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

合集下载

洛阳的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保护

洛阳的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保护

洛阳的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保护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节庆和深厚的民俗文化。

这些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洛阳历史文化的珍视,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本文将介绍洛阳的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并探讨其保护措施与意义。

一、洛阳的传统节庆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节庆之一是洛阳牡丹花会。

每年春季,洛阳市内的洛阳牡丹园都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展。

这是一个集观赏、表演和交流于一体的活动,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牡丹花会,洛阳的其他传统节庆如洛阳灯会、洛阳丝绸之路节等也各具特色,成为洛阳民众喜爱的盛会。

二、洛阳的民俗文化洛阳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包括了洛阳人民的节日习俗、民间传统技艺与手工艺品等。

比如,洛阳的传统婚俗以婚礼等形式延续至今,洛阳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也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洛阳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如洛阳铜器、剪纸、漆器等,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凝聚了洛阳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洛阳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的保护洛阳的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涉及到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包括对相关场所的保护与提升。

为了保护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洛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首先,加强对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和推广。

其次,加强对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技艺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加强对相关场所的管理和保护,修缮传统建筑,提升旅游景区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洛阳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保护的意义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洛阳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是洛阳的独特标识和品牌,保护好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有助于提升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洛阳历史文化景点介绍

洛阳历史文化景点介绍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以下是洛阳历史文化的介绍:
1.洛阳古都: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曾经是汉、魏、晋、北魏、唐等朝代的首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被誉为“国花”,在唐代时期就已经盛行。

每年4月至5月,洛阳市举办盛大的牡丹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3.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始建于北魏,历时400多年,共有2345个洞窟和100, 000余尊佛像,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4.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名刹之一,始建于东汉,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场所之一。

白马寺内有世界上最早的木质结构楼阁一一八角塔。

5.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如汉代玉器、唐代陶瓷、宋代青瓷等,是了解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6.洛阳古城墙:洛阳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始建于唐代,长约9公里,高达12米。

城墙上有多座城门和角楼,是了解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重要遗址。

7.洛阳国家森林公园:洛阳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位于伏牛山脉中段,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总之,洛阳历史文化厚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场所。

洛阳的特色

洛阳的特色

洛阳的特色
洛阳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城市,其特色涵盖了美食、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洛阳的特色:
1.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洛阳的传统名菜之一,以其汤水丰富、菜品多样、制作精细而著名。

水席的菜肴包括肉类、海鲜、蔬菜等,搭配各种汤羹和主食,让人大饱口福。

2.洛阳牡丹:洛阳是中国的牡丹之都,牡丹是洛阳的市花。

这里的牡丹品种繁多,色彩艳丽,被誉为“花中之王”。

每年春季,洛阳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展,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3.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也是洛阳的标志性景点。

它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

4.白马寺:白马寺是洛阳的著名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它建于东汉时期,经过多次修缮,成为了一个集寺庙、园林、古建筑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5.老街:洛阳的老街是洛阳历史文化的缩影,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

在老街上,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洛阳小吃,购买各种特色商品,感受古老的文化氛围。

6.洛阳铲:洛阳铲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工具之一,因为最早出现于洛阳而得名。

它是考古发掘中用来钻探地层和土质的一种工具,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明之一。

总之,洛阳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许多独特的
特色和景点。

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探寻文化历史,都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河南洛阳的历史及文化

河南洛阳的历史及文化

河南洛阳的历史及文化河南洛阳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原腹地,距离省会郑州不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洛阳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瑰宝。

在近代以来,洛阳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美丽的风景和城市建设成果,成为全球瞩目的旅游胜地和现代化城市。

1. 洛阳的历史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周朝时期,洛阳就成为了周王朝的都城,并保持了600多年的历史。

在汉朝时期,洛阳成为了西汉王朝的都城,并开始经历了宏大的城市建设计划,其中著名的是洛阳洛阳城垣和金銮宫等重要建筑。

此后,洛阳先后成为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至唐朝时期,洛阳成为全国重要的文教中心和经济中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科学家。

宋朝时期,洛阳是河南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洛阳呈现出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到了近代以来,洛阳也开始跟随全国其他城市一起走向现代化。

2. 洛阳的文化洛阳的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古都文化。

这种文化包括了洛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是一种集中表达中原文化核心的表现形式。

洛阳古都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洛阳的古建筑。

洛阳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中代表性的有洛阳城垣、白马寺、龙门石窟、都司祠等等。

此外,洛阳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王门古道、关林景区、滦口古镇等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洛阳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

3. 洛阳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洛阳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古都文化的同时,也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洛阳进行了广泛的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了许多新型城区、商业街区和政务中心。

同时,洛阳也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完成了城市绿化的建设工作,成为了生态城市的典范。

此外,洛阳还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境内外的战略合作,为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都洛阳的辉煌文化与历史名人

中国古都洛阳的辉煌文化与历史名人

中国古都洛阳的辉煌文化与历史名人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

自公元前1523年成为中国首都以来,洛阳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这座城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洛阳的辉煌文化和一些重要历史名人的成就。

一、洛阳的辉煌文化洛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东汉末年到北魏时期,洛阳被称为“九州之中,皇都之盛”。

在这段时间里,洛阳发展出了独特而繁荣的文化。

1. 文学艺术洛阳是文学和艺术的繁荣中心。

在东汉晚期,洛阳崛起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曹操、曹丕、王粲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曹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集《七步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此外,洛阳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在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在洛阳兴起,成为了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

许多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如白马寺和龙门石窟,都留存至今,展示了洛阳丰富的佛教文化。

2. 科学技术洛阳在古代也是科学技术的中心之一。

在东汉末年,洛阳曾设有一所天文台,用于观测星象和计算历法。

另外,洛阳还是医药学的重要发展地。

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就在洛阳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二、洛阳的历史名人除了辉煌的文化,洛阳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 曹操(155年-220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功统一了北方各诸侯国,并建立了魏国。

曹操不仅善于政治和军事策略,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诗词名篇常常表现出豪情壮志和雄心勃勃的形象。

2. 曹丕(187年-226年)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丕在政治领域有出色的才能,而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高超。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闻名,被后人誉为“魏武之继绝才”。

洛阳的文化宝藏与历史遗产

洛阳的文化宝藏与历史遗产

洛阳的文化宝藏与历史遗产洛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遗产的城市,这里不仅有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珍贵的文化宝藏。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传统建筑、文化遗址、艺术品以及文献记载,这些都是该市的瑰宝与骄傲。

一、洛阳的历史文化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周、汉、魏、唐等历代先后在此建都。

在历史上,洛阳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有许多享誉国际的重要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博物馆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十五公里处的龙门山,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石刻艺术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世界艺术奇观”,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门石窟主要建于北魏和唐代,最早开凿于公元494年,经过几代的修建,终于在唐代大盛,共有2350个窟,了解七千余尊佛像,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庙宇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寺内瑰宝众多,尤以“白马之旅”和玄奘法师的佛身舍利为最贵重。

白马寺目前所存的建筑物主要是唐朝的建筑,现存的寺庙中,以“大雄宝殿”最为著名。

寺内的佛像、壁画、影壁、经幢、碑刻和古钟等均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洛阳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主要以收藏东周至唐代的镇馆之宝和洛阳历史文化遗产为主。

馆内收藏有大量的二千多年前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金银器、书法、绘画等文物珍品,代表了华夏文明的高度成就。

二、洛阳的传统建筑洛阳的传统建筑较为典雅,尤以清代的造园艺术为最。

洛阳的坊巷直至二十世纪中期还搭建着坊门、石阶、青石板铺的道路,石桥、砖塔、红墙之间的排列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包括孟津马家大院、三官殿和白居易故居等。

孟津马家大院位于孟津老城区,是明清时期潜邸巨富马邦威家族的宅邸,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大院占地面积约8600平方米,由一堵高墙围起,洋楼罗曼式风格,内部鳞次栉比,有一个鱼池、荷塘、鸟栖于枝头的白宫杨树。

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地位

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地位

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地位洛阳,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从古代的商朝开始,洛阳就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多个朝代的古都。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例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等等,这些展示了洛阳在古代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成就。

在现代,洛阳依靠着先进的科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河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旅游胜地之一。

本文将讨论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现今的经济地位,探讨洛阳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文化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自然而然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首要的当属龙门石窟,这个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拥有数千佛像和佛教石刻,据说这里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是白马寺,这座佛寺建于东晋时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除了佛教文化,洛阳的历史文化还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

例如左思的《三都赋》、《洛阳女儿行》、邵雍的诗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华。

除了这些建筑和文化遗产,洛阳在各个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

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唐朝时期,洛阳成为了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洛阳的街市繁华兴旺,音乐、酒、狂欢等等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唐朝时期的文学、诗歌和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地位,著名之作不透则名,唐朝的文化也因此传到了后世。

二、经济地位虽然洛阳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在现实中也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洛阳坐落于中原腹地,除了地理位置优越,还因为多年来的投资和优质的基础设施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

信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都是洛阳的重点产业。

例如洛阳的硅晶圆片等研究具有国际水平,还将有望成为全球一流轮胎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洛阳也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中国芯片城、洛阳实验高中、洛阳日报所在地、三国历史文化城等,都是洛阳的知名景点。

三、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的加快,洛阳的未来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也
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

1. 洛阳的美食:洛阳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如胡辣汤、豆腐脑、肉夹馍、水席等,其中洛阳水席是当地的代表性菜肴之一。

2. 洛阳的民俗:洛阳的民俗活动丰富,如社火、舞龙、舞狮、高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是古老的传统民
俗活动之一。

3. 洛阳的戏曲:洛阳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如豫剧、曲剧、二夹弦等,其中洛阳曲剧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
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4. 洛阳的古迹:洛阳有着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洛阳的历史和文化。

5. 洛阳的民风:洛阳的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注重礼仪,尊重传
统文化和习俗。

6. 洛阳的节日:洛阳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总的来说,洛阳的风土人情融合了历史、文化、美食、民俗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四大圣城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华夏第一王都。

中国佛教的诞生地、道学及道教的首创地、儒学的肇始地、理学的滥觞地。

有6000年文明史、1529年建都史。

是我国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跨度最大的千年帝都。

是联合国授予的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名城;是全国唯一的集横跨亚欧的丝绸之路起点、通达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中枢、连贯中俄的茶叶之路节点的三位一体的大都市;是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定都地。

是欧洲人最向往的中国城市;是集合了山水人文的牡丹花都;是中国一词的诞生地;是全球华人的精神故里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古都概述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可以号称国色天香的千年帝都。

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华夏第一王都[1]。

有着6000年文明史,1529年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二十二个大一统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建都跨度最大的千年帝都。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都、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中、嵩京、中京、西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阳中国历史上沿用最长的都门(定鼎门),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

无论是从神话英雄传说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古断代的角度,洛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儒释道三教的滥觞地。

科举制度首创于洛阳。

可以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对于世界而言,“欲探中华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间的古都洛阳”。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

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

她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华思想与文化的源头圣地,可谓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首都。

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另有传说洛阳是中华大地的龙脉集结之所,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

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多传于此。

同时,洛阳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中最为古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

洛阳二里头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代。

1960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累计建都史达1500年以上。

同时,洛阳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洛阳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西周成康之治、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西晋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唐永徽之治、开元盛世、武周贞观遗风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等均对洛阳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

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宋太祖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马光曰“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

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心学开端于此。

以洛阳学子读书音确定的中原雅音是古代中国的标准官话。

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

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汤、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

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发明了“八卦”,允冠百王—汉光武帝陵石辟邪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

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

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时的洛阳---“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先秦时的洛阳---“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京洛何煌煌,卜宅自周王;五服画九州,兹惟土中央”、“宅兹中国、自之义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晋时的洛阳---“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於东京者”、“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东京宅中而图大,所图者四海这外”。

隋唐时的洛阳---“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四塞称天府,三河建洛都”、“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两宋时的洛阳---“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天下无事则居汴,天下有事必居洛”历史上的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决眦斜阳里,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民族上的洛阳---“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功存河洛”、“根在河洛”洛阳市花洛阳市花:牡丹花。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京城”指的是唐朝的东都洛阳)。

洛阳牡丹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

牡丹从隋代落户洛阳西苑后,地脉适宜,开得缤纷美丽、艳冠天下。

唐代洛阳是东都,武则天当皇帝时就在洛阳登基,并在洛阳主持政务。

“自唐武则天后,洛阳牡丹始盛。

”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从武则天时期到开元年间(公元690年至公元741年),还有唐贞元、元和年间(公元785年至公元820年),是中国牡丹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中国牡丹发展和牡丹文化兴盛的坚实基础。

[2]城市荣誉千年帝都;华夏第一王都;中国四大古都[3];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洛阳,麦加,雅典,耶路撒冷);世界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诗都;花都;辞赋之都;神都;牡丹花都;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中心。

丽景门“中国休闲城市”榜首;欧洲人最向往的中国十大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花都”荣誉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2010中国十大旅游城市;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2010年度中国十佳节庆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十大名城;“茶叶之路”国际友好城市;2012最具魅力节庆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两次);全国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11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2012年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2012国家首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优秀市等众多荣誉。

洛阳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61个特大城市之一,是全国1984年首批13个拥有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之一。

古代名人伏羲、宓妃、仓颉、后羿、嫦娥、夏桀、杜康、商汤、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平王、老子、苏秦、伯夷、叔齐、白圭、张仪、吕不韦、刘邦、贾谊、桑弘羊、师史、卜式、汉光武帝、马援、董宣、班超、班固、班彪、班昭、窦宪、蔡伦、张衡、许慎、张仲景、华佗、王充、皇甫嵩、司马懿、关羽、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刘禅、袁绍、吕布、司马师、邓艾、钟会、钟繇、马钧、司马炎、左思、陈寿、祖逖、刘琨、陆机、潘岳、韩寿、刘徽、皇甫谧、裴秀、石崇、绿珠、桓温、杜预、拓跋宏、檀道济、高欢、兰陵王、高长恭、杨广、韩擒虎、贺若弼、宇文恺、陈叔宝、独孤信、李世民、长孙无忌、王之涣、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宋之问、李白、杜甫、李隆基、狄仁杰、白居易、李贺、玄奘、韩愈、吴道子、颜真卿、刘禹锡、元稹、刘希夷、朱温、李存勖、李煜、赵匡胤、程颐、程颢、赵普、吕蒙正、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邵雍、欧阳修、李格非、文彦、博尹洙、藤子京、李龟年、郭丰铭成语典故形成或起源于洛阳的成语典故有:洛阳才子、洛阳纸贵、数典忘祖、龙门点额、同心同德、窈窕淑女、一日三秋、定鼎中原、问鼎中原、众志成城、紫气东来、悬梁刺股、前倨后恭、债台高筑、旗鼓相当、乐此不疲、乐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拣瘦、得陇望蜀、车水马龙、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时了了、尸居余气、车载斗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势如破竹、韩寿偷香、卫灌坐床、如坐针毡、掷果潘郎、狗尾续貂、自惭形秽、分道扬镳、请君入瓮、一箭双雕、桃李满天下、司空见惯、程门立雪、国色天香、马革裹尸、视死如归、偃旗息戎、闻鸡起舞、前倨后恭、王祥卧冰、乐不思蜀、礼崩乐坏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重点推出史前、夏商、两周、汉魏、隋唐等大型精品展);河南壁画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洛阳古墓博物馆,全国最大此类博物馆,有“园林博物馆”之美誉);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关林;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原洛阳都城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博物馆新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洛阳栾川地质博物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洛阳围棋博物馆;洛阳牡丹瓷博物馆;洛阳河洛石博物馆;洛阳驿站博物管;洛阳爱心书法博物馆;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洛阳老子纪念馆,洛阳保险文化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