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是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诸葛,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⑺[明]明确坚定.⑻[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⑼[致]达到。

(10)[广]增长。

(11)[淫慢]放纵懈怠。

(12)[淫]放纵。

(13)[慢]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

(15)[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17)[险]轻薄。

(18)[治性]修养性情。

(19)[治]修养。

(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节奏划分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节奏划分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阅读节奏划分复习要点准确划分句子节奏。

要点攻略1.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如,其/ 如土石何?2.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如,然则/ 何时而乐耶?3.句首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

5.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如,可/ 以一战,战/ 则请从。

6. 句中出现也夫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

如,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7.句中出现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要停顿。

如,庐陵/ 欧阳修也。

8.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如,山行/ 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9. 特殊文言句式,保留文言语意和句式的完整。

如,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10. 主谓都是单音节,主语谓语都是单音节的词,主语谓语连在一起读。

如,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11. 而的停顿。

而表转折关系,一般都应该停顿;而表并列关系,表顺承关系,表修饰关系,而一般不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12. 按句子成分划停顿。

①主谓之间停顿。

如,佳木/ 秀而繁阴。

(并列短语做谓语)注: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时不停顿,如,予/ 独爱/ 莲之出于泥而不染。

②主谓宾之间停顿。

如,先帝/ 不以/ 臣卑鄙。

(以是认为的意思,主谓短语做宾语)③谓语补语要停顿。

如,能/ 谤讥/ 于市朝。

④动宾之间的停顿。

问/ 今是何世?(主谓短语做宾语)13. 按句意划停顿。

如,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答案】A【分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句意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正确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专题01: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链接】例1 (2019年邵阳卷)【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三闾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 划分句子节奏

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  划分句子节奏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偏正短语间不可停(如用结构助词“之” 相连的短语、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 前人/之述备矣(x) 介宾短语间不可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x) 有朋自/远方来 (x)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 其一犬/坐于前(x)
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 找名词(代词)2 找动词 3 找虚词 4 找句式 5 找修辞(对 偶、排比、顶真)
之 出 事 截
鲁 有 执 长 竿 入 城 门 者 初 竖 执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俄① 有 老 父② 至 曰 吾 非 圣 人 但 见 多 矣 何 不 以 锯 中 截 而 入 遂 依 而 之 注释: ①俄:不久 ②老父(fǔ ):老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 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 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谢 谢!
Thank you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理解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句中的停顿
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 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
p32 《岳阳楼记》第2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前人之述备矣。(2)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间的停顿
以句子为单位,根据句中主语、谓语的变化来划 分语气停顿。
p36《搜神记》第3题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 号往视见生
为下列三组语句划出句读,并找出规律。
若夫淫雨霏霏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其如土石何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虽人有百手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升序》 《愚公移山》 《捕蛇者说》 《出师表》 《口技》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一、翻译(共 7 分)阅读文言文《张良①奇遇》,完成下列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②上。

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④,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①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

②下邳(pī):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

圯(yí):桥。

③褐(hè):麻布短衣。

④有顷:不一会儿。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良夜未半往【答案】良 / 夜未半 / 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良/夜未半/往。

二、课外阅读(共 7 分)文言文阅读。

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shèng)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2.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答案】太傅时年七八岁 / 着青布绔 / 在兄膝边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一、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以下八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①主谓之间要停顿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几何哉”是谓语,中间要停顿)又如:可爱者/甚蕃其一/犬坐于前②谓语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顿)又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句首虚词。

总领性词语之间之后可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至于后面要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故/君子有不战4、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5、“也”用在句子中做语气词,其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此句子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着谓语前面的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6、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应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 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之际”“ 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他们之间要停顿。

7、并列短语之间。

如:山肴\野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停顿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二、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故A是错的。

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

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

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

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

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

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三、又见经典题例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

如: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四、技巧突破(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B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C )人恒/ 过,然后/ 能改( D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说》)(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7)医之/ 好治不病/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8)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9)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10)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1)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 1 )的答案选 D ;例( 2 )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8 而乡邻之生日蹙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 学而不思则罔1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六、拓展演练一、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4、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6、乃重修岳阳楼7、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9、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3、羲之之书晚乃善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拓展演练附:答案一、1、B2、C3、D4、A5、C6、B7、A8、D9C10、D11、A12、B13、D14、B15、A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18、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9、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1、乃∕重修∕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25、会挽∕雕弓∕如满月26、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8、羲之之书∕晚乃善2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随堂检测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