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说课讲解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PSCI患者5年生存率(%) PSCI患者1.5年病死率(%)
PSCI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
• PSD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9%,而PSCIND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5%1 • PSCIND患者1.5年的病死率为8%,而PSD患者1.5年的病死率则高达50%2
80
70
60
50
40
39
30
20
10
.
21
1. Qu Y, et al. PLoS One. 2015;10(4):e0122864.
PSCI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1.2
1
0.96
* PSCI-ND vs.对照组P<0.001
0.86
0.8
* PSD vs.对照组P<0.001
0.61 0.6
EQ-5D评分
0.4
0.2
0
对照组
PSCI-ND
长沙:卒中后3 个月的发病率 a4f1te.r8s%troke
重庆:卒中后 3个月的发病 率37.1%
韩国: 卒中后3个月的 发病率69.8%
中国香港:卒 中后3个月的发 病率21.8%
加勒比: 卒中后5年发病 率为58.9%
印度:20% 每年
新加坡: 卒中后3个月的发病 率44%
.
1. Al-Qazzaz NK, et al.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4 Sep 9;10:1677-91. 2.Sun JH, et al. Ann Transl Med. 2014 Aug;2(8):80.
• 根据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PSCI
卒中后认知 障碍非痴呆
卒中后痴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24
1. Park JH, et al. J Stroke. 2013 Jan;15(1):49-56.
PSCI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
• PSD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9%,而PSCIND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5%1 • PSCIND患者1.5年的病死率为8%,而PSD患者1.5年的病死率则高达50%2
28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PSCI筛查流程图
PSCIND
ppt课件完整
29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常用认知评估量表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分钟
• AD8:早期痴呆的简单敏感的筛查工具 • mini-Cog:极简短的认知筛查工具 • NINDS-CSN 5分钟测验:可鉴别被试者有无卒中史 • 六分法:常用于急诊认知功能筛查,也可以用于急性
因城市化进程、收入增加、年龄老化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大幅增加; 减少人群不良饮食、高血压、吸烟、胆固醇、空腹血糖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包括控制环境与生活污染。
ppt课件完整
中国20年:神经系统疾病的
传染性疾病谱改变
死亡
非传染性疾病谱改变:神经系统疾病
ppt课件完整
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全球卒中所致死亡趋势
2016年5月,美国心脏协 会 (AHA) 联 合 美 国 卒 中 协 会 (ASA) 联 合 发 布 了 《成人卒中康复指南》, 建议所有卒中患者出院 前进行认知障碍筛查(1 级推荐)2
1.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ppt课件完整
11
2. Winstein CJ, et al. Stroke. 2016 Jun;47(6):e98-e169.
ppt课件完整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一、概述: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
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
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
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
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XXX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
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XXX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
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
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
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
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体现认知功能的重要内容:从知觉功能——选择、组织分类各器官接收的刺激——到记忆功能:编码和贮存信息并推理形成概念——再决定如何以语言或行动做出反应,每一步都涉及了诸多的神经心理相关的不同内容。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pt课件

.
15
卒中后认知障碍概念
•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发生以后 出现的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了卒中与 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
• 根据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PSCI
卒中后认知 障碍非痴呆
卒中后痴呆
PSCIND
PSD
PSCI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PSCI-ND)、卒中后痴呆(Post stroke dementia,PSD)
780万3
1.Sun JH, et al. Ann Transl Med. 2014 Aug;2(8):80.
2.2015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3.Strong K, et al. Lancet Neurol. 2007 Feb;6(2):182-7.
.
6
中国卒中发生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卒中发生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与俄罗斯和蒙古是全世界第一方阵1
卒中使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生的时间 提前10年
认知功能受损伴卒中史 认知功能受损不伴卒中史 痴呆伴卒中史 痴呆不伴卒中史
流行病学
• 一项意大利社区人群的研究,涉及7930位61岁以上(平均年龄72.6岁)的老 年人,调查卒中对痴呆及非痴呆的认知损害的影响1
.
9
1. De Ronchi D, et al.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7;24(4):266-73.
年龄
β-系数
糖尿病
危险分数
卒中史
性别 个人认知抱怨
• 本研究于新加坡2个初级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对1082名受试者(≥60岁)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因脑卒中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空间定向力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原因、评估和治疗等方面,详细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言语表达困难、空间定向力受损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分散注意力、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表现。
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力受损,有时患者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
思维迟缓指的是患者的思维速度变慢,反应时间延长。
言语表达困难主要表现为患者说话困难,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空间定向力受损指的是患者对时间、地点、方向等方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脑卒中造成的脑部组织损伤和脑血流不足。
脑卒中发生时,脑部供血被暂时或永久中断,脑细胞缺氧导致脑部组织受损。
受损的脑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脑血流不足也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脑血流不足会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脑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评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工具主要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迷你心理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等。
这些工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简单的认知测试,综合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盐酸多奈哌齐等药物,提高脑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认知康复训练、语言疗法、物理治疗等。
认知康复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认知功能。
语言疗法主要是通过训练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技术,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进而间接改善认知功能。
脑卒中后良好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

认知障碍患者因无所事事导致病情加重,从而提 平,促进智能恢复。
高患者多方面能力(包括工作或生产性、日常生
活和娱乐、休闲活动)。
药物治疗
临床上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主要有乙酰胆
物理疗法
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
动接收电刺激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个
3神经心理学疗法 神经心理学疗法是一种心理康复方法,核
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合理利 用医疗资源。
21 October
中,获取、编码、操作和使用感觉到的信息,具 认知功能障碍的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
体有计算、记忆、时空间定向力、执行能力、结 能力及眼手协调能力等,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
构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语言理解力等诸多方面。 全方位的康复训练,以此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计算机
脑卒中后 3 月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 56.6%, 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虽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其不足,
其发生几率是无卒中患者发生几率的 6 ~ 9 倍。 因为计算机辅助训练需要患者主动参与,所以需要患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定向障碍、注意不集 者依从性高、病情稳定,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
中、语言、阅读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执行能 一定的自知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且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力受损、视空间障碍及精神行为错乱等。脑卒中 对治疗抱有信心,故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临床应
1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最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通
血管活性类药物等代表药物,具体为:①安理申 ( 多 奈哌齐 ) :作为第 2 代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的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与康复资料讲解

大脑分工协作
左脑理性:雄辩家和科学家(抽象思维),但刻板 右脑感性:艺术家(想像强,充满激情与创造力),不擅言辞
左右侧脑功能的差异
(1981诺贝尔医学生理奖罗杰·斯佩里)
右脑(本能脑,潜意识脑)
1.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 2.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灵感、透视力、直觉力等 ) 3.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数学) 4.超高速大量记忆(速读、记忆力)
思考
问题1: 认知功能各个领域之间是否相互关联? 问题2:如何客观评价认知障碍和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 问题3:认知功能评估和康复方案遵循哪个理论框架?
三、认知障碍的评估
评估的重要性:康复始于评估、没有评估就没有康复 评估目的:找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 评估原则:综合性、客观性、动态性 评估工具:特异性、敏感性、信度和效度
脑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 NCSE(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 内容:8方面:意识、定向、注意力、语 言(包括理解、复述、命名)、空间结构 、记忆、计算、推理(包括类似、判断)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 LOTCA(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on assessment battery) 内容:6大方面26项测试
问题2:认知康复训练是否有效?
• 认知可塑性 • 神经可塑性
二、认知康复训练的可塑性研究
(一)行为水平的认知可塑性
※ 训练效应(training effects) 训练可提高目标认知任务的行为表现
※ 迁移效应(transfer effects) 将训练后目标能力的改善运用到新任务情境 ◎ 近迁移:迁移任务与训练任务涉及的能力相同 ◎ 远迁移:迁移任务与训练任务涉及的认知能力不 同, 或者是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迁移
卒中后认知障碍诊断与治疗护理课件

康复训练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等
方面的训练。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有助于改善 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康复训练
认知训练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 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
训练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家务活动、购物等,提高患 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训练
通过集体活动、交流等方式, 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下降、判断力减退等。
诊断标准
诊断卒中后认知障碍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常用的神经心理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 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认知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等,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 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并治疗。
认知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 力训练等,可以提高大脑的认知功 能,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康复管理计划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认知训练等。
社区护理
社区应该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如定期上门探访、 提供康复指导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安全防护
康复训练
确保患者居住环境安全,避免意外伤 害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预防并发症
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预防感染 、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一、概述: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
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
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
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
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
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
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
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
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
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体现认知功能的重要内容:从知觉功能——选择、组织分类各器官接收的刺激——到记忆功能:编码和贮存信息并推理形成概念——再决定如何以语言或行动做出反应,每一步都涉及了诸多的神经心理相关的不同内容。
认知障碍是指信息加工的过程有障碍,涉及的具体神经心理内容包括多种知觉、整合、加工,诸如语言(失语)、失认、忽视、运用(失用)以及概念推理、记忆等智力的多个方面。
认知功能障碍会出现技能、知识、智力活动的缺陷。
只是有些表现轻微,有些表现为单项或多项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些病人通过补偿或回避等方式掩饰而使人们难以发现其认知障碍,以至于不经过专门的神经心理评估不能发现某些认知障碍。
有些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轻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相关的工作,因而称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活动中的许多项目是相对独立的。
如有的人不能进行概念分类了,但是仍然可以完成少见的复杂的结构操作。
又如失语的病人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表达感情。
执行功能是一种意志活动,包括启动,自觉,计划,调控,有效的完成活动,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复杂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认知功能相关的重要方面,更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认知缺陷。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功能的评价,因此情绪评估是评价认知功能的同时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顾名思义,与脑血管病有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概念形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不是凭空想象出的,而是基于大量的研究证据以及临床工作基础得到的新认识。
起初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是以AD的诊断标准为评价基础的,同时附加了必需的血管病事件,以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同构成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
但是血管性痴呆的特点与AD痴呆的特点是不同的,因而以此为标准会漏诊许多血管病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单独提出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其专门评价,更客观的早期认识,尤其是在痴呆发生前进行可能的早期治疗成了医学研究历史中的必然。
脑卒中预防的可能性也同时提示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的可能性。
因而,在脑卒中患病率,致残率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加的当代,积极认识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正确评价,积极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已经是紧迫的社会需要。
当时的概念涵盖了三个方面:血管性的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血管性痴呆。
也有人加入了第四方面:阿尔茨采默氏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但是至今国际上没有公认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
其中非痴呆型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一个加拿大的诊断标准:(1)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是未达到DSM-III-R的痴呆诊断标准,(2)有脑血管病,如缺血/梗塞等。
有突然发生、阶梯样进展的特点,有其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有高的Hachinski缺血评分。
然而如果高的Hachinski缺血评分仅指示了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那么也不能诊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3)认知功能障碍引起了某些功能障碍:以下项目中的两项——做家务杂事困难,管理钱财问题,自己吃饭障碍,穿衣困难以及便失禁。
四、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近年的研究证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它的老年期痴呆,比如阿尔茨采默氏病表现是不同的,后者的记忆改变出现早而且突出。
关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形式,不同研究有不同的报告。
总的来说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报告最多的是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有报告称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则主要集中表现为早期注意及执行功能的损伤,以及运动执行和信息加工的迟缓,而记忆的损伤与AD病人对比是相对轻的。
有些研究显示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更集中的表现为智力活动的迟缓以及计算能力的下降。
也有人描述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中视空间功能和结构功能的损伤较多见。
也有报告认为:执行功能,概念推理,语言记忆以及语言功能是卒中后最常受累的认知功能。
我们对小血管病性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随访评价也显示了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记忆相关最多的Benton 视保持,更多的检出了认知功能障碍。
一组有NIH参加的研究指导性文章中把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突出表现归纳为执行功能的障碍,信息加工迟缓,由一个任务向另一个任务之间的转换障碍,掌握信息并控制运用信息的能力缺陷,如工作记忆的障碍。
脑卒中因为它经常会有重要功能部位的受累,因而经常会出现某一认知功能的突出变化,如:额下回后部的表达性失语,枕叶病变的偏侧忽视,顶枕部病变的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八哥”语言等等。
有研究者认为这些特定部位相关的单一认知功能障碍与日后的痴呆没有很密切的关系,而且其中的部分症状在12个月内会有所恢复。
但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多数还是有多项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受累。
有时病初仅重视了病人的单纯失语而忽视了其他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三个月后病人出现了明确的痴呆。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通常是卒中早期的常见表现。
但有些认知功能障碍不都是卒中后立即出现的,而是逐渐显现的。
痴呆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在卒中一年内逐渐出现,有报道称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有30%以上。
急性期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后的痴呆以及生活社会回归是密切相关的。
有研究报告:急性卒中3周时55%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单项的或多项的。
其中39.1%有执行功能障碍,38.1%有时空间和结构功能障碍,31.3%有忽视,25.6%有概念推理障碍,25.6%有语言记忆障碍,25.6%有语言障碍,22%有视觉记忆障碍。
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经常是与阿尔茨采默氏病同时存在的。
有研究报道34%的痴呆病人在进行事件的时候发现有脑卒中的存在,有些同时有阿尔茨采默氏病的病理改变。
卒中后的痴呆也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同时符合阿尔茨采默氏病诊断标准的。
一项900人的尸检报告,仅有9.4%有单纯的血管性痴呆。
有临床研究者认为痴呆中只有2-3%是血管性的,多数都是二者共存的。
卒中后的抑郁(DEPRESSION),情绪不稳,淡漠(apathy)以及意志缺失(abulia)也要及时的认识。
对于抑郁的认识随着精神科专家们以及抗抑郁药物厂家的努力,人们已经有了及多的认识。
但是正确的评价仍然是重要。
淡漠和意志缺失,尤其是意志缺失在我国还从来没有过报告。
后者突出的表现为病人的主动性差,不愿按指令完成序贯性动作,模仿动作也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止较常见。
这些现象对认知功能的评价有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出现假阳性的认知功能障碍。
尤其发生在基底节的卒中更容易发生意志缺失。
五、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12—26%,而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却有36%到65%。
不同的研究报告差别较大,也有研究报告脑缺血性卒中后的三个月有1/4的病人会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又如: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后有55%的人同时有血管性的轻度认知障碍。
脑出血的病人中80%的病人有认知功能下降。
而在痴呆人群中进行的病理研究则显示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痴呆的发生率为2-9.4%。
一组592人的卒中一年后认知功能评价65%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12%出现了痴呆,此研究注意排除了病前卒中史,以及病前认知功能障碍者。
一组40人的研究显示,第一次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后也有55%的人有轻度的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
六、脑卒中类型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多种形式的脑卒中可以引起认知功能的障碍。
常见的卒中形式有:多发性的皮层梗塞,无症状的脑梗塞,重要功能区的脑梗塞,多发性的皮层下梗塞,小血管病相关的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无症状小灶脑出血”/脑微出血;混合性原因。
最多见的原因是多发的皮层梗死,重要部位的梗死,以及小血管病引起的弥散病变。
其中高血压是小血管病的最常见的原因。
按卒中形式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类为卒中后痴呆;血管性痴呆;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皮层下缺血性痴呆,重要部位梗塞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特出血管病引起的痴呆,AD与血管性混合性痴呆,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一项急性卒中后三周的研究显示,皮层的卒中74%有至少一项的认知功能障碍,46%的皮层下卒中有至少一项的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是46%的大脑幕下的卒中有至少一项的认知功能障碍。
左侧半球的病变更容易引起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一组研究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资料显示,半数以上的人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仅相关于病灶,更多的伴有相应的皮层的萎缩,认为腔隙性梗塞和相应的皮层的萎缩破坏了认知环路,引起了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的障碍。
发生在丘脑、内囊、基底节的腔隙性脑梗塞都可能引起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
有些研究提示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尤其是痴呆与卒中的体积是有关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
有研究显示卒中后三周时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梗塞或出血的体积没有关系。
脑萎缩,亚临床的脑梗塞以及白质病变可能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直很受关注。
但是一项对急性卒中后早期的认知功能状态的研究显示脑萎缩,亚临床的脑梗塞以及白质病变的存在与否并没有改变卒中后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