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隐喻探究
红楼梦的隐喻手法

红楼梦的隐喻手法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涵丰富、情节曲折,以及独特的隐喻手法使其成为经典之作。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中的隐喻手法多样而精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就红楼梦的隐喻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其独特魅力。
首先,红楼梦以人物形象进行隐喻,塑造了一系列生动而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
其中,贾宝玉象征着纯洁和无奈,贾政象征着权力和势力,王熙凤象征着智慧和阴谋,林黛玉象征着才情和命运等等。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描写,作者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隐喻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红楼梦运用了景物和环境的隐喻手法。
例如,贾府的荣华富贵与衰败失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富丽堂皇的贾府和曲径通幽的怡红院都象征着一种华美却虚幻的世界。
花园中的百花齐放、春风拂面,隐喻着生机勃勃的美好,而庭院荒芜、风落花残则象征着凋敝和消逝。
这些景物和环境的隐喻,为作品增添了诗意和意境,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深层含义。
此外,红楼梦还采用了寓言和故事的隐喻手法。
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和细节都富含深意。
比如林黛玉的草木、黛玉患病与花争宠、薛宝钗的金针等,都是作者用来暗示和隐喻人物命运和心理活动的手段。
这些寓言和故事隐喻的细节,通过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命运的塑造,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悲剧色彩,让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和思考。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隐喻手法,红楼梦中还运用了讽刺和讥讽的隐喻手法。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刻画,作者巧妙地运用讽刺和讥讽,暗示着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
例如林黛玉的刁蛮和王熙凤的偏执,以及贾母的溺爱和贾政的懒散等,都是对人性的一种批判和警示。
这种隐喻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丰富的情感,还能够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红楼梦以其独特的隐喻手法,成功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和环境、寓言和故事以及讽刺讥讽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作者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以隐喻的方式进行了艺术的表达,使作品具有广阔的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与爱憎的较量。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隐喻,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常见的意象与隐喻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事物,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红楼梦中充斥着大量的意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所具有的意象。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代表了纯真与纯洁。
作者通过描写贾宝玉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纯洁和善良。
同时,贾宝玉也被赋予了象征“石头”的意义。
石头是坚硬而珍贵的,而贾宝玉的纯真和善良也如同一块宝贵的石头一般,值得珍视。
而与贾宝玉相对的是林黛玉,她代表了忧伤与苦难。
林黛玉的出场,就被赋予了“草”的意象。
草是柔弱而易被践踏的,而林黛玉的命运也注定了她身上要承受着许多伤痛和不幸。
通过林黛玉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与压迫的反思,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意象贯穿始终。
比如,花袭人被赋予了“薔薇”的意象,薔薇是一种美丽而多刺的花朵,象征着花袭人身上坚韧而又温柔的性格。
另外,薛宝钗也被赋予了“牡丹”的意象,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象征着高贵和傲慢,与薛宝钗的形象相得益彰。
除了意象,红楼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隐喻,以进一步深化作品的意义。
隐喻是通过用辞巧妙地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或联系起来,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在红楼梦中,贾母的“紫鹃”是一个典型的隐喻。
紫鹃实为一个人,她是贾府中贾母的侍女,同时也是贾母多年的知己和情感寄托。
通过描写紫鹃的形象以及贾母对她的宠爱,作者通过隐喻的手法告诉读者贾母对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向往,紫鹃则代表了贾母在封建礼教下无法实现的自我。
《红楼梦》中诸多隐喻的解析

《红楼梦》中诸多隐喻的解析隐喻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专用于另一个事物,要么从种转向类或由类转向种,要么根据类比关系从种转向种。
——亚里士多德《诗学》《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大家对其内容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其中各种名称的深层含义还须细细解读。
《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奉上(图片可放大)名称的隐喻,要从四大家族及贾府里十二个重要的人名说起:金陵四大家族:贾府、王府、薛府、史府贾、王、薛、史——家亡血史贾府四大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原应叹息贾府“文”字辈:贾敷、贾敬、贾赦、贾政敷、敬、赦、政——福晋摄政贾府“玉”字辈:贾珍、贾珠、贾琏、贾瑛珍、珠、琏、瑛——禛珠联姻家亡血史,原应叹息:福晋摄政,禛珠联姻!此四句,指明了大清“九子夺嫡”事件,是打开红楼梦魔盒的钥匙。
“人名谐音暗喻之隐蔽,逃避文字狱手段之高超”,曹雪芹设计这些人名的真正原因显而易见。
01. 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去,假语存焉“把真实的事情用貌似假话的形式保存或记述下来。
”曹雪芹为其取名“甄士隐”,“隐去”了两件“真事”,即两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奏销案他是被清王朝在奏销案中废黜的官宦。
“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
”他已经看清了清王朝的残暴本质,不愿与清廷合作,而心甘情愿地做一位大隐于市的“真隐士”。
文字狱“假作真时真亦假。
”甄士隐大火焚家的遭遇是假的。
事实是他又遭受了“接二连三,牵五挂四”的文字狱的残酷株连,避难到了农村,最后随疯道人“飘飘而去”,不知所终。
02. 贾宝玉、甄宝玉假宝玉、真宝玉如果说贾宝玉是曹雪芹自我人生理想化的产物,那么甄宝玉更接近曹雪芹本来面目。
贾宝玉“假宝玉”,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宝玉”两字,还被嵌在两位女主身上,组成了“宝钗”和“黛玉”。
由此可见他们三人关系非同一般,爱恨纠葛也必定是紧密相连和变幻莫测,因而最后有了宝玉钟情黛玉,却和宝钗联姻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极其丰富而复杂,不仅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性,还以它丰富多样的意象和隐喻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索《红楼梦》中所运用的意象和隐喻,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并简要阐述文章结构;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定义和解释意象与隐喻这两个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文学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将聚焦于红楼梦中常见的意象,并探讨它们传达的符号意义;第四部分将着重研究红楼梦中隐喻手法的运用,并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所得出的解读和观点,并展望《红楼梦》中意象与隐喻的现实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红楼梦》中意象与隐喻进行解读,深入探究小说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通过分析小说中常见的意象与隐喻,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以及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力。
同时,通过对《红楼梦》这一经典作品的研究,我们也将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及其艺术手法对于现代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红楼梦》中描绘的复杂情节和丰富瑰丽的意象。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所呈现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鼓励读者去发掘并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意象与隐喻。
2. 意象与隐喻的概念解析2.1 意象的定义和作用意象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描写具体形象以及运用生动的细节和形容词来刺激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
它能够帮助作者有效地传达情感、思想和主题,并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意象在文学中起到了多重作用。
首先,它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
其次,意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射,使得读者对文字所传达的内容产生更为深刻和持久的记忆。
此外,意象还可以帮助作者创建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特点的语言风格,从而凸显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红楼梦》中的隐喻和意象

《红楼梦》中的隐喻和意象《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
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协调。
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
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曹雪芹是采用由远至近来触及和展开四大家族故事的,首先写了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从而交代了本书是“真事隐,假语存”,并以此提醒读者注意.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钗”与“黛”都是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代称,宝玉的名字拆开,分别给了两个少女,组成了“宝钗”和“黛玉”,由此可见他们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其间的纠葛也必定是紧密和变幻莫测,以致有了宝玉钟情于黛玉,却与宝钗联了姻的结局。
妙玉也由一个“玉”字与宝玉相连,二人情投意合,性格上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宝玉的一面镜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
春天本来就很短暂,更何况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就更短了。
也有人认为是“原因探析”,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灭亡的原因。
王熙凤:凤为雄性神鸟,喻意凤姐像个才干卓越、犀利锋快的男人。
也谐音“枉是凤”,虽然才干出众,也免不了香消玉殒,一领草席裹尸丢旷野,女儿差点被卖的下场。
花袭人:花的姿色俱佳且香气迷人,却在背后给你温柔的一刀。
也喻示了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1. 贾宝玉:隐喻人性的复杂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作为贾府的瑰宝,他被誉为“荣府第一闺秀”,代表了人性情感和欲望之间的冲突与挣扎。
他既具有深厚的感情,又常常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贾宝玉在小说中象征着人类内心的矛盾和不完美之处。
2. 薛宝钗:标志着传统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冲突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子形象,在家族中地位崇高,品行端庄。
她以她纯洁无瑕而享有盛名。
然而,当她进入大观园这个现实社会时,她逐渐被迫放弃自己原本坚持的道德准则,仅为家族利益妥协,并成为其他角色感情纠葛中唯一幸福的人。
3. 林黛玉:自由思想与社会束缚的对立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富有争议的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拥有非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林黛玉通常被视为自由、独立和坚定的象征,但她面临来自家族和社会的束缚和排斥,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4. 贾母:代表传统家庭价值观念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同时也是重要人物之一。
作为代表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象征,贾母注重家族荣誉、尊卑礼仪以及子孙后代。
她在小说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保持着传统文化及家庭秩序,并努力维系着贾府这个大家庭。
5. 王熙凤:典型的权谋者王熙凤是贾宝玉嫡亲表妹,聪明机敏、心机较重, 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她代表了社会中那些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同时也反映出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只是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小说中还有众多其他角色可以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人性、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的意象描写与隐喻手法

《红楼梦》的意象描写与隐喻手法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描写手法极其精湛,其中意象描写与隐喻手法更是令人称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解释意象描写和隐喻手法的含义;然后分析《红楼梦》中所运用的意象描写和隐喻手法,并剖析其深层含义;最后总结其对整个小说情节和主题的贡献。
一、意象描写:意象描写指通过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外貌、声音、气味等感性形态来表达思想或感情。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细致入微地展示场景与人物特征,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故事。
二、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修辞技巧,通过比拟或类推来传达某种特定含义。
它能够使抽象观念具体化,并且给予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和隐喻手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意象描写。
《红楼梦》开篇即以“石头”为中心形象,通过对宝玉出生、成长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他与大观园众多女子之间复杂而缠绵的情感纠葛。
这种自然界中坚硬而冷酷的物质,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和情感色彩。
在整个小说中,“荣府”则是一个重要且多次出现的意象。
从外表上看,“荣府”气派豪华、富丽堂皇;然而,在内部却隐藏着各种勾心斗角、权谋利益之争。
这个富有欲望与享乐主义符号背后所暗示的是社会阶级分化带来人性扭曲变态。
此外,《红楼梦》还使用了许多隐喻手法来增强作品表现力,并使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黛玉常常被描述为一只薄弱娇美但注定凋谢枯萎的花朵,在她的心灵世界中,一直存在着与生命相似的追求和渴望。
王熙凤是另一个充满隐喻意味的形象。
她被描写为一只有毒蜂鸟,拥有美丽而危险的外表,在利益面前常常出于自我保护或攻击他人。
这种比喻再现了人性中复杂、多向的欲望冲动以及权力争斗中所体现出来的恶劣行为。
通过运用意象描写和隐喻手法,《红楼梦》深刻地展示了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幻无穷、多样复杂,并探讨了家族衰败、封建社会制度等问题。
它既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矛盾与社会弊端的关注,也跨越时空给读者以启迪。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解读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与隐喻而闻名。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浓郁的艺术风格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意象与隐喻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一、花园与人物在红楼梦中,花园被多次出现并且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花园象征着纯洁、美好和遥不可及的境界。
比如贾府的荣府,它的花园被描绘为一个美丽的世界,代表着豪华富贵的生活和令人向往的情感。
而花园中的人物,如黛玉和宝玉,也与花园的意象相互呼应。
黛玉如同花园中的花朵,美丽而短暂;而宝玉则像花园中的一棵树,承载了家族的希望和悲伤。
他们的命运与花园的兴衰紧密相连,呈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沉浮。
二、美食与财富在红楼梦中,食物被用作表达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要手段。
作者通过对美食的描写,凸显了贾府的富饶和奢华。
贾府的宴席上,香气四溢、珍馐美味令人垂涎欲滴,这不仅体现了贾府的奢侈生活,同时也意味着权贵阶层对财富的追逐和享受。
然而,红楼梦中的美食同时也蕴含着讽刺的意味。
贾府的富贵与家族的衰败密不可分,美食成为了封建社会虚荣和消亡的象征。
三、园林与虚幻园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景观,也是情感的载体。
园林中的景物经常被运用为借喻和隐喻,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园林殿堂的建筑和精致的布局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虚幻。
比如贾母的大观园,它被形容为“众口难调”的景色,寓意着封建家族中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和不和谐。
而贾府的荣府则象征着豪门家族的兴衰和虚荣,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元素,凸显了家族的财富和世俗的价值观。
四、玉与情感在红楼梦中,玉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美好的情感。
宝玉和黛玉作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他们的命运与玉紧密相连。
宝玉象征着对纯真和美好的追求,而黛玉则象征着无法得到的美丽和纯净。
他们的命运坎坷、情感纠葛,以及最终的离别和死亡,都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社会中感情的无奈和悲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枫露茶 群芳髓 万艳同杯 千红一窟 蜜青果 灌愁水
—— 逢怒茶 —— 群芳碎 —— 万艳同悲 —— 千红一哭 —— 觅情果 —— 惯愁水
物品
——人物的情感、性格、凄惨命运
宝钗的“动人”,就品貌言行,则 体现了东方女子的典型美—— 进退有据, 刚柔有度,行止得当,藏用俱时,集闺 阁伦理于一身,其容姿之美、身态之静、 谈吐之温婉这正是“艳冠群芳”的牡丹 的品格。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 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巳尽。冤冤相报实非 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 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 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 茫大地真乾净。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化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探春——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 李纨——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香菱——并蒂花,“连理枝头花正开”
袭人——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 麝月——荼蘼花,“开到荼蘼花事了”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少女的颂歌, 也是一部青春消逝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 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称之 为“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牡 丹
薛 宝 钗
百花之王
艳压群芳
芙 蓉
林 黛 玉
花中君子
敏感多愁,清纯无尘
黛玉“冰清玉洁,纤细柔弱,多愁善感, 一如清新带露的出水芙蓉,用自己的纯洁和 恬静,映照着俗世的污浊和喧嚣。”
海 棠 花
史 湘 云
花中神仙 天真坦荡、倜傥潇洒
湘云有如“花中神仙”般的潇洒倜傥和名士风度, 天真坦荡的性格使得其自身有如海棠般“崇光泛彩”。
红楼梦
草 蛇 灰 线谢您的聆听!
仆随其主,亦影射其主,曹雪芹用意当作如是观。
宝玉挣不脱“金玉良缘”,也忘不了“木石前盟”,最 终“悬崖撒手”。 宝钗的悲剧诠释了婚恋中被传统的婚姻观完全排除的重 要内核——情。无论宝钗能给予宝玉多少尘世的幸福,都因 二人无法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而使双方都被痛苦纠缠。
黛玉苦等一份无望的爱情,宝钗空守一个无爱的 婚姻——无论是杜鹃啼血,还是黄鹂鸣啭,终归是 鸟魂无言。
预叙:甄士隐的“梦”
神瑛侍者 绛珠仙草 木石前盟
主叙:贾宝玉的“梦”
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十二支曲
揭示了小说中主要情节的发展脉络 铺垫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铺叙:王熙凤的“梦”
秦可卿托梦
“三春去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红楼梦》对待现实和梦幻的态度,磨蚀 了以往小说的历史传统,终结了古代梦幻文学 之流,接续了审视现实的目光,把中国小说引 向对现实更为清醒辛辣的揭露和讽刺阶段。” 大觉大梦,大梦大觉,梦里梦外的大彻大 悟使《红楼梦》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昭示着 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历史的大荒无稽。
• • • • • • • • •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甄英莲——真应怜;香菱——相怜, 袭人——徙人 茜雪——(有冤)欠雪 娇杏——侥幸 霍启——祸起 卜世仁——不是人
• • • • • • • •
青埂峰——情根峰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葫芦庙——糊涂庙 潇湘馆——消香馆 怡红院——遗红怨 蘅芜院——恨无缘 梨香院——离乡怨
从隐喻认知视角读《红楼梦》
——隐喻在爱情悲剧中的灵动
组员 : 马红霞 穆世超 刘 萌 李荣华 卞成琦
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 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 ——亚里士多德
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重事物。 ——Lakeoff
曹公的几个谐音原则:
昨夜窗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葬花吟》
——黛玉
紫鹃——“血洒青山尽作花”
杜鹃啼血
忠贞,薄命
雪雁——“拣尽寒枝不肯栖” 孤苦无依 寄人篱下
——宝钗
莺儿——“巧舌”(莺啼婉转)
心灵手巧
“巧思”
“闺怨”
春燕与莺儿
莺、燕经常并称,如“莺歌 舞”“莺莺燕燕”“莺俦燕侣” 等,燕子和黄莺被看作是春天充 满生机的象征,它们是春日晴空 中一对美好的伴侣,此当暗示二 宝的婚姻关系。 对黛玉来说,春燕终是一只 “邻家燕子”,暗示了她与宝玉 的爱情最终难以修成正果。
不顾声调(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不顾-en,-eng之分(秦钟——情种); 卷舌与不卷舌谐音(胡 州 人—— 胡 诌人); 声母代换(葫芦僧——糊涂僧)。
贾宝玉: (1)顽石; (2)通灵玉; (3)神瑛侍者。
贾宝玉出场的情节,总是充满柔情, 怜香惜玉,洋溢着阴柔美。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