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效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的滑膜发炎,进而致关节的软骨、韧带、肌腱也发炎。
炎症渗出液进入关节腔致使关节腔积液,关节肿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无菌性炎症。
其诊断标准是:(1)两个以上关节同时肿痛。
(2)关节晨僵>1小时。
所谓关节晨僵,是指早晨起来关节僵硬,难于屈伸。
(3)男性血沉>(年龄÷2)毫米/小时。
女性血沉>[(年龄+10)÷2]毫米/小时。
(4)抗O试验1:250以上,即是血清稀释250倍仍能查出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关节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致残率高达30%。
中医称类风湿关节炎为痹症。
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若人体素有肾虚脾弱,卫气不固,当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外邪壅塞经络,浸淫关节而致肿痛等一系列症状。
在临床上,痹症分为热痹、寒痹两大类。
热痹发病较急,关节红肿、疼痛、拒按,甚至发热(体温在38℃以上),口干喜饮,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小关节(如趾、指关节)红肿疼痛,有时称为痛风。
热痹中的热,是由外邪久郁化热而来,即使初起由寒邪所致,但久郁也会化热,阴虚体质者更容易由寒邪转为热邪。
中医治疗热痹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祛湿,散风通络。
寒痹发病较缓,关节肿而不红,疼痛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或缓。
中医治疗寒痹的原则是补肾健脾,温经散寒,驱风胜湿。
此外,老年人患痹症,更应注意补气血,健脾肾,扶正祛邪,一定要在扶正基础上祛邪,以免攻伐太过损伤元气。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痹症(类风湿关节炎)的验方。
验方1 桂枝芍药汤加减【药物组成】石膏(先煎)30克,白芍20克,桂枝、白术、葛根、当归、知母各15克,防风10克,麻黄(先煎)5克。
【主治病证】热痹。
多个关节红肿、疼痛、拒按,关节屈伸不利,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大便干结。
【方药解析】麻黄、桂枝、防风散风通阳;当归补血行血;石膏、知母、白芍清热养阴,也可抑制麻黄、桂枝的温燥辛散;白术健脾运湿;葛根解肌,舒筋,通脉。
类风湿关节炎ppt课件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西药,中药治 疗)对症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 日常保健(食疗、锻炼等)
1、抗炎镇痛药+慢作用抗风湿药 2、几个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应用
西药治疗
分类
非甾体 抗炎药
优点
起效快,抗炎 镇痛效果好
缺点
l不能控制病程,停药复发 l胃肠道反应严重 l不适合长期使用,否则易出 现肾损害
❖1.柳氮磺胺砒啶肠溶片 0.5gtidpo/1周 0.75 gtidpo/2周 1 gtidpo/3周 以后均按此剂量服 用。 2个月(剂量累计 152g)起效, 3--4个 月(剂量累计320g)显效,5--6个月(剂量累 计488g)最佳疗效。若连用6个月无效,则应 换药。
❖2. 甲氨蝶呤针 15-20mg+20ml生理盐水静推, 次/周 2-3周见效(起效快),达到高峰。
❖用法 强的松5-20mg,Qd,一般早晨顿服 节腔内注射
❖副作用
①骨质疏松 ④消化系统 ⑥神经系统
②感染
③代谢紊乱
⑤内分泌系统
⑦其它
❖外科手术:晚期 --- 关节置换,滑膜切除 ❖生物制剂治疗 ❖研究试验之中,如 :抗白细胞单抗,抗细
胞因子单抗,抗细胞粘附分子等
❖造成干细胞移植(HSCT)
❖其他
❖三线药 :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不能否认激素 ❖ 较强的抗炎作用,但也不能不正视激素 ❖ 严重的副作用,激素的应用一定要:1. ❖指征明确 2.应用得当 3.不可滥用 ❖1.强的松 10mg/天 (剂量小,副作用 ❖小) 合并关节外(肾病)量宜大。
类风湿关节西药治疗方案
❖金字塔治疗方案 ❖一线药 ❖一线药+二线药 ❖一线药+二线药+三线药
诊断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提出的修订标准被广泛 采用。 1、晨僵至少一小时(持续≥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6周) 4、对称性关节肿(持续≥6周)
疾病小科普: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

疾病小科普: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它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集中在22-55岁,女性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那么,类风湿关节炎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治疗及预防方法?下面为大家科普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缓慢、隐匿,其特征是全身小关节,包括手、腕、足趾等关节,会出现多发性、对称性、侵袭性关节内滑膜炎症,经常累及关节软骨和骨皮质。
疾病早期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痛和压痛,随着疾病的进展,开始出现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甚至发生关节畸形,丧失关节的正常功能。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就目前来看,RA的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界定,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临床研究及治疗中发现,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可能会导致RA,而寒冷、潮湿的环境暴露与RA发病没有明显的关联。
2.1基本病因(1)自身免疫:患者的免疫系统认为正常的关节组织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因此对其进行攻击,使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等组织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2)遗传:由于RA有家族聚集的特征,所以和遗传密切相关。
当前,相关研究认为,RA的遗传易感性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有着较大的关联,由于基因位点不同,所以在不同种族中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2.2诱发因素(1)微生物感染:对于RA患者来讲,微生物感染是诱发疾病的关键因素,病原体包括:奇异变形杆菌、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吸烟:吸烟是诱发RA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RA的风险较高,病情也比较严重。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3.1关节症状表现(1)晨僵:关节部位晨僵,有胶着感,早晨起床时症状比较明显,活动后有所缓解。
1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概述】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除关节外,肺、心、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或组织亦可受累。
二、临床特征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增生性滑膜炎,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
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
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本病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流行病学1.地域性:本病呈全球性分布,类风湿关节炎几乎见于所有的种族和民族。
2.发病率: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完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白人的1%。
3.年龄:RA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30岁以后。
4.性别:女性易患本病,与男性比例为3:1。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类风关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共同位点学说”通过家系调查发现,类风关的发病有家族聚集趋向。
同卵双生子皆患病率为12%~30%,高于异卵双生子(4%),说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某些亚型的β链第通过分子生物检测法发现其遗传基因之表现于HLA-DR4三高变区的氨基酸排列有相同的片段,称之为共同表位,它出现在RA患者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被认为是RA易感基因。
共同表位的量又与病情严重性呈正比。
除HLA-DR外,DQ以及HLA以外的基因如T细胞受体基因、TNF基因、性别基因、球蛋白基因亦被证明与RA的发病、发展有很大关系,总的来说RA 是一个多基因的疾病。
二、感染因子倾向尚无被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都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
例如:细菌感染可引起无菌性关节炎,可能是由于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关节软骨的多糖、胶原及内源性热休克蛋白起交叉反应引起关节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对EB病毒核抗原、早期抗原、壳膜抗原的抗体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与携带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病人,在对EB 病毒的免疫反应的同时,由于交叉反应,造成了对机体自身的免疫损伤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念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
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
本病在我国人中患病率为0.3% ,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20-40 ,而女性则在40-60 岁,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3 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病程?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
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膜产生发炎反应,关节因发炎细胞的聚积而有红、肿、热、痛的现象。
这种发炎反应严重时甚至侵犯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
若缺乏适当治疗,关节将变形、僵直而无法活动。
此外,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5%-15% 会出现皮下结节,这是一种发生于皮下面,因发炎作用而变性成纤维组织,分布很广,但好发于较敏感部位如关节伸侧、头皮等,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有时则会导致感染。
如果发生在肋膜、眼睛等,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必备的条件(诊断标准) 诊断类风湿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是以远端一个或两个小关节开始疼痛、肿胀、逐渐发展到多个关节,有的呈对称性、游走性、间歇性发作。
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现晨僵(早晨起床时两手发硬胀),活动后消失。
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受累关节 以四肢大关节(膝、髋、踝、肘、肩、腕)为主 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为主 临床表现 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可侵犯大关节,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类风湿关节炎分布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与类风 湿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06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 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以及家族史和其它可能的疾
病症状。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包括关节检查和其它系统检查 。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 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检查, 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关节滑膜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翳 形成等病理改变。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和炎 症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
和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 板源性生长因子等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 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关节组
寒冷与发病率关系
在加拿大,某些寒冷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巴西分布
高发地区
巴西的某些地区,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
流行病学研究
巴西正在进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以了解该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05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
炎症反应
炎症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关节内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包 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
族群差异
与英国相似,法国的某些族群,如非洲裔和亚裔,相对于其他族群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
德国分布
发病率
德国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约为1%-2%,与英国和法国相似。
地域差异
德国的某些地区,如巴伐利亚地区和下萨克森地区,类风湿关节 炎的发病率较高。
类风湿关节炎课件ppt课件

.
2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病因发病源自制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
3
.
4
▪ RA是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关节滑膜最先受 累,如未能及时给予治疗,病情加重,反复关节炎症 可导致关节破坏,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 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发病年龄为 36.5±12.3岁, 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3倍。
现肿胀 ▪ 颞颌关节受累 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甚至张
口受限
.
26
关节功能状态分级(美国风湿病学会)
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 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和某种职业工作,
但参与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但参与某种职业
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Ⅳ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 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 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 僵硬不适,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 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
.
16
2.关节痛与压痛
特征
多发性
周围性 对称性 活动后加重→减轻
自发痛与活动痛
.
17
关节肿
• 原因: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 组织炎症;滑膜慢性炎症后肥厚
.
27
关节外表现
1. 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ules)
多位于关节隆突及受压部位的皮下, 提示RA病情活动
2. 类风湿血管炎 可出现在任何系统。指(趾)、眼、 内脏血管
3. 肺损害
• 肺间质病变 30%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录 CONTENT
•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评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与康复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科研进展与未
来展望
01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 免疫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关节炎 症和关节侵蚀,导致关节疼痛、 肿胀和僵硬。
特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累及多个关 节,尤其是手、足等小关节,病 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 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
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 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与症状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 轻患者疼痛。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预防与早期干预
01
02
03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诱发因素,如吸烟、过 度劳累等。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 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 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患者通常 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且晨僵持续时间较长。此外,类风湿因子 和抗角蛋白抗体等实验室指标也可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流程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关节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若怀疑为类风 湿性关节炎,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 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等,以及X线、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
的系统性疾病。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
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1.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
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
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
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
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
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2.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
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
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5.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
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
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舒康抑菌液治疗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舒康抑菌液配合按摩治疗
1、舒康抑菌液系中医传统按摩专用洗液。
在需按摩关节部位以舒康抑菌液喷、涂、浸、洗,然后再进行按摩、搓、揉,是中医的常用方法。
2、旺草舒康抑菌液系洛阳旺草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大胡蜂、皂荚等原料,用古法浸泡、精馏、浓缩而制成。
充分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工艺,为专业按摩和家庭自我按摩提供了便利。
具体使用方法:
自我按摩或按摩师:先把产品喷到患者关节痛处,然后用手搓揉至皮肤发热,时间不少于20秒,这样重复2至3次。
一天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
切记用后不要马上冲洗,尽可能让洗液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不少于30分钟),以使皮肤得到充分浸润。
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记载,传统医骨奇法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水溶透皮术,
该技术以优质中药提取成药液,引药入经,作用于病症部位,其效能超越普通膏液几十部,乃至上百倍,具有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
洛阳旺草舒康抑菌液根据传统医学记载,采用二十一道古法秘制工艺,将多味名贵中草材料浸泡提炼,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技术配制而成,富含丰富的液态活骨素和强力透皮吸收因子,与人体的水分结构相近,具有透皮性强,吸收快等特点,效能超越传统膏液30倍以上,可以直达病灶深处,起到断根除源的作用。
舒康抑菌液的优点是:具有靶向渗透、载药量高,疗效更佳,而且不刺激皮肤,无不良反映。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
锻炼
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
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
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
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
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预后:近十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早期联合应用,对关节外病变的治疗
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已有明显改善。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