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课本剧
《负荆请罪》课本剧

<<负荆请罪>>课本剧
• 时 间:战国时期 人 物:蔺相如、廉颇、家 丁、兵丁 道 具:两个灯笼 、一根荆条
颁奖:
“团结杯”
最佳主角 最佳配角
感悟人物品格
廉颇
• 知错能改、迷容大度、深明大义、 一心为国……
《负荆请罪》课本剧
第一幕 幕 启:廉颇背对观众站立。 廉 颇:我大将廉颇威震八方,主掌赵国帅印,论功劳,我天下第 一,可今日在朝堂之上----。 兵 丁:将爷,刚才国君拜宰相是您吗? 廉 颇:不是我,是他。(用手指) 兵 丁:他会领兵打仗?他只会耍嘴皮子,昨天还是个芝麻小官呢。 廉 颇:哇哑哑,真乃气死我也,(手哆嗦状) 气死我了。(廉颇 下) 兵 丁:不服,打这我就不服。(兵丁生气状下去) 蔺相如:我蔺相如只因入秦国负渑池,和那秦昭相王斗智斗勇,今 日国君命我为上卿,主掌相国大印。 家 丁:哎幼,你升官的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家里来了。 我代表扫地的看门的、做饭的来迎接您。相爷请。(满脸堆笑) 蔺相如:真是一人升官忙坏了家丁啊 家 丁: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跟着我们相爷前途无量啊。(高 兴随下)
总结读剧本要领
• 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 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 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 品质。
• 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自己补充出 动作、神情的提示。
• 第 二幕 家 丁:人逢喜事精神爽,半斤小酒下 肚,我高兴。
常言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高高兴兴 回家转,心理头好喜欢,(提灯笼上) 哎 ?北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道啦 (四外找路状) 兵 丁:当官的感冒兵咳嗽,老爷生气
• 第 五幕 家: 大人,大人! 蔺: 何事惊慌啊?(正看书状) 家: 廉老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 根荆条呢。 蔺: 快请!快请! 廉: 一念之差,险些误了国家大事,今日特 来负荆请罪,听凭相爷发落。 蔺: 老将军快快请起,知错该错,真英雄也。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篇一:21《负荆请罪》-教学教案】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1小学语文第5课《负荆请罪》(2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负荆请罪》教学案《课题》教学案《负荆请罪》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老师同学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旦犯了错误,你们会怎么做?会用什么方式表达歉意呢?学生我会向别人认错,会亲自登门谢罪以表示我的诚意。
学生我会知错就改。
有一次我没写作业,欺骗老师说因为生病了所以没写作业,后来我在日记中向老师道歉,老师说我能承认错误就是可贵的。
学生犯了错误我会翻然悔悟,迷途知返。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师(赞赏地)好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老师战国时代,有一位大将军,叫廉颇,他是知错就改的典范。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板书:负荆请罪)学生(齐读)负荆请罪。
老师仔细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以往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这篇课文是由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的。
学生这篇课文在结构上不同于以往所学的文章,它是剧本,一共有两幕。
学生我觉得这篇课文适合演出来。
老师你们真是明察秋毫啊。
老师(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篇剧本,剧本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底本,是话剧能成功演出的基础,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老师联系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公休仪拒收礼物》,想一想,剧本还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剧本中的圆括号提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这样就让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
学生(边说边做拉幕动作)每一幕都有“幕启”,仿佛舞台上帷幕拉开了,我们看到了舞台布置,看到了人物的活动。
老师观察入微,分析在理。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布置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老师谁愿意再次为我们读好课题?(给“负”、“荆”加着重号)(学生积极举手)学生(大声地)负荆请罪。
老师“负”是什么意思?学生担负,背着。
老师“荆”是什么意思?学生荆条,古代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
5.1负荆请罪

5 负荆请罪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在掌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可从让学生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意思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三、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作文《负荆请罪课本剧》800字(共13页PPT)

小学六年级作文《负荆请罪课 本剧》
徐老师走上讲台,宣布表
演规则:“为了公平起见,我
方法 们采用抽签的
,抽到谁,谁
所在的小组就上台表演”。大
家一致赞同。
纸 “那么,”老师随意拿了个
团,“有请陈品羽小组上台表演。
关键词:老师,走上,讲台,宣布,
表演,规则,为了,公平,我们,采用, 抽签,方法,抽到,所在,小组,上台, 表演,大家,一致,赞同,那么,老师, 随意,纸团,陈品羽,小组,上台,表演。
我也找到小组成员,开始彩
排。
几天前,徐老师给我们布
置下一个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都
要演出课本剧《负荆请罪》,于
大家 是
这几天都放弃下课休息时
间,小组成员们聚在一起,把一切
精力都投放到了排练上。
经过几天的热血排练,在今
心 天中午吃饭之前,徐老师终于
情大好地告诉我们课本剧在中午自
习时开始表演,让大家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作文《负荆请罪课 本剧》
思索 “嗯……嗯……”,我
着,脸上
场面 露出几分难堪。
顿时尴尬起
来,教室也格外安静,我感觉
自己的脸像发烧一样烫。
“哎呀,廉将军,快请起,
快请起。
关键词:思索,脸上,露出,几分,
难堪,场面,顿时,尴尬,起来,教室, 格外,安静,感觉,自己,发烧,一样, 哎呀,将军。
小学六年级作文《负荆请罪课 本剧》
”小赖同学赶紧把话接了过去,
目光 我向小赖投去一份感激的
。
幸好之后没出什么状况,课本
剧顺利演完。
最终,我们小组得分不理
想,排名倒数第二,我知道是由
于自己的失误,一时分心造成的,心 里十分愧疚,我才应该给小组“负荆 请罪”呀。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课本剧

负荆请罪(剧本)主要人物蔺相如:赵国上卿廉颇:赵国大将军赵惠文王:赵国国王门客甲:廉颇门客门客乙:廉颇门客门客丙:蔺相如门客(王将军、陈大人、林大人分别由熊力奇、杨岳峰、张佳棣客串)(旁白):“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群雄割据,逐鹿中原,英才辈出,各事其主。
就在这个人人勾心斗角的动荡年代,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演绎了一段“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第一幕(皇宫中,赵惠文王大宴群臣)(旁白):公元前279年某日,“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在宫中大宴群臣,论功行赏。
谁能料到,在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正孕育着一场不大不小的宫廷争斗。
(陈大人与林大夫议论着上场,王将军走来)王将军:两位大人好!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好!(聚在一起小声商议,蔺相如上场)蔺相如:诸位大人好!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蔺大人好!陈大人:蔺大人,您在“渑池之会”上维护了大王及赵国的利益,不畏秦王,令我钦佩不已。
王将军:蔺大人,您居然能言辞犀利地与秦王针锋相对,保持了大王与赵国的尊严。
令秦王不敢小视我赵国,实在堪为吾辈之楷模,百官之典范。
林大夫:不错,蔺大人,此次“渑池之会”,您立下大功,风头盖过了廉颇将军,大王此次大宴群臣,只怕是专门为大人您庆功的吧!蔺相如: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王将军:林老弟,改日到我府上喝酒去……(正说着廉颇走上殿来,众人与廉颇施礼)蔺相如:(拱手)廉将军……廉颇:(头一转)哼!(旁白):蔺相如满脸错愕,转而沉思。
赵王侍从:大王上殿。
赵惠文王:诸位爱卿请入席。
文武官员:谢大王!赵惠文王:上酒,此次“渑池之会”,扬我国威,请众爱卿与本王同饮此杯,祝我赵国国运昌隆!文武官员:谢大王!赵惠文王:诸位爱卿,本王此次宴请诸位,主要是因为众卿家为国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在渑池之会上与秦国对抗,丝毫不示弱,尤其是蔺大夫,在会上不卑不亢,扬我国威。
今日,本王要重重犒赏蔺卿家。
5.负荆请罪课件

《负荆请罪》是个历史小话剧,通过( 人物对话 ) 讲了(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
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
)的故事。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负荆请罪”这个词的意思是( 。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 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
读准字音
jīng lìn hán
负荆请罪 蔺相如 韩勃
jù shù yōng
惧怕 宽恕
昏庸
选择正确的读音 • 府邸(shǐ dǐ) √ • 筵 (xián yán )席 √ • 踱(duó dù)步 √ • 廉颇(pō bō) √ • 上卿(qīn qīng √ ) • 侮(wū wǔ)辱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 课文是一个剧本。首先我们 一起来了解一下剧本的一般 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要 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 中的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 动情况; 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以人物对话(台词)为主体通 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 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 • • •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4、结果怎样?
自由轻声读课本第二幕,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
的问题,并用笔画出能回答上面 问题的语句。
• • • •
1、谁向谁请罪? 2、为什么要请罪? 3、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4、结果怎样?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 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负荆请罪课本剧

负荆请罪课本剧负荆请罪课本剧“排练、快排练......”“来排练了......”,教室里空空如也,外面的草坪地却热闹非凡,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彩排着最后一遍课本剧。
我也找到小组成员,开始彩排。
几天前,徐老师给我们布置下一个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都要演出课本剧《负荆请罪》,于是大家这几天都放弃下课休息时间,小组成员们聚在一起,把一切精力都投放到了排练上。
经过几天的热血排练,在今天中午吃饭之前,徐老师终于心情大好地告诉我们课本剧在中午自习时开始表演,让大家做好准备。
同学们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欢呼起来,个个摩拳擦掌,飞也似地吃完饭,又奔到教室旁的小坪地彩排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叮铃铃......”,一声清脆的铃声传入耳朵,同学们回到教室。
徐老师走上讲台,宣布表演规则:“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采用抽签的方法,抽到谁,谁所在的小组就上台表演”。
大家一致赞同。
“那么,”老师随意拿了个纸团,“有请陈品羽小组上台表演。
”台下一阵欢呼。
于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从我们眼前浮现......,过了不大一会儿,她们的表演结束了,效果还不错。
紧接着,杜政熹小组穿着早已备好的古代服装正式庄严地走上台,其表演也惟妙惟肖,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下一组,朱韵翰小组。
”徐老师大声宣布。
哇,这么快就轮到我们啦,我抑制不住的激动。
小组长报了幕,表演开始了。
我饰演的蔺相如正坐着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一边朱韵翰饰演的'韩勃便气冲冲地走了过来:“大人,别怪我多事......”,边说还边配动作。
我依照剧本要求,合数微笑,开始说台词。
演出顺利进行着。
直到第二幕的廉颇上场,我上前迎过去的时候,正要说台词,突然不知台下谁“哈哈”地笑了一声,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扰了一下,顿时脑海一片空白,“下面该说什么来着”,我尽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嗯......嗯......”,我思索着,脸上露出几分难堪。
场面顿时尴尬起来,教室也格外安静,我感觉自己的脸像发烧一样烫。
“哎呀,廉将军,快请起,快请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荆请罪(剧本)
主要人物
蔺相如:赵国上卿
廉颇:赵国大将军
赵惠文王:赵国国王
门客甲:廉颇门客
门客乙:廉颇门客
门客丙:蔺相如门客
(王将军、陈大人、林大人分别由熊力奇、杨岳峰、张佳棣客串)
(旁白):“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群雄割据,逐鹿中原,英才辈出,各事其主。
就在这个人人勾心斗角的动荡年代,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演绎了一段“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
第一幕
(皇宫中,赵惠文王大宴群臣)
(旁白):公元前279年某日,“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在宫中大宴群臣,论功行赏。
谁能料到,在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正孕育着一场不大不小的宫廷争斗。
(陈大人与林大夫议论着上场,王将军走来)
王将军:两位大人好!
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好!(聚在一起小声商议,蔺相如上场)
蔺相如:诸位大人好!
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蔺大人好!
陈大人:蔺大人,您在“渑池之会”上维护了大王及赵国的利益,不畏秦王,令我钦佩不已。
王将军:蔺大人,您居然能言辞犀利地与秦王针锋相对,保持了大王与赵国的尊严。
令秦王不敢小视我赵国,实在堪为吾辈之楷模,百官之典范。
林大夫:不错,蔺大人,此次“渑池之会”,您立下大功,风头盖过了廉颇将军,大王此次大宴群臣,只怕是专门为大人您庆功的吧!
蔺相如: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王将军:林老弟,改日到我府上喝酒去……
(正说着廉颇走上殿来,众人与廉颇施礼)
蔺相如:(拱手)廉将军……
廉颇:(头一转)哼!
(旁白):蔺相如满脸错愕,转而沉思。
赵王侍从:大王上殿。
赵惠文王:诸位爱卿请入席。
文武官员:谢大王!
赵惠文王:上酒,此次“渑池之会”,扬我国威,请众爱卿与本王同饮此杯,祝我赵国国运昌隆!
文武官员:谢大王!
赵惠文王:诸位爱卿,本王此次宴请诸位,主要是因为众卿家为国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在渑池之会上与秦国对抗,丝毫不示弱,尤其是蔺大夫,在会上不卑不亢,扬我国威。
今日,本王要重重犒赏蔺卿家。
蔺相如:(起身)大王,万万不可。
为国尽忠,扬我国威,乃是赵国子民的分内之事,臣之所作所为何足挂齿。
若论功劳,廉将军的功劳最大。
赵惠文王:此话怎讲?
蔺相如:渑池之会上,臣之所以能不辱国威,是因为廉将军不辞劳苦,率大军驻守在秦赵边境,日夜戒备,才使秦王十分忌惮,不敢对大王施威。
赵惠文王:廉将军护驾有功,本王另有赏赐,蔺爱卿就不必推辞了。
好!本王宣布:上大夫蔺相如维护国威,立下大功,拜为上卿,赐玉壁一对;大将军廉颇,护驾有功,晋升为神威无敌护国大将军,赐铠甲一副;其余文武百官,月俸(起身)各加三百石。
户部拨款,犒赏三军。
众臣:(起身齐回)谢主隆恩!
赵惠文王:今日大家当开怀畅饮,不必拘礼。
本王先走一步,请蔺卿家代寡人陪宴。
蔺相如:是!
赵王侍从:起驾!
廉颇:诸位畅饮,我廉某身体不适,恕不奉陪。
蔺相如:(追出)廉将军,请留步!
廉颇:哼,小人得志!(拂袖而去)
(旁白):廉颇弗然不悦地离开了王宫,蔺相如呆立在原地。
望着廉颇远去的身影,蔺相如若有所思。
面对廉颇的不友善,他似乎预感到了,赵国将面临一次来自朝廷内部的危机。
第二幕
第一场
(旁白):请看在廉将军府上发生的事。
门客乙:听说蔺相如已被大王拜为上卿了。
门客甲:对啊,而我们廉将军的官职还在他之下呀,这真是……哎!(摇头)
(廉将军气冲冲地上场)
门客乙:不错,廉将军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那蔺相如凭一张嘴皮子就平步青云,哎……
廉颇:(大声说)想我廉某人,自十三岁从军起,大小征战百余场,纵横疆场,身上伤疤八十余处,凭借一刀一枪奋斗到现在。
而他蔺相如,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宦官门下的食客,仗着能说会道,凭一张嘴皮子就平步青云,有什么真本领?我最看不惯那种人了!
门客甲:下次见到蔺相如,我们一定找他当面理论!
(镜头切换)
(旁白):而此时在蔺相如府中,蔺大人却是忧心忡忡。
门客丙:蔺大人,大王此次拜您为上卿,官职居于廉将军之上,那是无比荣耀之事啊,您似乎一点也不高兴?
蔺相如:拜为上卿那是大王对我的器重,但倘若此事令廉将军产生误会,导致我二人无法齐心协力,这对我、对赵国,可都是得不偿失啊!
门客丙:所以蔺大人才拒绝大王的赏赐。
蔺相如:不错,我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不希望赵国因我与廉将军的不合而闹内讧。
请你嘱咐众家人,凡在街上遇到廉将军府中之人,都应礼让三分,切莫发生冲突。
第二场
(旁白):某日,大街上,廉颇的门客遇到了蔺相如的门客。
门客甲:嘿,那不是蔺大人家的门客吗?
门客乙:是那小子。
门客丙:(笑着走来)两位仁兄,别来无恙乎?
门客甲:(酸溜溜的)托廉将军的福,我们跟着他老人家出生入死,浴血沙场,什么也没得到,倒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门客乙:(嘲讽的口气)哪像你们蔺相爷,耍着那三寸不烂之舌,又是加官,又是进爵。
这真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啊!
门客甲:(打着哈哈)是啊,就连你们这些门客,也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啦!门客乙:(恶作剧式的)那我们还跟他们说些什么?
门客甲:(会意的)对啊,狗嘴里岂能吐出象牙来?
门客丙:(气得浑身发抖)你,你们……门客甲、乙:(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哈哈……第三场
(旁白):某日,大街上,蔺相如与廉颇各自外出。
门客丙:(伸手遥指)蔺大人,看,那不是廉将军吗?
蔺相如:(定睛一看)快,调头,别和他们碰面。
(蔺相如与门客转到了一个胡同里)
门客甲:(大叫)廉将军,看,蔺相如见了我们就跑,果然是怕了将军您。
门客乙:上次我们俩在街上,好好地教训了蔺大人家的门客,替您老人家出了一口气呢!廉颇:(沉思一下,跳下车)你们两个,跟我去看看。
门客丙:蔺大人,上次您叫我们礼让廉将军的门客,我对他们彬彬有礼,却反被奚落。
可您今天见了廉将军就跑,莫非您是怕了他不成?
蔺相如:廉将军对我有些成见,我们还是不碰面的好。
门客丙:蔺大人,您的官职还在廉颇之上,为什么要躲着他呢?
蔺相如:你说说看,秦国之所以还不敢对赵国下手,这是为什么?
门客丙:是因为我赵国全民万众一心,齐心抗敌。
蔺相如:不错,俗话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赵国文有我蔺相如,协助大王治理国家;武有廉将军驰骋沙场、镇守边关,所以秦国不敢来犯。
门客丙:可是蔺大人您与廉将军本应平起平坐,他们也不可欺人太甚。
蔺相如:如果我与廉将军闹矛盾,那么,赵国朝廷上下势必分为两派,明争暗斗,无法一致对外,大量精力浪费在争权夺势的内耗中,秦国必定乘虚而入,百姓又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我宁愿放弃个人利益,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躲着廉将军,以避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廉颇:(深受感动,自言自语道)是啊,有什么比国家的利益更为重要呢?我居功自傲,竟为了一个虚名,与蔺大人过不去。
若不是他大人有大量,不与我计较,我们不是要发生内讧吗?我们发生内讧,秦国就有机可乘。
如果那样,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我怎么这么糊涂啊!
(旁白):蔺相如的一席肺腑之言,使廉颇的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不但由此觉悟到朝
廷内讧对国家的危害,而且由此认识了一个处处以国家为重、心怀天下百姓、心胸坦荡的国之栋梁。
他对蔺相如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他为赵国有这样的贤臣感到骄傲。
此刻,廉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以一个能充分表达诚意的惊人之举,向蔺相如谢罪,与他尽弃前嫌,共同为国效力。
第三幕
(旁白):蔺相如府上,蔺相如正伏案起草公文。
蔺府仆人:大人,廉大将军求见。
蔺相如:快快有请。
蔺府仆人:廉将军,老爷有请。
(旁白)廉颇身负荆棘,一入正堂,就朝蔺相如跪下,众人一惊。
蔺相如:廉将军,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
廉颇:蔺大人,我廉颇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没什么心眼。
若非蔺大人胸怀社稷,大人大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则早已危及国家矣!以往多有得罪之处,望蔺大人莫放在心上。
蔺相如:相如我对廉老将军一向心怀敬佩,老将军快快请起,别再折杀小弟了。
(扶起廉颇)您我二人都是大王的左右手,一文一武,撑起了赵国的半边天,助大王安邦、治国、平天下。
和则利国,斗则祸国。
从今往后,我们尽弃前嫌,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如何?廉颇:蔺大人,我赵国有贤臣如你,真乃社稷之大幸啊!今后,我廉某愿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并肩奋斗,再也不会为名利之事而闹不和了。
蔺相如:好啊,廉兄!团结就是力量。
让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廉颇:对!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旁白):此后十余年间,赵国一片安定,国力一日千里。
而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后入传倾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