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汇总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读《图说天下——柏林强的倒塌》400字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读《图说天下——柏林强的倒塌》400字二战之后的德国满目疮痍,1949年9月20日,美英法三国批准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7日,苏联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看完后,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德国发动了二战,倒霉的终究是自己,然而,美英法苏四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竟不惜将自己以前盟国的旗帜粉碎,把一个一件奄奄一息、正准备迈向复苏的国家拆散。
中不禁使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到底有多重要?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能否避免?同时,我又因为一种感情儿震撼——亲情。
我本以为纳粹这样冷血无情的家伙是没有情感的,可是,当柏林墙倒塌的一瞬间,全国人民在欢呼、在呐喊,当认识的、不而那时的人都拥抱在一起时,我体会到了血浓于水四个字的含义。
柏林墙的倒塌让这个奄奄一息的国家走向了繁荣,现在的德国已经立足于世界的顶峰。
小学五年级作文秋叶的魅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唐代诗人刘禹锡就对秋天赞不绝口,而我,也由衷地喜爱秋天那绚丽多姿的树叶。
在金秋十月到达时,学校的秋游,让我彻底感受到秋叶的魅力。
瘦西湖的长堤春柳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毛垫。
众多树叶也纷纷落地,这些都象征着秋天到了!但最有代表性的,还是秋天的银杏叶。
此时的银杏叶中间是绿色的,外面镶嵌着一圈金黄色,像是一条金镶边。
它正看像一把大蒲扇,倒过来看像舞女的裙子,又像充满魔法的扫帚,还像金鱼的尾巴。
银杏叶摸上去手感光滑,闻起来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谁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我觉得秋风也能变出巧夺天工的多色树叶。
当然,秋天不只银杏叶有代表性,秋天的梧桐树叶,也有自己的奇特之处。
梧桐叶远看像“火烧云”,近看像小孩的手掌,一堆落地的梧桐叶踩上去“咔咔”作响,它的味道有种“土色土乡”的感觉。
“落叶不是无情物”我爱秋天的落叶,更爱秋天的大自然!。
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

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这道分割东西方的象征性墙壁不再存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隔阂开始逐渐消散。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一道水泥混凝土墙体的崩塌,更是东西方关系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世界迈向更加统一和和谐的方向。
一、柏林墙建立及其意义柏林墙的建立可追溯到1961年,这道墙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东德人民逃离东方的社会主义体制。
随着冷战加剧,东西方势力对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东德政府决定通过建墙来遏制人口流失。
从法律和道义上看,柏林墙的建立是对人民权利的严重侵犯,被世界公认为囚禁。
然而,这道墙的存在也意味着东西方世界之间对立和分裂的现实。
二、柏林墙的倒塌与东西方统一柏林墙的倒塌是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意味着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
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结束了数十年来的分离,更开启了东西方国家交流合作的新时代。
东德人民通过和平示威和抗议,向世界展示了对自由和统一的渴望。
柏林墙的倒塌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对人权和自由的更大追求,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胜利。
三、柏林墙所带来的影响1. 经济一体化:东西德统一后,西方国家对东方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促进了两个德国的经济融合。
东部地区的战略发展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改革等领域的发展。
这种经济一体化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繁荣。
2. 文化交流:柏林墙倒塌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
东方的艺术、音乐、电影等开始进入西方世界,西方文化也渗透到东方。
这种文化互动不仅促进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地缘政治平衡:柏林墙的倒塌使得世界的地缘政治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
伴随着墙的倒塌,东欧的共产主义体制崩溃,苏联解体,东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改变。
随着德国的统一,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逐渐淡化,国际局势迈向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
四、柏林墙之后的挑战与机遇柏林墙的倒塌虽然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调整。
历史小作文柏林墙的坍塌

历史小作文柏林墙的坍塌《柏林墙的坍塌:那一天的回忆》我对柏林墙坍塌这事儿特别感兴趣,就像我对街头突然出现的新鲜小吃摊一样好奇。
话说1989年11月9日那天,柏林墙就像一个站不稳的巨人,一下子倒了。
我有个朋友的爷爷当时就住在柏林附近。
那天呀,爷爷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儿。
他早上起来,吃了块硬邦邦的面包,喝了口咖啡,就打算出门去遛弯儿。
刚走到外面,就感觉今天不太一样,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躁动的气氛。
爷爷走到往常离柏林墙比较近的那块小广场上,那里平时人不多,可是这天,人越来越多。
那些守卫柏林墙的士兵们,脸上的表情也很奇怪,好像不知所措了一样。
爷爷看到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互相交谈着,眼睛都亮闪闪的,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随着时间推移,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人们开始朝着柏林墙涌过去。
爷爷也跟着走过去瞧个究竟。
柏林墙可高了,又厚,上面还有铁丝网呢,以前看着就很森严。
可是这时候,人越来越多的挤到墙下,有些胆大的还开始攀爬。
那些士兵们站在那里,没有像以前一样阻拦。
有个年轻人爬上去的时候,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来,还好旁边的人赶紧伸手扶住了他。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阻挡人们的热情,更多的人开始往上爬,有的人还在墙上挥舞着东西,大喊大叫。
慢慢地,墙上被人弄出了一些小缺口,人们从缺口处钻来钻去。
爷爷在一旁看着,他觉得这就像是一场特别的戏剧,每个人都是演员。
墙那边的人也过来了,大家刚开始还有点小心翼翼,互相看着,后来就开始拥抱、欢笑。
那一天,柏林墙的坍塌,让爷爷看到了原本被分隔开的人们重新走到了一起,就像把断了的线又重新接了起来。
现在每次朋友给我讲起爷爷的这个经历,我都觉得,柏林墙的坍塌不只是一堵墙倒了,更是人们心中隔挡的消失。
《墙倒众人推,柏林墙的那一夜》这柏林墙啊,在没倒之前,就像个超级固执又让人害怕的大怪物。
不过话说回来,再厉害的东西也有不行的一天。
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儿,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这个大怪物给掀翻了。
我听说啊,有个小伙子,就叫他大卫吧。
德国柏林墙倒塌冷战的终结与德国统一的象征

德国柏林墙倒塌冷战的终结与德国统一的象征德国柏林墙倒塌:冷战的终结与德国统一的象征德国柏林墙的倒塌被看作是冷战的终结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该事件不仅改变了欧洲政治地图,也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柏林墙倒塌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具体象征意义。
冷战时期的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德分裂的产物。
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独立主权国家。
东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西德则采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随着冷战的加剧,德国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
1961年,为了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的潮流,东德政府在柏林建起了一道混凝土墙,即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源于冷战局势的缓和和东德内部形势的变化。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为苏东剧变创造了条件。
在10月的莱比锡示威游行中,大量东德民众投身街头抗议,要求言论自由和民主。
由于局势不可阻挡,东德于11月9日宣布放宽对德国公民往来的限制,同时柏林墙被打开,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涌入西柏林。
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终结。
冷战是二战后全球两个意识形态对立阵营之间的权力较量。
柏林墙的倒塌是东欧剧变的象征,预示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的终结,也标志着苏联势力的衰落。
此后,苏联于1991年解体,冷战的格局彻底被打破。
柏林墙的倒塌同时象征着德国统一。
自东西德分裂以来,两个德国社会、经济、政治体系长期处于对立与割裂状态。
柏林墙的倒塌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契机。
1990年10月,东西德正式完成统一进程,重建了一个统一的德国,象征着国家的复兴与团结。
柏林墙倒塌还对世界带来了其他重大影响。
首先,它鼓舞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激发了东欧剧变浪潮。
随后,东欧国家相继摒弃了共产主义制度,实行了市场经济和多党制。
其次,柏林墙的倒塌进一步巩固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德国统一后,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柏林墙的倒塌深刻教育了世界,凸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以及压制和分裂不可持续的本质。
观看柏林墙事件的观后感

观看柏林墙事件的观后感柏林墙的倒塌是二十世纪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对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我有幸观看了柏林墙事件的记录片,并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墙的倒塌对于人类自由和团结的重要意义。
柏林墙的建立源于冷战时期东西方势力的对峙。
冷战中,东德政府为了阻止东柏林市民逃往西德,于1961年在柏林修建了一道巨大的墙壁将东西柏林完全隔离开来。
墙的建立导致了许多家庭被撕裂、亲人被迫分开,许多人不得不在隔离的墙下流泪、觐见,这是一幕幕令人痛心的场景。
然而,在观看记录片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柏林墙背后的无尽勇气和对自由的渴望。
墙外的人们无数次冲撞墙壁,企图逃离东德的控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愿意一辈子被当作叛徒,只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和自由。
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勇气令人敬佩,也令人为他们的境遇感到悲哀。
柏林墙事件的真正转折点发生在1989年。
在这一年,东德政府宣布放宽柏林墙的限制,人们终于可以自由穿越墙壁。
正是这一宣布,引发了柏林墙的大规模示威和抗议活动,人们涌入街头,呼喊着“推倒墙壁!”。
这一幕的真实记录真实反映了人民对自由的追求,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和行动,为自由而战。
我观看的记录片中显示了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刻,当墙壁被凿破,人们跃过墙壁时,那份喜悦和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人们互相欢呼,跳跃,互相拥抱,他们知道,自由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这一幕令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明白了自由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柏林墙事件的观后感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墙的存在和倒塌,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也反映了其对自由和团结的珍视。
墙的倒塌意味着人们奋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这给予了后来的世界更多的启示和可能性。
墙的倒塌释放了东德与西德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压抑。
它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推动了东欧剧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柏林墙倒塌对于整个欧洲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柏林墙倒塌的触动

柏林墙倒塌的触动一、柏林墙倒塌:世界历史的重要时刻柏林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触动人心的符号。
它建立于1961年,用以分隔东德和西德,代表着冷战时期两个意识形态和经济体系的对立。
然而,在1989年底的那个寒冬,这道深具象征意义的“铁幕”被推倒了。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带来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也标志着冷战结束与新亚洲世纪即将到来。
二、历史背景:冷战下欧美对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两大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没有实质性武器交火但却持续几十年之久的“冷战”。
西方国家基于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为核心价值观,而东方国家则以社会主义为信条。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竞争与摩擦。
三、柏林墙建立:东西对峙加剧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氛围日益恶化下的产物。
1961年,东德政府为了阻止人民涌向西柏林,宣布修建一道将这座城市分成两部分的高墙。
这道巨大的混凝土屏障不仅使得家庭和朋友被迫分离,也阻挡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自由进入东德。
四、柏林墙倒塌:民众力量碾压专制体制1989年11月9日,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引领标语的示威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东德。
数以千计的人涌向柏林墙并开始举起锤子和镐头予以拆除。
这次爆发性行动展现出东德人民对专制统治深深不满,并有电视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活动。
五、倒塌背后:冷战结束与统一德国在柏林墙倒塌之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冷战逐渐结束,东德和西德合并成为统一的德国,并加入了欧洲联盟。
杰出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将此描述为“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民主自由价值观获得了全球胜利,并带来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六、冷战遗产:人类矛盾仍存在尽管柏林墙倒塌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但现实却显示出冷战遗留问题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持续产生影响。
虽然实际上柏林墙已不存在,但世界上其他地方依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隔离墙,用以分割不同国家、种族和信仰之间的边界。
德国柏林墙的倒塌与统 一

德国柏林墙的倒塌与统一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德国柏林墙的倒塌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一标志性的时刻不仅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林墙始建于 1961 年,它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的产物。
当时,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割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旨在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这堵墙高达数米,布满铁丝网和瞭望塔,成为了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柏林墙存在的近三十年里,东德和西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德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以及自身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东德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经济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西德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苏联的改革和东欧国家的剧变,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东德国内的民众对于经济状况和政治体制的不满日益加剧,要求改革和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在民众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涌入西柏林,与久违的亲人相拥而泣,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柏林墙的开放标志着德国统一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然而,德国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德和西德政府就统一的方式、时间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决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正式宣告统一。
这一天,德国各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统一后的德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整合、社会融合和政治体制的调整等。
在经济方面,东德的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
西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帮助东德地区的发展,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东德地区的失业率一度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的倒塌是二十世纪末国际政治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道墙曾将东、西柏林划分开来,为人们构建了两个不同社会体系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发生变化,促使人们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东西德团结。
这场历史性的事件不仅是柏林墙倒塌,更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团结和和平的渴望。
一、局势背景柏林墙的建立源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以及德国分割带来的社会动荡。
1949年,德国在东西方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东德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而西德则采用了市场经济。
这种二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9年。
二、柏林墙的存在柏林墙于1961年建成,成为东、西德之间的物理障碍。
这道墙分离了家庭、朋友和民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痛苦隔离。
每一天,数以千计的人都在试图逃离东德,寻求更好的生活和自由。
然而,许多人试图越墙而出时,遭到了暴力对待或失去了生命。
三、东德的改革潮起20世纪80年代,东德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压力。
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柏林墙的西侧映入人们眼中,这使得东德人民对他们所失去的自由产生了更大的渴望。
改革的呼声在东德内外迅速扩散,为后来的和平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民众的呼声1989年,东德的民众开始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改革。
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声势的浩大,这些示威活动快速演变成了和平革命的浪潮。
人们怀着对自由和团结的渴望,走上街头,为东西德的团结发声。
他们承受着压力和风险,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无法阻止。
五、墙的倒塌与团结历史发生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公开表示将对民众开放。
这一消息在全球引发了广泛的震动,世界各地人们充满喜悦地观看着墙的倒塌,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胜利。
东、西德最终实现了和平团结,图解了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景。
六、团结的挑战然而,柏林墙倒塌后的东、西德团结并非一帆风顺。
双方面临着巨大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障碍。
然而,这场历史性的事件成为了东、西德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的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南方学院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二班 n111002227 许恒玮摘要: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The Berlin wall,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anti fascist protective wall, is the system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tablishedin its territory around WestBerlinborder, t o free personnelexchanges between stop GermanDemocraticRepublica 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of West Berlin.关键词:柏林墙(The Berlin wall)二战(World War II)明主德国(The main German)今天城市法律法规这门课上,我们观看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纪录片。
该记录片主要记录了柏林墙的由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以及后来在东德西德的同胞们不懈的努力到最后柏林墙的倒塌这一过程。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1]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
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
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
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
柏林墙修建后,[2]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
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
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
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
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
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
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
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
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
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
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
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
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
[3]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
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同时,在柏林墙时期,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逃亡事件,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
民主德国政府通过广播发布紧急通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应华沙条约组织的请求决定从即日起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剩余的也即将关闭,共和国与西柏林之间所有的交通线路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柏林墙是沿着西柏林而建的,它可以分成两大段:第一大段是在柏林市内隔开东西柏林的,这段长约45公里,另一段是在柏林城边沿,把西柏林的其余地方也围起来的一段,长约120公里,两段总长165公里。
柏林墙是一道全面、立体的封锁线的统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堵墙,它是由两堵墙构成的宽约50米、极为复杂的军事禁区。
就墙体而言,高约4米,为防人攀爬,墙头铺有光滑冰冷的铁管。
两墙中间,铺设苏制铁丝网,上有报警器,一旦被触动马上会自动发出刺耳的警笛声,附近配套的自动射击装备便会猛烈开火,置触动者于死地。
最外面的那堵墙下,不仅有铁丝网,竟然还有另一重“死亡保险”——宽约4米到15米的浅色沙面地带。
即使是在夜晚,上面的异样人体和物体,均会清晰地被哨兵发觉。
万一侥幸没被发觉,松土带中埋设的70万颗地雷会随时引爆。
即便如此,柏林墙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见证了偷渡与反偷渡的惨烈较量,给东西方冷战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自从柏林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还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
19岁的民主德国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
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民主德国公民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民主德国士兵开枪射杀。
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97年3月,两名开枪的东德士兵Rolf Friedrich和Erich Schreiber 分别被判刑20和21个月。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不能否定柏林围墙倒塌的正面意义,但更应为二十多年来所付代价作反思。
苏联集团解体诚是历史跃进,但若世界思维仍停在“敌消我长”这种战略利益窠臼中,那么历史跃进的意义会被抵消。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
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
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七七宪章”运动,到柏林墙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而整个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因此柏林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
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新秩序中。
逃离东德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引起了东德官员的担心。
苏联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处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在1958年8月28日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通信。
提到了东德逃亡人群中间高达50%来自知识阶层。
并提到,虽然东德领导层声称他们由于经济原因离开,但来自逃亡人员的证词指出这更多是由于政治原因。
他随后指出“知识阶层的逃亡发展到了一个严重的阶段”。
1955年统一社会党的一个宣传册以戏剧化的语言描述了“共和国逃离者”无论从道德立场还是从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来说,离开东德都是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落后和堕落。
不管他们是否知道,实际上他们被西德的反动势力和军国主义所引诱。
仅仅因为诱人的工作机会或其他“未来的保证”之类虚假承诺的缘故离开一个美好新生活的种子已经发芽并结出的第一批果实的国家,而到一个产生新战争和破坏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可鄙的吗?无论是年轻人、工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公民,背叛我们人民劳动创造的共和国而去为英美情报部门工作或为西德工厂主、容克、军国主义者们工作,难道不是政治上的堕落吗?这种离开充满建设气息的土地而到一个有着过时社会秩序的泥沼的行为,这难道没有显示出他们在政治上的落后和失明吗?……全德国的工人们要求惩罚那些离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一争取和平的坚强堡垒,而为德国人民的死敌——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服务的人。
战前东德地区工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0.5%,由于战争和向西方的移民,196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1%,并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士,如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和熟练工人不成比例的下降。
人力资源流失带给东德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统一社会党书记乌布里希随后声称西德亏欠东德170亿美元的补偿,包括赔偿金和人力资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