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单选题: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民法C、行政法D、经济法2、()亦称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A、政体B、国体C、国家结构D、国家制度3、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的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物的制度。

A、各少数民族B、汉族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制定的宪法。

A、1978B、1952C、1954D、19757、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

A、义务B、权利C、权利和义务D、权力和义务8、法律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全民的B、统治阶级的C、政党的D、整个社会的9、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B、统治阶级的规则就是法C、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D、统治阶级的行为就是法10、()决定法的本质。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1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A、社会舆论B、领导威信C、自觉遵守D、国家强制力的保证1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13、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有()。

A、司法部B、人民检察院C、监察部D、安全局14、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

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5、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6、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负责。

A、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B、本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C、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D、产生它的同级人民政府17、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国体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007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也是中国从法律上明确保护私人财产的重要法律——( D )。

A《民法通则》B《经济合同法》C《民法典》D《物权法》3.下列有关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代理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B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C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D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4.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5.以下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的是( B )。

A 10岁小学生创作一副美丽的图画B 8岁的小学生购买笔记本电脑一台C 5岁的儿童获得奖励D 12岁中学生购买课本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 B )。

A一年B两年C四年D二十年7.如果立遗嘱人先后立了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应以( D )为主。

A自书遗嘱B代书遗嘱C录音遗嘱D最后一份遗嘱8.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监督权利的是( C )。

A通信自由B受教育权利C批评建议权D宗教信仰自由9.权利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称为( C )。

A所有权B专利权C著作权D商标权10.作家甲于2001年2月创作完成一部小说,4月与出版社协商出版事宜,5月出版社同意出版,7月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甲取得该小说著作权的时间应是( D )。

A7月B5月C4月D2月11.大学生某甲因期末考试作弊被学校勒令退学,某甲不服,以学校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该争议之法律关系性质为( B )。

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社会关系D管理法律关系12.某甲进行赌博活动,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罚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八章参考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八章参考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八章参考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宪法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际事务、经济事务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的()A.法治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公民权利依照D.民主集中制原则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国体是()A.多党合作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民主专政D.政治协商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

我国的政体是()制度A.多党合作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民主专政D.政治协商4、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自治制度B.区域民族自治制度C.民族自治区域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列宁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作为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前提的基本权利是()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人身自由权D.社会经济权6、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条件是()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7、公民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A.遵守宪法和法律B.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D.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8、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B.中央军委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家主席9、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国务院B.中央军委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家主席10、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_201228610120943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_20122861012094311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
产生: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副主席。 职权: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 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 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 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 发布动员令。
• 法人是具有民事 权利能力和民事 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
• 法人成立的条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 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 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
(三)民事行为制度 案例:
何为民事法律行为?
只有符合法律条件的行为, 才能够发生当事人所希望的法律 后果,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个: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九条: 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国家实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
第三个: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共六条: 确认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非公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等.
第四个: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完善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和等.

思想道德修养第八章_了解法律制度_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第八章_了解法律制度_自觉遵守法律

(二)民事主体制度 1、自然人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享有 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平等性 一致性 保障性
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 1、概念: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 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 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 度。
国家主席
最高人 民法院
国务 院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最高人民 检察院
一、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 (一) 民法概述 • 1、概念 •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 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1)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 社会关系 • (2)调整的范围是平等民事主 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1、宪法的概念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也是阶级力量对比关 系的集中体现。
2、宪法的基本原则
• • • • •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2)债权
〈a〉债权的概念
《民法通则》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 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享有权利的人是债 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b〉债的发生根据
主要有:合同之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等。
问:搬家公司所雇民工在搬家过程中给客户的家具和 人身造成伤害该如何赔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项多项试题《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项多项试题《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8》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单项1.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宪法B民法C刑法D经济法2.我国的根本大法是A宪法B民法C刑法D经济法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民主制C集中制D独裁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宪法对A我国国体的规定B我国政体的规定C我国国家经济制度的规定D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共和制B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6.在我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B民主座谈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7.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主体所有制C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D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A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的统一起来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C各民族一律平等D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9.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A全民所有制经济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C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D“三资”企业10.我国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A必要补充B重要基础C有益补充D重要组成部分11.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A文化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社会经济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12.在我国,国家主席作为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权不包括A公布法律、发布命令B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C发布特赦令D决定国家各项大事13.在我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A3年B4年C5年D6年14。

我国宪法规定,有权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国家主席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1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最高人民法院16.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是A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B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C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17.在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是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8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A2年B3年C4年D5年19.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C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我国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A监察机关B检察机关C审判机关D权力机关21.依法享有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行使该项权利并对行为的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社会组织是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B行政主体C行政组织D行政相对人22.行政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被划分为抽象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 法 规 定 的 基 本 权 利
平 等 权 (33条)
政 治 权 利 和 自 由 (34.35条) 宗 教 信 仰 自 由 (36条) 人 身 自 由 权 (37.38.39.40条) 监 督 权 和 取 得 赔 偿 权 (41条) 社 会 经 济 权 利 文 化 教
和一 切 个 组 人织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 宪法,制定本法。”其宪法上相应的根据是宪法第41条:“由于国家机关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宪法修改程序最严格
(42.43.44.45条) 育 权 (46.47条)
特 定 主 体 权 利 (48.49.50条)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 1、公民、国民和人民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 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宪法第33条(1982年):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基本经济制度
单一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 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 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 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 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1787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 则”。
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民主形式 集中起来,并通过各种法定程序上升为 国家意志。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
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 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人民意志。
2.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 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 最高权力。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对人民主权的 确认。
3.公民权利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民政协的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参政议政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一般的人民团体, 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1.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 2. 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问题决策前 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城市是居民委员会(居委会) 农村是村民委员会(村委会)
(六)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 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发布时间:2012-12-17 20:41:36 【】共点击:575次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亚里士多德
学习目标
第一,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谘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第二,初步掌握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民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度尖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方法
通过对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掌握我国宪法的概念、原则和特
征,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国家机构体系,掌握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基本问题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条件。

5、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6、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条件时方能有效?
7、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8、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简述合同的内容。

10、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12、夫妻间有哪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
1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14、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5、简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16、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7、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8、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19、简述我国刑罚的种类。

20、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21、简析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机关的职权分工?
案例分析
1、2007年5月,某县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免去一位同志的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和任命另一位同志担任该职务的通知。

在县人大常委会还没有讨论这两位同志的任免事项时,县政府就发出了任命拟免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为县农委委员的通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也找拟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谈话,让他离职就任。

对于这种不按法定程序任命干部的作法,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委提出了意见。

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随后,县委与县政府分别撤销了原来发出的通知。

问: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哪些有关规定?
2、甲某和乙某是邻居、朋友,两人经常相互帮助,某日,甲请乙上山用驴子邦他拉柴,在装载过程中,驴子抬脚把乙某踢下山坡,甲马上把乙送到县医院,吃、用、医疗等费用全由甲承担。

但乙某终落了个二级残废,出院以后,乙某将甲某告上了法庭,要求甲某一次性支付给他生活费和后续医疗费共5万元。

请问:
(1)此案在民法的调整范围内吗?为什么?
(2)结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有关民事责任原则谈谈此案怎样处理,并说明理由。

3、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

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住女子衣服,将女子救上来。

张某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元的照相机被碰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

张某将女子送到山下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500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20元。

当晚,张某住在医院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100元,用以支付食宿费。

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表示感谢。

问题:(1)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2)张某的照相机被损坏以及治疗自己伤口的费用女子应否偿付?为什么?
4、金某、杨某两人原同在云台大岛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2000年5月至9月间杨某多次从金某处购买鱼饲料,在支付部分款项之后,余款l0068元一直未付,在金某的多次催要下,杨某出具了欠条一份,双方口头约定于2000年底付清。

到期后,杨某以饲料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给付余款,金某在催要无果的情况下于2005年1月份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开庭审理后认为,依照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金某于2005年1月份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丧失了公力救济权,法院遂依法判决驳回了金某的诉讼请求。

根据上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诉讼时效期间从何时开始计算?本案中应如何计算诉讼时效?
(2)《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效力是如何规定的?
(3)结合本案的案情,谈一谈你对诉讼时效的认识。

5、李某在湖南工作,将座落在济南的祖遗房屋二间借给王某使用。

王某自住一间,将另一间租给宋某居住,每月租金500元。

后来李某得知此事非常不满,王某声称,房屋借给我后,如何使用我有权利。

因此,李某起诉法院,要求收回借房并请求王某支付出租房屋所得的2500元租金。

试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6、甲丧偶,有四子均已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

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

甲有一笔财产。

问:
(1)此案当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
(3)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又应各得多少?
7、某甲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长大。

后其父再婚。

某甲与其继母乙格格不入,造成父子关系也较紧张。

后因矛盾激化,甲与其父立据宣布脱离父子关系。

几年后,甲父死亡,临终留下遗书:要求把其存款平均分给甲、乙及其与乙的儿子丙。

但在执行遗嘱时,乙阻止将存款的1/3分给甲,声称甲与其父已脱离父子关系,已无权继承其父遗产,并将该存款取走。

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试析本案应如何处理。

8、2008年,甲因脑血栓不治死亡。

死前甲立有一遗嘱,赠将其存款5万元赠送给邻居张某。

另有遗产继承问题上,在英国的儿子丁来电报说明。

甲曾当着其一位好朋友的面说,其死后全部遗产由丁继承。

问:(1)本案中有哪些人享有继承权?为什么?(2)如何认定甲所立遗嘱的效力?为什么?
(3)甲的遗产当如何分配?为什么?
9、被告人赵某、男、32岁,农民。

赵某于2008年10月某日晚11点钟左右拿着锯子到离家3里地的集体树林中偷砍松树,准备自己修房子用。

赵某在树林中锯树的声音被另一过路的农民李某听见,因为光线暗淡,看不清锯树的人,李某便向有锯树声
音的方向走去,当走到距离赵某锯树六、七米远的地方时,这时赵某刚好将树锯断,树倒下时树干正好打中李某的头部,李某当即死亡。

问:赵某对自己的行为造成李某死亡的结果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10、李某(男)与张某(女)热恋,后李提出分手,但张不同意。

某日,张跑到李家,与李言谈不和发生争吵。

张在李家里当着李的面喝下自备的敌敌畏农药。

5分钟后,李见张的嘴角流出唾沫,即独自锁门外出,后张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李对张之死,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11、某日,被告人丁某(女,15岁)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过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

丁从自行车上摔倒,将李压倒在身下。

丁即将李送往医院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

问: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实践活动
1、假如我是法官
提示:参加当地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的现场旁听活动,并设想一下,假如我是法官司,我将如何判决。

2、为法制建设出谋划策
提示:利用寒暑假,在你的家乡进行当地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调查,并就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