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本

2024年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本

2024年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本一、实习简介在2024年暑期,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植物学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一个大型植物园,植物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研究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条件。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植物分类、植物生长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

二、实习过程1. 植物分类在实习开始的前几天,我们首先进行了植物分类的学习。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对于了解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实地观察了植物园中不同种类的植物。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产地信息,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

2. 植物生长与发育随着实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对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花卉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其生长和发育的规律。

我们观察了植物的萌发过程、根系的生长、茎的生长与分化、叶片的生长与展开等等。

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在实习的后期,我们开始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种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例如光照、水分和温度等,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操控实验条件和测量植物的生长指标,如高度、茎粗等,分析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实习成果在实习结束后,我整理了实习期间的研究数据,并撰写了一份实习报告。

根据实习期间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我对植物的分类和生长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我总结了植物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了解了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同时,我也总结了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植物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四、实习收获与感想通过这次植物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植物分类和生长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学会了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学会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分类、生态、生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在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一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

一、观察花粉和花药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花药中产生,通过风或昆虫等方式传输,以进行花粉在雌蕊中与卵细胞结合的授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植物花粉的形态和大小,发现不同的植物花粉形态各异,有的是球形,而有的则呈现各种几何形状,花粉大小也不相同。

花药则是花粉产生的地方。

在实验中,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植物花药的结构和形态,发现不同植物花药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构。

有的花药分成四个小囊室,有的则是如同开花的小碗状,而有的则是狭长的管状。

通过观察花粉和花药,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花粉和花药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对于了解植物的生殖机制,以及分类和鉴定各个种类的植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叶片表皮叶片表皮是植物的外皮,它是植物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部分。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植物叶片表皮切片,发现叶表皮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型复。

有的叶表皮表面布满毛发,叶片上的气孔也随之变化,有的物种气孔比较密集,有的则比较分散;有的叶表皮紧密,而有的则松散。

通过观察叶片表皮,我们了解了植物表面解剖的形态和结构,掌握了植物表皮从一个角度上的形态和变化,有助于学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测定叶片蒸腾速度植物通过叶表皮释放水分,称为蒸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带着一个干净的量杯到自然地区采集几片同种植物的叶子,并在实验室中将它们转移到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不断测量在一定时间内实验容器中量杯内水面的高度变化,最终计算得到在这样的条件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度的变化,掌握了测定植物蒸腾速度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机理,以及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耐受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植物学是一门涉及许多不同学科的综合学科,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要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实验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20xx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头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熟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7月13日下午,从实习宿舍(和溪镇热带雨林实习基地)动身,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和溪镇沿着大路熟识沿路植物并采集标本20余种。

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乐土雨林.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熟识了许多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采集标本7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4日下午,校车再次把我们送到乐土雨林后便返回了。

我们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种并采集标本5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仙岭,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山路认种并采集了30余种植物标本。

7月15日下午,我们在宿舍压制所采集的标本。

(并在晚饭后返回了学校)7月16日,回到了学校,我们在试验室忙着压制标本,挂标签,复习巩固。

7月17日上午,针对这次植物野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孔祥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考核。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南靖和溪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所采集的160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目有所熟识。

到现在,我还记得种子会粘人衣服的鬼针草,属于百合科有着好听名字的吉利草,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有药用作用的积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伞天南星,跟姜长得很相像的高粱姜……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看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看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惊奇,有些形状惊奇,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基本实验报告

植物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

植物实验是研究植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根尖、花蕾等。

2. 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酒精、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叶片结构(1)将植物叶片平铺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

(2)观察叶片表皮的气孔、毛茸等结构,了解其功能。

(3)观察叶肉细胞的结构,了解其功能。

2. 观察植物根尖结构(1)取植物根尖,用刀片切下,放入盐酸中解离,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将根尖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

(3)观察根尖的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了解其功能。

3. 观察植物花蕾结构(1)取植物花蕾,用解剖镜观察其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结构。

(2)了解花各部分的发育过程。

4.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1)将植物叶片剪成小块,放入培养皿中。

(2)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用酒精灯消毒。

(3)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观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结构观察结果(1)叶片表皮:气孔、毛茸等结构清晰可见,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重要通道,毛茸具有保护作用。

(2)叶肉:叶肉细胞呈绿色,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

2. 植物根尖结构观察结果(1)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分裂能力。

(2)伸长区:细胞逐渐变长,是根生长的主要区域。

(3)成熟区:细胞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形成根毛,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3. 植物花蕾结构观察结果(1)花托:花托是花的基础部分,起到支持作用。

(2)花萼:花萼是保护花的重要结构。

(3)花瓣:花瓣具有吸引传粉者的作用。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五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五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五篇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五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学实习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感受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习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习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习令我们大开眼界。

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真正的充实。

而这些外出实习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

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

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习更加深入。

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

我们学习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习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习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

植物学实训报告实验结果

植物学实训报告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植物学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2. 植物生长发育观察3. 植物生理生态实验4. 植物分类学实验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植物种子;植物叶片、茎、根等器官。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1)观察植物叶片、茎、根的形态结构,记录相关数据。

(2)制作叶片、茎、根的切片,观察细胞结构。

(3)分析植物器官形态结构的适应性。

2. 植物生长发育观察(1)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2)记录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特征。

(3)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3. 植物生理生态实验(1)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2)测定植物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

(3)分析植物生理生态特性。

4. 植物分类学实验(1)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类植物的生态习性、用途等。

(3)总结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叶片、茎、根等器官具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差异。

例如,小麦叶片呈长条形,水稻叶片呈剑形,玉米叶片呈长条形,大豆叶片呈椭圆形。

这些形态结构差异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2. 植物生长发育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植物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率较高,生长速度快。

开花结果期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3. 植物生理生态实验通过测定,我们发现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较高,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

这表明植物具有较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4. 植物分类学实验根据植物形态特征,我们将实验材料分为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植物。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学的实验基本操作和观察方法。

2.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

3. 学习植物组织的观察和识别方法,了解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杨树叶、菊花花瓣等。

2. 仪器与试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蒸馏水、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实验步骤:①取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等植物材料,用刀片切取薄片。

②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切片展开。

③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确保盖玻片与切片接触良好。

④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切片。

⑤将制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观察项目:①细胞核: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位置、染色情况。

②细胞质:观察细胞质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情况。

③细胞壁:观察细胞壁的厚度、颜色、结构。

2. 植物组织的观察与识别(1)实验步骤:①取杨树叶、菊花花瓣等植物材料,用刀片切取薄片。

②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切片展开。

③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确保盖玻片与切片接触良好。

④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切片。

⑤将制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植物组织的特征。

(2)观察项目:①叶组织:观察叶片的结构,包括上表皮、下表皮、叶肉等部分。

②花组织:观察花瓣的结构,包括花瓣形态、颜色、质地等。

③根组织:观察根的结构,包括根尖、根毛、导管等部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洋葱鳞片叶细胞: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染色较深;细胞质透明,流动较快;细胞壁较厚,呈白色。

(2)马铃薯块茎细胞:细胞核较小,呈椭圆形,染色较浅;细胞质较透明,流动较慢;细胞壁较薄,呈淡黄色。

(3)胡萝卜根细胞: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染色较浅;细胞质较透明,流动较慢;细胞壁较薄,呈淡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器官叶结构比较的自主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评阅教师:评分:
摘要:本次观察材料采用黑松、油茶以及革命草的营养器官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与模式图进行比较。

自主实验一般能够观察到叶的基础结构,例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但对于部分特征结构的观察效果一般,如束鞘、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等。

关键词: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叶结构;比较
0引言:为更好地掌握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特征,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对选取观察材料进行处理并制片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提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和写实验论文的能力。

1材料方法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以及采集时间及地点:2015年5月15日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

选取自主材料的营养器官叶,并采取徒手切片法进行临时制片、观察、记录、拍摄照片以及进行自主实验材料和永久切片的比较。

2结果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比较
黑松叶横切面如图三所示,其中表皮、下皮层、叶肉、树脂道、内皮层、木质部及韧皮部较为清晰可见,而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蛋白细胞、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保卫细胞较为模糊而尚未标注。

图一黑松叶横切面自主观察图
1.表皮
2.下皮层
3.叶肉
4.树脂道
5.内皮层
6.管胞状细胞
7.木质部
8.韧皮部
图二黑松叶横切面模式图
油茶叶过中脉横切面的结构观察如图一,观察到上下表皮、角质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韧皮部,其中气孔、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束鞘的观察不够明显。

图三油茶叶横切面自主观察图
1.上表皮
2.下表皮
3.角质层
4.气孔
5.厚角组织
6.薄壁组织
7.栅栏组织8.海绵组织9.木质部10.韧皮部11.束鞘
图四油茶叶横切面模式图
图五毛竹叶横切面模式图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比较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主要差异如表一所示。

3讨论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差异及原因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比较如表二所示。

表二、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差异比较
产生差异的原因:1、制片操作不够规范、导致产生过多气泡,影响镜检。

2、材料切片时不够细致,切片的厚薄程度没掌握好。

3、所采用的植物材料部分结构因仍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尚未发育完全.
取材应注意取成年植株正常发育的针叶中部进行解剖观察[1]。

4、所用显微镜的物镜没检查洗净,可能存在尘埃脏物,影响观察。

5、油茶林的生境一般较为开阔,与林下植物相比,,开阔环境下的植物气
孔密度更大, 气孔长度更小,,气孔对光强降低的响应更敏感[2]。

3..2不同分类群营养器官差异的意义
根、茎、叶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物质的供应、生长激素的调节以及水分和矿质养料的运输和分配,反映了在生理功能上的协调性;同时内部维管组织紧密相连,形成连续的输导系统,体现了结构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植物根、茎、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如表三所示。

表三、植物根、茎、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根、茎、叶都有一定的与功能相适应的形态构造。

就大多数植物而言,同一器官的形态结构大同小异。

在自然界中,植物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器官原有的功能,其形态、结构也随之改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成为该种植物的特征。

这种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成为变态。

营养器官的变态能使植物征服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从而使植物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例如根的变态主要有贮藏根、气生根和寄生根3种类型。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类,地上茎又可分为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地下茎可分为根状茎、块茎、鳞茎以及球茎。

叶的变态多种多样,常见的为叶刺、叶卷须、叶状柄、鳞叶、捕虫叶等。

[3]。

4结论
本次自主观察实验,观察到了裸子植物的特征结构如树脂道、双子叶植物叶中明显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特征的泡状细胞结构,比较得出了植物为适应环境,其营养器官叶会分化各种适合其生长繁衍的特征结构,该性状受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叶也受到植物不同生境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显着影响。

本次自主实验锻炼了我的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和写实验论文的能力,知行并用,让我更深刻地掌握了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熊慧,马承恩,李乐,曾辉,等.不同生境条件下蕨类和被子植物的气孔形态特征
及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4,38(8):868–877.
[2] 李焜章,茹庆英,关宝琴,鸡公山松属针叶皮下层及树脂道的比较解剖观察[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8):47-52.
[3] 方炎明.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