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复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走向复兴》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走向复兴》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体会爱国情。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难点:《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1、背景简介: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走向复兴初中音乐教案

走向复兴初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走向复兴》的创作背景及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情感。
2.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走向复兴》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附点节奏的演唱,气息的支持。
2. 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走向复兴》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复兴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讲解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
2.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点评并指导改进。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走向复兴》,让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歌曲的艺术特色及表达的主题。
3.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总结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走向复兴》的演唱水平。
2. 学生对歌曲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走向复兴》的创作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演唱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鉴赏能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走向复兴-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走向复兴-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简介《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音乐教材。
本教材以“走向复兴”为主题,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涵盖了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起源和发展、音乐的分类和曲式、音乐的表现手段、中国古代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等方面。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音乐元素和乐理基础知识;•熟悉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曲式;•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欣赏中国民间音乐。
2.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音乐;•音乐元素和乐理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曲式;•中国古代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间音乐。
3. 教学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讲解、演示、欣赏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独立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教学流程第一课什么是音乐?•1.引入: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特点,引出音乐的定义;•2.讲解:讲解音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3.讲解:讲解音乐元素和乐理基础知识,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4.练习:请学生听一段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分析其中的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等元素。
第二课音乐的表现手段•1.讲解:讲解音乐的表现手段,包括速度、强弱、音量、韵律、节拍等;•2.演示:请学生跟着教师演练速度、强弱、音量等表现手段;•3.练习:请学生听一段音乐,根据音乐的表现手段,描述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和内涵。
第三课中国古代音乐•1.讲解: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和特点,介绍古琴、古筝等乐器;•2.演示:请教师演奏古琴、古筝等乐器,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3.欣赏:播放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音乐特色和文化内涵。
第四课西方古典音乐•1.讲解:讲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和特点,介绍交响乐、协奏曲等曲式;•2.欣赏:播放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美妙旋律和深刻内涵;•3.练习:请学生听一段古典音乐,分析其中的乐器、旋律和节奏等元素。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复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复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材分析】
《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创作于2009年。
歌曲曲调昂扬向上,振奋人心,洋溢着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传递了中华民族走出民族复兴和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奋进的坚强决心。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他们还处于变声期,应启发其科学发声,注重疏导感情,达到以情带声的目的。
此外,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曲式段落,比较乐句特点等。
本课力图通过感受——欣赏——对比——表现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享受音乐的美。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创新发展的教育目标。
3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教育学生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国”。
2、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歌曲带给大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音乐对于抒发情感有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欣赏——表现,自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难点。
通过独唱、齐唱等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4/4拍强弱规律,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了解弱拍起唱和弱起节奏。
3、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和我的祖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和我的祖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欣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使学生从优美的合唱声中感受到祖国、家乡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轻唱歌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变换节拍及歌曲中运用重复的手法等知识,并用优美的轻声来演唱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吟歌、颂祖国人民;音曲、陶众生心灵。
2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嗓音的变声期,应教会学生用轻声来演唱歌曲。
又逢难得的G20杭州峰会刚刚落幕,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火热的、为祖国骄傲的沸腾中。
所以选学此节课,我觉的正是时候。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1.学生用轻声的方法演唱歌曲。
2.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的感受。
特别是对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感受不同的情绪更是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播放节奏较强的乐曲,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乐曲1)
2、老师课前展示才艺,增加个人魅力值,吸引学生。
(乐曲2)。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获奖教案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大合唱《祖国颂》,使学生从优美的合唱声中感受到祖国、家乡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祖国颂》《祖国赞美诗》《长江之歌》,使学进一步掌握声乐体裁、声乐演唱形式和歌曲的风格等知识。
通过欣赏《长城随想曲》的第一乐章《关山行》,了解“协奏曲”的体裁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通过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学会用柔美、流畅的声音表现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感受音乐的美妙。
2重点难点
学会并熟练演唱歌曲《祖国赞美诗》,正确表达和体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风格。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祖国颂》
《祖国颂》是一部单乐章的混声合唱曲,采用了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祖国颂》的A 部分是一个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是以男女轮流领唱加合唱的形式出现的,其旋律开阔而悠长,情绪积极向上,表现了祖国山河大地的一片光彩景象。
合唱的声部用紧凑的节奏作和声性的应和,产生了鲜明的音色对比。
b段采用复调的混声四部合唱为诗朗诵作配乐。
其旋律高低起伏,迂回婉转,富有民歌风味(秦腔的旋律特点),在华丽动听的复调合唱中配有激情的朗诵,更加突出了“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的豪迈气概。
这不仅直接。
走向复兴合唱初中教案

走向复兴合唱初中教案一、教材分析《走向复兴》是一首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作品。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印青,词作者是李维福。
歌曲采用了单声部合唱的形式,以进行曲的速度展现,旋律激昂,节奏坚定,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走向复兴》,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技能目标:学会《走向复兴》的歌词,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等。
3. 认知目标:了解《走向复兴》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认识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走向复兴》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歌词,掌握合唱技巧3. 教学难点: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走向复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合唱部分的特点和技巧。
(3)分组练习合唱,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3. 合唱练习:(1)教师示范合唱,学生跟随练习。
(2)分组进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全班合唱,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走向复兴》的歌词。
2. 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
3. 学生能够理解《走向复兴》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走向复兴》歌曲 sheet2. 音响设备:播放《走向复兴》歌曲3. 投影仪:展示教学课件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唱中。
2. 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练习合唱技巧。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一单元《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光荣阿,中国共青团》这首歌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是青年学生的先进组织。
反复聆听,加生对歌曲的感受,培养学生对共青团组织及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了解进行曲的节奏特点对于表现音乐的重要意义。
通过欣赏《年轻的心》让学生充分体验青年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美好未来的热烈场面。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通过学唱《金色年华》这首歌曲,生客体会并能运用适当的速度、力度、印色来表现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热爱科学,立志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通过《竖笛练习曲》的吹奏练习,初步掌握“吐音”、“双吐”、“三吐”的技巧,并能用稍慢的速度吹奏歌曲《泉水叮咚响》片段。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金色年华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光荣阿,中国共青团
一、欣赏:
1、《光荣阿,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A段的两大乐句采用了音区对比的创作手法,使“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这句歌词,通过提高八度显得格外明亮,象征青年就是“初升的太阳”,青年就是未来的希望: B段又从A大调转为关系小调#f小调,旋律下行到该曲的最低音“E”,给人一种非常深沉的感觉。
回顾难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复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材分析】
《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创作于2009年。
歌曲曲调昂扬向上,振奋人心,洋溢着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传递了中华民族走出民族复兴和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奋进的坚强决心。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他们还处于变声期,应启发其科学发声,注重疏导感情,达到以情带声的目的。
此外,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曲式段落,比较乐句特点等。
本课力图通过感受——欣赏——对比——表现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享受音乐的美。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创新发展的教育目标。
3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教育学生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国”。
2、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歌曲带给大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音乐对于抒发情感有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欣赏——表现,自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难点。
通过独唱、齐唱等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4/4拍强弱规律,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