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
高二下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
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度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
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
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
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
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
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
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
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
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
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
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
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
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
高二年级综合性练习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二调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
2.回答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它刻画了丰富的女性形象,也塑造了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外貌形体上,《楚辞》中的女性形象趋向于柔美、纤弱,体现女子优美的体态和秀丽的容貌。
如《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比德好闲,习以都只。
”大段语言文字铺陈出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
不仅如此,云中君沐浴用的是兰汤,穿在身上的是如花般华美的衣服;山鬼身上披的是薜荔,腰上系的是女萝……香花香草的气息配上女子的绚烂奇艳,“香草美人”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性格方面,《楚辞》中的女性往往忧郁、多愁善感。
如《湘君》中的湘夫人赴湘君之约,来到河边仍未见湘君的影子,“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眼泪纵横滚滚而下,直言伊人的愁苦。
再如《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她的惆怅哀怨之情是用萧瑟的风雨之景衬托出来的。
在作者笔下,惆怅哀伤、欲语还羞的姿态更能彰显女性之柔美。
在个性气质上,《楚辞》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浪漫性的特征,原型大多取自幻化的神女,往往虚无缥缈。
一方面,她们是高高在上的神女,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另一方面,作者赋予她们更多的人性,在作者笔下,这些神女也会为情所困,会因想念神君而叹息。
即使是身为天帝女儿的湘夫人,也并非人们所预想的那般难以亲近,相反,她十分温和可人。
昔日众人眼中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神女,在屈原的《山鬼》里变成亲和温婉、情感丰富、性格中还有些瑕疵的普通人。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伎(jì)俩孝悌(tì)郓(jùn)城噤(jìn)若寒蝉B.手腕(wǎn)下载(zǎi )撮(chuō)合碧溪岨(jū)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命途多舛(chuǎn)D.傩(nuó)送蹿(cuàn)红赝(yàn )品彤(tóng)云密布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弈蹩脚纹身再接再励B.尺牍讥诮鳟鱼迄今为止C.蚁冢蕴藉眩耀没精打彩D.筹画仓廒角隅富丽堂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B.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2年大选堪称美国50年来竞争最激烈、分歧最大的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不仅没有弥合共和、民主两党在“经济悬崖”危机上的分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B.“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供了方便。
C. 联合国安理会23日决议是朝鲜不久前发生人造卫星做出的,决议扩大了制裁朝鲜机构和个人的范围,中国在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的努力之后,投了赞成票。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语用综合1(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语用综合1(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运用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
“孔乙已文学”中的年轻人们一边怀有[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承受着_______①,进退两难。
孔乙已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那么当代大学生脱不下去的“长衫”又是什么呢央视网认为高学历是当代青年脱不下去的“长衫”,希望当代青年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
但更多人表示脱不下去的“长衫”是父母以为我们能熬出头的股殷期待和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对我们的培养。
十几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报的就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读书意义和未来的迷茫。
___________②还代表自己曾为这份学历所投入的所有金钱、时间和精力。
如同[B]《山月记》中所说:“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敌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
这句话引发广泛争议,不可否认,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___________③的原因是成为普通劳动者并不能提高收入过上美好生活。
“长衫”当然要脱下,但你不能让青年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
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为脱下“长衫”的“孔乙已”们备好干净的新衣,让其整装待发,重新启程。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2.下列各项中的“是”与文中加点句中的“是”,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
B.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
C.“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
D.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
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精彩试题

4.25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材料一:这几天,一个叫“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
据称,子柒不仅在微博拥有2000多万粉丝,抖音拥有3000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
截至目前子柒虽然在YouTube只发布了104个视频,但总播放量却达到了让人瞠目的9.6 亿!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
然而这次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她针锋相对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的农耕文化,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像展示的都是中国负面、落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相反,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人美、景美、意境更美的溢美之词。
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上线或妖魔化。
她和前段时间同样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佳琦一样,就是自媒体和直播风口上崛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商业浪潮的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网,2019年12月12日) 材料二:美食视频博主子柒的视频让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子柒制作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化面貌。
高二语文必修5 本册综合测试题2

本册综合测试题二(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1·江阴市一中期中)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渣滓.(zǐ)逶.迤(wěi )修葺.(qì) 长歌当.哭(dànɡ)B.龟.裂(jūn) 妊娠.(shēn)铁砧.(zhēn) 呱.呱.坠地(ɡuā)C.缧绁.(xiâ) 贮.藏(chǔ)胚.胎(pēi) 殒.身不恤(yǔn)D.攒.射(cuán) 镌.刻(juān)蜜渍.(zì) 不省.人事(xǐnɡ)答案:D。
A逶迤(wēi ),B呱呱坠地(ɡū),C贮藏(zh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明显提高。
B.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
D.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目前正在首都剧场上演,该剧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人物形象、京味儿的台词赢得了观众。
答案:B。
A项,搭配不当,应为“就业率明显提高”。
C项,“在……中”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
D项,“赢得”后缺少宾语,可加上“赞誉”。
3.(2011·南通市调研测试)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
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ɡ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
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
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
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
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
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
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
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
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
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
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
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
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
高二语文试卷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二第Ⅰ卷(共42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嗜好(shì) 行(háng)市扃牖(yǒu) 呱呱(guā)坠地B.石罅(xià) 猝(cù)然显赫(hè) 果实累累(lěi)C.芥蒂(jiè) 阉(yān)党逡(qūn)巡数见不鲜(shuò)D.贮藏(zhù) 赀(zī)财瀑(pù)布莫(mò)夜月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钦定蓬篙睿智皇恩浩荡直接了当B.聆听斑驳羡慕万籁有声抱薪救火C.蜉蝣凯旋臆断降格以求奋世嫉俗D.锋镝钟磐扼腕高风亮节蔽在赂秦3.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投资方多次___了内蒙古等地的草原,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②虽然他尽了很大努力,但还是没有___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③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A.考察遏止限制B.考查遏制限制C.考查遏止制约D.考察遏制制约4.下列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所有的空调厂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虽然手段有所不同、形式区别较大、玩法不断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已经成为贯彻整个市场竞争的一条主线。
B.海地反对派25日夺取北部托尔蒂岛之时,首都太子港发生抢劫事件。
外国人纷纷逃离,联合国机构也撤员,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C.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燕的英雄;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位撞人后架车逃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D.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就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部开发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5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材料一:这几天,一个叫"李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
据称,李子柒不仅在微博拥有2000多万粉丝,抖音拥有3000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
截至目前李子柒虽然在YouTube只发布了104个视频,但总播放量却到达了让人瞠目的9.6 亿!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
然而这次李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她针锋相对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李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的农耕文化,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李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似展示的都是中国负面、落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相反,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人美、景美、意境更美的溢美之词。
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李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上线或妖魔化。
她和前段时间同样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一样,就是自媒体和直播风口上崛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商业浪潮的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东方网,2019年12月12日) 材料二: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李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过于浅薄、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化面貌。
另一方面,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辛奋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奉献中国智慧,也有一定启示。
现在,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
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此外,群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就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各种软文化产品,让人爱看想看,才能把具象文化传播向外。
作为这一路径的探索者,李子柒的经历值得借鉴。
(摘编自"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南方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讲好中国故事,不必只拘泥于宏大叙事。
"嫦娥〞上天、"蛟龙〞入海、高铁**、5G网络通天下,我们的对外传播对这些成就多用笔墨,有利于构建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有利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创立更多的中国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而美〞的事物不值得传播。
比方李子柒制作的短视频,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稀奇,但实际上,这些视频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等元素,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传统习俗,这种精致、可亲、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文化产品,可以说*种程度上翻开了一扇扇小小的窗子,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好中国故事,在于是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
国内媒体如今在海外落地的不少,但有广泛影响力的还不够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出在表达方式上,宣传甚至说教的意味太浓,悬在"臭氧层〞之外,让人难以接近。
其实,"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提法本身就已经为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里来、爱好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
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传播。
李子柒在海外大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她的视频,没有配发字幕,很多外国网友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这并没有影响传播效果。
因为,她用了另外一种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的语言〞:最真实的生活。
我们生而为人,都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美好,都对地球另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充满好奇。
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价值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多一些有感而发,少一些刻意为之。
李子柒说,当初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告诉那些远离了乡土、自然的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不曾刻意筹划,只做一个农耕生活忠实的"记录者〞,她着眼于平凡的生活,却收获了不平凡的成就。
这也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回归初心,做最纯粹、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或事,也会在大洋此岸引发共鸣。
遵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无形中或许就契合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到达传播的目的,这比带着很强的动机、预设宣传目标,然后再生搬硬套罗织内容形成的产品要好得多。
(摘编自"李子柒走红海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网,2019年12月11日) 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李子柒及其故事在海内外的火爆,与其在微博、抖音及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有关,也得益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
B.李子柒视频内容,多展现中国乡村的人美、景美、意境美,但其背后有团队支持,存在商业运作,这使她的视频"太假〞,从而招致批评。
C.李子柒的走红,反映了传播环境变化背景下,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具有消除理解障碍、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作用。
D.透过李子柒的走红,回归初心,用无心之举,讲述生活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带有强烈的动机及明确的预设的传播效果要好很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针对李子柒的火爆,存在着两种锋利对立的观点,即成功的文化输出和负面的文化输出。
B.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将其农村乡土题材视频等同于落后粗俗,也不应将其提升至文化输出的高度进展道德绑架。
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辛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神。
D.李子柒现象为利用生动亲和的群众文化,探索如何使文化产品到达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一样的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历。
3.以下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李子柒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只是自媒体和直播界的一个成功网红而已。
〞B."尽管李子柒没有想到有众多的海内外粉丝,但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
〞C."李子柒在镜头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乡土,不是有意展示乡村的落后与丑陋。
〞D."李子柒的视频深受海内外群众喜爱,但她和李佳琦一样,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5.在如何对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5分〕二"先秦诸子"课内根底练习〔共10分〕6.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
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投其所好,用作战的故事讲道理,以防止梁惠王产生抵触情绪。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并不比邻国高明多少的根底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以下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方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世界的东西,但凡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但凡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8.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选文第1则,一连使用六组对立概念构成一组排比句,说明了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是矛盾对立相互依存的永恒规律。
B.选文第2则,总结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无〞的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车、器、室都是"有〞——有形的东西;车毂、器皿的中空局部、房屋的四壁中间是"无〞——无形的东西,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选文第3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正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说明了无为立身的主*。
D."知足者富〞,一般人认为富有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产,可老子却说那些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
其中的启示意义很深刻,一个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如果不知道满足,则他就会跟缺乏财物的人一样苦恼。
9以下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 )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
"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