考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组织涣散、缺乏战斗力,孙中山决心引入新思想,改行新策略,改造整顿国民党
共产党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受挫,要求寻找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式——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也就是说本次合作采用的是在国民党内部实行合作的形式。

提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呢?(给学生思考时间)因为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当时中共还在初创时期,力量和影响较薄弱,国民党却以俨然是一面革命旗帜了,党内合作将国民党变成了革命的大本营,结果是国民党成为了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阵营,扩大统一战线,推进革命进程。

当然,孙中山也不可能同意让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他所乐见的是中共作为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

(3)合作标志——191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讲述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能够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2)从军校的对联,你能看出军校的创办宗旨是什么?
(3)军校的创办有什么影响?
3.讲述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合作促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将矛头指向当时割据各地的封建军阀,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思想高涨,进行北伐的时机也成熟了。

(2)北伐开始:(1926年7月始)
从广东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向江西,一路向福建(两路都是以孙传芳为斗争对象),另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以吴佩孚为斗争对象)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在东北,由于距离太远,暂时不列入主攻目标。

在两湖战场上除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它被称为“铁军”,那就是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3)北伐的成果: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进入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北伐的推进,在1927年初时,广州国民政府移到武汉,被武汉国民政府取代。

4.讲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阅读教材和图2-62,知道国共破裂的原因。

南京政府成立和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板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
国民党
必要性:
共产党
2.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
召开:1924.1广州
内容: 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三.北伐战争
1.北伐开始:
2.北伐成果:
四、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