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通识课作业

合集下载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等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笔记。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学生需针对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如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等。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案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分析其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创作一个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完整、内容积极向上。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课堂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课堂讲解内容。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要求回答准确、完整,能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要求分析深入、全面,能准确把握案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情节完整,能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5. 所有作业内容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以及笔记整理的准确性。

2. 完整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以及案例分析和故事创作的全面性。

3. 深度与广度: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程度以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4. 创新性:学生在传统文化故事创作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自学导读: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2. 知识梳理: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艺术成就,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四大发明等,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3. 视频观看:观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视频,记录重要观点和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5. 书面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能够展现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三、作业要求1. 自主学习:学生应自主完成作业内容,积极思考、分析、归纳,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 深入理解:学生在自学、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把握其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

3. 团队协作:小组讨论应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倾听和表达,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 书面表达:书面作业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迹工整,符合规范要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理解深度、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2. 同学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组内成员的参与度、观点表述、合作精神等方面,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

3. 反馈机制: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应认真反思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2. 教师指导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设计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理论学习:学生需自学本课时内容,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2. 案例分析:选取历史上或现代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现象(如诗词、书法、戏曲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3. 实践操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种中华传统艺术或文化形式,进行实地调查或资料收集,分析其现状及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

4. 反思总结: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确保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3.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保调查或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书面报告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4. 反思总结部分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所学知识,表达真实、深刻的观点和看法。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书面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2.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优点,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3. 教师对学生的反思总结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智慧树答案传统文化与修身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传统文化与修身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文”最原始的含义是()。

答案:直立的胸前有花纹的人2.广义的文化,包括()项中的四个方面。

答案:物态文化、制度问哈、行为文化、心态文化3.侠义的文化,是指()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答案:精神生活4.直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层次是()答案:物态文化5.下面属于广义文化的是()答案: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传统习俗6.文化的意义在于()答案: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使人区别于鸟兽虫鱼;使人成为人;使人类的文明可以代代相传7.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地理和经济根源在于()答案:复杂的地形地貌;传统经济的多元性8.狭义的文化,不包括物质生活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答案:对9.物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答案:错10.对个体而言,修身是一个认识、感悟、体征的过程,是个体人格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答案:对第二章1.孔子生活的年代是()。

答案:春秋末年2.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仁3.孟子对人性的看法是()。

答案:性善4.《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八条目。

其中八条目的顺序是()答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以朱熹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派被称为()。

答案:闽学6.下面有关王阳明“致良知”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良知”是需要假借外力存在的。

7.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皆发端于人心,具体而言是()答案:羞恶之心,义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恻隐之心,仁之端8.下面属于朱熹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主张理一分殊;构建了以太极图说为核心的儒家宇宙论;主张心统性情9.从孔子开始,“君子”的概念不再是统治者或贵族男子的专利,而是用来表示品行高洁、有道德修养的人。

()答案:对10.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因此无法改变。

()答案:错第三章1.《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道、德2.《老子》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中“道法自然”的“自然”的意思是()答案:自然而然,本来如此3.一般认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生活在()时期。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及其历史渊源;3. 学会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评价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组成要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2. 文献阅读与理解:学生需阅读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或书籍节选,并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操作与创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一件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内容,并按时提交。

2. 文献阅读与理解部分,学生需注明文献来源,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时,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意见。

4. 实践操作与创作部分,学生需确保作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创意性和艺术性。

5. 作业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鼓励创新和合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进行评价。

2. 对于文献阅读与理解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文献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

3. 对于小组讨论与交流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以及观点的独到性和合理性。

4. 对于实践操作与创作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创意性、艺术性和作品是否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整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节日、习俗、艺术、哲学思想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如京剧、书法、中医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了解其历史、发展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 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整理和撰写过程中,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中华传统文化;3. 短文字数不少于XX字,格式规范,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内容的全面性、分析的客观性和短文的逻辑性等;2. 分值:满分XX分,得分将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将作业提交给老师,老师进行批改和反馈;2. 老师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3. 学生可针对老师的反馈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将会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作业的完成过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作业评价环节,教师将根据作业的全面性、分析的客观性和短文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分值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同时也将纳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中,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通过反馈环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于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提高。

同时,学生还可以就老师的反馈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

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社会条件
文化是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人类每一种独特的文化 形态都有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 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国文化离不开养育它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 和社会政治结构等自然条件。 关系:自然环境 长江黄河 经济基础 农耕文明 社会政治结构 家国同构
众资沃江 多源,河 的,有纵 华养丰横 夏育饶, 子了的土 孙人生地 。口存肥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密切相关。 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宽广,形成良好的生存条件,使中 国文明得以产生与发展。 地形复杂多样,千姿万态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众 彩纷呈的华夏文化,使它呈现出多元格局。 农业社会和草原游牧社会的交互渗透和影响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自然环境
决定 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性。
这种关于人与地的思考,后来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 的中心课题。
黑格尔把地理对文化的影响根据为三类:
(1)干燥的高地和广阔的草原 游牧文化 崇尚武力 善骑好勇 (2)巨川大江流经的平原流域 农耕文化 血缘政治 德性文化 (3)和海相遇的海岸区域 海洋文化 地缘政治 智性文化(商业文化) 黑格尔:“大海邀请人从事征服,从事掠夺,同时 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 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人们卷进无穷无尽 的依赖里边。”
对 峙
●游牧民族经常入主中原,
抵 抗
汉武帝十征匈奴; ● 唐太宗击败突厥 ● 明成祖远征北漠讨伐 前来侵犯的鞑靼和瓦刺

建立半农半牧的王朝。 ●游牧人勇猛善战, 粗狂强劲,富于流动性; ●中原农人,安土重迁, 常处于防御被动状态。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提高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用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如历史书籍、文化研究文章等,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字数不少于100字。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制作一份小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讨论结果、个人观点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实践调查:学生需进行一次关于本地传统文化的生活实践调查,如了解当地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并写下自己的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过程、传统文化特点、个人感受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

4. 思考题:请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3. 提交的作业需符合格式要求,阅读感受、小组讨论报告和实践调查报告需按照规定的格式排版;4. 思考题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态度以及提交时间;2. 老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成绩;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针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将给予解答;2. 学生可对作业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实践调查和思考题的完成,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通识课作业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1101 俞姝慧1101500125
第一部分
每一个女生都有一颗向往古典美女的心,我希望自己追求的美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气质。

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丰富内在的有效手段。

身为一位骄傲的中国人,怎么可以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历史!所以在选课的选项中看到这门课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课。

在五次课的学习中,我越来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起来。

从第一次课中,张老师介绍了文字源流,中国文字的变化让我钦佩不已。

尤其是一个“教”字的具体变化分析,我觉得好神奇,居然能用这种类似于图画的方式将一个字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

第二次课的婚俗也让我学到很多。

原来我看着简简单单的一件喜事这么有讲究。

从古至今婚俗的演化等知识让我对古代以及现代各个地区的婚礼习俗有了很多的了解。

同时我也感觉到现代男性的压力,真是庆幸我家是两个女儿。

第三次的丧俗也是,我一直都不太了解这个方面,因为家里还没有经历过。

这次课听下来才知道原来其他地方和我们家乡的习俗差这么多。

我们家乡的葬礼都很简单,两天停尸期间做法事安慰亡灵,然后是一个比较正式讲究的形式——入棺。

第二天早上去火化,大家都要抢当天第一个火化的头魁,所以基本上都是凌晨就出殡,火化前家属必须大哭大闹,火化后工作人员直接将部分骨灰装入骨灰盒捧出来交给死者的长子或是其他最亲的家属,回来后将骨灰送到公墓地或是村里的祠堂放置。

这时葬礼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家属每七天做一次祭祀直到七七,这样整个过程就结束了,但也有部分人家做百天和一周年。

普通人家就在七七之后每年的清明才祭祀。

第四次课讲的是器物,刚开始主要是对鼎的介绍。

本人一直对这一类文物很有兴趣,平时旅游也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在参观时做些笔记,然后回去后百度再查一些相关文物的历史进一步了解。

而这节课的内容也勾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关于本课程,本人表示非常满意,老师上课很认真很负责,语言幽默风趣,上课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对于这个课,我有些建议,不知是否实用,仅供参考。

因为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关于文化习俗方面,在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老师可以考虑点名让同学讲讲他自己家乡的风俗,这样我们的知识面会更广,毕竟老师能了解到的也只是部分地区。

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学生了解更多,也可以让老师学到新的常识。

张老师第一节课也讲到第三节课留给同学上去讲,本质和我的建议相同,但我觉得当时这个办法不可行的原因就是太正式,让学生排斥。

而我的形式更加自然,老师在讲到某个方面时随机点名抽同学来分享一下。

另外,这门课如果只是枯燥的介绍可能勾不起学生们的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多加些图片、视频方式的介绍。

第二部分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故乡——奉化。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小城市。

有四大特产:芋艿头、水蜜桃、大白鹅、千层饼。

这里还有一个闻名于全国的滕头村——全球生态500佳"、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等等。

江泽民同志1991年视察滕头时曾经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案例中,宁波滕头村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进驻2010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的乡村。

这一直都是奉化人的骄傲。

另外,奉化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作为蒋介石的故乡,有许多旅游景点:蒋氏故居景区、杜鹃谷、千丈岩、溪口博物馆、武岭门、文昌阁、剡溪小筑、丰镐房、摩诃殿、玉泰盐铺、藏山大桥、宋丞相魏杞墓、蒋母墓等。

溪口雪窦山名胜区因是现代历史人物蒋介石父子的故里,更兼风光秀美,不乏史迹而名闻国内外,成为旅游热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尤其近几年大力度的宣传的弥勒文化,斥巨资造起的弥勒佛像吸引了不少海内外的游客。

我的家乡的民俗方面应该与浙江普通的民俗差不多。

丧俗和婚俗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般来讲,结婚就是男方出房子,女方出车子。

如果有一方家境特别不佳的,可能就不考虑购车,房子的装修方面也忽视一点。

酒席一般都是女方出钱办,但在婚礼当天的拦轿门、席上客的红包就由男方出,但一般总数在一万以内。

酒席办三天,婚礼前后各一天,这两天的客人相对比较少,一般就是从较远的地方赶过来的亲戚和一些提前来感受喜事气氛的亲戚的孩子。

普通的在同个城市的亲戚基本就是结婚当天来。

婚礼就是中午在女方家吃,新婚夫妻向女方亲戚敬酒,介绍。

下午喜车队在城市里游行,傍晚4点左右(具体看不同人家的安排)到男方家,然后男方亲戚迎接新娘,晚饭就是向男方亲戚敬酒,亲戚说祝福语。

丧俗方面,和老师上课说的没什么出入。

不过我们基本已经不用棺材了,就是一个精美的骨灰盒。

城市里的人基本都葬到公墓地,农村有祠堂的就将牌位和骨灰盒放在祠堂。

这个专门放骨灰盒的祠堂只在清明和过年时开放,要么就是有新的死者入住时,平时都处于封闭状态。

我的家乡有比较多的名人墓,所以各种文物出土也比较多。

当地的博物馆里有很多陶瓷、早期工具等。

著名的河姆渡遗址也在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