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
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

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这道分割东西方的象征性墙壁不再存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隔阂开始逐渐消散。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一道水泥混凝土墙体的崩塌,更是东西方关系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世界迈向更加统一和和谐的方向。
一、柏林墙建立及其意义柏林墙的建立可追溯到1961年,这道墙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东德人民逃离东方的社会主义体制。
随着冷战加剧,东西方势力对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东德政府决定通过建墙来遏制人口流失。
从法律和道义上看,柏林墙的建立是对人民权利的严重侵犯,被世界公认为囚禁。
然而,这道墙的存在也意味着东西方世界之间对立和分裂的现实。
二、柏林墙的倒塌与东西方统一柏林墙的倒塌是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意味着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
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结束了数十年来的分离,更开启了东西方国家交流合作的新时代。
东德人民通过和平示威和抗议,向世界展示了对自由和统一的渴望。
柏林墙的倒塌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对人权和自由的更大追求,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胜利。
三、柏林墙所带来的影响1. 经济一体化:东西德统一后,西方国家对东方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促进了两个德国的经济融合。
东部地区的战略发展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改革等领域的发展。
这种经济一体化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繁荣。
2. 文化交流:柏林墙倒塌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
东方的艺术、音乐、电影等开始进入西方世界,西方文化也渗透到东方。
这种文化互动不仅促进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地缘政治平衡:柏林墙的倒塌使得世界的地缘政治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
伴随着墙的倒塌,东欧的共产主义体制崩溃,苏联解体,东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改变。
随着德国的统一,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逐渐淡化,国际局势迈向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
四、柏林墙之后的挑战与机遇柏林墙的倒塌虽然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调整。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汇总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二班 n111002227 许恒玮摘要: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The Berlin wall,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anti fascist protective wall, is the system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tablishedin its territory around WestBerlinborder, t o free personnelexchanges between stop GermanDemocraticRepublica 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of West Berlin.关键词:柏林墙(The Berlin wall)二战(World War II)明主德国(The main German)今天城市法律法规这门课上,我们观看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纪录片。
该记录片主要记录了柏林墙的由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以及后来在东德西德的同胞们不懈的努力到最后柏林墙的倒塌这一过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1]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柏林墙倒塌的触动

柏林墙倒塌的触动一、柏林墙倒塌:世界历史的重要时刻柏林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触动人心的符号。
它建立于1961年,用以分隔东德和西德,代表着冷战时期两个意识形态和经济体系的对立。
然而,在1989年底的那个寒冬,这道深具象征意义的“铁幕”被推倒了。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带来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也标志着冷战结束与新亚洲世纪即将到来。
二、历史背景:冷战下欧美对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两大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没有实质性武器交火但却持续几十年之久的“冷战”。
西方国家基于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为核心价值观,而东方国家则以社会主义为信条。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竞争与摩擦。
三、柏林墙建立:东西对峙加剧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氛围日益恶化下的产物。
1961年,东德政府为了阻止人民涌向西柏林,宣布修建一道将这座城市分成两部分的高墙。
这道巨大的混凝土屏障不仅使得家庭和朋友被迫分离,也阻挡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自由进入东德。
四、柏林墙倒塌:民众力量碾压专制体制1989年11月9日,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引领标语的示威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东德。
数以千计的人涌向柏林墙并开始举起锤子和镐头予以拆除。
这次爆发性行动展现出东德人民对专制统治深深不满,并有电视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活动。
五、倒塌背后:冷战结束与统一德国在柏林墙倒塌之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冷战逐渐结束,东德和西德合并成为统一的德国,并加入了欧洲联盟。
杰出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将此描述为“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民主自由价值观获得了全球胜利,并带来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六、冷战遗产:人类矛盾仍存在尽管柏林墙倒塌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但现实却显示出冷战遗留问题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持续产生影响。
虽然实际上柏林墙已不存在,但世界上其他地方依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隔离墙,用以分割不同国家、种族和信仰之间的边界。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的倒塌是二十世纪末国际政治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道墙曾将东、西柏林划分开来,为人们构建了两个不同社会体系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发生变化,促使人们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东西德团结。
这场历史性的事件不仅是柏林墙倒塌,更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团结和和平的渴望。
一、局势背景柏林墙的建立源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以及德国分割带来的社会动荡。
1949年,德国在东西方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东德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而西德则采用了市场经济。
这种二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9年。
二、柏林墙的存在柏林墙于1961年建成,成为东、西德之间的物理障碍。
这道墙分离了家庭、朋友和民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痛苦隔离。
每一天,数以千计的人都在试图逃离东德,寻求更好的生活和自由。
然而,许多人试图越墙而出时,遭到了暴力对待或失去了生命。
三、东德的改革潮起20世纪80年代,东德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压力。
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柏林墙的西侧映入人们眼中,这使得东德人民对他们所失去的自由产生了更大的渴望。
改革的呼声在东德内外迅速扩散,为后来的和平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民众的呼声1989年,东德的民众开始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改革。
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声势的浩大,这些示威活动快速演变成了和平革命的浪潮。
人们怀着对自由和团结的渴望,走上街头,为东西德的团结发声。
他们承受着压力和风险,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无法阻止。
五、墙的倒塌与团结历史发生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公开表示将对民众开放。
这一消息在全球引发了广泛的震动,世界各地人们充满喜悦地观看着墙的倒塌,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胜利。
东、西德最终实现了和平团结,图解了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景。
六、团结的挑战然而,柏林墙倒塌后的东、西德团结并非一帆风顺。
双方面临着巨大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障碍。
然而,这场历史性的事件成为了东、西德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的契机。
柏林墙的倒塌反思分裂和团结的意义

柏林墙的倒塌反思分裂和团结的意义柏林墙的倒塌是20世纪末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冷战结束和德国重新统一。
这个事件不仅震撼了全世界,还引发了对分裂和团结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和人文等多个角度,探讨柏林墙的倒塌对于分裂和团结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发生于1989年,它纪念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军分为东德和西德,而柏林墙则成为了东西方交界的象征。
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重新统一,是冷战结束的象征性事件之一。
二、政治意义柏林墙是冷战时期东欧国家实施的一个严密封锁线,限制了东德居民的自由。
墙倒塌后,柏林重新实现了统一,东德和西德合并成为了一个国家。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衰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更大的胜利。
墙的倒塌也意味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走向民主和自由。
三、经济意义墙的倒塌加速了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德国的经济统一。
东德经济的垮台使得德国在统一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振兴,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对于东德居民来说,墙的倒塌让他们接触到了西方的商品和生活方式,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经济机会和自由。
四、社会意义柏林墙的倒塌使得分裂的城市得以重新统一,并重新融入一个国家。
不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墙的倒塌也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对分裂和团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德和西德的文化相互交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开始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一致。
总结起来,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对分裂和团结的深刻反思。
它展示了封闭的墙壁无法永远阻挡人们对自由和繁荣的追求。
墙倒塌后,东德和西德开始合二为一,东欧国家走向了自由和民主。
这一事件也提醒人们,只有通过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和共赢。
柏林墙的倒塌在当时和今天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继续推动分裂和团结的思考,为实现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世界贡献力量。
从柏林墙反思20世纪的极端和对抗

从柏林墙反思20世纪的极端和对抗肖擎德国11月9日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这是属于德国的纪念日,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纪念日。
1961年柏林墙的出现是一个象征。
这堵正式命名为“反法西斯防卫墙”的隔离建筑不仅分割柏林作为一个单一城市的属性,也作为一个最直观、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凸显了二战以后的冷战思维,是两极对立的物化。
而1989年它的倒掉,成为东西德统一进程最具标志意义的事件,对德国而言,这是一起阴差阳错的幸运事件,对世界而言,它意味着尖锐对立在全球治理中逐渐失去正确性,世界开始以新的方式交流融合。
作为“冷战”结出的一颗果实,柏林墙代表的对立不是武器的对抗,而是思维和生活的对抗,它是一种较于战争显得有底线但依然蛮横的对抗。
柏林墙如同一个界标,在它存在的时间里,界标的两边处在竞争较量的场合之下,人们挣扎不出非文明的沼泽,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两个世界的人们,意识秩序、行为秩序和语言秩序互为悖反,这面墙曾代表世界的一种焦虑,尔后成为令世界兴奋的一个焦点。
20世纪区别于它之前的100年,殖民统治关系不再是世界格局的底色,复杂的冲突与对抗在这个世纪里占据主要位置。
从根本上讲,柏林墙也是我们面对整个20世纪世界冲突形态的一个记忆标点。
一个简单的排序,这个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最具杀伤力的核武器也诞生在这100年里,苏维埃政权建立,美国强大,种族冲突、经济困境、帝国衰落都在这个时间区间里表现明显。
可以说,柏林墙的构建、存在和消失,也是20世纪人类政治史、社会史、生活史中值得咀嚼的故事片断,它证明某种不合时宜、违逆人性的冲撞怎么从繁兴走向迟暮,记录了残酷而又荒谬的往事如何从历史帷幕中黯然退场。
这就是柏林墙背后德国曾有的历史,也是全人类曾共有的历史。
我们曾经拥有“极”这个概念,我们曾经处在极端主义的生存空间。
“极”这个概念反映的是朝不同方向行进的简单、直线思维,一个世界只有两个极,如同电磁的正负,但世界自身的复杂性要比电磁的属性复杂得多。
柏林墙倒塌德国统 一成为欧洲重要力量

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成为欧洲重要力量《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成为欧洲重要力量》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德国的统一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德国的统一不仅改变了德国自身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林墙的建立,曾是冷战时期的象征,将德国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实行计划经济;而西德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市场经济,并逐渐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柏林墙的存在,使得无数家庭被分隔,人们的交流和往来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苏联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东德内部的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柏林墙的倒塌成为了必然。
1989 年 11 月 9 日,东德政府宣布放宽对公民出境的限制,柏林墙的关卡瞬间开放,人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曾经分隔他们的那道墙。
德国统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经济方面,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西德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实现经济的融合,西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东德进行改造和重建。
这一过程虽然艰辛,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德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政治方面,德国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东德和西德在政治体制、法律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整合和协调。
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了统一的政治架构,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德国统一后,其在欧洲的地位迅速提升。
在经济上,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
德国的制造业、汽车工业、机械工程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德国的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为欧洲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上,德国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欧盟的发展和壮大。
历史小作文柏林墙的倒塌

历史小作文柏林墙的倒塌篇一《柏林墙的倒塌》哎呀呀,柏林墙的倒塌啊,那可真是一件大事儿!我记得我第一次知道这事儿的时候,还没啥特别的感觉,就觉得不就是一堵墙倒了嘛,有啥大不了的。
但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哇塞,这意义可太深远了。
柏林墙那曾经可是把人硬生生地隔开啊,一边和另一边就好像两个世界。
你说这多荒唐啊,大家不都是人嘛,为啥要被这么一堵墙给隔开呢。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无奈吧。
我觉得那时候生活在墙两边的人肯定特别郁闷,想见个面都难如登天。
就好像我们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无形的“墙”,把我们和别人隔开。
比如说偏见啦,误解啦。
这些东西就像小小的柏林墙一样,阻碍着我们去真正了解别人。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我们都能像柏林墙倒塌那样,打破这些隔阂,那该多好啊。
你说当年那些人看到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是不是超级激动啊?肯定有人欢呼雀跃,也可能有人泪流满面。
这一堵墙的倒塌,可不只是砖头碎了那么简单,那是人们对自由和团聚的渴望啊。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这种没有“墙”的生活,别给自己和别人制造那些不必要的障碍。
嘿,柏林墙都倒了,我们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去沟通、去理解呢?篇二《柏林墙的倒塌》柏林墙的倒塌,哇哦,那可真是个超级震撼的时刻啊!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枷锁突然被打开了一样。
我记得我看过一些关于柏林墙倒塌前的照片和故事,那时候两边的人生活得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可怜啊。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历史的必然,可我觉得这背后肯定有很多人的努力和牺牲。
你想想啊,那些年被柏林墙隔开的家庭,他们得多想念彼此啊。
也许他们天天都盼着这堵墙能倒掉,盼着能再次团聚。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被这堵墙隔开了,我会怎么办呢?哎呀,不敢想,肯定特别难受。
说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没有这样的墙来阻挡我们。
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啊,说不定在某个角落里,还有一些小小的“柏林墙”在悄悄生长呢。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信任,这些也会像墙一样把我们隔开。
柏林墙的倒塌让我明白,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突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二班 n111002227 许恒玮摘要: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The Berlin wall,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anti fascist protective wall, is the system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tablishedin its territory around WestBerlinborder, to free personnelexchanges between stop GermanDemocraticRepublic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of West Berlin.关键词:柏林墙(The Berlin wall)二战(World War II)明主德国(The main German)今天城市法律法规这门课上,我们观看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纪录片。
该记录片主要记录了柏林墙的由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以及后来在东德西德的同胞们不懈的努力到最后柏林墙的倒塌这一过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1]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
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
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
柏林墙修建后,[2]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
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
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
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
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
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
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
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
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
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
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
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
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
[3]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
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同时,在柏林墙时期,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逃亡事件,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
民主德国政府通过广播发布紧急通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应华沙条约组织的请求决定从即日起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剩余的也即将关闭,共和国与西柏林之间所有的交通线路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柏林墙是沿着西柏林而建的,它可以分成两大段:第一大段是在柏林市内隔开东西柏林的,这段长约45公里,另一段是在柏林城边沿,把西柏林的其余地方也围起来的一段,长约120公里,两段总长165公里。
柏林墙是一道全面、立体的封锁线的统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堵墙,它是由两堵墙构成的宽约50米、极为复杂的军事禁区。
就墙体而言,高约4米,为防人攀爬,墙头铺有光滑冰冷的铁管。
两墙中间,铺设苏制铁丝网,上有报警器,一旦被触动马上会自动发出刺耳的警笛声,附近配套的自动射击装备便会猛烈开火,置触动者于死地。
最外面的那堵墙下,不仅有铁丝网,竟然还有另一重“死亡保险”——宽约4米到15米的浅色沙面地带。
即使是在夜晚,上面的异样人体和物体,均会清晰地被哨兵发觉。
万一侥幸没被发觉,松土带中埋设的70万颗地雷会随时引爆。
即便如此,柏林墙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见证了偷渡与反偷渡的惨烈较量,给东西方冷战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自从柏林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还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
19岁的民主德国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
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民主德国公民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民主德国士兵开枪射杀。
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97年3月,两名开枪的东德士兵Rolf Friedrich和Erich Schreiber 分别被判刑20和21个月。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不能否定柏林围墙倒塌的正面意义,但更应为二十多年来所付代价作反思。
苏联集团解体诚是历史跃进,但若世界思维仍停在“敌消我长”这种战略利益窠臼中,那么历史跃进的意义会被抵消。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
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
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七七宪章”运动,到柏林墙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而整个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因此柏林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
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新秩序中。
逃离东德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引起了东德官员的担心。
苏联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处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在1958年8月28日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通信。
提到了东德逃亡人群中间高达50%来自知识阶层。
并提到,虽然东德领导层声称他们由于经济原因离开,但来自逃亡人员的证词指出这更多是由于政治原因。
他随后指出“知识阶层的逃亡发展到了一个严重的阶段”。
1955年统一社会党的一个宣传册以戏剧化的语言描述了“共和国逃离者”无论从道德立场还是从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来说,离开东德都是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落后和堕落。
不管他们是否知道,实际上他们被西德的反动势力和军国主义所引诱。
仅仅因为诱人的工作机会或其他“未来的保证”之类虚假承诺的缘故离开一个美好新生活的种子已经发芽并结出的第一批果实的国家,而到一个产生新战争和破坏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可鄙的吗?无论是年轻人、工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公民,背叛我们人民劳动创造的共和国而去为英美情报部门工作或为西德工厂主、容克、军国主义者们工作,难道不是政治上的堕落吗?这种离开充满建设气息的土地而到一个有着过时社会秩序的泥沼的行为,这难道没有显示出他们在政治上的落后和失明吗?……全德国的工人们要求惩罚那些离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一争取和平的坚强堡垒,而为德国人民的死敌——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服务的人。
战前东德地区工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0.5%,由于战争和向西方的移民,196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1%,并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士,如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和熟练工人不成比例的下降。
人力资源流失带给东德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统一社会党书记乌布里希随后声称西德亏欠东德170亿美元的补偿,包括赔偿金和人力资源损失。
另外,东德年轻人的流失造成了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逃离为东德的经济建设增添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