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合集下载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

感情与手法
这首诗写诗人终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 无成的感慨;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 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悽;是陶渊明咏 怀诗中的代表作。
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 撤走了!
体会与感悟
1、结合对陶渊明诗 文的学习,你认为 归隐后的他是快乐 的还是痛苦的? 一个人也许可以逃 避喧嚣的世界,却 无法逃避自己的内 心。
二、作家作品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 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 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 一。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 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 (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 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 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 •阮籍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明月” 衬托其高洁不群 明月 清风” 衬托其 吹我襟” 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薄帷” 让人感觉 明月相伴、清风 明月相伴、 相慰,形影相吊,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视觉、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客体的自然回复到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阮旨遥深” 阮旨遥深” 阮旨遥深 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其三十三》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由阮籍所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魏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释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鉴赏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2019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2019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 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 虚与周旋,常用醉酒的方法,在险恶的政 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的《咏怀》诗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 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反映了诗人看不见 希望和出路的忧思。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 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 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yì 高兴)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jī带着) 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作品简介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 诗,总题为“咏怀”。《咏怀》开创了我 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充满苦闷和孤独 的情绪。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
咏怀八十二首 · 其一
阮籍
走近阮籍
阮籍,三国曹魏诗人,字嗣宗,竹林七 贤之一。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 兵”。
“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 他们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 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邪王戎。 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竹林之下肆 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 思考: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①托物言(象征)
②林凤中有凰奇奇鸟特,不自凡言,是鸣凤凰彻。九州,象征着诗人高洁 不清俗朝饮的醴人泉格,、日心夕怀栖天山冈下。的理想。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③凤凰因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象征着诗人 身适处逢商乱风世起不,能羽施翼展自才摧藏华。的苦闷。
解读诗歌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字士文,是中国东晋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其中《咏怀八十二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在晋代末期创作的一组诗集,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思想感情为主题。

诗选内容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总共包含82首诗,其中第一首是《咏怀六首·其一》。

徘徊篱落间,载酒临清流。

言入黄花川,每饮无与伦。

自我洒落久,四顾茫然群。

及夜白星朗,风急如火云。

春华秋实稀,年华虚白分。

若音怨直顾,当妾不得闻。

寄言兰梦诗,忆心与梦真。

沧海可满流,百岁能恢神。

靡我诚捐矣,不知天地新。

感怀终日日,何苦千里亲。

愿言勿复成,留此埋荒尘。

诗词分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阮籍对时代局势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感叹。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篱落间漫步时,手持酒杯来到清流边,表明自己的思绪正为篱落之间的景色所所沉浸。

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比喻为一股涌入黄花川的溪水,每次喝酒都让他与众不同。

这种比喻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豪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境遇的不满和困惑。

他感叹自己过去的行为被人误解,导致自己四处寻找目标,茫然无助。

但他在深夜仰望繁星时,感受到风云变幻的快感;并且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虚幻进行了思考。

他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白驹过隙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天地之间的新秩序和自己所处时代的期望。

他渴望一切不合己的困顿和障碍可以尽快过去,向着光明的未来进发。

他希望自己的感慨和思绪能够化作兰梦,留存于这个荒凉尘世。

最后,诗人以一种超常的姿态表达了自己的心愿,隐隐透露出对离世和重生的向往。

他将自己的感怀和思绪寄托于这首诗作,深深感叹人生苦短,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够永存于世。

总结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首首皆有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境遇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高中语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

高中语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

人与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 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翻白 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寂寞冷落鸣叫。此时,牛车停 了,老牛回过头来,似乎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 儿走?”他怎奈,只有怎奈地答道:“路在哪里,我怎 晓得?”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门大呼,继而 大号,最后一把卒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说的,阮 籍狂妄放肆,岂效路的尽头之哭。 只然而没有路而已,为什么痛哭?他哭的不是眼 前的路的尽头,而是人的生活的路的尽头。
[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才能出众。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 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 “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 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 门”)的悲伤情怀。
(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 阮籍风格。 (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对:凤凰清明的早晨饮用提甘甜的泉水,黄昏 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 不凡,亦即诗人的高超精神。
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 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 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慨,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 cá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 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 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
• 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阮籍抒其怨愤,不 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故风格隐晦曲折,“言 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 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 世所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 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 言,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 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 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李善《文选 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蔽,百代 以下,难以情测。”
阮籍的反礼法思想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 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 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 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 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 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 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 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同上)
• 2、就诗歌的精神而言,《咏怀诗》大抵 又具备各自的个性,它们远承《风》、 《雅》、《离骚》,近取乐府、《古诗十 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 于统一。
• 3、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 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 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 骨。”(严羽《沧浪诗话》)
竹林七贤图(局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 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竹林七贤
阮籍及其创作
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 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 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其作品内容 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 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 寐” 、“嘉树下成蹊” 、“独坐空堂上” 、 “一日复一夕” 等;(二)讽谕时政之作, 如“湛湛长江长” 、“驾言发魏都” 等, (三)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 生资制度” 、《大人先生传》等。 其中, 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

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 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 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 报国的热情;阮籍狂放不拘礼法, 我们又怎能学他那种在走投无路 时,便恸哭而还呢?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 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 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 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 传说、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表现手 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妒俗、感慨 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 言近旨远 的艺术风格。
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 我,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 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 思,永恒的悲哀……
•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 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 中的隐忧。 •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一种凄 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 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夜 中 不 能 寐 , 起 坐 弹 鸣 琴
咏 怀 八 十 二 首 ( 阮 其 籍 一 )
诗歌鉴赏
诗歌的诗眼是?
为何而忧?
如何写忧?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 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 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 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独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 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 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晋朝。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八十二首
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 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 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 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 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 ,在种种醉态、狂态 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 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 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 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 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 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 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 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滕王阁序》里我们 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 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 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 此“猖狂”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 他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咏怀八十二》其一
阮 籍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 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 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 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 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 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 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 妙的罪名杀死。
• •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 、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 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 河南辉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 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 神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 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 他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 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 愁闷的心情。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 的自我。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 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 的悲哀……
结束
诗人为何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艺术特色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取 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 ,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都是动 。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 ,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 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 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 托幽深,耐人寻味。
三、何以表忧?
小组合作探究: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 自己的“忧思”的?结合意象、动作、表现 手法等进行分析。每组探究一联。每个小组 派一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
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 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 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 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五、你可写忧?
“忧思”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人类共同的情感。 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王粲《杂事》“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结合本诗中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选择合适的 意象,表达“忧思”的主体。 学生现场写作6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共同点评。
阮籍的代表作是 除诗歌之外,阮 《咏怀》诗八十二 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首。这些诗非一时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 一地而作,是总计 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 平生所作诗,总题 是《大人先生传》。 为“咏怀”。诗抒 感慨,发议论,写 理想。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 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 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 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 赍酒挟琴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籍大悦, 乃见青眼。
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的尊重,白眼表示对人轻视。 鲁迅《衷范军三首》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整体感知 找出本诗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诗眼 以及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意象。 诗眼:忧思。 意象:明月、清风、孤鸿、翔鸟、 北林。
四、阮籍何忧?
诗人“忧”的是什么?
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 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 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 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 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 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 静”呢!
实景、动作描写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 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 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 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一、作家作品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 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 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 态度。与嵇康、阮咸、山涛、向秀、 王戎、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 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 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 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 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 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 的诗风。
时代背景
•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 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 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 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嵇康拒绝与 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 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 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