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Part 1 warm up1.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2.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
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
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3. 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解:画示意图如下.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千米).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千米).每次要再相遇,两人就要共同再走甲、乙两村距离2倍的路程.第四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3+2+2)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7=(千米),=++(千米).就知道第四次相遇处,离乙村(千米).答:第四次相遇地点离乙村1千米.4. 哥哥有12枚5分硬币,妹妹有10枚2分硬币,哥哥给妹妹几枚5分硬币,两人的钱数相等解答:5×12=60(分) 2×10=20(分) (60-20)÷2=20(分) 20÷5=4(枚)5.阿香去吃午饭,发现附近的中餐厅有9个,西餐厅有3个,日式餐厅有2个,他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解答:9+3+2=14(种)6.用400个棋子摆放了5层空心方阵,最内层每边有几个棋子解答:400÷5=80(个) 80-8-8=64(个) 64÷4+1=17(个)7.用棋子摆方阵恰好摆成每边为20的实心方阵,若改为4层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应放几枚解答:20×20=400(个) 400+8×(1+2+3)=448(个)448÷4=112(个) 112÷4+1=29(个)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最少要试验多少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解答:从最不利的情形考虑。
小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1. 简单加法:3 + 7 = ()答案:102. 简单减法:9 5 = ()答案:43. 简单乘法:4 × 6 = ()答案:244. 简单除法:18 ÷ 3 = ()答案:65. 填空题:5 + ()= 12答案:76. 填空题:20 ()= 9答案:117. 填空题:8 × ()= 48答案:68. 填空题:36 ÷ ()= 6答案:69. 应用题: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答案:7个10. 应用题:小红有5个橘子,妈妈又买了8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橘子?答案:13个11. 逻辑推理题:小华比小刚高,小刚比小明高,请问谁最高?答案:小华12. 逻辑推理题:小猫比小狗轻,小狗比小猪轻,请问谁最重?答案:小猪答案:选项A答案:选项B15. 数字排列题:将1、2、3、4四个数字排列,使它们组成的四位数最小。
答案:16. 数字排列题:将5、6、7、8四个数字排列,使它们组成的四位数最大。
答案:876517. 数字推理题:1、3、5、7、(),请填写下一个数字。
答案:918. 数字推理题:2、4、8、16、(),请填写下一个数字。
答案:3219. 时间计算题:如果现在是上午9点,再过3小时是几点?答案:中午12点20. 时间计算题:如果现在是下午3点,2小时前是几点?答案:下午1点答案:一组是水果(苹果、橘子),另一组是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书本、铅笔、篮球)。
22. 重量比较题: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个菠萝重2千克,哪个更重?答案:西瓜更重。
23. 长度比较题:一根绳子长10米,另一根绳子长15米,哪根绳子更长?答案:15米长的绳子更长。
答案:选项C25. 速度计算题: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公里,2小时能行驶多远?答案:30公里26. 温度转换题:摄氏度0度等于华氏度多少度?答案:32度27. 面积计算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32平方厘米28. 体积计算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27立方厘米29. 平均数计算题:小明、小红、小华的年龄分别是8岁、10岁、12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答案:10岁答案:731. 因数分解题:将数字24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
小学六年级奥数100题

1.甲仓有粮80吨,乙仓有粮120吨,如果把乙仓的一部分粮调入甲仓,使乙仓存粮是甲仓的60%,需要从乙仓调入甲仓多少吨粮食?答:2.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答:3.某公司有一项运动--爬楼上班,公司正好在18楼办公。
一天该公司的箫菲爬楼上班,她从一楼爬到六楼用了90秒,由于爬楼很累每爬一层都要比上一层多用2秒时间,那么她到18楼共需要多少分钟?答:4.如图,ABCG是的长方形,DEFG是的长方形。
那么,三角形BCM的面积与三角形DCM面积之差是多少?答:5.自然数1用了1个数字,自然数20用了2和02个数字,从自然数1到510共用了多少个数字?答:6.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径C地时乙车比甲车早到1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返回原来出发地,在途径C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到1个半小时,那么AB距离是多少?答:7.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和乙班步行的速度都是每小时4千米。
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个班同时到达公园,已知公园相距学校100千米,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8.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乙从B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 米。
当乙从A处返回时走了lO米第二次与甲相遇。
A、B相距多少米?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
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答:10.王强骑自行车上班,以均匀速度行驶.他观察来往的公共汽车,发现每隔12分钟有一辆汽车从后面超过他,每隔4分钟迎面开来一辆,如果所有汽车都以相同的匀速行驶,发车间隔时间也相同,那么调度员每隔几分钟发一辆车?答:11.一千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大正方体表面涂油漆后再分开为原来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至少有一面被油漆涂过的数目是多少个?答:12.从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6厘米的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13.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1.5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后追上了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追上了大货车.问:小轿车实际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14.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答:15.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答:16.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答:17.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找出规律,然后填写2001 +( )=2002答:18.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答:19.一堆苹果共有8个,如果规定每次取1~3个,那么取完这堆苹果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答: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_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_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五篇】【第一篇:桥长】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求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就是2分后5秒=125秒,共行的路程就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8×125-200=800(米)请问:大桥的长度就是800米。
【第二篇:列车长】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到桥至车尾返回桥共须要3分钟。
这列于火车短多少米?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700-2400=300(米)highcut综合算式900×3-2400=300(米)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第三篇:街道长度】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甲走90米,乙走75米,丙走60米。
甲、丙从某长街的西头、乙从该长街的东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相遇后恰好4分钟乙、丙相遇,那麽这条长街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与解析:甲、乙碰面后4分钟乙、丙碰面,表明甲、乙碰面时乙、丙还差4分钟的路程,即为还差4×(75+60)=540米;而这540米也就是甲、乙碰面时间里甲、丙的路程高,所以甲、乙碰面=540÷(90-60)=18分钟,所以长街短=18×(90+75)=2970米。
【第四篇:相遇次数】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往复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
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启程,当他们走了10分钟后,共碰面多少次?答案与解析:10分钟两人共跑了(3+2)×60×10=3000米3000÷100=30个全程。
我们知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不包括追上)1、3、5、7。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2020年整理).pdf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Part 1 warm up1.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2.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
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
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3. 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解:画示意图如下.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每次要再相遇,两人就要共同再走甲、乙两村距离2倍的路程.第四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3+2+2)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7=24.5(千米),24.5=8.5+8.5+7.5(千米).就知道第四次相遇处,离乙村8.5-7.5=1(千米).答:第四次相遇地点离乙村1千米.4. 哥哥有12枚5分硬币,妹妹有10枚2分硬币,哥哥给妹妹几枚5分硬币,两人的钱数相等?解答:5×12=60(分) 2×10=20(分) (60-20)÷2=20(分) 20÷5=4(枚)5.阿香去吃午饭,发现附近的中餐厅有9个,西餐厅有3个,日式餐厅有2个,他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解答:9+3+2=14(种)6.用400个棋子摆放了5层空心方阵,最内层每边有几个棋子?解答:400÷5=80(个) 80-8-8=64(个) 64÷4+1=17(个)7.用棋子摆方阵恰好摆成每边为20的实心方阵,若改为4层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应放几枚?解答:20×20=400(个) 400+8×(1+2+3)=448(个)448÷4=112(个) 112÷4+1=29(个)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最少要试验多少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解答:从最不利的情形考虑。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题100例附答案(完整版)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题100例附答案(完整版)题目1:一个数的30%是15,这个数是多少?答案:15÷30% = 50题目2:比80 米多25%是多少米?答案:80×(1 + 25%) = 100 米题目3: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女生比男生多5 人,男生有多少人?答案:设女生人数为x 人,则男生人数为4/5 x 人。
x - 4/5 x = 5 ,解得x = 25 ,男生人数为20 人。
题目4:一个圆的半径是4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3.14×4×4 = 50.24 平方厘米题目5:一件商品原价200 元,现打八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答案:200×80% = 160 元题目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2.5,另一个内项是多少?答案:两个外项互为倒数,积为1。
所以另一个内项为1÷2.5 = 0.4题目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 天完成,乙单独做20 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答案:1÷(1/15 + 1/20) = 60/7 天题目8:一个数除以8,商是12,余数是5,这个数是多少?答案:8×12 + 5 = 101题目9:有一堆煤,第一天用去1/3,第二天用去1/4,还剩下18 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答案:设这堆煤原有x 吨,x - 1/3 x - 1/4 x = 18 ,解得x = 43.2 吨题目1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 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答案:48÷4 = 12 厘米,长为12×3/(3 + 2 + 1) = 6 厘米,宽为4 厘米,高为2 厘米,体积为6×4×2 = 48 立方厘米题目11: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 米,高是 2 米,每立方米沙重 1.8 吨,这堆沙重多少吨?答案:底面半径为18.84÷3.14÷2 = 3 米,体积为1/3×3.14×3×3×2 = 18.84 立方米,重18.84×1.8 = 33.912 吨题目12: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3 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 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50 + 40)×3 = 270 千米题目13:小明看一本120 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3,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答案:第一天看了120×1/4 = 30 页,第二天看了120×1/3 = 40 页,前两天共看了70 页,第三天从第71 页看起。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解: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甲的工作效率是1/10,乙的工作效率是1/15,两人合作4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10+1/15)×4=2/3,剩下的工作量是1-2/3=1/3,那么乙单独完成需要的时间是1/3÷1/15=5天。
思路:先求出合作完成的工作量,再求剩余工作量以及乙完成剩余工作所需时间。
2.一个数的20%比它的3/5少30,这个数是多少?解:设这个数为x,则3/5x-20%x=30,即0.6x-0.2x=30,0.4x=30,解得x=75。
思路: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再加上相距的40千米就是A、B两地的距离,(60+80)×3+40=460千米。
思路:先求两车行驶的路程和,再加上相距距离。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和体积。
解:侧面积=2πrh=2×3.14×2×5=62.8平方厘米,体积=πr²h=3.14×2²×5=62.8立方厘米。
思路:根据圆柱侧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
5.有浓度为20%的盐水8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克?解:设需要加盐x克,根据盐的质量关系可列方程,(80×20%+x)÷(80+x)=40%,即(16+x)÷(80+x)=0.4,16+x=0.4×(80+x),16+x=32+0.4x,0.6x=16,解得x=80/3。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专题100道!答案

60、想: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
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解:15×5÷(5-2)=25(千克) 答: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61、想: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
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就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
这样就可求出现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来各多少人。
解:35÷(2-1)=35(人)女工原有:35+17=52(人) 男工原有:52+35=87(人)答: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62、想: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
由去时5小时到达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间。
解:12×5÷(5+1)=10(千米)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63、想:由题意知,狗跑的时间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间,又知狗的速度,这样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解:18÷(5+4)=2(小时) 8×2=16(千米)答:狗跑了16千米。
64、想:由条件知,(21+20+19)表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求出三种球各多少个。
解:总个数:(21+20+19)÷2=30(个) 白球:30-21=9(个) 红球:30-20=10(个) 黄球:30-19=11(个)答: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
65、想:根据题意,33米比18米长的米数正好是3根细钢管的长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细钢管的长度,然后求一根粗钢管的长度。
解:(33-18)÷(5-2)=5(米) 18-5×2=8(米)答:一根粗钢管长8米,一根细钢管长5米。
66、想: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数天天练周练习一(中难度)姓名:成绩:'答:—答:答:1789++⨯⨯第二题:水和牛奶一个卖牛奶的人告诉两个小学生:这儿的一个钢桶里盛着水,另一个钢桶里盛着牛奶,由于牛奶乳脂含量过高,必须用水稀释才能饮用.现在我把A桶里的液体倒入B桶,使其中液体的体积翻了一番,然后我又把B桶里的液体倒进A桶,使A桶内的液体体积翻番.最后,我又将A桶中的液体倒进B桶中,使B桶中液体的体积翻番.此时我发现两个桶里盛有同量的液体,而在B桶中,水比牛奶多出1升.现在要问你们,开始时有多少水和牛奶,而在结束时,每个桶里又有多少水和牛奶\第三题:浓度问题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 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第四题:灌水问题·公园水池每周需换一次水.水池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恰好在打开某根进水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灌满一池水比第一周少用了15分钟;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比第一周多用了15分钟.第四周他三个管同时打开,灌满一池水用了2小时20分,第五周他只打开甲管,那么灌满一池水需用________小时.|答: @)答:天天练周练习(六年级)答案第一题答案: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计算括号内的算式:571719234345891091011++++⨯⨯⨯⨯⨯⨯⨯⨯.这个算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分数裂项的地方在于每一项的分子依次成等差数列,而非常见的分子相同、或分子是分母的差或和的情况.所以应当对分子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法一:观察可知523=+,734=+,……即每一项的分子都等于分母中前两个乘数的和,所以 (法二) 上面的方法是最直观的转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转化方法.由于分子成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d +,其中d 为公差.如果能把分子变成这样的形式,再将a与nd 分开,每一项都变成两个分数,接下来就可以裂项了.第五题:填数字请在下图的每个空格内填入1至8中的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8个数字都互不相同.(法三) 本题不对分子进行转化也是可以进行计算的: (法四)对于这类变化较多的式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项归纳.先找每一项的通项公式:21(1)(2)n n a n n n +=++(2n =,3,……,9) 如果将分子21n +分成2n 和1,就是上面的法二;如果将分子分成n 和1n +,就是上面的法一.第二题答案:解答:假设一开始A 桶中有液体x 升,B 桶中有y 升.第一次将A 桶的液体倒入B 桶后,B 桶有液体2y 升,A 桶剩()x y -升;第二次将B 桶的液体倒入A 桶后,A 桶有液体2()x y -升,B 桶剩(3)y x -升;第三次将A 桶的液体倒入B 桶后,B 桶有液体(62)y x -升,A 桶剩(35)x y -升.由此时两桶的液体体积相等,得3562x y y x -=-,511x y =,:11:5x y =.现在还不知道A 桶中装的是牛奶还是水,可以将稀释牛奶的过程列成下表:A 桶B 桶原A 桶液体:原B 桶液体 原A 桶液体:原B 桶液体 初始状态11:0 0:5 第一次A 桶倒入B 桶6:0 5:5 第二次B 桶倒入A 桶9:3 2:2 第三次A 桶倒入B 桶 6:2 5:3由上表看出,最后B 桶中的液体,原A 桶液体与原B 桶液体的比是5:3,而题目中说“水比牛奶多1 升”,所以原A 桶中是水,原B 桶中是牛奶.因为在5:3中,“53-”相当于1升,所以2个单位相当于1升.由此得到,开始时,A 桶中有112升水,B 桶中有52升牛奶;结束时,A 桶中有3升水和1升牛奶,B 桶中有52升水和32升牛奶. 第三题答案: 解答:(法1)方程法.新倒入纯酒精:()100010040014%100015%60++⨯-⨯=(克). 设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 ,则B 种为2x .根据新倒入的纯酒精量,可列方程: 100400602x x +⨯=,解得20%x =,即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20%. (法2)浓度三角法.设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 ,则B 种为2x . 根据题意,假设先把100克A 种酒精和400克B 种酒精混合,得到500克的酒精溶液,再与1000克15%的酒精溶液混合,所以A 、B 两种酒精混合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00014%15%14%12%500--⨯=. 根据浓度三角,有()12%:12%400:1002x x ⎛⎫--= ⎪⎝⎭,解得20%x =.故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20%.第四题答案:解答:如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恰好在打开丙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则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甲管1小时后灌满一池水.不合题意.如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恰好在打开乙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则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丙管45分钟后灌满一池水;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甲管后15分钟灌满一池水.比较第二周和第三周,发现开乙管1小时和丙管45分钟的进水量与开丙管、乙管各1小时加开甲管15分钟的进水量相同,矛盾.所以第一周是在开甲管1小时后灌满水池的.比较三周发现,甲管1小时的进水量与乙管45分钟的进水量相同,乙管30分钟的进水量与丙管1小时的进水量相同.三管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之比为3:4:2.第五题答案:解答:解此类数独题的关键在于观察那些位置较特殊的方格(对角线上的或者所在行、列空格比较少的),选作突破口.本题可以选择两条对角线上的方格为突破口,因为它们同时涉及三条线,所受的限制最严,所能填的数的空间也就最小.副对角线上面已经填了2,3,8,6四个数,剩下1,4,5和7,这是突破口.观察这四个格,发现左下角的格所在的行已经有5,所在的列已经有1和4,所以只能填7.然后,第六行第三列的格所在的行已经有5,所在的列已经有4,所以只能填1.第四行第五列的格所在的行和列都已经有5,所以只能填4,剩下右上角填5. 再看主对角线,已经填了1和2,依次观察剩余的6个方格,发现第四行第四列的方格只能填7,因为第四行和第四列已经有了5,4,6,8,3.再看第五行第五列,已经有了4,8,3,5,所以只能填6. 此时似乎无法继续填主对角线的格子,但是,可观察空格较少的行列,例如第四列已经填了5个数,只剩下1,2,5,则很明显第六格填2,第八格填1,第三格填5.此时可以填主对角线的格子了,第三行第三列填8,第二行第二列填3,第六行第六列填4,第七行第七列填5. 继续依次分析空格较少的行和列(例如依次第五列、第三行、第八行、第二列……),可得出结果如下图. 1346724578148627321567137865728635471288754321642431564835631852奥数天天练周练习二练习三六.抽屉原理、奇偶性问题1.一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问最少要摸出几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同色的?解:可以把四种不同的颜色看成是4个抽屉,把手套看成是元素,要保证有一副同色的,就是1个抽屉里至少有2只手套,根据抽屉原理,最少要摸出5只手套。
这时拿出1副同色的后4个抽屉中还剩3只手套。
再根据抽屉原理,只要再摸出2只手套,又能保证有一副手套是同色的,以此类推。
把四种颜色看做4个抽屉,要保证有3副同色的,先考虑保证有1副就要摸出5只手套。
这时拿出1副同色的后,4个抽屉中还剩下3只手套。
根据抽屉原理,只要再摸出2只手套,又能保证有1副是同色的。
以此类推,要保证有3副同色的,共摸出的手套有:5+2+2=9(只)答:最少要摸出9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同色的。
2.有四种颜色的积木若干,每人可任取1-2件,至少有几个人去取,才能保证有3人能取得完全一样?答案为21解:每人取1件时有4种不同的取法,每人取2件时,有6种不同的取法.当有11人时,能保证至少有2人取得完全一样:当有21人时,才能保证到少有3人取得完全一样.3.某盒子内装50只球,其中10只是红色,10只是绿色,10只是黄色,10只是蓝色,其余是白球和黑球,为了确保取出的球中至少包含有7只同色的球,问:最少必须从袋中取出多少只球?解:需要分情况讨论,因为无法确定其中黑球与白球的个数。
当黑球或白球其中没有大于或等于7个的,那么就是:6*4+10+1=35(个)如果黑球或白球其中有等于7个的,那么就是:6*5+3+1=34(个)如果黑球或白球其中有等于8个的,那么就是:6*5+2+1=33如果黑球或白球其中有等于9个的,那么就是:6*5+1+1=324.地上有四堆石子,石子数分别是1、9、15、31如果每次从其中的三堆同时各取出1个,然后都放入第四堆中,那么,能否经过若干次操作,使得这四堆石子的个数都相同(如果能请说明具体操作,不能则要说明理由)不可能。
因为总数为1+9+15+31=5656/4=1414是一个偶数而原来1、9、15、31都是奇数,取出1个和放入3个也都是奇数,奇数加减若干次奇数后,结果一定还是奇数,不可能得到偶数(14个)。
七.路程问题1.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解: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狗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狗跑5*4x=20米。
可以得出马与狗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根据“现在狗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狗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30÷(21-20)×21=630米2.甲乙辆车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再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720千米。
由“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可知,相遇时甲行了10份,乙行了8份(总路程为18份),两车相差2份。
又因为两车在中点40千米处相遇,说明两车的路程差是(40+40)千米。
所以算式是(40+40)÷(10-8)×(10+8)=7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