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总篇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总篇衰伤寒论少阴病概论少阴病主要证候的特征是心肾阴阳俱虚,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病证,就其主要证候来说,为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阴证的较危重阶段。
一、少阴病的病位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少阴病病变部位涉及到手、足少阴心、肾及其经脉。
二、少阴病的成因一是外邪直中少阴:或是年高体弱,或是肾阳素衰,致使外寒长驱直入,直中少阴,起病就形成了少阴阳衰阴盛的重证。
因此古人就有“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等说法。
在世界范围内,流感流行的时候,都会引起一些体弱或年高的病人死亡,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病人如果不是死于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则多死于少阴直中。
二是邪由他经传来:多由太阳、太阴失治或误治,正气受损而邪传少阴。
如在“太阳病篇”有太阳病误治而出现的干姜附子汤证和真武汤证,就是太阳病传少阴的实例,而“太阴病篇”的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其中的四逆辈,就是理中、四逆辈,四逆汤本是治疗少阴病的方剂,在治疗太阴病的过程中用到四逆汤,从而提示太阴之邪易传少阴。
三、少阴的生理少阴虽然涉及到手足少阴心肾,但这里复习的仅是和解释少阴病病机有关的少阴的生理,而不是全面完整的少阴生理。
比如外感病病程相对较短,在《伤寒论》没有记述到外感病对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因此我们这里讨论少阴肾的生理功能时,就不再讨论肾主生长发育和肾主生殖的功能了。
经: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上夹咽,连目系。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出然骨之后至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络膀胱,沟通了肾与膀胱的表里关系;其直行者,由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沟通了心肾相交的关系。
可见手足少阴的经脉在循行上都和咽喉有关,于是《伤寒论》就将咽喉疼痛的证候放在了“少阴病篇”来讨论。
脏:手少阴心为火脏,主血脉,主神明。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几个辨证点:
少阴下利-伴口渴。 自利 太阴下利-不渴。 白虎加人参汤-热灼津亏 五苓散证-水停三焦 少阴病-阴阳俱虚 厥阴病-风火炽盛,灼津耗液 三阳证-多热证,实证。 阴寒上扰 三阴证-多虚证 阴虚阳亢(热化证) 阳气来复(太阴)
口渴
心烦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 (281~286)
【原文二】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 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 汗。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似睡非睡的状态,脉沉而微细伴无热恶寒、身蜷、欲吐不 吐、下利清谷、口不渴、四肢厥逆、小便清白、舌淡苔白。 少阴寒盛亡阳则可见吐利,汗出,咽痛、而局部无红肿, 脉沉紧无力。)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 (281~286)
【原文一】提要:少阴病(寒化证)主要脉证 3.少阴寒化证的病机: 少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4.少阴寒化证的治法: 温经回阳 5.方药: 四逆汤类方剂
第三节 太少两感证与少阴热化证 (301~303)
提要:太少两感证证治-治当表里同治 2.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治(302条): 主症:发热,脉沉, 恶寒明显,无汗,神萎,乏 力,头身疼痛较轻,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一般发
热不高,亦无明显下利清谷,四肢厥冷)。
病机:太少两感初起,表证稍缓,阳虚程度较重。 治则:表里同治 治法:温经微汗解表(助阳解表 ) 方药:麻 黄-发汗解表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 (281~286)
【原文二】提要:少阴病治禁 少阴病治禁:禁汗、下、火劫诸法, 以防伤阴耗阳之变 。
思考:吐法可以用吗?
第二节 少阴病预后(287~300)
【原文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xx年xx月xx日•辨少阴病脉证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辨少阴病护理保健篇目录01辨少阴病脉证篇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是指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
少阴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盗汗、潮热、口干、两颧潮红、尿频、腰膝酸软等。
定义和症状少阴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过度劳累、年老体衰、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等。
少阴病的病机主要为心肾两虚,即心阳不足,肾阳虚亏,温煦无力,脏腑功能衰退。
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望诊: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舌苔等方面的情况。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气息来判断病情。
切诊:通过把脉来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等情况。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方面的情况。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辩证施治。
0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针对不同的少阴病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静脉注射、物理降温等。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少阴病患者往往存在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针灸可以缓解少阴病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少阴病的方法包括耳针、头针、手针、足针等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少阴病主要遵循“养阴清热”的原则,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针灸治疗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保持针眼清洁,避免感染,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治疗少阴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注意事项少阴病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外用药物辅助治疗,如中药外敷、药膏等。
少阴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03药物选择020103辨少阴病护理保健篇定期进行家庭成员的健康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定期检查提供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保证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所需。
【诗歌鉴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诗歌鉴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烦躁,但欲寐,五六日,欲求而解渴者,属于少阴也,虚,故饮水打火;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有;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无法制水,故令色黑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容生津止渴,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为丛藓科扭口藓不容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小儿温者,疮。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阳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调侃、利,小儿不逆热,反咳嗽者,不死去。
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明从何道而出来,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就是名下厥上竭,恼怒治身。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蜻蛉,脉不至,烦躁而躁者,死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致密浮,但欲斜,汗出来有求必应,自欲吐,至五六日,欲求,为丛藓科扭口藓疲倦严禁斜寐者,死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独活汤方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煎麻黄减至二升,回去上沫,纳诸药,二升三升,回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煎麻黄一二沸,回去上沫,纳诸药,二升三升,回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四、少阴病治则:
阳虚寒化证:温经回阳——四逆汤为代表 阴虚热化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为代表
五、少阴病治禁:汗、下。 六、少阴病预后:
寒化证;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
五、少阴病发病示意图
太 阳 病 太 阴 病
误治损伤心肾
失治自传
少 阴 厥阴病
脾损及肾
病
邪盛直犯
少阴病本证:
呕——水寒犯胃
病机:肾阳虚衰,水气不化,水饮泛滥 治疗:真武汤——温肾化气利水
附子汤: 术、附倍用,并伍人参,重在温补元阳(阳虚身痛) 四两 二枚
真武汤:
术、附半量,更佐生姜温散水气(阳虚水泛)
二两
一枚
(七)桃花汤证 (306、307/P316)
证候 下利不止---下焦虚寒,失于固摄
少 阴 病
便脓血----寒凝血腐,脉络损伤 腹痛----阳虚寒凝,气机不畅
(八)正虚气陷证(325/P318)
下利——脾肾阳虚,运化失职
脉证
脉微涩——气虚血少 呕——阴寒犯胃 汗出——阳虚卫外不固,阴盛逼阳外越
少 阴 病
数更衣——阳虚气陷,下利频数
反少者——阴液将涸,便量反少 治法:当温其上——温上以升阳,阳回阴亦复 治疗:灸之——(补)百会穴,中脘穴
二、少阴病热化证
少阴病——阳虚寒盛,失其温煦——背恶寒重,口中和,脉沉 无热象
(316/P316) (六)真武汤证(少阴阳虚水泛的证治)
主证 少 阴 病 腹痛下利——阳虚水泛,水饮浸渍胃肠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水停下焦 四肢沉重疼痛——水气浸渍肌肉筋脉 咳——水寒犯肺 或然证 小便利——阳虚不能制水 下利(指利甚)——水寒下趋肠道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共91页

22.09.2019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1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四、少阴病愈期 【原文】 291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提要】少阴病欲解的大概时段。 【解析】
22.09.2019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2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阳虚寒化证
一、阳虚寒化证 (一)寒化证治 1.阳衰阴盛证(四逆汤证) 【原文】 323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甘草二兩 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 生用 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 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提要】少阴病脉沉者,治当急温。
董正华
9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
【原文】 283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 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提要】辨少阴阴盛亡阳的脉证。
【解析】 浮属 太阳伤寒表证
病 人
脈陰陽俱緊
沉属 里虚
寒证
脈陰陽的涵义一哪些?
阴不得有汗 虚阳循
反汗出
经上扰
亡陽也 此屬少陰
阴寒内盛
法當 咽痛 而復 吐利
22.09.2019
22.09.2019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3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阳虚寒化证
一、阳虚寒化证 【原文】 324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 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 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 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提要】胸中实邪阻遏与少阴病膈上寒饮的 辨治 【解析】
22.09.2019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6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解析】 281
07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全篇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2、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3、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
4、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5、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
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6、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
雖煩下利,必自愈。
7、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炙之,附子湯主之。
8、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9、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10、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11、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1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
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13、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
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14、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15、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16、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17、少陰病,下利清榖,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18、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炙少陰七壯。
19、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20、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21、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19)【伤寒】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词解】但欲寐:但欲,只想之意;寐,是睡。
但欲寐,指精神委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一种昏沉迷糊状态。
【要点】本条论述少阴病的脉证。
【今译】少阴病所表现的主要脉证,脉搏微细,精神委靡不振。
【释析】本条仅十二字,以“脉微细,但欲寐”一脉一症立论,代表了少阴病阴阳衰微,气血双亏的一类证型。
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行,则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今阴阳俱虚,神失所养,则精神委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状态,称为“但欲寐”。
此脉证反映了少阴病的本质,故以之作为少阴病的诊断依据,凡起病具有此脉症特点者,即可诊断为少阴病。
本条历来被注家称为少阴病的提纲,其一,首先剖析“脉微细”作为提纲,本篇在“少阴病”三字下,脉呈现:脉阴阳俱紧,脉细沉数,脉微而尺脉弱涩者,脉暴微、脉紧反去者,脉阳微阴浮者,脉不至者,脉微细沉,脉沉者,脉暴出者,脉微欲绝,脉弦迟者,脉微涩,少阴病诸多之脉象以“脉微细”统之,实难理解。
其二,“但欲寐”一症本篇提到两次,即本条与下条,多数注家认为心肾阳虚,神志恍惚,而紧接着下一条又提出“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如果真出现“但欲寐”的似睡非睡的情况,怎么又有“欲吐不欲,心烦”的自觉症状呢?其三,少阴病按照寒热分类,“脉微细、但欲寐”作为寒证不具体,热证又不包括,假若把少阴病作为虚寒证而称之为提纲,而少阴病又不尽虚寒证,如黄连阿胶汤证、猪肤汤证、猪苓汤证,均为少阴热证;少阴“三急下”急用大承气汤通泄邪热,实属少阴里实证治。
以上阐明“脉微细,但欲寐”远远不能概括少阴病的脉证,它只能作为少阴病证治的一类证型,而不能作为提纲。
标出此文字为提纲的目的意在表达“少阴病皆属心肾阴阳两虚”,从全篇论述看,心肾阴阳两虚不能概括少阴病,其余不讲,仅少阴“三急下”之证治,岂能用心肾阴阳两虚所能讲通?心肾阴阳两虚固然属于少阴病,但不能概括少阴病,这说明仲景本无提纲提法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脉微 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 提要:述少阴亡阳的格阳证证治/虚阳外脱
▪ 分析:
下利清谷
少 阴
手足厥逆
少阴阳虚阴盛
亡
里寒外热 脉微欲绝
阳 的 格
面赤—虚阳上越 虚阳格于外
阳 证
身反不恶寒-
格阳特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通脉四逆汤
▪ 方义: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 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
主水,元阴元阳
寄寓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需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才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二、少阴的病理
风寒直中少阴 太阳、太阴误治
心肾两虚 阴阳气血
脉微细 但欲寐
324条展示仲景创立四逆汤又可治脾肾阳虚, 寒饮阻滞胸证,即四逆汤既可急救回阳亦 有温阳化饮之功。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 医案分析(242页案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原文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 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寒肢
厥下利脉微等一派虚寒证基础上乃可辨为亡阳
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少阴病
不足
三、少阴的证型
由于体质尤其阴阳盛衰及证候不同可分二
大证型。
少阴寒化证
阳虚兼表—麻附辛汤证 阳虚里寒证—四逆证、真武、附子证
少阴热化证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证 阳气内辨郁少阴病—脉证四并治逆介绍散证
总而言之,不论阳气虚还是阴血不足均突 出一个“虚”字 四、治则 阳虚:扶阳 阴虚:育阴
五、预后:阳回得生,阳亡则死。阳气回复否 关键在于胃气存亡。
(要点、 •见微知著,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煎服法:
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原文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
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 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 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 逆汤。
再言本条列为281提纲证之后,其义可明。 (复习概说中少阴生理)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
脉阴阳俱紧 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பைடு நூலகம்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机理:心肾虚辨衰少阴病,脉证精并治气介绍俱衰,神失所养。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 煎服法: 1、方后加减法,为仲师实践经验,加以细读。 2、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或然证 面色赤 腹痛 干呕 咽痛 利止脉不出
病理
阴盛格阳 虚阳上越
阳衰阴盛 气血凝滞
阴寒内盛 气逆犯胃 虚阳上扰 咽喉不利 阳气虚脱 阴液涸竭
方药加减
加葱白以交通上下阳 气 去葱白加芍药以和络 止痛
▪ 提要:述胸中寒实内阻与膈上有寒饮的辨证
与治疗宜忌。
不瓜
▪ 分析:
病初,手足寒 脉迟弦
结合166条胸中痞硬气上冲
饮食入口即吐 胸不得息
寒痰阻 滞胸中
可 下 宜
蒂 散 也
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
若“膈上有 脾肾阳虚
寒饮干呕辨少者阴病” 脉证寒并治饮介绍聚胸
吐 不宜吐下宜 四逆汤温之
▪ 启发: 仲景以欲吐不吐展开辨胸中寒痰阻滞胸膈 之实证与脾肾阳虚寒饮阻滞胸膈的辨证, 皆不可下,前者以瓜蒂散吐之,后者以四 逆汤温阳化饮。
微细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俱见。与177条 结代脉同理,此处是仲景以脉揭示少阴的 病机而已。
“欲寐”不论在寒化证或热化证均可见,并 非寒化证独有。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原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 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 ,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太阴 下 不渴
虚 寒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少阴 利 口渴 证 重心在肾阳虚,是肾为主,
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辨与少阴热病脉盛证并治津介绍伤口渴截然不同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着二 个层次(太阴与少阴之下利及热利与寒利之 辨)辨证意义。
也是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欲 寐”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
▪ 提要:承281再述心肾两虚,肾阳虚的特征
▪ 分析:
自利—肾阳虚衰 火不暖土
渴 —火衰 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属少阴”
欲吐不吐— 火衰寒邪犯胃 心烦— 心神失养 小便色白者—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概说
一、少阴生理 ▪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介绍
主血脉 心
藏神
藏精化气
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
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