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变频器 报警检查
变频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变频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电动机变频器系统中,变频器作为核心部件能够控制电机转速和功率,随着其广泛应用,变频器故障诊断与排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变频器故障的诊断方法,并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变频器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部分:变频器故障的判断方法变频器故障的判断主要通过观察故障现象,了解故障原因和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观察指示灯状态:变频器系统通常会设置LED指示灯,不同的灯亮起表示不同的状态,例如出现短路故障灯、过载故障灯等都说明变频器出现了故障。
2. 检查参数设置:变频器系统中的参数设置非常重要,错误的参数设置可能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此时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检查和修正。
3. 现场测试:如果上述方法无法判断,需要进行现场测试,具体可以使用测试表对变频器的电路进行测试,观察各个电路行为是否正常,了解故障原因。
第二部分:变频器故障的解决方案1. 确定故障原因:出现故障后首先要确定故障原因,包括软件问题、硬件问题、电路设计等问题。
根据故障原因来选择对应的解决方案。
2. 更换部件:如果变频器的核心元件出现了问题,应及时更换相应部件,例如更换损坏的IGBT管或电感元件等,确保变频器能够正常工作。
3. 检查接线端子:变频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接线端子不牢固的情况,导致故障的出现,因此需要检查接线端子的连接是否牢固、电缆线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4. 调整参数设置:错误的参数设置是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对参数进行逐步调整,直到找到适当的参数设置,使变频器能够正常工作。
第三部分:总结维护电动机变频器故障是电机系统中的重要工作,方法主要包括通过LED指示灯状态判断故障、检查参数设置和进行现场测试。
进行解决故障可能采用更换部件、检查接线端子和调整参数设置等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必须在设备停止并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只有加强对变频器故障维护及时排除这些故障、确保变频器系统的正常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变频器控制电机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变频器维修检测常用方法

变频器维修检测常用方法如果是变频器出现故障,如何去判断是哪一部分问题,在这里略作介绍。
一、静态测试1、测试整流电路找到变频器内部直流电源的P端和N端,将万用表调到电阻X10档,红表棒接到P,黑表棒分别依到R、S、T,应该有大约几十欧的阻值,且基本平衡。
相反将黑表棒接到P端,红表棒依次接到R、S、T,有一个接近于无穷大的阻值。
将红表棒接到N端,重复以上步骤,都应得到相同结果。
如果有以下结果,可以判定电路已出现异常,A.阻值三相不平衡,可以说明整流桥故障。
B.红表棒接P端时,电阻无穷大,可以断定整流桥故障或起动电阻出现故障。
2、测试逆变电路将红表棒接到P端黑表棒分别接U、V、W上,应该有几十欧的阻值,且各相阻值基本相同,反相应该为无穷大。
将黑表棒接到N端,重复以上步骤应得到相同结果否则可确定逆变模块故障二、动态测试在静态测试结果正常以后,才可进行动态测试,即上电试机。
在上电前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上电之前,须确认输入电压是否有误,将380V电源接入220V级变频器之中会出现炸机(炸电容、压敏电阻、模块等)。
2、检查变频器各接插口是否已正确连接,是否有镖丝松动,连接异常有时可能导致变频器出现故障,严重时会出现炸机等情况。
3、上电后检测故障显示内容并初步断定故障及原因。
4、如未显示故障首先检查参数是否有异常并将参数复归后进行空载(不接电机)情况下启动变频器并测试U、V、W三相输出电压值。
如出现缺相、三相不平衡等情况则模块或驱动板等有故障5、在输出电压正常(无缺相、三相平衡)的情况下,带载测试。
测试时,最好是满负载测试。
三、故障判断1、整流模块损坏一般是由于电网电压或内部短路引起。
在排除内部短路情况下,更换整流桥。
在现场处理故障时,应重点检查用户电网情况,如电网电压,有无电焊机等对电网有污染的设备等。
2、逆变模块损坏一般是由于电机或电缆损坏及驱动电路故障引起。
在修复驱动电路之后,测驱动波形良好状态下,更换模块。
变频器的报警

(1) OC报警键盘面板LCD显示:加、减、恒速时过电流。
对于短时间大电流的OC报警,一般情况下是驱动板的电流检测回路出了问题,模块也可能已受到冲击(损坏),有可能复位后继续出现故障,产生的原因基本是以下几种情况:电机电缆过长、电缆选型临界造成的输出漏电流过大或输出电缆接头松动和电缆受损造成的负载电流升高时产生的电弧效应。
小容量(7.5G11以下)变频器的24V风扇电源短路时也会造成OC3报警,此时主板上的24V风扇电源会损坏,主板其它功能正常。
若出现“1、OC2”报警且不能复位或一上电就显示“OC3”报警,则可能是主板出了问题;若一按RUN键就显示“OC3”报警,则是驱动板坏了。
(2) OLU报警键盘面板LCD显示:变频器过负载。
当G/P9系列变频器出现此报警时可通过三种方法解决:首先修改一下“转矩提升”、“加减速时间”和“节能运行”的参数设置;其次用卡表测量变频器的输出是否真正过大;最后用示波器观察主板左上角检测点的输出来判断主板是否已经损坏。
(3) OU1报警键盘面板LCD显示:加速时过电压。
当通用变频器出现“OU”报警时,首先应考虑电缆是否太长、绝缘是否老化,直流中间环节的电解电容是否损坏,同时针对大惯量负载可以考虑做一下电机的在线自整定。
另外在启动时用万用表测量一下中间直流环节电压,若测量仪表显示电压与操作面板LCD显示电压不同,则主板的检测电路有故障,需更换主板。
当直流母线电压高于780VDC时,变频器做OU报警;当低于350VDC时,变频器做欠压LU报警。
(4) LU报警键盘面板LCD显示:欠电压。
如果设备经常“LU欠电压”报警,则可考虑将变频器的参数初始化(H03设成1后确认),然后提高变频器的载波频率(参数F26)。
若E9设备LU欠电压报警且不能复位,则是(电源)驱动板出了问题。
(5) EF报警键盘面板LCD显示:对地短路故障。
G/P9系列变频器出现此报警时可能是主板或霍尔元件出现了故障。
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

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变频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用来改变电源频率,将电网频率转换为可调节的频率,以供电机等负载使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变频器可能会遇到过压问题,并进行报警。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原因1.输入电源问题:当输入电源电压过高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也会随之增加。
当输出电压超过变频器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触发过压报警。
2.负载变化问题:当变频器所驱动的负载发生突变时,例如负载突然断开或实际负载要求的电流突然增大,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也可能会出现突变,从而导致过压报警。
3.电网问题:电网电压或频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波动,但若超出变频器所能接受的范围,也会引起过压报警。
二、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处理对策1.检查输入电源:若变频器报警,首先需要检查输入电源的电压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电压表或功率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确保输入电源电压在变频器的额定范围之内。
2.调整负载:如果输入电源正常,就需要检查负载情况。
当负载变化较大时,可能需要调整负载,在变频器输出电压正常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负载,或使用额外的电阻负载进行测试,判断是否存在过压问题。
3.安装稳压装置:若电网电压波动较大,可以考虑安装稳压装置,以保证输入电源的电压稳定。
稳压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容量。
4.调整变频器参数:一些变频器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如过压保护点、过压抑制时间等),可以对变频器的过压保护机制进行调整。
5.升级变频器: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对策仍无法解决过压问题,可以考虑升级变频器。
新一代变频器通常配备更强大的保护功能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工作环境。
6.寻求专业支持: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法解决过压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电气工程师或变频器厂商的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现场测试和分析,为您提供更具体的处理建议。
综上所述,变频器过压报警的原因可能包括输入电源问题、负载变化问题和电网问题等。
变频器常见报警故障及处理方法

变频器常见报警故障及处理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变频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变频器可能会出现一些报警故障。
本文将对变频器常见的六种报警故障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首先,过电流保护是变频器常见的报警故障之一。
这种故障通常是由于电动机或机械部分发生堵转,或者负载急剧变动,输出端短路,负载端接地,逆变模块损坏等原因导致的。
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电机负载,检查输出电源线和电机,延长加减速时间,检测变频器内部电路。
其次,过载保护也是变频器常见的故障。
如果负载过重,就会导致变频器过保护。
另外,如果变频器参数的热保护等级设置不正确,也会发生过载保护。
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变频器热保护等级参数是否设置合理,检查负载是否过重。
第三,过电压保护是由于电机停止运转时急剧减速,输出端接地,输入电压升高等原因导致的。
处理方法主要是延长减速时间,检查电源输出线和电机,以及在输入侧加AC电抗器以降低输入电压,抑制电源变动。
第四,过热保护是由于变频器内置温度检测模块异常,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变频器散热器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散热风机坏导致温度超过规定值报警。
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更换温度传感器,及时清扫变频器散热片保持通风良好,更换散热风机。
第五,接地保护是由于变频器通电以后或者在运行过程中报接地故障。
主要原因是变频器输出的电源线或者电机发生接地故障后跳闸保护。
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输出电源线和电机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最后,欠压保护是由于变频器的输入电压下降可能导致控制回路不能正常工作使变频器欠压保护。
例如整流桥或可控硅损坏都有可能导致欠压故障的出现。
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电源,检测维修可控硅或整流桥。
变频器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探析

变频器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探析一、变频器常见故障的检测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变频器常见故障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变频器无法正常启动、运行,或者运行中突然停止等现象。
电气故障的检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检查电源线路及插头是否接触良好,有无烧焦或者断裂现象。
(2)检查变频器内部的电路板,是否有明显烧焦或者脱焊现象。
(3)使用万用表对主回路电路进行电阻、电压的检测,查明具体的故障点。
2. 过载故障过载是指变频器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导致变频器保护动作,无法正常运行。
过载故障的检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通过变频器面板上的参数显示,查看输出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
(2)检查驱动电机的负载情况,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导致过载。
(3)检查变频器内部的风扇散热情况,如风扇不转或转速较慢,会导致变频器内部温度过高而触发过载保护。
在出现变频器电气故障时,首先需要查明具体的故障点,然后进行维修。
一般来说,电气故障的维修步骤如下:(1)断开电源,对变频器内部电路板进行检查,查明烧坏或脱焊的元件。
(2)更换烧坏的元件,焊接脱焊的连接点,确保电路板完好。
(3)重新连接电源,对变频器进行启动测试,确保电气故障已经得到修复。
过载故障通常是由于驱动电机的负载过大或者变频器内部散热不良导致的。
在出现过载故障时,可以进行以下维修步骤:(1)检查驱动电机的负载情况,如有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及时调整或更换。
(2)清洁变频器内部的散热风道和风扇,确保散热效果良好。
(3)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外部散热装置,提高整体散热效果。
3. 过压故障的维修除了上述常见的故障之外,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故障,例如过载、短路、过流等。
对于这些故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重点在于查明故障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变频器故障排除与检修

变频器故障排除与检修在工业生产中,变频器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运行。
它能够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设备老化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变频器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故障的排除与检修方法,帮助读者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
一、变频器的故障分类变频器的故障可以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
硬件故障主要包括电源故障、封装元件故障、电路板故障等。
软件故障则涉及程序错误、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
二、故障排除步骤针对变频器故障的排除,以下步骤是必须的:1. 检查电源故障排除的第一步是检查变频器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电压是否稳定。
如果电源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变频器无法正常工作。
2. 检查电机如果电源正常,接下来需要检查电机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可以通过检查电机的转子是否卡住、绕组是否短路等方式来判断。
3. 检查接线变频器的故障有时候也可能是由于接线问题引起的。
检查各个接线端子是否牢固,是否接触良好,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4. 检查参数设置变频器的工作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如果参数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故障。
可以通过查看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手册,确认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5. 检查故障代码变频器故障通常会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
通过查阅相关的故障代码手册,可以了解到具体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故障检修技巧在进行变频器故障排除的过程中,以下技巧可能对读者有所帮助:1. 利用故障排除工具现代的变频器通常会提供故障排除工具,可以通过连接电脑来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2. 注重维护保养定期对变频器进行维护保养是预防故障的有效方法。
清洁散热器、检查电路板连接、紧固接线端子等都是常规的维护措施。
3. 学习厂家提供的故障分析案例不同厂家的变频器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故障情况。
学习厂家提供的故障分析案例,能够加深对变频器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的理解。
四、故障预防策略除了故障排除和检修,预防故障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故障预防策略:1. 做好设备维护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清洁散热器,检查接线端子,紧固松动的螺丝等,可以延长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变频器常见报警故障及处理方法

变频器常见报警故障及处理方法变频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机速度和控制电机运行的装置。
在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报警故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报警故障及处理方法。
1.过压报警:当输入电源电压超过变频器额定电压时,会触发过压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输入电压,如果超过额定电压,则需降低电源电压或更换额定电压更高的变频器。
2.欠压报警:当输入电源电压低于变频器额定电压时,会触发欠压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输入电压,如果低于额定电压,则需增加电源电压或更换额定电压更低的变频器。
3.过流报警:当电机的负载过大或变频器故障时,会导致过流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机负载情况,如果负载过大,可以调整变频器参数降低输出功率;如果电机负载正常,可能是变频器故障,需要检修或更换变频器。
4.缺相报警:当输入电源中一些相位缺失时,会触发缺相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输入电源,确认是否有相位缺失,如果有缺失则需修复电源供应问题。
5.温度报警:当变频器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触发温度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变频器内部的散热情况,确保通风良好;如果温度依然过高,可能是变频器故障或过载,需要检修或减小负载。
6.短路/地错报警:当电机线路出现短路或接地问题时,会触发短路/地错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机线路,修复短路或接地问题。
7.过载报警:当电机超过额定负载时,会触发过载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机负载情况,如果负载超过额定值,则需减小负载或更换更大功率的电机。
8.通讯故障报警:当变频器与上位机或其他通讯设备通讯故障时,会触发通讯故障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通讯线路是否连接正常,确保通讯设备正常工作。
9.编码器故障报警:当变频器与编码器通讯故障时,会触发编码器故障报警。
处理方法是检查编码器与变频器之间的连接,确保连接正常;如果仍有故障,可能是编码器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编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器启动时,密码OP1.,OP2.,OP7.已设定加密但没进行解密或解密错误时,其相对应的系统参数将不可更改,请输入正确密码进行解密。
注:忘记密码时,请向供应商索取上一级密码进行解密。
参数的设定值有异常,请参照本章『报警显示功能』部分进行修正。
数字式操作器的通讯故障。
数字式操作器和驱动器主板之间的连接有故障,请卸下数字式操作器与驱动器主板之间的接插头重新连接。
电机不旋转时,请实施以下处理步骤。
此时,要考虑以下的原因。
运行指令的给定方式有错误
当参数B1.01.(运行指令选择)设定为1时,即使按下 键电机也不能旋转。请设定参数B1.01.=0(操作器)。
频率指令太低
当参数B1.06.(选择未满最低输出频率的动作)设定为1或3,同时频率指令比J1.01.(零速阀值频率)所设定的频率值低时,电机不能旋转。
7
电机功率因数计算不合理。相关参数:电机额定功率(E3.01.),电机额定电流(E3.03.),电机一次线电阻(E3.09.),力矩补偿时的电机铁耗(E3.11.)
8
空载电流(E3.07.)过小
9
使用未经授权的电机控制模式
10
电子凸轮位置冲突
11
格式代码错误1(速度指令)
12
格式代码错误2(位置指令)
负载过大,加减速时间过短
V/F曲线的设定不正确
电机额定电流设定不正确
过力矩
驱动器的输出力矩超过过力矩保护阀值(L3.02.)的设定值并保持了过力矩保护时间(L3.03.)以上的时间
负载过大,加减速时间过短
电机参数的设定不正确
过力矩保护的设定不正确
驱动器过载
负载过大
减速中主回路过电压
主回路直流电压超过阀值
操作器内参数内容出错
操作器内无内容
操作器内参数内容不完整
操作器写参数集过程中出错
电机运行过程中实施数字式操作器写参数集功能
以下所示为电机自学习失败时辅助参数U4.16.显示值的解析。
表5.2自学习过程中的报警(对应参数U4.16.)
U4.16.显示数值
( 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
内容
1
不能达到测试电流:电机断线、电机参数设置错误
20
隔磁板长度不合理
层站数和设置不一致
隔磁板长度不一致
层高过小
21
层站数和设置不一致
22
隔磁板长度不一致
23
层高过小
以下所示为参数不合理时辅助参数U4.16.显示值的解析。
表5.3参数不合理发生的报警(对应参数U4.16.)
U4.16.显示数值
( 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
内容
1
频率上限(D2.02.)小于频率下限(D2.03.)
速度偏差过大
电机速度偏差超过速度偏差过大保护阀值(L4.02.)的设定值并保持了速度偏差过大保护时间(L4.03.)以上的时间
负载太大
加减速时间太短
负载处于锁定状态的设定值不适当
PG断线
驱动器有频率输出指令而未收到PG脉冲信号
PG的连线断了
PG的连线有错误
没有给PG供电
PG的电压设置不正确
报警显示
内 容
驱动器稳速中过电流
在稳速过程中,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超过阀值(约额定电流的200%)
负载过大
使用了特殊电机或最大适用功率以上的电机
驱动器输出侧发生短路、接地
驱动器模块过流或过热
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超过阀值(约额定电流的200%)
负载过大
驱动器输出侧发生短路、接地
驱动器IPM模块损坏
电机过载
电子热保护引起驱动器过载保护动作
400V级:770V
电源电压太高
减速时间太短,再生能量太大
未按规定连接适当的制动电阻
报警显示
内 容
原 因
稳速中主回路过电压
主回路直流电压超过阀值
400V级:770V
电源电压太高
减速时间太短,再生能量太大
未按规定连接适当的制动电阻
停止中主回路电压异常
主回路直流电压超过阀值
400V级:770V
电源电压超过驱动器工作范围
原 因
PG自检错误
PG自检时检测不到UVW相
PG UVW相的连线断了
PG UVW相的连线有错误
输入缺相
驱动器输入侧发生了缺相
发生瞬时停电
输入电源的电压波动太大
输入电源的接线松动
输入电源发生缺相
滤波电容老化
输出缺相
驱动器输出侧发生了缺相
输出电缆断线
电机线圈断线
输出端子松动
制动异常
制动回路异常
电流互感器自检故障
8
组合指令1/B5不是设置在X7
9
组合指令1/B5没有B1B2B3B4
10
组合指令2/B1设置在X10
11
有组合指令2/B1没有组合指令2/B2
12
UP端子设置在X10
13
有UP端子没有DOWN端子
14
模拟口#1增益设置值小于偏置设置值
15
模拟口#2增益设置值小于偏置设置值
16
模拟口#3增益设置值小于偏置设置值
辅助代码显示于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U4.16.)中,详细信息请参照表5.7
参数设定超范围
参数不合理
辅助代码显示于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U4.16.)中,详细信息请参照表5.3
端子设定冲突
辅助信息参见U4.16.
辅助代码显示于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U4.16.)中,详细信息请参照表5.4
V/F曲线设定出错
表5.4端子设定冲突发生的报警(对应参数U4.16.)
U4.16.显示数值
( 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
内容
1
组合指令1/B1不是设置在X3
2
组合指令1/B2不是设置在X4
3
组合指令1/B2没有B1
4
组合指令1/B3不是设置在X5
5
组合指令1/B3没有B1B2
6
组合指令1/B4不是设置在X6
7
组合指令1/B4没有B1B2B3
停止中主回路低电压
停止中主回路直流电压低过阀值400V级:420V
发生瞬时停电
输入电源的接线松动
切断电源,驱动器放电中
运转中主回路低电压
运转中主回路直流电压低过阀值400V级:420V
发生瞬时停电
输入电源的电压波动太大
输入电源的接线松动
输入电源发生缺相
散热片过热
驱动器散热片的温度超过 散热片过热保护温度(L2.02.)的设定值并保持了散热片过热保护时间(L2.03.)以上的时间
U4.16.显示数值
( 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
内容
1
运行中安全回路断
2
运行中MC断开
3
运行中YC断开
4
运行中BC断开
5
运行中ZDJ闭合
以下所示为参数不合理时辅助参数U4.16.显示值的解析。
表5.7参数不合理发生的报警(对应参数U4.16.)
U4.16.显示数值
( 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
内容
1
门终端同时输入
47
编码器的极数和电机极数不匹配
48
设置SINCOS编码器同时使用模拟口#1和#2
49
同步方式使用ABZ编码器不使用磁极搜索方式
50
转速脉冲输出没有设置编码器模式
51
设置FU11同时设置通讯口2(H603)
52
多等分主轴定位模式中定位端子不是X3
以下所示为参数不合理时辅助参数U4.16.显示值的解析。
13
格式代码错误3(PID指令)
14
电子凸轮阶段定义不正确
15
通讯口定义错误
16
编码器线数不符合Z相校正要求
17
脉冲输入不可作为PID偏差输入
18
扶梯模式自动润滑停止时间大于周期
19
卸压下限大于等于上限
20
非法程控模式值
21
定位模式下没有设置三线制模式
以下所示为端子设定冲突时辅助参数U4.16.显示值的解析。
按下数字式操作器上的 键撤销报警,并按 键重新启动驱动器。
切断主回路电源后再重新合上电源。
表5.1 报警显示和对策
报警显示
内 容
原 因
驱动器变速中过电流
在加减速过程中,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超过阀值(约额定电流的200%)
负载过大,加减速时间过短
使用了特殊电机或最大适用功率以上的电机
驱动器输出侧发生短路、接地
操作器连线接触不良
程序错误
编码器脉冲异常波动
编码器受干扰或安装不良
扩展程序错误
运行代码不正确
辅助代码显示于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U4.16.)中,详细信息请参照表5.5
扩展程序错误
参数设置错误或冲突
辅助代码显示于驱动器报警时的辅助信息(U4.16.)中,详细信息请参照表5.6
扩展程序错误
外部逻辑错误
2
未定义的容量代码(E1.01.)
3
电机空载电流(E3.07.)大于或等于电机额定电流(E3.03.)
4
电机空载电流(E3.07.)大于60%驱动器最大输出电流
5
电机一次线电阻(E3.09).远小于合理值
6
电机一次线电阻(E3.09.)设置不合理:
电机额定电流E3.03.*电机一次相电阻>电机额定电压E3.04.
2
测试结果不合理
3
不能达到测试转速:电机轴负荷过大、电机参数设置错误、编码器线数不正确
4
编码器相位不正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