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逐年增长,常见的有脑梗塞、脑血栓,年龄大都在中老人群中且越来越年轻化。

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涡斜,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偏瘫是心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使患者出现身体一侧偏瘫,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由于受到压力高或血脂稠等因素影响,血液流动限制,脑部缺血时间长导致脑组织受伤害,结果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差,患者经西医治疗后,肢体活动自主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中常用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能力,。

一、针灸选穴原则选穴原则分为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经验选穴原则,近部选穴是在偏瘫肢体周围进行选穴,例如面部偏瘫选择迎香、人中、地仓等,体现了“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远部选穴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选择可以治疗本病的腧穴,例如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上的梁丘、足三里等,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辩证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的特点进行选穴,根据患者病程进行选穴治疗。

偏瘫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八纲辩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及恢复期,中经络没有神志上的改变,只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为主,中脏腑主要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风多因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司,风痰夹瘀上扰头脑;病位在脑,与心肝肾有关,病机为风火痰气血。

二、针灸治疗头部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风池,运用醒脑开窍针法可以帮助患者开窍醒神;面部穴位:太阳、迎香、颧髎、地仓、颊车、人中,主要治疗患者口眼涡斜、流涎、面瘫等症状,通过刺激患者面部穴位,使面部经络疏通;上肢穴位:八风、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井、臂臑,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肢体活动,缓解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腹部穴位:天枢、上脘、气海、关元,大部分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中医治疗痿证独取阳明经,患者卧床时间久,腹部穴位可以缓解便秘情况,气海和关元治疗患者尿失禁或癃闭等病症;下肢穴位: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昆仑、申脉、太溪、照海、三阴交、阳陵泉;其中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有助于下肢能力恢复。

偏瘫针灸PPT课件

偏瘫针灸PPT课件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具有 健脾和胃、调中益气 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 下肢不遂、步履蹒跚 等症状。
针灸治疗偏瘫的操作方法
针刺法
使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 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根据病情
需要,可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电针法
将针刺入穴位后,连接电针仪,通过 微电流刺激穴位,以增强刺激效果。 根据病情需要,可调整电流强度和频
针灸治疗偏瘫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 03 的气血流通,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

偏瘫的病因和病理
01 脑部损伤
如脑卒中、脑外伤等,导致大脑控制运动的相关 区域受损,引发偏瘫。
02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硬化症等,影响神经传导 ,导致肌肉运动障碍。
03 肌肉骨骼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肌肉功能异常, 导致运动障碍。
率。
艾灸法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 通过温热刺激来温通经脉、散寒祛湿 。根据需要,可采用悬灸或隔姜灸等 方法。
穴位注射法
将药物注射到穴位内,通过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 的药物有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等 。
针灸治疗偏瘫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应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治疗后应注意保 暖,避免受寒;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护 理过程,提高患者的自我 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循序渐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 步增加康复训练的难度和 强度,以逐步提高患者的 身体功能。
综合治疗
结合针灸、推拿、理疗等 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施治 ,以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的康复护理实践

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124例

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124例
主 题 词 中风 ( 医) 针 灸 疗 法 中 / @ 康 复 运 动 穴 , 中脘 穴 , 下脘
2 0 ~2 0 0 6 0 7年 , 们 采用 头 针 、 针 及 康 复 运 动 我 腹 疗 法 综 合 治疗 中风 运 动 障碍 , 取得 一定 疗 效 , 道 如 报
下 。
关 、 兔 、梁 丘 、 伏 血海 、 阳陵泉 、 足三里 、 阴交 、悬钟 、 三 太冲 、 太溪 ( 取患侧 ) 常规针 刺 , 均 。 同时加用 电针 。中 等 刺激 , 电针 3 mi , 用 疏 密波 , 通 0 n采 电流 刺激 量 逐 渐
疾 病 诊 断 要 点 》 有 _ 均 1 ]
加强 。每 日 1 , 为 1 程 , 次 6次 疗 疗程 间休 息 1 。连续 d
治疗 4 疗程 。两组 均治疗 4 疗程 后统 计结果 。 个 个 观 察方 法 : 疗前 后 , 照 1 9 年 中华 医学 会 第 治 按 95 四次全 国脑血 管病 学 术会 议《 脑卒 中患 者 临床神 经 功 能 缺损 程 度 评分 标 准 》2 对 两 组病 例 评 分 予 以记 录 , _, ] 观察 两组 病人 的 总体 疗效 。 疗 效标 准 根据 1 8 9 6年泰 安会 议 中华全 国 中医 学会 中风 病疗效 评定标 准进 行评 定 。 临床治 愈 : 积分 达

3月 。 组 间性 别 、 两 年龄 、 程等 经统计 学处 理 , 显 病 无 治疗 方法 所 有病 例均 在应 用药 物基 础治 疗上 ,
著性 差异 ( P>0 0 ) 有可 比性 。 .5 , 采用 针刺 治疗及 运动疗 法 。 治疗 组 : 采用 头皮针 结合 腹 针及 运动疗 法 。 针 : 穴 : 头 取 山西焦顺 发头 针运动 区。 手 法 : 1 5寸毫针 , 取 . 常规 消毒 后进 针 , 体 刺人 帽 状筋 针 膜下 , 2 0次 / n 行 针 3 n 使 针下 产 生 沉 紧感 , 以 0 mi , mi , 患 者头 部 有沉 、 、 、 、 感 , 1mi 再 行 针 1 紧 麻 胀 热 隔 0 n后 次, 留针 3 h ~4 。腹 针 : 穴 : 取 引气归 元 ( 中脘 、 下脘 、 气 海、 关元 ) 患 侧 滑 肉门 、 风 湿点 ( 肉 门外 上 5分 ) 、 上 滑 、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偏瘫偏瘫针灸穴位

偏瘫偏瘫针灸穴位

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效果较好,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

(1)体针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

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

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

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

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

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

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

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

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偏瘫的针灸治疗

偏瘫的针灸治疗
偏瘫的针灸治疗
医学资源 1
一、偏瘫概述
1.定义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 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 肢体运动功能 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 时可伴 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 不全等症状。
医学资源
2
2.分类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 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
医学资源 10
3.毫针刺法
进针
医学资源
11
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 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的手法:基本手法(提插法和捻转法) 法等)
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 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
医学资源
12
基本手法:
医学资源
13
辅助手法:
循法
医学资源
14
针刺补泻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针刺补泻的手法分为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手法
医学资源
15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医学资源
3
3. 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55例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55例
参考文献 []伊运佳,张雪风 .T D 1 C 与缺血性脑血 管病预后相关分析 [] J .哈尔滨医药,
2 0 , 2 : 1 8 05 5 9.
[] 中华医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 2 J .中华神经 科杂志 ,2 0 ,2 :3 7 02 9 9. [] 高小平,袁荣峰,胡美伦,等.r D D 及DA 3 e 、C H S 对缺血性脑卒 中诊断价值 的 比较 [] J .医学临床研 究,2 0 ,2 :7 . 04 1 7
滞血瘀 ,痹阻脉络所致 。应 以益气活血 ,化瘀 通络为主。补 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所创补气 、活血 、化瘀有效 良方 ,按气 血之间有 “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的关系而设立。此方重 用黄芪 以补气来行血通络,达到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此方的基 础 上加 祛 瘀 血而 不伤 新 血 的 水蛭 其 效倍 增 。 《 草经 百草 录 》 本
动 功 能 评 分4 .5 0 5 。 8 2 ±l . 3 1 2 诊 断 标 准 . 根据 国家 中医 药管理 局脑病 急症 协作组 1 9 年 制订 的 96 《 中风病 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 试行 )》。 排除标准:①有重要脏器衰竭或病情危重者;②既往有运
I级联带运动初期阶段 ( I 开始 出现痉 挛 );I 级 ,联带运动 I I 达到高峰 ( 痉挛达到高 峰)I级 ,出现 部分分离运动 ( V 痉挛 开 始 减 弱 ) ; V 级 , 出 现 分 离 运 动 ( 挛 明 显 减 弱 ) ; V 痉 I
现了颈 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 系统血 管的狭 窄与闭塞 ,同 时患者的T D C 与颈 部血管超 声检查、D A S 的符合 率较 高,这说
明 了缺血性脑 血管病 者应利用T D C 筛选 ,当检测 出异常情 况

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 127 -①宿迁市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研究白静波① 蔡志勇① 任福娟①【摘要】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 4月在宿迁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2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

比较两组Barthel 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 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量表评分、NIHS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灸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针灸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doi:10.14033/ki.cfmr.2024.10.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10-0127-04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BAI Jingbo, CAI Zhiyong, REN Fuju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10): 127-1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Suq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12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both groups were intervened for two months. Barthel index scor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Fugl-Meyer exercise scale score,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rthel index score, Fugl-Meyer exercise scale score, NIHSS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Fugl-Meyer exercise scale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IH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patients' limb movement abilit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Suq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uqian 223800, China 脑梗死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堵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最终造成局部脑组织死亡的病理过程,常表现为头晕,语言、肢体障碍等[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LOGO主要内容LOGO中风病的概述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

进入恢复期后多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对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LOGO中风病的概述气血逆乱肝火、心火上犯于脑虚火风痰气血阴虚、气虚肝风、外风气逆血瘀风痰、痰湿LOGO中风病的概述中经络中脏腑心肝肾脾病位在脑本:肝肾亏虚、气血衰少标: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本虚标实有无神识昏蒙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诊断要点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经临床救治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中风恢复期一般为脑梗塞发病周后或脑出血发病个月后后遗症期为发病半年后遗留意识、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诸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头部CT示软化灶形成或见不同程度脑萎缩。

LOGO急性期约两周内患肢呈弛缓性瘫痪。

锥体束休克所致。

约持续两周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第周~个月以分离运动为主能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两周后始恢复痉挛始现无随意活动以共同活动、联合反应为主Brunnstrom的阶段理论--偏瘫恢复的发展规律共同运动减弱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偏瘫特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的肌痉挛模式。

LOGO废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早期缺乏康复介入担心活动有危险而长期卧床无主动性活动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神经肌肉反应性降低、心肺功能减退久之形成了的“废用状态”。

缺乏正确的康复知识一味行上肢的拉力握力和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加重了抗重力肌的痉挛而使痉挛的运动模式强化和固定下来表现为严重的痉挛、姿势异常、挛缩畸形形成了“误用状态”。

LOGO针灸治疗偏瘫的误区注重肌力忽视肌张力片面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不注重偏瘫的分期治疗强化了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导致的“误用综合症”临床奏效缓慢疗程冗长。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LOGO中风偏瘫痉挛期(BrunnstromII~Ⅳ)此时优势肌群(主动肌群)张力已增高至亢进而非优势肌群(拮抗肌群)张力则相对较弱。

下肢阳明经循行于优势肌伸肌上若长时间“独取”势必诱发伸肌张力加剧痉挛状态。

有人主张对阳明经在下肢的腧穴采用具有抑制作用的手法或可采用阴阳经相配兴奋非优势肌抑制优势肌以调和阴阳恢复伸、屈肌张力的动态平衡。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LOGO偏瘫恢复早期偏瘫恢复中后期针灸临证思路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临证思路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常规针刺法醒脑开窍针法张力平衡针法分期治疗LOGO取穴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穴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三阴交、伏兔、丰隆、太冲、地仓、人中等。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随症加减:风痰阻络者加风池、丰隆、阴陵泉、合谷熄风化痰。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行间、阳陵泉清肝潜阳。

痰热腑实者加膻中、中脘、天枢、丰隆、上巨虚、曲池。

气虚血瘀者加气海俞、膈俞、脾俞、血海以益气活血。

阴虚阳亢者加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滋阴潜阳。

瘀阻脑络者加膈俞、血海、三阴交、百会活血通络。

语謇加廉泉、通里或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口喎流涎配颊车透地仓下关透迎香。

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穴位:内关、人中、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处方:上午针:主穴为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患侧)。

副穴为患侧尺泽、极泉、委中。

配穴: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如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侧天柱言语不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虚透照海。

下午针: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寸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的方向斜刺~寸,采用捉插泻法以流泪或眼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穴沿胫骨内缘与皮肤呈°角斜刺针尖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以患肢抽动次为度。

极泉穴针刺在原穴沿经下移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侧肘关节使共外展直刺进针~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感觉以患肢抽动次为度。

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抬起患肢取穴医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进针~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次为度。

风池、翳风、完骨均向喉结、进针~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min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量~ml。

LOGO“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LOGO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寸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的方向斜刺~寸,采用捉插泻法以流泪或眼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穴沿胫骨内缘与皮肤呈°角斜刺针尖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以患肢抽动次为度。

极泉穴针刺在原穴沿经下移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侧肘关节使共外展直刺进针~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感觉以患肢抽动次为度。

LOGO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抬起患肢取穴医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进针~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次为度。

风池、翳风、完骨均向喉结、进针~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min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量~ml。

LOGO并发症的治疗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癫痫:针大陵、鸠尾、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LOGO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在病机上认为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于肢无所用。

()在立法处方上“窍闭神匿”之病机而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以疏通经络为辅”将醒神、调神通导经气的整体性的治疗根据具体症状取相应有效穴的局部性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治疗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生理功能为主。

LOGO()在处方上改变了传统的常规取穴配方原则选择开窍启闭作用的脑穴及阴经为主阳经为辅。

()针刺手法的确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大法也是针刺手法的基本原则由于针刺治疗的特殊性同一选穴方法的进针方向、深度及施术的手法不同其针刺效应也有差异。

在针刺的方法、穴位、进针的方向、针刺深度和施术手法等方面做了重大创新使之操作严格规范有量学和相应指标最终达到振奋人体正气、激发人体潜能对抗病邪的目的。

LOGO现代医学观点对“醒脑开窍针刺”作用的机制认识通过神经传感诱导瘫痪肌肉主动性收缩在经络的研究中发现针刺对人体各种作用必须在神经参与下完成。

也有学者认为经络的传导基础是神经反射机制。

如内关位于正中神经走行处委中位于胫神经走行处三阴交位于隐神经的分支附近极泉位于臂丛神经处尺泽位于桡神经主干附近等针刺这些穴位时可以直接通过这些神经参与下将针刺信息传至脊髓再由脊髓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传至瘫痪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即运动终板)产生肌肉收缩反射。

神经生理学认为:所谓穴位也可能就是产生针感感觉性装置较密集的部位。

LOGO那么这个特点区域则可通过其敏感的感觉器将针刺信息传入脊髓再传入脑经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等高级中枢的整合和调节后再下传至效应器肌肉或器官等。

当中风时锥体束受损中枢的上运动神经元不能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再传至肌肉但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是正常的针刺信息主要靠脊髓的反射中枢将针刺信息整合后传入瘫痪肌肉产生主动收缩此时针刺可起到两方面作用:()通过脊髓的初级运动中枢兴奋瘫痪肌肉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通过反复刺激来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

LOGO针刺对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中风早期实施针刺治疗反复刺激外周感觉可以不断将针刺信息传入中枢神经以兴奋脑细胞。

石学敏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指出脑缺血后心肌线粒体肌原纤维、细胞核等发生明显损伤(P<)毛细血管形态改变“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脏超微结构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要求先刺内关这样就可及时保护心脏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使受损心脏的超微结构得以恢复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泵血功能加强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

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张力平衡针刺法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

治法:协调阴阳缓解痉挛通络起废。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技术。

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LOGO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取穴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下肢月国窝处垫高支撑踝关节使其保持中立位。

体位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LOGO强化手法:后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快速进针得气后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

技术标准:痉挛劣势侧的针刺手法可较强进针动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捻转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

手法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速进针后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

技术标准:痉挛优势侧的针刺手法不宜过强。

进针动作轻柔快捷快速进针捻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轻慢。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LOGO头针疗法电针疗法选择体针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刺激分钟Qod次为一疗程。

顶颞前斜线顶旁一线顶旁二线注意肌张力变化软瘫期用连续波或断续波硬瘫期用疏密波平刺入头皮快速捻转同时让病人活动患肢每次留针分钟。

每日或隔日一次。

电针疗法CT定位区顶颞后斜线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ContentLayoutsLOGO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事项低盐低脂饮食。

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