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_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前安排学生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二、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针对初三学生第一轮复习设计。
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已经学习过,没有什么新意,对问题的梳理、简单知识的解决往往兴趣差。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面临的是中考,一提到涉及中考的问题注意力就高度集中,通过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能体现出这点。
本章学生对于基础掌握知识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典型例题中的题目,对于中考真题部分错误率也较低,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方法的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效果分析在典型例题的选择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学生能掌握这部分知识,知道考察的知识点,但在方法的点拨方面总结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问题的设计上直击中考,直接选取了部分地市的(特别是本市的近几年的中考考题)使学生明确中考靠什么怎么考,大部分学生能把握理解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做做中考题也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一种考验。
考试不单单考知识点,还要考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体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归纳做题的方法方面以及语言表达方面仍然欠缺。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总共包括了四节内容涉及了热学中内能、热值、热机、比热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中考中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改变内能的途径、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内燃机、热值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集中了热学知识中的大部分考点,其中热量的计算公式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目。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对“物体的内能”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概念,能正确使用“热量”和“内能”陈述相关的物理过程。
对“物质的比热容建立比热容的概念,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在能力的培养上侧重培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这一要素。
重视师生间学生间讨论交流和实验结果的评估。
对“内燃机”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对“热值”知道“完全燃烧”的意义。
2018学年初三(上)物理沪科版《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学案

2018学年初三(上)物理沪科版《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3. 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 热机的效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改变方式。
2.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暖气片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传递和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改变方式,通过PPT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以实际工作中的内燃机为例,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简单热机的效率,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并分享讨论成果。
6. 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公式。
7.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计算题和论述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某热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了2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4×10^7J,求该热机的效率。
答案:计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2kg×4.4×10^7J/kg=8.8×10^7J。
假设热机做的有用功为W=6×10^6J,则热机的效率η=W/Q放×100%=6×10^6J/8.8×10^7J×100%≈6.8%。
内能与热机 复习学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一、自主学习1.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该物理量的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和。
玻璃泡要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液面;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
3.体温计: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所以使用前要拿住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目的是。
可用消毒。
4.内能:物体内所有和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_,如果体积变化不大,物体温度时内能大,内能大小还与物体有关。
物体的内能不会________,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5.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和前者实质是能量的,后者是能量的。
两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如摩擦生热,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如塞子被水蒸气弹起。
6.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
热传递有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方式,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结果是到为止。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7.结合课本28页实验回答,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1)水和煤油的质量 (相等或不相等)(2)选用的加热器有什么特点?。
⑶这里用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4)比较方法有相同比较。
相同比较。
(5)这里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6)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物质的这种特性称为。
符号是,国际单位8. 酒精的比热容是 2.4×103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把1kg酒精分成两等份,则每一份与等分前相比,下列物理量变化情况是:质量__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比热容__________,热值_______。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姓名知识结构一、内能1、内能: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等。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机械能可以为零,但一切物体都具有二、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②热传递过程中,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现象中的“热”是指: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三、热值1、定义:,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3、公式:Q=mq(q为热值)。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5、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只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四、比热容1、比热容⑴定义:。
⑵物理意义: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2、计算公式:五、热机:1、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2、能的转化:能转化为能3、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3. 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4. 热机的工作原理: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
2.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能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热机效率。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热机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释。
4.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改变方式3. 热机的工作原理4. 热机的效率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准确描述内能的概念。
2. 请列举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简述其原理。
3. 请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热机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有未达成的部分,需要如何改进?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4.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重点和难点解析:内能的概念与热机效率的计算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这是一个宏观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
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内能与热机》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力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知识: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理解并能应用比热容,知道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内能跟八年级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能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对于学习内能有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刚接触内能,一定会想知道影响内能的因素,具体是怎么影响的,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内能这一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的概念,会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会计算热机效率。
五、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及应用实例,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计算,热机效率的相关计算和提高措施。
学习难点:综合计算。
解决办法:重难点内容逐一展开、由浅入深、逐一突破、循序渐进。
六、设计思路按照知识点回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应用的步骤来逐一展开,达到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的课堂效果。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复习导学案一、内能的初步概念:1、内能: ,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 (填“可以”或“不可以”)等于零。
即一切物体在 都有内能。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 、 等。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 )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二、内能的改变:1、同一物体(状态不变)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可以通过 来判读。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和热 。
A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③解释事例:如图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厚玻璃筒里放有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看到 ,这是因为 。
如图2,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看到塞子跳 ,这是因为瓶内 B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 物体向 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 ,传递方式是: 。
热传递传递的是 ,而不是 。
① 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 ,内能 ;放热温度 ,内能 。
④热传递过程中, 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 。
C 、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一定”或“不一定”吸热。
如: 。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 或 热量。
吸收热量,内能 , (“一定”、“不一定”)升温。
如: 。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升温(如: )。
吸热。
(如: )四、比热容:1、比热容:⑴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⑵ 物理意义: 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 、 有关,与 、 、 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表示: 。
第12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第12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
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①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 ___和分子之间___ ___. 5.摩擦生热实质是利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是__ __和___ ___
6.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叫做。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物体将能量向温度的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间温度。
7.我们发现物质吸热升温的本领是的,若要研究这种不同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
(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是。
(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1)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2)物理意义:c水= 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之一。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它仅与有关。
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及工作过程比较
9.若烧开一壶水需完全燃烧0.2kg煤气,那么完全燃烧0.2kg干草能否烧开这壶水?这说明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
10.在物理上用_______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情况,定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固、液体燃料单位符号________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不同的燃料热值一般
12.热机燃料燃烧放出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物理上用__________表示热机的这种性能,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吗?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2.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热传递改变内能的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3.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B.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C.水被太阳晒热D.烧红的铁放在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4、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A)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物体可能对外界做功, 本身温度升高(C)一定有外界力对物体做功,温度升高(D)物体可能是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
5、在以下物理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给电饭锅通电使它热起来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C、人造成卫星落入大气层被烧毁D、子弹从枪膛射出;6.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从轮船、火车, 到拖拉机、摩托车等,它们的动力大都来源于内燃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内燃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它排出的废气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的机器
D .内燃机靠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做功
7.如图是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正确
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乙丙丁甲
D .丁丙乙甲
8.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9.在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中,食物、温度计、水和圆木的内能都会发生改变,其中利用
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10.2008年6月5日19时30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
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
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 )
A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B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C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小
D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小
11.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如果两者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它们从外界吸收
相同的热量后,两者的末温度( ) A .相同B .t 铝>t 铜C .t 铝<t 铜D .无法确定
12.煤有优质煤和劣质煤的区别,划分优劣的主要依据是 ( )
A .热值
B .传热本领
C .硬度
D .密度
13.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 ) A .2:3 B .3:2 C .6:1 D .1:6
1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D .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1.与煤炭相比,使用天然气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 /m 3,若某家庭一个月使用了10m 3的天然气,则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 ;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kg 烟煤放出的热量。
(设烟煤的热值是3.0×l07J /kg)
2、煤油的热值是4.6χ107J/kg,意义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质量4kg 的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如果将煤油倒掉一半,它的热值将为 J/kg .
3.物理学中“热”的含义很广泛,可表示“内能”“热量”或“温度”。
请说明下列现
图7 象中“热”所表示的含义:(1)天气很热: ;(2)热传递: ;
(3)晶体熔化吸热: ;(4)摩擦生热: 。
4.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分别为20℃和25℃,它们的质量之比为5:2,放出相等的热量后,
甲的温度降低了10℃,乙的温度降低了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5.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实验步骤: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 .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 .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1)步骤A 存在的错误是: ,
应改为 。
(2)步骤C ,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
(3)步骤B 和D 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 。
6.如图7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
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 ,在相同的加热时间
内食用油和水吸热的热量是 (选填“相同的
”或“不同的”) 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 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
些水吸收的热量多少J ,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天然气
的热值取7×107J/m 3,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2.我国每年消耗数千万桶原油用于制造塑料袋。
已知原油的热值为4.4×107 J /kg ,完全燃烧l kg 原油,能释放出多少J 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多少kg 的水温度上升20℃?[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 /(kg·℃)]。
自2008年6月1日日起,我国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目的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