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28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课件 (共26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课件 (共26张)
答案:作者用“蛛丝网”和“钢丝网”,“乐队合奏”和“吹芦 管”的对比,指出中西诗的差异。中国的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西方诗狂放,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威力。中国诗看似 轻淡,却字字珠玑,敲人心扉。
三、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课文末段写道:“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像这样的句子读 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请结合课文内容和 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 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人 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 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求证这 个问题。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简历: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 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 究家。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 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以后,获博 士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 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 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 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精髓(suǐ) ④梵文(fàn) ⑦犬吠(fèi)
②一蹴而至(cù) ⑤颦蹙(pín cù) ⑧狡黠(xi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PPT课件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 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 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 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 “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 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 品中是共同的。
“我觉得有两种文人:一种是思想型的文人,一种是学者型的文人。 钱钟书是属于后者的。”(刘川鄂)
文学常识
钱钟书与吴宓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 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 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 有加”。
答案: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的思想、情感、理智、意志等 可以有所放纵、驰骋,但最终还得有所回归,寻找定所。生动确切 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
6.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歌有什么特征?
答案:第一,中国先有抒情诗,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 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 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 出这现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致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西方 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的“短”的标准比我们 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 远的意味。
答案: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 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人 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 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求证这 个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 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 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 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围城》的妙喻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 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 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 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 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 “无垠”的含义。
短小的篇幅
悠远的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53张)
思考2: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时,主要采
用了怎样的论说方法?请举例。
一、诗的发展

对比
外国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第一部分: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 发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 指的是什么问题?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归纳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他没有比较文学的立场,就不能有居高临 远的观点,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谈中国诗》课件2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谈中国诗》课件27张PPT
《西方文学十五讲》
我国纳西族、瑶族、白族流传的各种 不同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 细人的歌》, 还有《苗族古歌》等, 都属于 这一类型的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 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 中国三大传统史诗”
戏剧诗,在西方文艺理论里,有时简称 “剧诗”,则另有所指,指诗体戏剧,用诗 体写成的喜剧或悲剧戏剧作品。……
《罗摩衍那》 (公元前3、4世纪至公元2世纪) 印度
《摩诃婆罗多》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公元前8世纪)
我们终究觉得自己的远古艺术,真正高 超的是那些抒情诗,例如《诗经》、《楚辞 》。《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性,对人的内心 世界细腻的刻画和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是 欧洲当时的文艺所不及的。但是希腊神话那 种雄大的粗犷的史诗般的建构,又是我们中 国的古代文学中所缺乏的。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 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 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语言本质
法文音的轻重分别没有英文音的轻重分别那 么明显……英文音因为轻重分明,音步又很整齐 ,所以节奏容易在轻重相间上见出……中国诗的 节奏有赖于韵,与法文诗的节奏有赖于韵,理由 是相同的:轻重不分明,音节易散漫,必须借韵 的回声来点明、呼应和贯穿。
立场:比较文学 总结: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学生反馈(27人)
最感兴趣的特:
形式:篇幅短小,富于暗示(13人+1人) 语言:笔力轻淡,词气安和(9人+1人) 其他特点(4人)
特点一:(发展) “早熟”——“早衰”
特点二:(形式)篇幅短小、富于暗示 特点三:(语言)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特点四:(内容)与西方诗差别不大 ;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共55张PPT)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共55张PPT)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
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 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 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 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 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 学。
比较赏析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 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 和。
品味文章的语言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 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 文化的人。
本句暗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 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 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 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 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 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
• 7).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 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 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 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 的“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 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 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 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 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

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再总结全文。
03
主要内容
文章介绍了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清淡等;阐述
了中国诗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演变;比较了中国诗与
西方诗歌的异同,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语句解读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这句话形象地 表达了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中国诗追求简洁、凝练的 审美倾向。
05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将中国诗比作“长河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 特点。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如将自然景 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化自信。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 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版本及特点
注重基础性
教材所选诗歌篇目经典,注重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突出文化性
教材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强调鉴赏性
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 其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 文学常识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
诗经、楚辞等原始诗歌形式出现,Leabharlann 定了中国 诗歌的基础。01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的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曹植 、陶渊明等著名诗人。
03
宋代
宋词兴起,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诗歌 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更为紧密。
0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示范课件教学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示范课件教学PPT
比较与《声声慢》二者之异同。
思考5:作者在文中结尾部分说“中国诗并没有 特别‘中国’的地方”,请归纳中国诗与西方 诗的共同点。
内容上无甚差别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 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典主义 的逍遥林下”, 不是简单的爱恋 自然,而是物我 交融的境界。
“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连接着 确切。”的含义
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 可名言的境界。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 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 不同叫法来阐述 不管是中国诗还 是外国诗,首先 它们是诗。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这里的“早熟”喻指中国诗没有按照正常的诗歌发 展的顺序而发展,而是越过了它应该有的一些阶段。 这里的“早衰”指的是中国诗达到至高境界后因缺 乏变化而逐渐腐化。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 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啊,是拿破仑熄灭于直白,画面布局得拥挤,没有怨给望读,者留下
虚空的独处空间。
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易安词在国外
绝望
克洛岱(法)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 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 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 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10谈中国诗语文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10谈中国诗语文课件PPT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比喻论证 本文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谈理论, 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 出。如讲到中国诗歌的篇幅短小时,作者以“闪电战”和“轻鸢剪掠”“樱桃核” 和“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喻之,形象生动。
说到中国诗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时,由“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像吹着 芦管”和“像乐队合奏”这样形象的比喻和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调相比,明 白如画。最后讲到中西诗内容作风暗合时,打了一个比方“研究我们的诗准使 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 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设喻生动、亲切。
——《劝学》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4.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 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 长。
——邓拓
[知识·梳理]
[整体·感知] 《谈中国诗》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述了中 国诗歌的特征——含蓄蕴藉,富于暗示。同时谈了“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 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对“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文中渗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心理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诗歌 文化的热爱和崇尚之情。
【答案】 静默 沉默
(2)一蹴而就·一挥而就 两者都形容“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但“一蹴而就”多用于否定 句中,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程、伟大事业,形容求之过急。“一 挥而就”含褒义,多用于肯定句中,用于一笔就能成功地书写、绘画等,形容 熟练敏捷,运笔神速。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实现书法梦不是________(一蹴而就/一挥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为 此,他博览群书,勤学苦练,到后来,已经能够提起笔来,________(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
原因?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
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 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中国诗的特点:
(2-7) 发展: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后缺乏变化且逐渐腐化(2 形式: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3)
韵味:富于暗示性(4-5)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数见不鲜(shù)
shuò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居高临远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

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

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

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第1段: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2-7段:中国诗的特点 第8段:结论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1)
篇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幅 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
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剪掠
韵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味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
风 格
天动像
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吹着芦管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
内 作风也往往暗合

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 甚差异
论证中国诗特点的方法:
比喻 对比 引用 类比 举例
婚姻好比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人生、事业大 抵如此。
——《围城》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 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 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
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 含义和表达作用。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作者心坎情绪的自然流露,
《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 状,也反响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 实景的刻画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魄力。《致 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 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不同点:《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究篇幅短
小的特点,“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 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 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 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 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七缀集》
自学情况 基础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咽(yàn)喉 薄(bó)弱 单薄(bó) 难以下咽(yàn)
yān
B.梵文(fán) 无垠(yín) 星宿(xiù) 轻鸢(yuān)剪掠
fàn
C.犬吠(fèi)
咻(xiū) 一宿(xiǔ)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呜咽(yè) 归宿(sù)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 伤!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 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 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 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 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比较分析曹操《观沧海》 与普希金《致大海》的异同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 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 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3、“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 记着旅途的印象”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 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 国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 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 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 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 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 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 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 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 长。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 “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 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谈中国诗
钱钟书
走进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年),字默存, 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从清 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 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围城》;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
合作探究: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 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 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 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 观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出中 外诗歌的异同。
中西对比
诗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史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同
风格:笔力轻淡,词气安和(6)
内容: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7)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 ‘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 ‘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 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 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 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