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热化证(精)

合集下载

少阴病辨证

少阴病辨证
少阴阳虚
病因病机:
少阴阳虚,外感寒邪。 治则方药: 温经解表并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 附子
细辛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302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 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四肢厥逆 下利清谷
麻黄 附子
细辛 甘草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甘缓和中
92条:
少阴病
脉微细 心肾阴阳俱虚
但欲寐
执简驭繁,从简单处把握疾 病本质 防微杜渐,不必待厥、利、 吐逆,凶险毕至,方识少阴 病面目 强调望诊、切诊在危重证诊 断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少阴寒化证
1 2 3
4
定义
临床表现
证候类型
临床应用
一、定义
少阴寒化证是邪入少阴, 从阴化寒,而出现的寒性证候。 是少阴病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 种证型。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定位“少 阴”
“虚故引水自救”——定性“虚证”
“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定 性“虚寒证”
辨小便的意义
识津液存亡 辨病位病机 审证候属性 断预后良恶
畏寒蜷卧 下利清谷
少阴寒化证
小便清长
但欲寐
脉象
三、证候类型
(一) 四逆汤证
四 逆 汤 类 证
(二) 通脉四逆汤证 (三) 白通汤证
扶阳宜温补,育阴宜清热。 禁发汗、攻下。
(五)预后:
寒化证: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 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
四、少阴病提纲
281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細, 但欲寐也。
一脉一症
阴阳两虚
微脉
按之细软 若有若无 阳气虚衰 鼓动无力
细脉

少阴病篇(七版)(1)

少阴病篇(七版)(1)
精品课件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故云“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 寒肢厥下利脉微等一精派品课虚件 寒证基础上乃可辨 为亡阳证。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 少阴亡 白
脉微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 阳之戴 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阳证
通 汤
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
阳亡阴竭危重证 上方加人尿猪胆汁
厥逆—阳亡四未失温
一有反佐作用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精阴品课液件 将竭 二有益阴作用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示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肾阳虚衰精品,课件不能制水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 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太阴 下 不渴 少阴 利 口渴
虚 寒 证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重心在肾阳虚衰是脾虚及
肾为主,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精品盛课件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少阴病

少阴病

虚烦不眠——阴虚内热,热扰心神 阴虚内热, 虚烦不眠 阴虚内热 或呕黄苦水) 咳(或呕黄苦水)——水(热)上犯 水 下利——水(热)下迫 下利 水 误 火 劫 汗 ——阴更伤, 阴更伤, 阴更伤 , 阴
阴 利水
谵语——心失养,阴更伤,火更旺,扰心神 心失养,阴更伤,火更旺, 谵语 心失养
原文319条: 条 原文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 主之。 主之。 实热证——较持续,脉滑数,舌薄黄干质 较持续,脉滑数, 实热证 较持续 不得眠, 红,不得眠,小便短赤
心肾 阳虚 阴寒 心神 失养
下利清谷——火不暖土,水谷不化 下利清谷 火不暖土, 火不暖土 呕不能食——下焦阴寒之气上逆,阳虚脾 下焦阴寒之气上逆, 呕不能食 下焦阴寒之气上逆 不 不 —阳虚,气不化 , 不上 阳虚, 阳虚 不利 ——阳虚不能 阳虚不能 , 清冷——阳虚不能 清冷 阳虚不能 水
治法:急温之 回阳救逆, 治法:急温之——回阳救逆,破阴回阳 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Hale Waihona Puke 附子、 方药:四逆汤 附子 干姜、
或然证及通脉四逆加减法: 或然证及通脉四逆加减法:
面赤——加葱白通格上之浮阳下达 腹痛——阳虚阴盛,气血凝滞,加芍药活血和络,敛阴止痛 干呕——阴寒之气上逆犯胃,加生姜和胃降逆 咽痛——虚阳上浮,郁于咽嗌,加桔梗利咽开结 利止脉不出——阳大虚阴内竭,阴阳不相接续,加人参以益 气生津固脱复脉
呕不能食 下利清谷 阴盛阳衰 恶寒?卧 重证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虚阳浮越于外 其人面色赤—虚阳浮越于上 咽痛—虚阳浮越于上
里真寒 阴盛于内 格阳于外 阴盛格阳—外假热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少阴病2009-07-22 00:26少阴病证是外感热病最危重的阶段,常由太阴病发展而来,也可由三阳病演变过来。

少阴病证的病邪主要是寒邪,也可是热邪,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肾,虚弱是少阴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少阴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少阴热化证:本证是热邪伤阴,阴虚火旺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脉细数,或发热日轻夜重,咽干口燥,欲饮水,舌红或绿,苔少或剥或光。

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伤阴,阴虚火旺为特征。

热邪伤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热邪深入营分,则发热日轻夜重;热邪损伤阴液测咽干口燥,欲饮水;热重阴伤则看红或维,脉细数;苔少或剥或光为伤阴严重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一般阴虚证相辨别。

两者均有阴虚及热象,阴虚证大多为内伤杂病,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一般无发热等临床表现;本证为外感热病,有发热日轻夜重的特征,不难区别。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虚热证,抓住发热日轻夜重,及心烦、失眠、脉细数,舌红降,苔少等热邪伤阴的见症。

2)少阴寒化证:本证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无热恶寒,蜷卧,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微细,舌淡,苔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心神不振,则精神萎靡,蜷卧;阳气虚,温煦功能减弱,不能温养四肢肌肤,则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脾肾阳虚,不能蒸腾水谷,肠道传化失司,则下利清谷;不能固摄水液,则小便清长;阳气虚无力抗邪,故无热恶寒;阴阳两虚,则脉微细无力;舌淡,苔白为虚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太阴病证相辨别,两者均为里虚寒证,都有下利,畏寒等里虚寒症状,但太阴病为局部性里虚寒证,病位以脾胃为主,以虚寒性下利为主症,一般无精神萎靡,四肢厥冷,脉微细等严重阳虚阴盛的表现。

本证为全身性严重的里虚寒证,阳虚阴盛见症尤为突出。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严重的里虚寒证,以脉微细,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阴寒内盛症状为主。

少阴病篇

少阴病篇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脉微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 下利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

结合317条“面
赤”—戴阳特征
少阴 白
亡阳 通


戴阳

下利不止—示阳伤阴亦伤 厥逆—阳亡四末失温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
阴液将竭 干呕—阴寒盛格拒热药 烦—虚阳扰心
阳亡阴竭危重证 加人尿猪胆汁 一有反佐作用 二有益阴作用
二三日至 四五日
寒水犯胃—呕 寒水偏渗于膀胱—小便利
▪ 治法:温阳利水—真武汤
▪ 方义:
制附子:温阳散寒水
重用生姜配苓术:健脾化湿
白芍:和营止痛
▪ 鉴别: ▪ 附子汤证
寒湿凝筋骨——以身痛为主伴 手足寒脉沉——温补元阳用术附
配参苓
▪ 真武汤证
寒水浸淫内外上下---以浮肿小便 不利——重用生姜与附子除水湿
太阴 下 不渴
虚 寒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少阴 利 口渴 证 重心在肾阳虚,是肾为主,
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盛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 着二个层次(太阴与少阴之下利及热利与寒 利之辨)辨证意义。
也是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 “欲寐”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
再言本条列为281提纲证之后,其义可明。 (复习概说中少阴生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治 ▪ 分析: 下利—阳虚不固应完谷不化,味不臭 便脓血(色暗)—肠络受伤,血溢凝滞于肠 腹痛—阳虚寒凝腹中,绵绵痛 小便不利—寒水偏渗于大肠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针灸观探析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针灸观探析
C C f 医 临床 研 究 2 1 年 第 3 J M 4 ] 01 卷 第 4期
一1 4一
仲 景 伤 寒 论 ・ 阴 病 针 灸 观 探 析 少
Ob e v n c p n t r i wso s r i g a u u cu ev e f
Z o gig h n h nte r ’ h o i Di a e h n j a g a oy S ayn s s n S h e
部 爱贤 王立 国
( 西中医学 院,江西 江
南昌,3 0 0 3 0 6)
中图分类号 :R 4 文献标识码 :A 25 文章编号:1 7 -8 0 (0 1 40 4 —2 6 47 6 2 1 )0 —0 10 【 要】 本文从 ( 摘 ( 伤寒论・ 少阴病 的病机来探讨仲景的针灸观 ,少阴主心肾,为人身之本,一经兼水火二气。由于致病因素和
死 ;脉 不至 者 ,灸 少 阴七壮 。 ”少 阴吐 利 ,多是虚 寒 ,多伴 手足 逆 冷 , 手足 不 逆冷 ,说 明 阳虚 并不 严重 ,不 至 于 阳不 固暴脱 而 亡 。 反
2 少 阴病 宜针情况
原 文 第 3 8条 :“ 阴病 ,下 利 ,便 脓 血 者 ,可 刺 。 0 少 ”此 少 阴 下 利 脓 血 ,是 为 阴伤 血 滞 ,本 属 三 阴病 ,按 一 般 规 律 ,阴 病 当灸 ,但 仲 景 独 用 刺 法 ,意 在 疏 通 血 脉 去 其 淤 滞 。钱 天 来 l云 : 2 】 “ 入 少 阴 而下 利 , 下焦 壅滞 而 不 流行 , 可 刺 之 以泻 其邪 , 邪 则 故 通 行 经 络 ,则其 病 可 已。 《 宗 金 鉴 》中对 本 条 记 载 为 刺 幽 门 、 ”医 交 信 二 穴 。该 二 穴 均 为 少 阴 经 穴 位 ,交信 穴 能 治 泄 利 赤 白,幽

少阴病(2)

少阴病(2)
脉沉——里阳虚不能与外邪协应。 反发热——兼太阳表证(还当有恶寒,无汗,头痛
等) 无里证——无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等证——虚寒尚
不太甚
少阴病兼变证
病机:少阴阳虚兼表证(太少两感) 治法:温经解表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兼变证
阳虚感冒 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 血管性头痛(冷风头痛,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芍药
阴虚有热,水气不利的证治
少阴热化证
下利——水气不利,泌别失职,偏于大肠。 (少阴病下利,阳虚寒盛者多,但也有阴虚 有热,水气不利者)
咳和呕——水气上逆,犯肺则咳,犯胃则呕 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阴虚有热 心烦不得眠——阴虚,热扰心神
少阴热化证
病机:阴虚水热互结 治则:育阴清热利水 方药:猪苓汤 鉴别:黄连阿胶汤证(心烦/不得眠)
少阴三急下: 是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如沈尧封提出“此非真
少阴也,以其见证但欲寐,故不得称少阴也。” (《伤寒论读》) 是脏邪传府,乃少阴传入阳明 少阴三急下证实际就是阳明病。如陆渊雷说:“少 阴病用大承气汤急下者三条,其病皆是阳明病,盖 亦热论家之旧文,故称少阴耳。”《伤寒论今释》
少阴病兼变证
咳而下利: • 寒化,从阴化寒——阳虚兼水气,治宜温肾阳利水
气之真武汤。 • 热化,从阳化热——阴虚有热,水气内停,治宜滋
阴清热利水之猪苓汤。
少阴病兼变证
强责少阴汗: 谵语——心阴伤而心神浮越。 小便必难——肾阴伤而水道不利。
少阴病兼变证
[原文]:少阴病,但厥 无汗,而强发之, 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出口鼻, 或出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4)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少阴病总论•少阴病的脉证•少阴病的治法•少阴病的针灸疗法•少阴病的护理与预防•少阴病的现代研究目录01少阴病总论少阴病是指因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以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为主要病理变化,以恶寒、脉微、呕吐、腹泻、虚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

少阴病定义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少阴病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两种类型,其中寒化证又包括无阳证和纯阴证,热化证又包括阴虚火旺证和阴虚湿热证。

少阴病分类少阴病的定义与分类少阴病起源《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少阴病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中的“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即是关于少阴病的论述。

少阴病发展历代医家对少阴病的治疗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伤寒论》为最早的系统论述少阴病的医籍,后世医家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少阴病的历史沿革少阴病的治疗原则根据少阴病的虚实夹杂特点,治疗时应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调和阴阳平衡。

扶正祛邪重视温阳兼顾养阴随症加减因少阴病多为阳虚、寒凝所引起,故治疗时应重视温阳散寒,以恢复脏腑功能。

在温阳散寒的同时,还应注重养阴清热,以防止伤阴耗液。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应在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02少阴病的脉证少阴寒化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盛,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虚寒证为主。

病机症状治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

温肾散寒,用四逆汤加减。

030201少阴热化证是由于体内阴虚阳亢,虚热内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肾阴虚证为主。

病机心烦失眠、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症状滋补肾阴,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治疗03少阴病的治法1扶阳散寒法23扶阳散寒法适用于少阴病表现为阳虚寒凝者,症见畏寒肢冷、脉象沉细等。

适应症扶阳散寒法主要用辛温药物,以温阳散寒、通脉活血,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水热互结,津不上承
心烦不得眠——热扰心神 病机:阴虚水热互结
实热或虚热
湿或水饮
治疗: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鉴别:
水气为患与真武汤证相似 真武汤证为阳虚寒盛,兼水气不利,除咳、呕、下利外, 并见四肢沉重疼痛。 猪苓汤证为阴虚有热,而水气不利,除咳、呕、下利外,
更有心烦不得眠等证。
心烦不得眠与黄连阿胶汤证相似
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有热,不兼水气,且热邪与阴虚均较重。
猪苓汤证以水气不利为主,热势、阴虚均不甚。除心烦不得 眠外,更兼咳、呕、渴、小便不利等。
(三)大承气汤证
燥实伤津,真阴将竭,治当急下( 320/P322 )
病程:二三日——为病不久 口燥咽干——少阴热化,灼伤肾阴 少阴病 证候 阴亏不能上润
腹满硬痛,不大便——少阴热化,津
二、少阴病热化证
303:少阴病,正虚邪实,阴虚阳亢的证治
少阴热化证的成因: 寒邪化热伤阴 阳明之热伤阴 具备真阴伤, 邪热炽之脉证 即为少阴 热化证 心火亢于上 肾水亏于下
温热之邪内灼真阴
病机:

少阴 生理 心肾相交 肾 水火相济 少阴 病理

肾 阴虚阳亢 热盛阴亏
(一)黄连阿胶汤证(303/P319)
肠燥阻滞,土实水燥,治当急下( 322 /P322)
病程:六七日——病情转变,邪从热化 少阴病 证候
腹胀——腑气不通 不大便——燥屎内结
治疗: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鉴别 :
少阴三急下 阳明腑实 阴液消耗
水竭致土燥
来路不同 证情一致阳明Fra bibliotek急下土燥致水竭
治法相同
病程: 得之二三日
少 阴 病
证状: 心中烦---肾阴不足,心火独亢,神不安藏
不得卧---阴虚火旺,心烦,神志不宁 病机:正虚邪实,阴虚阳亢,心肾不交 治疗: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
(二)猪苓汤证(319/P321)
小便不利——津伤,水热互结,膀胱气化失司 证候 少 阴 病 下利——水气偏渗大肠 咳——水气犯肺 呕——水气犯胃
伤肠燥,邪归阳明 病机:津伤热结,邪归阳明,化燥成实 治法:急下存阴 方药:大承气汤
热结旁流,火炽津枯,法当急下( 321/P322 )
自利清水——下利无糟粕 热
证候
少阴病
色纯清——肝胆有热 心下必痛——邪结热壅 口干燥——热灼津液

旁 流
治疗: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多属虚寒——下利清谷,伴肢厥、脉微 少阴病自利 猪苓汤证——下利,小便不利,伴热、渴 热结旁流——下利清水,量少,秽臭,伴 心下痛, 口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