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合成工艺的改进
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实验项目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时间年月日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姓名:摘要:对氨基苯磺酰胺作为一种简单的磺胺药,投入大量生产。
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本实验以苯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酰胺化、氯磺化、氨置换、水解及中和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磺胺。
最后通过测定熔点和红外光谱图鉴定磺胺的结构。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物,红外光谱Abstract:As a simple sulfa drugs, Sulfanilamide put into mass production. Sulfa drug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certain kinds of bacteria and a few virus for the preventing bacteria infections. In this experiment, benzene was treated by nitration, reduction, acylation, chlorine, ammonia substitution, hydrolysis and a series of reactions to get sulfanilamide. The structure of sulfanilamide was characterized by melt point and IR spectra analysis.Key words: Ammonium p-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sulfa drugs, IR前言:磺胺药物是含磺胺基团合成抗菌药的总称,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磺胺甲恶唑合成工艺方法

合成原理概述
反应过程中,磺胺甲恶唑分 子与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新 的分子
磺胺甲恶唑的合成原理是基 于化学反应的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 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
等
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 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纯
的磺胺甲恶唑分子
关键反应步骤
磺胺甲恶唑的合成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将磺胺甲恶唑合成 反应步骤:首先将磺胺甲恶唑与甲醇反应,生成磺胺甲恶唑甲醇盐 反应条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 反应产物:磺胺甲恶唑甲醇盐,可用于制备磺胺甲恶唑
研究新型催化剂, 提高反应速度和选 择性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拓展磺胺甲恶唑 的市场空间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分析
市场需求:随着抗生素市场的不断 扩大,磺胺甲恶唑的需求也在不断 增加
发展方向: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 产成本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竞争格局:磺胺甲恶唑市场竞争激 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工艺方法
● 流程图: a. 磺胺甲恶唑合成工艺流程图 b.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 c. 反应产物:磺胺甲 恶唑、副产物等 d. 工艺控制:反应速率、转化率、选择性等 e. 工艺优化:提高反应效率、降低 成本、减少污染等
● a. 磺胺甲恶唑合成工艺流程图 ● b.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 ● c. 反应产物:磺胺甲恶唑、副产物等 ● d. 工艺控制:反应速率、转化率、选择性等 ● e. 工艺优化:提高反应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
前景预测:随着抗生素市场的持续 增长,磺胺甲恶唑的市场前景看好
THANK YOU
汇报人:
纯化技术及原理
结晶法: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 使杂质结晶析出,达到纯化目的
磺胺合成开题报告

一、工艺设计阶段〔一〕、磺胺背景资料1、发展历程: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了控制。
同时它的作用机制的阐明为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代谢拮抗。
早在1908年,磺胺就被合成,但当时仅作为合成偶氮染料的中间体,无人注意到它的医疗价值。
直到1932年domagk发现了百浪多息,可以使鼠、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次年报告了用百浪多息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病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兴趣。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
而由于乙酰化是体内代谢的常见反应,因此推断百浪多息在体内代谢成磺胺,而产生抗菌作用。
然后证明磺胺在体内外均有抑菌作用。
从此之后,磺胺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磺胺类药物的研究工作发展极为迅速。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至1946年共合成了5500余种磺胺类化合物,并有20余种作为合成抗菌药在临床上使用。
磺胺类药物在细菌性传染的化学治疗上,有卓越的功效。
它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的磺胺药物合成上的研究成果,是医疗事业上一件有极重要意义的事。
人类依靠了磺胺类药物,在与病菌作战中,取得过空前的胜利。
许多严重的危机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诸如产褥热、丹毒、猩红热、败血症以及肺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创伤传染及眼耳鼻喉等的化脓性传染等,都纷纷低头;它的治疗功效,在化学治疗学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磺胺〔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式]:[化学名] 对氨基苯磺酰胺[中文通用名称] 磺胺[英文通用名称] Sulfanilamide[其他名称] 磺酰胺、对苯胺磺酰胺、对磺酰胺苯胺。
[性状] 从乙醇水溶液中析出者为白色叶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而后甜,遇光变色。
相对分子质量172.22。
相对密度1.08。
熔点165~166℃。
磺胺生产工艺改进设计

Chlorosulfonate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IV
目
录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 III 1 绪 论 .............................................................................................................................. 1
pacetaminobenzenesulfnoechloridenewtechnologyjointchlorosulfonatedanalysis11磺胺概述111磺胺的性质112磺胺的用途113磺胺的生产现状12对乙酰氨苯磺酰氯概述121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性质122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用途13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生产现状131国外的生产和研究状况132国内的生产和研究状况14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41课题目的142课题意义21重庆长寿化工磺胺工艺简介211工艺流程简述212生产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22改进的思路221选用合适的惰性溶剂222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操作223加入少量助剂23采用溶剂法clso231新工艺反应原理232新工艺流程1131计算基础11311单位时间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产量的计算11312各步反应转化率的计算1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vi32反应釜各段的物料衡算12321计算依据12322磺化阶段的物料衡算13323氯化阶段的物料衡算14324加水冷却阶段的物料衡算2141基本热化学模型21411热量混合液体的比热容21412热量21413伴有化学反应的热量衡算2142氯磺化反应段的物性数据22421热量计算基准22422各段的物料组成及物性数据22423釜各反应段对流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k的计算2643热量衡算30431热量衡算图30432釜各段的热量衡算4151氯磺化反应釜计算与选型41511反应釜的容积确定41512反应釜的基础数据和选型4252冷却结晶釜的计算与选型42521结晶釜容积的确定43522结晶釜的基础数据与选型4353离心过滤机的选型4354泵的计算与选型44541溶剂泵的基础数据44542泵的流量与扬程的计算45543泵的型号的确定46544泵的允许安装高度的确定4655贮罐和储槽的确定46551溶剂储槽的选型46552计量罐的选型4756陈化槽的计算vii561陈化槽容积的确定49562陈化槽几何尺寸的确定5057缓冲槽的计算5258洗槽和分水器的计算与选型5359管道计算与选型54591主要管道的计算与选型54592工艺管道一览表5761建设投资及费用计算57611设备购置费用57612安装管理费用59613总费用的计算59614投资后每年费用的计算6062财务评价6163新旧工艺的资金投入比较61631新旧工艺的设备费用61632新旧工艺的原料费用63参考文献物料流程图
药物设计之磺胺类药物的改造

药物设计之磺胺类药物的改造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了控制。
磺胺类药物的母体对氨基苯磺酰胺(sulfanilamide)又称为磺胺,早在1980年就被合成,但当时仅作为合成偶氮染料的中间体,无人注意到它的医疗价值。
直到1932年磺胺类化合物改造生成的百浪多息(prontosil)治疗了有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的第一病例,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兴趣。
磺胺类的药物的作用机制有许多学说,最为广泛被认可的胃Wood-Fields学说。
该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PABG)合成二氢叶酸。
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
Bell-Roblin指出,磺胺类药物之所以能和PABA竞争性拮抗,是由于分子大小与电荷分布极为相似的缘故。
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的这种类似性,使得在PABG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的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PABG的生物合成。
PABG 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进一步合成辅酶F。
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须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碳单位。
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PABG,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PABG,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就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都敏感。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如下:(1)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是必要的结构。
即苯环上的氨基与磺酰胺基必须在对位,在邻位或间位无抑菌作用。
(2)芳氨基的氮原子上一般没有取代基,若有取代基则必须在体内易被酶分解或还原为游离的氨基才有效,否则无效。
磺胺醋酰钠合成路线改进

磺胺醋酰钠合成路线改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磺胺醋酰钠合成路线的改进,以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磺胺醋酰钠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合成路线存在诸多不足,如原料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废弃物产生量大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磺胺醋酰钠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因此,研究并改进磺胺醋酰钠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文首先回顾了磺胺醋酰钠的传统合成路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验证。
新的合成路线采用了更为经济、环保的原料,优化了反应条件,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本文还对新合成路线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合成路线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工艺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他类似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磺胺醋酰钠的合成机制,探索更为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为推动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现有合成路线分析磺胺醋酰钠,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路线的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环保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磺胺醋酰钠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的合成路线主要依赖于磺胺与醋酐的直接缩合反应。
该路线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产物纯度不高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较多,后续分离提纯步骤繁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如酶催化法、微波辅助法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应速度和产物纯度,但仍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或设备投入大等限制。
酶催化法虽然环保,但酶的来源和稳定性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微波辅助法则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对于反应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现有的磺胺醋酰钠合成路线在原料利用率、能耗、产物纯度以及环保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磺胺醋酰钠的药效学研究
抗菌活性
研究磺胺醋酰钠对各类细菌的抗菌谱、抗菌强度及与其他抗菌药 的协同作用。
药效学机制
探讨磺胺醋酰钠的作用机制,如抑制细菌生长、干扰细菌代谢等 。
耐药性
研究磺胺醋酰钠对耐药菌株的抗菌活性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
磺胺醋酰钠的药物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致突变性
致癌性
评估药物在单次或短期给药后对 机体的毒性作用。
研究表明,合成工艺中的温度、时间 、溶剂用量等参数对磺胺醋酰钠的合 成具有重要影响,需严格控制。
要点三
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所合成的磺胺醋 酰钠药物纯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 均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实验条件限制
由于实验条件及资源的限制,未能进一步研究其他可能影响磺胺醋酰
钠药物合成工艺的因素。
2023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合成 工艺研究》
目 录
• 引言 •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合成工艺概述 •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合成实验研究 •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 磺胺醋酰钠药物的其他相关研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磺胺类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 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THANK YOU.
基于不同的原料路线,磺胺类药物的合成主要有 两条路线
• 磺胺类药物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取代反应将氨 基苯磺酰胺与羧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
• 另一种是通过磺酰胺与醛类化合物进行反应 得到。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工艺流程
1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2
• 首先,将磺胺与醋酐在酸性环境中进行反应 ,生成磺胺醋酐。
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题目: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药物概述:1. 背景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分子式:C6H8O2N2S分子量: 172.20密度:1.08g/cm^3熔点:164-167摄氏度3.作用磺胺药物是含磺胺基团合成抗菌药的总称,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具有抗菌谱广、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特点。
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但是不同于抗生素,属于化学药品。
其不足之处是,绝大多数磺胺药的抗菌力较弱,对细菌只能抑制不能将其杀死;而且口服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实验参数:名称分子量性状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度水油苯胺93.12 无色油状液体1.02 -6.2 184.4 微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乙酸60.05 无色液体1.05 16.6 118.1 易溶易溶于乙醇、乙醚和CCl4乙酰苯胺氯磺酸对乙酰基苯磺酰氯对乙酰基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135.17116.52233.64214.23172.21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色或黄色液体白色或粉红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1.221.08114.3151149219164.5-166.530480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溶微溶微溶微溶溶溶溶溶溶实验步骤:(一)苯胺乙酰化——乙酰苯胺的制备1. 乙酰化:用量筒取新蒸出的苯胺4.0mL于100mL的干净烧杯中,加水10mL,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6mL醋酸酐,搅至晶体析出(可置于自来水或冰水中冷却),冷至室温即可得到白色的乙酰苯胺固体。
2. 抽滤收集:将上步所得固体与母液混合物抽滤分离,固体用少量冷水洗涤2次,抽干,于表面皿上用红外灯干燥,以便进行下步反应。
(二)乙酰苯胺氯磺化按图4-5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 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6.
4Eisner U,Kuthan J.The chemistry of dihydrophyridines.Chem Rev,1972,72B1.
收稿日期:1998-09-21
磺胺合成工艺的改进
李志裕林克江尤启冬李明富1(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1枣庄277000薛城人民医院)
磺胺是应用广泛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现生产磺胺的起始原料为乙酰苯胺[1],成本较高。
GI Braz[2]等报导了一条采用二苯脲作为起始原料的路线,该路线经氯磺化,氨化,水解三步反应制得,操作繁琐,收率低。
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更适合于工业生产。
原文献中,氨化产物要经过吡啶溶解,脱色,再用热水处理,或用氢氧化钠溶解,盐酸酸化才进行下一步水解反应。
本文叙述了氨化产物不经提纯,直接水解,简化了操作,总收率由45%~50%提高到65.7%,同时,对二苯脲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
原文献[3]中需用大量的醇或苯胺作为溶剂,本文革掉了溶剂,同时加入少量锌粉,采用氮气保护,以防高温下苯胺被氧化,且收率达到94.5%。
合成路线如下。
实验部分
1二苯脲的合成
苯胺(50g,0.54mol)与尿素(16.2g,0.27mol)混和,同时加入1g锌粉,氮气保护下缓慢升温,1h后,升至190e,5h后,达240e,继续反应1h,冷却,所得白色固体用0.01M HCl研磨,抽滤,水洗,得二苯脲54.2g(94. 5%),mp229~234e(文献[3]234~236e)。
2二苯脲二磺酰氯的合成
氯磺酸(47.3g,0.4mol)冷却至10e,于20e下分次加入二苯脲(10.6g,0.05mo l),全部加完后升温至50e,反应4h,冷却至室温,反应液倾入碎冰中,静置,抽滤,冰水洗,得蜡状固体。
3磺胺的合成
将上步反应制得的产品在10e下分次加到25ml 浓氨水中,搅拌,反应2h,抽滤,得蜡状固体为氨化物。
将氨化物加到30ml的50%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流4h 后降温到80e,滴加浓盐酸,调pH5~6,冷却,抽滤得粗品,用水重结晶,得白色磺胺结晶11.3g,mp164~ 165.3e,收率65.7%(以二苯脲计算)。
产品的红外光谱与文献[4]一致,并经元素分析及薄层层析鉴定。
参考文献
1李正化主编.有机药物合成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B423.
2Braz GI,Lizgunova M U,Ch emerisskaya AA,et al.
Sulfanilamide from diph enylurea.J Applied Chem(USSR), 1946,19B379(CA,41:1215f,1947).
3Nagaraj R Ayyangar,Anil R Chowdhary,Uttam R Kalkote,et al.A non-phosgen e route for th e synthesis of sym-N,N c-diethyldiphenylurea.Chemis try and Industry,1988B5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药品红外光谱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B560.
收稿日期:1998-05-2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特的合成
姜晔张荣久麻凯旋任宇王德才梁淑芳(南京210009江苏省药物研究所)依帕司特(epalrestat,1),化学名5-[(1Z,2E)-2-甲
基-3-苯基-2-丙烯亚基]-4-氧代-2-硫代-3-噻唑烷乙酸,由日本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1992年1月21日日本姜晔,男,32岁。
199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
25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年10月第1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