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修改版本)

合集下载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技术对一个事件或者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讨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另外,有的学者,如应国瑞把案例研究方法定义为对当代某一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的经验性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历史数据及档案材料,还包括访谈记录等。

论文无忧无虑网(),您身边的论文专家!案例研究方法跟其他研究方法一样,都能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以及对原有的理论进行检验、发展和修改。

按照证伪主义原理,只要按照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如果现实案例所揭示的现象或者事实与现有理论不符,那么就可以推翻该理论。

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现实实际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现实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因为案例研究方法所使用的案例来自于实际现象,而该方法要求对能够形成案例的事件要有规范的描述、解释及具备完整性,所以对于那些经济理论的解释与验证,案例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实际事实分来验证经济理论背后所蕴含的经济逻辑关系。

另外,案例研究还是找到现存问题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也可以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解释与发展,只是案例研究方法是通过案例事件的形式进行考察及检验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案例研究设计(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所进行的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

研究者通过搜集整理数据能得到指向这些问题的证据,并最终为案例研究做出结论。

通过对以前相关研究资料的审查,提炼出更有意义和更具洞察力的问题。

(2)研究者的主张是什么?研究者的主张引导研究进行的线索。

它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

无论是建立新的理论还是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主张的提出都是必不可少。

班组等等。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研究,成思危(2001)指出,案例研究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必要环节,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利工具,并指出单纯依靠统计数据进行决策十分危险,而案例研究可以弥补统计的不足⑨;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同其它研究方法相比,主要的优势在于:结果具有现实感,更能被读者接受;为其它类似案例研究提供解释;能发现被统计方法忽视的特殊现象;适合于个体研究,而无需研究小组⑩(张梦中,2002);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最明显的长处是具有深入、全面的特点,能够抽象出一些有价值的命题,或者提出一些具有更深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为后继研究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思路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风笑天,2005)。大部分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法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方法论上的独特性,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资料收集的广泛性,适用范围的针对性,因果解释的不可替代性(阮思余、王金红,2011)。
关于对案例研究限度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案例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Yin, 2004;张梦中,2002;曾勇、邹志超,2011;阮思余、王金红,2011)。这些不足主要包括:案例研究的结果不易被归纳为普遍结论;案例研究的严格性容易受到质疑;案例选择的边界困惑与调查过程的技术难题;案例研究耗费时间长,案例报告也可能太长,反映的问题不够明了。风笑天教授(2005)认为案例研究最大的不足是难以从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其结果也难以进行推广。(11)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以上学者“实际上是以统计调查的标准去看待案例研究。……在案例研究中用样本来类推总体是错误的。统计调查依据的是‘统计性归纳’,而案例研究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12)(周海涛,2004)。
由此可见,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史所做出的重要的理论贡献。对此,张丽华认为,“基于对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基本规律的认识,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总结提炼升华,用来构建新理论或拓展原有理论的解释范畴都被视为理论创新,这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15)(张丽华、刘松博,2006)。余菁也认为“企业管理学为案例研究这样一种经验性、贴近现实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发展和繁荣的沃土”(16)(余菁,2004)。

3. (学习资料)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典型案例

3. (学习资料)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典型案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案在课题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题立项时,它是批准立项的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它是实施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路线图;在结题中,它又是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为此,课题研究者和主持人要增强规范意识,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和标题省教育学会已颁发了“十三五”科研课题选题指南,可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选题要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应选择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科研课题;二是应用性原则,应选择应用价值大的科研课题;三是量力性原则,应选择适合学校研究而又有能力进行研究的课题。

总之,要选择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中碰到的、有科研价值的、学校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

课题的标题也叫课题的名称或课题的题目。

推敲好课题的题目很重要,因为它是课题的“名片”,包涵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别人看了题目就知道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要求题目简明、准确、科学,用一句话表述。

研究什么内容就用什么标题,不用新闻报导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不用副标题。

二、问题提出1. 为什么要写问题提出上面讲了,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问题即课题。

写问题的提出,旨在说明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而避免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这部分可写问题提出,可写研究背景,也可写研究动因等。

不管你选择什么概念作小标题,写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要研究这个课题的理由。

应简明地阐述自己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别人研究的情况、研究的价值等。

要写实,切忌牵强地抄录报刊杂志上或下载网上的那些资料。

2.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说明其研究动因或背景第一,从分析教育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二,从分析国际、国内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三,从分析当地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四,从分析本校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分析第一、第二方面的背景,是对较大的课题而言的,一般的应用性的微观研究课题,要重点对第三、第四方面的背景进行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资料与假设的联系
——研究资料与研究假设的相关关系 1、样本选择 ——决定案例研究要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单位作为 研究样本、以及选择多少样本的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资料与假设的联系
2、数据收集 (1)访谈 访谈是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以获 取该企业历史的、实时的定性数据的一种方法 (2)观察 除了和有关人员进行接触和沟通以外,案例调 研也非常重视现场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在研究
文献研究方法
六 五过于冗长繁琐的研究报告 过于的冗长和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是案例研究中经 常为人诟病的一个问题。研究者可以根据报告的 最终读者对报告中的描述、分析和总结进行适当 的处理以便于阅读。另外,研究报告的摘要要说明 研究的问题及主要发现,切忌空谈,引言要说明研 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吸引更广泛的读者。
文献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除了案例内的分析,了解 内部效度以外,还需要进行案例间的比较,以了解跨案例 间的异同。通过案例间的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通过加 入新的类别和向度,对问题与构念进行深入研究。 形成假设:资料分析自后,构念之间的关系将会比较清晰, 资料主题、主题之间关系以及与构念架构之间的契合程度 也将会明显,从而可以提出假设,并构建理论。到此理论 构建建立。 接下来将是对假设的验证,通过将先前的专家知识纳入案 例研究中,通过文献回顾了解该研究主题正反两方面的证 据,提供支持或反对的例证,论证假设,并总结。
文献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证据的 提出和数据的解释带有可选择性, 研究者经验和 资历的不同,多个研究者在意见上的分歧以及研究 者的其他偏见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 四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 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时间 耗费是案例研究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般认 为进行一次案例研究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 通过认真的计划、准确的研究设计可以减少研究 过程中不必要的耗费,增加研究的效率。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Methods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1994, Seco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Sage)By Robert K. YinSummaryGeneral characteristics, When to use case study method?1) The type of research question: typically to answer questions like “how”or “why”2) Extent of control over behavioural events: when investigator hasalittle/no possibility to control the events3) General circumstances of the phenomenon to be studied: contemporaryphenomenon in a real-life context, Case study is an empirical inquiry, in which:-Focus is on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within its real-life context &boundaries between phenomenon and its context are not clearly evident, Suitable for studying complex social phenomena-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ituation include: Many variables ofinterest;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o guide the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Types of case studies might be: explanatory; exploratory; descriptive-Designs can be single- or multiple-case studies-Used methods can b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or both, Typical criticisms towards case studies & correcting answers: -Lack of systematic handling of data -> Systematic reporting of all evidence-No basis for scientific generalization -> Purpose is to generalize to theoreticalpropositions, not to population as in statistical research-Take too long, end up with unreadable documents -> Time limits & writingformula depend on the choices of investigators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Central components of a case study design & their functions:1) A study’s questions –“how”, “why”2) Study’s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 pointing attention, limiting scope,suggesting possible links between phenomena3) Study’s units of analysis – main units must be at the samelevel as thestudy questions & typically comparable to those previously studied4) Logic linking the data to the propositions – matching pieces ofinformation to rival patterns that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propositions5) 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 iteration between propositionsand data, matching sufficiently contrasting rival patterns to data; thereis no precise way of setting the criteria1Research design links the data to be collected and conclusions to be drawn to theinitial questions of the study – it provid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 an action planfor getting from questions to set of conclusions., Preliminary theory & blueprint of the study: having solved thefive stepsmentioned above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loose theory & a blueprint relatedto the topic of study-Initial theory &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being studied is necessarybefore any field contacts; the complete research design embodies a “theory”of what is being studied, Deciding between explanatory, exploratory and descriptive designs: -Depends on the richness of the rival propositions in theoriesrelated to thetopic of the study; richest theories allow explanatory designs-> Search for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hat can be elaborated to cover studyquestions, propositions, units of analysis, data-proposition links & criteria ofinterpretation-> Reviewing literature, discussing with investigators, asking challengingquestions, thinking what is to be learned from the study-> Being aware of the range of theories & selecting the requiredlevel(individual, organization, societal)-> Construction of the design / conceptual framework takes time &can bedifficult, but is a crucial step for the success of the study, Selection of the cases:-Cases should be select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topic of an experiment isselected-> Developed preliminary theory is used as a template with which to comparethe characteristics &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case(s)-> Selected cases should reflect characteristics & problems identified in theunderlying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level of generalization of the study results = appropriately developedpreliminary theory / study design-Mode of generalization = theory-related analytic generalization, notstatistical-Analytic generalization possible from one or more casesHOW MANY OF CASES & UNITS OF ANALYSIS?1) Case – represents somehow the interesting topic of the study empirically (e.g.the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economy) 2) Unit of analysis – is the actu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document, artifact, for example (e.g. the capital flow betweencountries, an economic policy)1) Cases:A) Single cases – if case seems to represent a critical test to existing theory;rare or unique events -> Important to select case & unit of analysis properly2B) Multiple cases –if a “replication logic” is supposed to reveal support for theoreticallyi. Similar resultsii. Contrasting results for predictable reas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must identify clearly the conditions, when aparticular phenomenon is likely to be found (i.) and when it is not likely (ii.)->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the vehicle for generalizing to new cases; ifempirical cases do not work as predicted, modifications must be made to thetheory-> Number of case replications depends upon the certainty wanted to achieve& richness of the underlying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2) Units of analysis:A) Holistic designs – include a single unit of analysis; if aim is to study the global nature of the phenomenon; when no logical sub-units can be pointed ->danger of abstractnessB) Embedded designs – include multiple units of analysis; study may includemain & smaller units on different levels -> looking for consistent patterns ofevidence across units, but within a case, Note: The flexibility of case study design is in selecting cases different fromthose initially identified, not in changing the purpose or objectives of thestudy to suit the casesConducting case studies, Desired skills of the investigator:-Good knowledge of the phenomenon (->collection procedures are not routinized)-Sensitivity for novel & unexpected issues in data collection-Asking good questions-Being a good “listener” -Adaptiveness & flexibility, A case study protocol should be essential part of every case study project - A protocol contains the instrument for the research, but also the proceduresand general rules that shoud be followed using the instrument:- Overview of the study project (objectives, issues, readings,literature & research)- Field procedures (access to field sit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Case study questions posed to INVESTIGATORS; keyclassifications; suggestions for likely sources of evidence (not the literal questions to be asked)- A guide for the case study report- Note: Case study protocol should be co-authored by all study investigators, Important to identify different levels of questions:A) Single case -level1. Questions asked of specific interviewees32. Questions asked of the individual caseB) More general levels1. Findings across multiple cases2. Findings across an entire study (including reviewed literature)3. Normative questions abou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 conclusions, Sometimes a pilot study may provide useful helpCollecting the evidence, Six sources of evidence:1) Documents (letters, agendas, progress reports)2) Archival records (Service records, organizational charts, budgets etc.)3) Interviews (typically open-ended, but also focused, structured &surveys are possible)4) Direct observations (formal or casual; useful to have multipleobservers)5)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ssuming a role in the situation &getting aninside view of the events)6) Physical artefacts, Three principles of data collection:1) Use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Triangulation = searching converging findings from differentsources ->increases construct validity2) Create a case study database-A database separate from the final report to be written, containing - Case study notes (clear & available for later use)- Case study documents- Tabular materials (collected & created)- Narratives (initial open-ended answers to the study questionssuggested by investigators)3) Maintain a chain of evidence-> The link between initial study questions and case study procedureshould be pointed out in the case study protocol, as also the circumstancesof the evidence to be collected-> Putting the data collection to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 protocol-> Actual evidence storage in the database for later checks (specificcollection circumstances indicated)-> Sufficient citing of the case study data base & evidence in the finalreport and conclusions to be drawnAnalysing the evidenceAnalysis of evidence is one the least developed and most difficult aspects of doingcase studies. Most important is to have a general analytic strategy, which helps tochoose among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absence preliminarytechniques – matrixes,4tabulation of frequencies, temporal schemes etc. – can be tried out to get the analysisstarted., Two general analytic strategies:1) Relying on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guidingthe analysis; following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hat have formed thedesign of the case study -> helps to focus attention on certain data &to ignore other data2) Developing a case description: a descriptive framework fororganizing the case study; analysis organized on the basis ofdescription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in question, Analytic techniques to be used as part of the general strategy:1) Pattern matching (explanatory / descriptive)-Comparing empirically based patterns with predicted one(s)a) Expected outcomes as a pattern: comparing if theinitially predicted results have been found andalternative patterns are absentb) Rival explanations as patterns: searching if some of thetheoretically salient explaining conditions might bearticulated in empirical findings; then the presence ofcertain explanation should exclude the presence ofothersc) Simpler patterns: pattern matching is possible also withonly few variables, if the derived patterns are predictedto have enough clear differences2) Explanation-building (mainly explanatory)-Analyzing case study data by building an explanation about the case & identifying a set of causal links-Explanation is a result of series of iterations:Initial theoretical statement -> Comparing findings of an initial case ->revising statement -> Comparing details of the case -> Revising -> Comparing to other additional cases-Note: Danger of drifting away from original topic of interest3) Time-series analysis-“How”- and “why”- questions about relationships & changes of events over time-Identifying theoretically proposed sequences of an event that are expected to lead to a certain outcome; identification of events must bedone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investigation->Comparing this trend with the trend of empirical data points -> Comparing with some rival trend to rule alternatives out, Analysis should show that:It relied on all the relevant evidence; all major rival interpretations are dealt;most significant issue of the study is addressed; prior expert knowledge isbrought to the study 5。

管理案例研究方法

管理案例研究方法
GTE的38% 到超过GTE的33%。通过案例研究,总结NEc在20世纪80年代高速成长的经 GTE的38% 到超过GTE的33%。通过案例研究,总结NEc在20世纪80年代高速成长的经 验时,提出了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创新更多基于企业管 理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而提炼和升华。 现代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各国企业实践活动的差异 性进一步促使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更加重视案 例研究方法[iii]
案例研究的功用。
在被研究的现象本身难以从其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 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 不能获得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 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体系。
什么是案例研究? 什么是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 它还可以满足那些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以构建新理论或 精炼已有理论中的特定概念为目的的研究的需要。( 精炼已有理论中的特定概念为目的的研究的需要。( 余菁)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case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 methodology)属于经验性研究方法(empirical methodology)属于经验性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的范畴。有的学科中,实地研究被进一步区分 method)的范畴。有的学科中,实地研究被进一步区分 为狭义的实地研究、实地实验(field experimentation)和 为狭义的实地研究、实地实验(field experimentation)和 案例研究;而在另一些学科中,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被视 作基本同质的研究方法。 在管理科学研究中,“狭义的实地研究方法”的含义并不 明确,而实地实验可以被归类为实验研究的一种,因此, 适当扩大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使其近乎等同于实地 适当扩大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使其近乎等同于实地 研究方法的观点,是有利于案例研究方法发展的。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课程推荐】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为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内容规范、使用便捷的“研究方法工具箱”。

1 导论:如何把握是否及何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研究方法之比较使用各种研究方法的前提条件对案例研究的传统偏见不同形式的案例研究,相同的定义作为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的定义作为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的几种变式小结2 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选定案例,确立研究的逻辑设计案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设计的界定研究设计的要素设计过程中理论的作用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信度结论案例研究设计潜在的单案例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1和类型2)潜在的多案例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3和类型4)有关案例研究设计选择的建议采用单案例研究设计,还是多案例研究设计采用封闭式(closed)设计或是开放性设计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案例研究与其他方法是否混合3 收集案例研究资料的准备:开始收集案例研究资料之前,你需要做什么案例研究者理想的技能技巧提出好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训练适应性与弹性牢牢抓住研究的问题摒除先入之见为进行某一特定的案例研究而接受训练、进行准备保护被研究者研讨式的案例研究培训制订研究草案发现问题案例研究草案审查、评估案例研究项目实地研究(procedure)程序需要研究的问题指导撰写研究报告为你的研究筛选候选案例试验性案例研究选择试验性案例试验研究中的提问范围撰写试验性研究报告小结4 收集案例研究资料:从六种来源获取证据时所要遵守的一些原则六种证据来源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资料收集的三大原则原则1:使用多种证据来源原则2: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原则3:形成一系列证据链小结5 案例研究的证据分析:怎样开始分析?选择哪些分析策略?这些策略的效果如何?分析策略:不仅仅是熟悉证据分析工具分析策略的必要性四种主要策略五种分析技术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时序分析逻辑模型跨案例聚类分析确保高质量的分析小结6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写什么和怎么写确立研究报告的目标案例研究的交流案例研究报告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案例研究报告的书面格式作为大型、多种方法研究组成部分之一的案例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的例证性结构线性分析式结构比较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理论建构式结构悬念式结构无序(混合)结构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步骤何时以及如何开始撰写案例的性质:真实的还是匿名的案例研究报告初稿的检查:确认程序示范性案例研究的特征有哪些案例研究必须要有价值案例研究必须“完整案例研究必须考虑不同的观点案例研究必须具有充实的依据必须以吸引读者的方式编写案例研究报告推荐教材: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定价:¥25.00作者:罗伯特·K.殷(Robert K.Yin)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商品标识:asinB004FTBNXK版次:第2版印刷时间:2010年10月1日开本:32/BFEEDE88000000000401000003BA41B0。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个别个案的数据来深入研究特定现象的研究方法。

在案例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并通过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来收集相关数据,例如深度访谈、观察、文件分析等。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个案: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来研究。

个案的选择可以基于多种因素,例如典型性、极端性、目的性等。

2. 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研究问题应该与个案的特点和背景密切相关,能够提供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机会。

3. 收集数据:研究者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以获取个案相关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观察、文件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内容分析、模式识别、模型构建等,以揭示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系。

5. 解读和解释: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解读和解释数据的含义和意义。

这包括对个案的特点、背景和行为进行解读,从而为现象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6. 结果呈现: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展示。

这可以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来完成。

研究结果应该明确、简洁、具有说服力,并与研究问题和目标保持一致。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供详细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适用于复杂和多样的实际情况。

它能够突破常规的统计分析框架,探索特定个案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不过,由于个案的选择和数据收集方法的灵活性,案例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果解释和推论时进行慎重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出假设
▪ 针对问题提出某种具体的假设
❖ 界定分析单位
▪ 什么是分析单位? ▪ 如何解决界定分析单位出现的困扰 ▪ 前期研究文献可以成为界定分析单位的指南
❖ 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
16:44:49
8
2.2 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
2.2.1 建构效度 ❖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对所要研究的
▪ 研究的“蓝图”,至少处理4个问题:要研究什么问题?哪些数 据与要研究的问题相关?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分析结果?
❖ 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证据与要研究的问题 无关的情况。
16:44:49
7
2.1 界定相关概念
2.1.2 研究设计的要素 ❖ 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 研究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分析你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 ▪ 提出“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 复杂时间序列 • 多个变量或者变量的发展趋势多变
▪ 大事年表 • 独特的时序模型,要避免流水帐
❖ 注:如果在有关的案例研究中运用到时序分析技术,那 么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是找出特定的指标,划分合适的时 间段,提出几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16:44:49
32
4.2.4 具体分析技术—逻辑模型
❖ 逻辑模型:原因—结果—原因—结果
❖ 建构性解释
▪ 特殊的模式匹配
• 建构一种关于案例的解释来分析案例研究的资料
▪ 建构性解释的重要性质
• 一系列不断修正的循环过程
▪ 建构性解释的潜在问题
• 可能会逐渐脱离原来的实际课题
16:44:49
31
4.2.3 具体分析技术—时序分析
❖ 时序分析:变量变化有时间阶段性
▪ 简单时间序列 • 只有一个自变量或因变量
❖ 发现问题:把潜在的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
▪ 第一个问题:发现案例研究设计存在的缺陷,或是发现对所要研究的 问题界定不够清楚。
▪ 第二个问题:发现研究团队之间的不相容性(主要是思想和研发理念 上的差异)
▪ 第三个问题:发现原有的研究设计对研究的最后期限或者研究资料来 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16:44:49
提出问题
案例研究者: 理想的技能技巧
摒除先入 之见
16:44:49
倾听
灵活性 收缩性
21
3.1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准备
3.1.2 为进行某一特定的案例研究而接受训练、进行准备
❖ 通过专题研讨进行训练
▪ 内容:涵盖案例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了解研究对象、理论架构以及 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 目的: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理解相关基本概念、术语、方法论及与研究 相关的其他问题。
❖3.2.2 收集资料的三大原则 ❖ 原则1:使用多种证据来源
▪ 增强建构效度
❖ 原则2: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
▪ 案例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献、图表材料、描述 ▪ 增强信度
❖ 原则3:组成一系列的证据链
▪ 增强内在效度和信度
16:44:49
26
目录
1 案例研究:一种研究思路 2 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 3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
3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
4 案例研究的证据分析 5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6 小结
16:44:49
6
19
3.1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准备
案例研究的准备工作
案例研究者
接受训练、 进行准备
案例研究 草案
制定筛选案 试验性研究 例的标准
16:44:49
20
3.1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准备
3.1.1 案例研究者
11
2.2 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
2.2.4 信度
❖ 信度(reliabilty):表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 资料收集过程——都具有可重复性,并且如果重复这一 研究,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 信度检验的目的:研究步骤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 区分信度检验和外在效度检验
▪ 信度检验:可重复性 ▪ 外在效度检验:可复制性
特定问题,资料的呈现形式,能够回答特定问题的证据 的来源渠道 ❖ 指导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的大纲,证据、 资料的呈现形式,其他记录材料的使用和呈现,研究者 的简介等
16:44:49
23
3.1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准备
试验性研究
❖3.1.4 试验性研究
❖ 选择试验性案例:便利性、可接近性和地理位置的相近 性
概念形成一套正确的、可操作性的测量
❖ 要通过建构效度来检验,研究者必须完成两个步 骤:
▪ 挑选你要研究的特定类型的变化,而且保证这些变化 与研究目的的关联
▪ 证明你所挑选的指标体系确实能够反映、衡量你所选 择的特定类型的变化
❖ 目的:检验指标对概念的阐释程度
16:44:49
9
2.2 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
析。(常用于临床心理学) ❖ 第三种情境:用于研究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案例。 ❖ 第四种情境:研究启示性案例。当研究者有机会去观察
和分析先前无法进行的科学现象时,适宜采用单案例研 究设计。 ❖ 第五种情境:研究纵向案例,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 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
16:44:49
16
2.3.2 多案例研究的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法 怎么样、为什么 不需要
是 是
是/否 否 是
16:44:49
4
目录
1 案例研究:一种研究思路
2 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
3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 4 案例研究的证据分析 5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6 小结
16:44:49
6
5
2、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
界定相关概念
制定判定标准
案例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设计的界定 研究设计的要素
建构效度 内在效度 外在效度 信度
单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 整体性多案例? 嵌入性多案例? 封闭式设计? 开放式设计?
16:44:49
6
2.1界定相关概念
2.1.1 研究设计的界定 ❖ 研究设计的本质:把需要研究回答的问题和最终结论连
接起来的逻辑步骤。 ❖ 对研究设计存在两种界定:
▪ 研究设计界定为这样一种计划:这种计划能指导研究者按步骤 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研究设计是一种进行论证的逻辑模式, 它能使研究者对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
LOGO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16:44:49
1
目录
1 案例研究:一种研究思路 2 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 3 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 4 案例研究的证据分析 5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6 小结
16:44:49
6
2
1、案例研究:一种研究思路
❖ 研究的问题类型:“怎么样”和“为什么” ❖ 研究对象: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 ❖对研究对象的控制范围: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
❖ 如何提高信度 尽可能详细地记录研究的每一个步骤,就如同有人在你 背后监督着你的一举一动一样。
16:44:49
12
2.2 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
检验 建构效度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研究策略策略采用多元的证据来源 形成证据链 要求证据的主要提供者对案例研究报告草案进行检查、核实
策略适用的阶段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 撰写报告
10
2.2 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
2.2.3 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建立一个范畴,
把研究结果归纳于该类项下。 ❖ 外在效度的检验目的:就是要弄清楚某一案例研
究的成果是否具备可归纳性或可推广性,即是 否可以归纳为理论,并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 (复制法则)
16:44:49
案例选择的条件
逐项复制
用第一个案例的分 析方法来分析以后 的案例,通过复制 产生相同的结果
16:44:49
通常研究时 两者相结合
差别复制
用第一个案例的分 析方法来分析以后 的案例,由于可预 知的原因而产生与 前一案例不同的结 果
17
2.3.3 多案例研究设计步骤
界定与设计
准备,收集资料及分析
分析及总结
2.2.2 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从各种纷乱的假
象中找到因果联系,即证明某一特定的条件将引 起另一特定的结果。 ❖ 局限性:内在效度检验仅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 例研究,并不能适用于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 通过内在效度来评价因果联系的推导的准确度
16:44:49
内在效度 外在效度
进行模式匹配 尝试进行某种解释 分析与之相对立的竞争性解释 适用逻辑模型
用理论指导单案例研究 通过重复、复制的方法进行多案例研究
证据分析 证据分析 证据分析 证据分析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信度
采用案例研究草案 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
16:44:49
13
2.3 案例研究设计基本类型
16:44:49
33
4.2.5具体分析技术—跨案例聚类分析
❖ 跨案例聚类分析:专门用于多案例研究的分析 ❖ 对一系列单个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贯穿于其
▪ 个体层面的逻辑模型:案例研究针对的是个体的人。
▪ 公司或组织层面的逻辑模型:案例研究针对的是组织 机构中发生事情(通常是线性序列)
▪ 项目层面的逻辑模型
❖ 注:运用逻辑模型时,关键是建立一个因果循环 的事件序列,而且各个事件能联结成一个整体。 实际运用中,要在收集资料之前选定逻辑模型, 然后通过考察资料是否支持这个模型而对其进行 检验。
3.2.1 六种证据来源
❖ 文献:稳定、确切、覆盖面广;检索性低 ❖ 档案记录:精确量化;隐私性 ❖ 访谈:针对性、见解深刻;问题设计、内省 ❖ 直接观察:真实性、联系性;费事耗力 ❖ 参与性观察:真实性、联系性、深刻;费事耗力误差 ❖ 实物证据:文化特征、技术操作;获取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