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可穿戴智能检测与助行设备

合集下载

基于可穿戴式的帕金森病人步态功能评价系统

基于可穿戴式的帕金森病人步态功能评价系统

变换成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送到线圈进行耦合,接收端输出高 频电流,后再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为电池供电。(如图3)
1.3.2 本系统无线充电模块解决方案 本系统采用XKT-510以及T3168芯片为主要芯片进行无线充 电功能的实现,XKT-510采用电磁能量转换原理并配合接收部分做 能量转换及电路的实时监控;负责各项电池的快速充电智能控制, 且只需少量外围元件即可实现。 经测试,为了有效地输出可靠的充电电压,模块必须提供合适 的收发端间距以及元器件参数。在12V电源供电下,接收端和发射端 的间距在1cm左右时,能够有效输出4.2V锂电池正常充电电压,从而 实现电池的无线充电。
生物技术 世界
生命科学与实验研究
基于可穿戴式的帕金森病人步态功能评价系统
李思雨 孙炜航 顾晓卉 杜逸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因此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治疗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穿戴式
的多节点传感网来评价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功能。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帕金森患者完成实验范式动作时的加速度及角速度
LI Si-yu, SUN Wei-hang, GU Xiao-hui, DU Yi-hao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China
1 运动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由于PD患者的运动功能症状出现在全身不同部位,为了全面 评价患者的整体运动功能,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运动信息。加速度 计能准确反映运动状态,广泛应用于步态分析,运动状态识别等领 域。本研究提出基于加速度计的多终端人体运动信号采集系统,用 于实现PD病人运动功能的量化评本电脑,与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上位机发 出控制指令,传感节点根据指令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传感器 节点分别佩戴在被测试者的上肢,下肢和腰部,采集被测试者运动 中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信号。每个节点包括传感器,处理器,Flash 存储器,无线传输,电源稳压芯片及无线充电模块。

上海交大申瑞民教授研究领域及近几年的成果

上海交大申瑞民教授研究领域及近几年的成果

上海交大申瑞民教授研究领域及近几年的成果申瑞民教授的研究领域:申瑞民教授主要从事E-Learning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针对缩小中国东西部教育质量差距和利用宽带/无线网络构建学习社会这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东西部教育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是由每堂课程的差距累积而成,而共享学校日常教学则为构建学习社会找到了一种可持续源泉并符合大众学习习惯。

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以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为源点,卫星网地面网合一传输,通过自组织社区对大规模学习者进行分类指导的新型远程教学模型并进行了大规模实践。

申瑞民教授的科研项目: 作为总体组组长,承担了教育部2001中央财政专项重大项目——“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全国26所重点高校共同参与,项目总经费3200万,总体组由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教育电视台组成。

该项目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种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共享、天地合一进行传输的新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近三年来,申瑞民教授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

先后承担了科技部863重大课题“基于高速IP网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示范系统”;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实时教学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和智能答疑系统开发”,“实时教学资源录制及访问子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Learning中的协作式学习与个性化预测模型研究”、“智能化、标准化、开放式的远程学习模型研究”;上海市科委“多媒体信息提取和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双向卫星的东西联合远程教育平台”,“移动多媒体教育应用服务系统开发”;Intel研究基金“基于视频检索、语音自动答疑的E-Learning学习系统”、“基于手持电脑宽带网以及无线设备的新型远程学习平台”;上海电信研究基金“基于宽带数字机顶盒的多媒体教育试验平台”等。

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获奖名单

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获奖名单

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获奖名单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获奖名单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座重要城市,上海每年举办的优秀发明奖评选都备受瞩目。

在2022年的第34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评选中,共有来自各个领域的杰出发明被认可和奖励。

本文将为您介绍其中一些获奖项目,并探讨其背后的创新理念和应用价值。

1. 电子皮肤感应技术本次获奖的电子皮肤感应技术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的。

这项技术通过在皮肤表面贴合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

这一创新使得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电子皮肤感应技术不仅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还可以引领新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2. 无人机瞬时救援系统以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为核心的瞬时救援系统荣获今年的优秀发明奖。

该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研发,旨在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当事故发生时,无人机将立即起飞,准确获取现场信息并向后方指挥中心传输。

中心操作员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和数据,迅速做出决策并调度救援人员。

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救援行动的响应速度和效果,为遇险人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3. 智能废物分类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物处理和分类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次获奖的智能废物分类系统由上海垃圾处理中心设计和开发。

该系统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将废物分为可回收、有害、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不同类别,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分类。

智能废物分类系统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废物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评选这些获奖项目时,评委们主要关注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项目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影响力。

电子皮肤感应技术不仅在医疗领域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应用于运动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无人机瞬时救援系统的出现,将为紧急救援行动提供高效工具,挽救更多生命。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研发新斩获高精度神外手术导航系统获技术发明奖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研发新斩获高精度神外手术导航系统获技术发明奖

据 研 究 人 员 介 绍 , 脑 肿 瘤 等 脑 部 疾 病 严 重 危 及 患 者 生 骨纤维结构不 良、齿状 突畸形等病变 的高难度手术 ,完成神
2 0 0 0余例 。临床应用结 果表 明,该系统提高脑 命 ,而颅脑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 , 外手术导航 1
6 . 7 %,降低 1 2 . 1 % 的术后并发 颅脑手术风险极高 、难度很大 :在手术 中,医生要将肿瘤完 肿瘤 的影像学 完全切 除率达 8 全 切除 ,同时 ,必 须保证 重要神 经结构 不受到 损伤 。临床 症 ,这一成果使我 国神经外科学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 该 技术 已申请 发明专利 2 O 项, 其 中国际发明专利 1 项, 实践表 明,传统 手术方 式往往难 以完全 实现这 一 目标 ,约 目前 ,
行业动态
I n f o r ma t i o n
光学定位仪的精度很难被掌控 ,导致存在定位误差 ,故不能
; 旃咎

— —
绝对真实地反映开颅 后患者脑组织形态随时间变化的情 况 ;
显 示 的 图像 引 导 空 间不 能提 供 不 同功 能 传 导 束 的位 置 信 息 ,

j 盎 捌 日 ;

_ - L 王


外同行密切 关注 的前沿课题 。宋志坚教授带领 的课题组针对 国 际上 最先进 的神 外手术导航 系统所 存在 的诸多缺 陷进行
了艰 苦 攻 关 ,获得 了 三项 突破 性 进 展 :一
5项 ,发表科学 引文索 引 ( S C I )论文 3 1 篇, 2 0 % 的病 例在 术后存 在肿瘤 残 留,或 出现偏瘫 、失语 等并 授权发明专利 1
3 6次 。 发症 。即使 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导航 系统 ,其在定位精度和 被国际权威专业学 术期刊 引用 1 导航 信息量上 也不 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由于核心部件——

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汇总表

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汇总表

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汇总表以上是关于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情况汇总表。

下面将对其中的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该项目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实时监测交通状况,提供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方案,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该项目已经在上海市某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项目2: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该项目是由上海科技大学研发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

该技术采用了全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能够降低成本。

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多项专利,并且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其效果良好。

三、项目3:智能医疗机器人该项目是由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发的一种智能医疗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该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和自动操作的能力,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项目4: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该项目是由上海大学研发的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

该网络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的各项指标,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和提供相关数据。

该项目已经在上海市某个区域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项目5:智能农业技术该项目是由华东农业大学研发的一种智能农业技术。

该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农田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农作物种植。

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指标,并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智能灌溉和施肥。

该项目已经在农田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情况汇总。

这些项目涉及到交通、能源、医疗、环境和农业等领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社会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结项评审结果

2019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结项评审结果
2019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结项评审结果
(实验技术专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评审结果
JCZXSJA2019-001
利用微型荧光显微镜同步记录钙信号和电生理信号的创新方法
通过
JCZXSJA2019-002
薄膜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通过
JCZXSJA2019-003
民用飞行器设计总装飞行虚拟仿真实验方法研究
JCZXSJA2019-004
四段法用于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的研究
延期
JCZXSJB2019-007
石墨烯负载纳米Ag增强ToF-SIMS检测中有机分子分子离子峰的检测
延期
JCZXSJB2019-003
基于软件编程的无线电技术实验新方法研究
延期
JCZXSJB2019-010
加速度无线遥测系统在不同直径转轴上的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通过
JCZXSJA2019-005
面向本科生机器人实验教学的六维鼠标及虚拟仿真环境开发
通过
JCZXSJB2019-001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及故障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通过
JCZXSJB2019-002
肿瘤血浆cf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技术
通过
JCZXSJB2019-004
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膜电极的制备技术研究
延期
通过
JCZXSJB2019-015
3D打印的可移动显微镜载物台设计与应用
通过
JCZXSJB2019-016
单细胞组学技术在肝癌靶向诊疗中的转化研究应用
通过
JCZXSJB2019-017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交互课程建设
通过
JCZXSJB2019-018

国外一例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跨学科前沿科技探索

国外一例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跨学科前沿科技探索

国外一例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跨学科前沿科技探索
陆琼衡;巩文怡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23(48)2
【摘要】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彼得·斯科特-摩根被确诊为渐冻症后,自主设计并接受了在特殊麻醉方式下进行的全球首例“三重造瘘术”。

他与各大高科技公司积极合作,采用多学科前沿的探索成果,显著地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他带病生存的时间。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陆琼衡;巩文怡
【作者单位】上海市娄山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举行"渐冻人症"患者救助药品发放仪式
2.社会支持视角下渐冻症患者的需求研究
3.社会支持视角下渐冻症患者的需求研究
4.意义治疗理论视角下渐冻症患者的困境与应对
5.中国医师协会举办“融化渐冻的心”社会公益活动——首批1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救助药品发放仪式在京举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交大首创国内百米级超导带材

上海交大首创国内百米级超导带材

据介绍,近年来 ,随着超精密制造业 的高速发展 ,我 国 现行的测量水平和装置 ,已不 能满足超精 密制造业对精密 回 转体零件 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 、表 面质 量等的测量需 求,限制了超 精密仪器生产链 的形成 。为打破 这一困境, 中 国计 量科 学研 究院承担 了 “ 超精密直径和形状 综合 测量标准
项 目组 创 新 性 提 出 了采 用 果 胶 酶 与 柔 软 剂 联 合 作 用 的 两
的数据 , 目前 二氧化 碳垂直分布探测 的方法 非常少,虽然可 以利用气球探 空、飞机和火箭等进行采集测量 ,但 这些方法 非常麻烦 ,费用 巨大 ,是一般科学研究无法完成 的,迄今 我 国还没有二氧化碳 空间分布 的数据 。 专家指 出,二氧化碳拉曼激光 雷达填补 了我 国大气二氧 化碳空 间分布探测技术 空 白,对完 成好 “ 监测气候变化 的过
上 海 交 大 首 创 国内百 米级 超 导 带材
从上海交通大 学获悉,该校物理系教授李贻杰领衔 的科 研 团队历时 3年,首创国内百米 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实
现 了 国 内超 导 带材 领 域 的 新 突 破 ,使 我 国跻 身 该技 术 领 域 国 际 先 进 行 列 ,成 为 继 美 国 、 日本 、德 国等 国家 之 后 掌握 该技
不知 去 向 。气 候 变 化 预 测 与 环 境 评 估 离不 开 二 氧 化 碳 分 布
就很大 。 毛型纤维要 求纤维长度在 6 m 5m以上 、 细度在 5 5 t x .d e 以下 ,二者必须同时保证 。而大麻纤维是一种 “ 工艺纤维” , 是多根大麻单纤维 依靠 果胶 、木质素黏结在一起 的。工艺纤 维长度的增加 ,单 纤维 根数 、果胶及木质素 的含量也随之增 加,工艺纤维变粗变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可
穿戴智能检测与助行设备
技术背景
本项目将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监测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实现在移动终端上跟踪监测冻结步态发生状况,包括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跌倒次数的实时跟踪监测,为冻结步态的临床评估与诊断创造新途径。

在开发智能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自动探测冻结步态发生,即时开启激光引导提示的可穿戴激光助行设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达到康复训练效果。

技术水平
领先的步态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人工智能的病理步态识别技术;
可穿戴智能监测和视觉引导。

产业化基础
帕金森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的常见运动障碍症状,其临床表现是患者在行走中的突然出现瞬间步行中断,因此冻结步态成为帕金森患者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项目集成了无限传感、病理步态人工智能识别、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等多项技术,已完成原理验证和实验样机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