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高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然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高二学生的文言文功底,下面给出了一些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供同学们自行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题目:临江仙·满地银花如雪山寺横幽径,门临枫水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岸,无端更上岸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2. 请简述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 通过对比山寺与河边的景象,词人想表达什么情感?4. “不解藏踪岸,无端更上岸。

”这句词中的“不解”和“无端”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写作。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耳目之欲,有好恶之心也。

故树之美,吾使之然也;杨之修,吾使之然也。

”请你写一篇短文,围绕“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一论述展开。

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例子,进行适当发挥。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整理出关键词语,并根据关键词语写一篇小作文。

《孟子·告子上》:“凡天之生,物各有所适,……故君子不争.”请你根据以上关键词写一篇小作文,探讨“君子不争”这一观点的含义和价值。

以上为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练习,相信你们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加油!。

高二语文长短句变换练习题

高二语文长短句变换练习题

高二语文长短句变换练习题在语文学习中,长短句变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变换句子的长度,我们可以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层次感。

高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掌握这个技能,并通过练习巩固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高二语文长短句变换的练习题,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根据要求将下面的短句改写成长句。

1. 雨下了。

2. 他忘了带书。

3. 她站起来了。

4. 他买到了心仪的礼物。

5. 老师点了他名字。

二、根据要求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短句。

1. 我昨天晚上在家里写作业。

2.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很震惊。

3.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了我。

4.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5. 我们的母校非常美丽。

三、根据要求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短句或简洁句。

1. 这个城市拥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

2. 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3. 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在体育方面也很出色。

4.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5. 这个节日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四、根据要求将下面的短句改写成长句。

1. 天空中飘着细雨。

2. 他热爱读书。

3. 她在公园里散步。

4. 他的朋友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5. 老师告诉他他考试得了满分。

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悉长短句的变换,进一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多做练习,同学们可以轻松地掌握这个技巧,使自己的作文更加丰富有趣。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二语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天上之水马力巴颜喀拉山上的雪水,来到了屈曲的河床,山地、平原、丘陵和峡谷给了它恢远的气韵,黄土高原赋予它单纯的色彩,一路接纳的径流,增壮了它的声势。

大河的中下游,水色转黄。

一个到过中国北方的人,总会见到黄河的身影,总会听到黄河的涛声,总会嗅到黄河的气息,自己的性情也雄毅起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个古远的声音在激浪里荡响,尽是浩滂之气。

此刻,我位于莱州湾和渤海湾相交的黄河口。

滩涂渍了盐,抓一把黏湿的土,舌尖一舔,咸的!盐生植物耐得盐化环境:碱蓬、盐蒿、白茅、马绊草、罗布麻、野大豆聚成群落,连成的草甸子大得望不断,朝海边铺去,恣意极了。

盐土湿地上,最多的是芦苇,滨海荒洼的原始美,叫它占去大半。

“芦花飘雪迷洲渚”,深秋天气,银白一片,像鹅羽。

黄河口的芦苇没有我们兴凯湖那边长得粗,倒还密实,透不过风似的。

目光却是挡不住的。

我不出声地瞅着,心回到了兴凯湖。

摆动的芦苇,让风弄出一些声音,哗哗哗,如同浪的低吟。

禽鸟喜逐水草,乐享随波飘溢的清香。

天鹅、丹顶鹅、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翘鼻麻鸭、东方白鹦,晨光里,晚霞中,或凫或飞,翅膀撩起欢欣的水花。

黄河口的精灵是它们。

跟人类一样,黄河也得靠“食物”维持生命。

这食物就是泥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西北塬峁上的泥沙被它吞下,又远远带走,一气吐到临海的河口。

寻故问典,始知黄河正流屡次改道,才得注入渤海。

史书上说的“黄河六徙”,多经囊为齐地的利津。

我在“黄河入海口”碑前,听一位当地汉子讲,从前黄河就在这儿流到海里,可是河口每年朝渤海东移两公里,越移越远,海滩也逐年扩延。

这是一个传奇。

土地在水下生长,发有成三角洲,“黄河造陆”的异景始为世人注意。

这片冲积平原,我若从云里望下去,应该是扇形的,地理书上讲的“冲积扇”,该是它吧。

海陆变迁的大势,令人一叹,再叹,三叹。

黄土地上的盈余物质覆盖过来,近海的盐渍野滩变了貌,土质沃腴了,田地肥饶了,庄稼不愁长。

高二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试题doc

高二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试题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

少贫微,佣书自业。

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

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

泰始初,为殿中将军。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

虏围转急,山图结阵死战,然后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

明帝遣山图讨之。

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①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

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

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

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

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

”太祖笑而纳之。

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

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

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

”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

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

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

”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

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

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

”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

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节选自《南齐书·周山图传》)【注】①幢主,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武官。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B.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C.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D.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中侯,一种始自曹魏建安年间的爵位称号,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高二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试题doc

高二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试题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

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

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

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

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

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________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________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②己自引船________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B.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C.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D.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语文刷题练习册高二

语文刷题练习册高二

语文刷题练习册高二
一、古诗词鉴赏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请简述这首诗的意境。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章《荷塘月色》,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
(1)文章中“荷塘月色”的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通过“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文言文内容略)
(1)请解释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四、成语运用
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1)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________,迎难而上。

(2)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________,令人敬佩。

五、写作练习
5.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工作,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
来便利。

请你就“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
高阅读、写作和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项练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二语文选择题练习题

高二语文选择题练习题

高二语文选择题练习题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请问以下哪一位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薛宝钗B. 林黛玉C. 贾宝玉D. 荣宝钗2.下面哪一句诗句出自杜甫的作品?A. 春眠不觉晓B. 明月松间照C. 君子性非异D. 白日依山尽3.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A. 《红楼梦》B. 《程婴考》C. 《呐喊》D. 《红岩》4.下面哪个成语的出处与《西游记》有关?A. 画蛇添足B. 霞光万道C. 木已成舟D. 大智若愚5.以下哪个诗人是唐代的代表性诗人?A. 杜牧B. 苏轼C. 李白D. 辛弃疾6.下面哪个作品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A. 《哈姆雷特》B. 《鲁滨逊漂流记》C. 《鲁迅全集》D. 《水浒传》7.古代文人墨客常常用竹子写字,请问以下哪位文学家以竹子为雅号?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8.请问下面哪一位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A. 王昭君B. 赵飞燕C. 杨贵妃D. 貂蝉9.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领导者对手下的人赏罚有分寸、恰如其分?A. 逆来顺受B. 刻舟求剑C. 金口木舌D. 循循善诱10.以下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 《水浒传》B. 《红楼梦》C. 《鲁迅全集》D. 《蛙》11.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指南针》这篇课文的主题?A. 林徽因的家庭变故是她追求梦想的阻碍。

B.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

C. 林徽因和李赞成痛苦地分手了。

D. 结婚后,林徽因和李赞成之间出现了很多矛盾。

12.下面哪一句不是《饥饿的小丑》中的经典台词?A. “生活就像一盘菜,要吃得香、香得正好不过要付出代价。

”B. “如果没有观众了,演员还是可以演下去,戏剧依然是戏剧。

”C. “我和别人很不一样的地方是,在别人痛苦时,我也痛苦;在别人开心时,我同样开心。

”D. “一百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现在,终于我找到了……因为我就是上帝。

”13.古人常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形象来形容谁?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李白14.以下哪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的主人公?A. 茅十八B. 贾平凹C. 孙少安D. 杨绛15.请问下面哪位是我国古代四大才子之一?A. 文天祥B. 辛弃疾C. 杨绛D. 茅盾16.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A. 捧心足球B. 造纸术C. 柴鸡蛋D. 电视机17.请问下面哪部作品不属于金庸的武侠小说?A. 《射雕英雄传》B. 《神雕侠侣》C. 《西游记》D. 《天龙八部》18.以下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使人放下执着、解脱困境?A. 解铃还须系铃人B. 因噎废食C. 日里无事是真英雄D. 草船借箭19.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唐宋十大绝艳词》这篇课文的主题?A. 词的产生与唐宋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人教版高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练习册答案
一、阅读理解题
1. 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回答以下问题:
-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同时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林黛玉象征着封建社会中的悲剧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挣扎。

2. 阅读《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回答以下问题:
- 翠翠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答案:翠翠性格纯真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同时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翠翠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翠翠的形象象征着自然与纯真,她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美好与社会的残酷。

二、古文翻译题
1. 请将《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

2. 请将《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
成现代汉语。

答案:晚霞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

三、作文题
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省略作文内容,因为作文题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但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写作框架)
- 开头:描述春天的景象,引出主题。

- 中间: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结束语:
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在完成练习时能够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练习题加强练习,是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练习题(一)①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

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

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

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

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

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

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

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

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

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

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

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

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

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

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

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

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

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

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

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

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

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

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

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

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

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

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_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

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

B.在第③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

C.第④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

E.文章第⑨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

12.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6分)13.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特色。

(6分)14.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和原因。

(8分)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11.CD12.①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虑。

(6分)13.①由近及远;层次清晰;②视觉听觉相结合,多角度丰富地体现了雾中村庄的宁静、精致;③抓住典型景物,突出描写了雾中最具有村庄特点的景物。

(6分)14.“雾中村庄的灵魂”就是乡村的自然宁静的趣味,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村庄与城市两种文明融合,希望村庄的自然和谐宁静的气氛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因为,“雾中村庄”是有灵魂的、宁静的、自由的、坚守的、勤劳的,所以作者“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这句话呼应开头,总结了全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期盼。

(8分)高二语文练习题(二)当然,唐朝的牛是辛苦的,也没什么文化,这一点,与现代的牛相似。

但是,唐朝的牛背上,经常有牧童跳上跳下,含着一枚柳笛,有时是一支竹子做的短笛,被他们信口乱吹起来。

有时,对着河流吹,把一河春水吹成起皱的绸子;有时,对着新月吹,把月牙儿逗得久久合不上嘴;有时,竟对着彩虹吹,把天上那么好看的一座桥就眼睁睁吹垮了;有时,竟对着不远处的大人吹,你骂他吧,又怕他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咋办;牛听着,倒是觉得不错,还算悦耳,尾巴就轻轻卷起来,摇啊摇,春天或五月的夕阳,就缓缓地从牛背上摇落进了小河,牛和牛背上牧童的倒影,倒影里的涟漪,一直在夕光里持续了好长时间,被一位散步的画家临摹下来,成为一幅名画,至今还收藏在博物馆里。

唐朝的牛,有时拉犁,有时拉车,还曾拉过婚车。

你想想,一千多年前的那位新婚女子,坐在牛拉的车子上,她曾有过怎样的心情?不像马车走得飞快,不像驴车走得颠簸,牛走得很稳很慢,这正暗合了女子的心事:谢谢你,牛,就这样慢慢走吧,让时光慢慢走,让我一步一回头,再看一眼我青春的容颜,看清楚老家的炊烟,在门口大槐树上转了几个弯,才慢慢散入屋后的远天。

牛啊,再慢些,忘不了你送我最后一程,我青春的最后一程,是你陪我走过的。

但愿千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你,还有人记得,一个小女子慢慢走远的年华。

唐朝的牛,辛苦难免辛苦,但早餐、午餐、晚餐都是相当不错的,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隐隐春色,那“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萋萋芳草,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原春草,除了一小部分被踏青、采青的人们采走了一些,被重逢、惜别的人们撩乱了一些,被马和驴吃过一些,大部分都做了牛的美餐,吃饱了,就在原野上卧下,反刍一阵,觉得韶光不可蹉跎,就又站起来,在无垠旷野里漫步闲逛,向远方发出几声深情长哞。

这时,就看见几位游吟的诗人迎面走了过来,牛觉得应该为这些儒雅的人们让路,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诗人走过去,回过头目送牛,却发现牛正回过头目送诗人。

呀,他们互相目送,人与生灵互相凝视,诗与自然互相目送。

于是诗人感叹:是这遍野芳草,养活了牛,也养育了诗歌的春色啊。

我们只知道唐人的诗好,却不知道,唐诗的深处,有青翠的草色,有鲜美的春色,有旷远的天色;而且,我们读过的某几首春意盈盈的诗,正是诗人在牛的背影里构思的,是在牛的目光里写成的。

你知道吗?唐朝的牛,辽阔旷野里漫步的牛,是经常会碰见几位诗人的,它们常常主动为诗让路,诗也主动为它们让路,这时候,诗,就停下来向它们致意。

那么,现在呢,被囚禁在饲养场里的牛,被饲料和激素反复刺激、毒害的牛,被市场的屠刀宰来宰去的牛,被疯牛病恐吓、折磨的牛,牛啊,你们那辽阔的旷野呢?你们品尝过、同时也被白居易先生欣赏过的那无边春草呢?你们曾经听过的牧童短笛,已成绝响,永远失传,只在那些怀古水墨画的皱痕里,隐约残留着农业的诗意和牛的气息。

你们还曾见过诗人吗?诗人和他的诗,一转身早已消失在田园牧歌的深处,背影越来越模糊。

我断定,如今,全世界的牛,亿万头牛,很可能,再也不会有一头牛能与诗人相遇,与诗相遇。

自然死了,生灵死了,田园死了,旷野死了,山水死了,再没有什么与诗相遇,诗也不再与什么相遇,与它相遇的恰恰是它拒绝的。

就这样,诗人死了,诗死了。

如今,这个世界,有牛,但牛背上没有牧童短笛的风情,牛的身影里没有漫步沉吟的诗的踪影。

这个世界牛依然很多,但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是供吃肉的牛,一类是供挤奶的牛。

这个世界人当然更多,但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是杀牛的人,一类是吃牛的人。

真正的牛,真正的诗,已经死去。

牛的身后,诗的身后,是一片由化学、商业、皮革、利润组成的现代和后现代荒原,虽然它有时貌似郁郁葱葱,但毫无疑问,它是真正的荒原。

(选自《散文》2010年第8期,有删改)9.从文中看,唐朝的牛和现代的牛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试从牛与人类的关系、牛生活的环境、牛的生活三个方面中选二个作答。

(4分)10.指出第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11.请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6分)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9.(1)唐朝的牛和人类和谐相处,现代的牛被人类残暴利用。

(2分)(2)唐朝的牛生活在诗情画意的环境中,现代的牛生活在充斥化学、商业、皮革的荒原中。

(2分)(3)唐朝的牛生活悠闲,能给人提供精神的享受;现代的牛生活艰难,只能给人们提供物质的享受。

(2分)10.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牛与人及环境的和谐关系(2分),与下文所写的现代的牛构成了对比(2分)。

11.在文中,作者通过唐朝的牛和现代的牛的对比,表达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

(2分)在当今社会,为了发展经济,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许多人杀鸡取蛋,肆意破坏环境,致使世界成为没有诗意的荒原。

(2分)这篇文章给了这些人当头棒喝,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