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教案示例
发电机教案示例

发电机教案示例教案标题:探索发电机的原理和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发电机的基本原理;2. 掌握发电机的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教学内容:1.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 发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3. 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铜线、铁芯、磁铁、电源线、电池、导线剪刀等;2. 实验器材:万用表、镊子、焊锡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向学生简单解释发电机的基本原理:通过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来产生电能;2. 分享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到发电机的重要性。
步骤二:展示发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10分钟)1. 展示一个发电机的实物或图片,介绍其主要组成部分:铜线圈、磁铁、铁芯等;2. 解释每个组成部分在发电机工作中的作用。
步骤三:制作简易发电机(30分钟)1. 根据提供的材料协助学生制作发电机;2.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a. 将铜线围绕铁芯绕制成线圈;b. 将线圈的两端与导线焊接连接;c. 将磁铁放置在铁芯的两侧;d. 将线圈固定在铁芯上;e. 连接电源线和电池。
步骤四:实验验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0分钟)1. 连接发电机与灯泡或小风扇等负载器件;2. 观察负载器件是否正常工作;3. 解释发电机产生电能的原理。
步骤五:总结和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使用体验;3. 提出一些发展思考题,如:如何提高发电机的效率?如何应用发电机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发电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改变线圈的圈数、改变磁铁的大小等,观察对发电机工作效果的影响;2. 学生可以利用发电机制作一些小巧玩具,如手摇发电机、自行车动力发电机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发电机的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 检查学生对发电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的理解程度;3. 评估学生对发电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等。
发电机教案

发电机教案【篇一:交流发电机(教案一、二)】江西省新余市渝东大道1629号电话:0790-*******江西省新余市渝东大道1629号电话:0790-*******江西省新余市渝东大道1629号电话:0790-*******江西省新余市渝东大道1629号电话:0790-*******江西省新余市渝东大道1629号电话:0790-*******【篇二:汽车发电机教案】课时计划第 5 周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篇三: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线圈谁给电路供电?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物理高中发电机实验教案

物理高中发电机实验教案
实验仪器:发电机、导线、磁铁、电池、灯泡、开关等。
实验步骤:
1. 将发电机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其连接好电源线和灯泡。
2. 在发电机的铁心上固定磁铁。
3. 将发电机的手柄转动起来,观察灯泡是否会亮起。
4. 改变磁铁的位置,或者改变手柄转动的速度,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实验原理:
当磁铁在发电机的铁心上旋转时,产生一个电流。
这是由于磁场相对于线圈的运动会在线
圈内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通过导线传输到灯泡上,使灯泡亮起。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当磁铁旋转时,会产生电流。
而当改变磁铁的位置或者手柄的转动速度时,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这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相对于线圈的运动而产生
电流。
扩展实验:
1. 改变磁铁的极性,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磁铁,观察对电流的影响。
3. 探究在不同磁场强度下发电机的工作情况。
这些扩展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发电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
知识。
初中物理发电机教案

初中物理发电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发电机转子和定子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准备:1. 发电机模型。
2. 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电是如何产生的?2. 学生回答:通过发电机产生。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原理。
二、讲解发电机原理(15分钟)1. 介绍发电机的基本构成:转子、定子、磁极、线圈等。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3. 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转子带动磁场的转动,使定子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4. 强调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感应电流的产生。
2. 展示发电机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电机的构造。
3. 教师操作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2. 学生回答:通过转子带动磁场的转动,使定子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3. 教师总结:正确。
发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的构造及作用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总结发电机的原理。
2. 请学生思考:发电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发电机的原理,明白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并操作发电机模型,加深了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发电机——体验电动力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发电机——体验电动力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教育更加显得重要。
而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关键。
这次我为小班准备了一堂有趣的科学实践课——小小发电机——体验电动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和电能的概念。
2.认识发电机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动力的应用。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发掘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制作小小发电机的过程。
3.体验电动力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具:铜线、创意面板、铁芯、螺丝刀、电池、铁丝等。
2.材料:电路板、铜导线、铁芯、铁丝、电池、胶带等。
3.场地:教室或者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向小班的幼儿们引入今天的活动。
“大家知道电是什么吗?”“电是能使东西发光、热、运动、发声音、发生化学反应等的一种能量。
”小朋友们回答道。
“非常好,电力是怎么来的呢?”我故意挑起了幼儿们的好奇心。
“是插座里的电吗?”一个小女孩猜测道。
“有些是,但是有些电是从太阳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得来的。
”我指导幼儿们认识电的来源。
“我们今天要做什么事情呢?”我问道。
“做小小发电机!”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讲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且解释了电路的作用和构造要素。
铜线是有导电性的线,而铁芯可以吸引和产生电磁力。
当电池的正极与铜线相连时,铜线会传导电流形成磁场,当铜线旋转时,它就会对铁芯产生电流,就能产生物理力。
3.制作小小发电机我向幼儿们展示了手工制作小小发电机的材料。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制作任务。
每一组的任务都包括铁芯的制作、线圈的制作、装配和测试。
所有的材料都已准备好,我会根据幼儿们的实际能力酌情提供适当帮助。
我们要制作铁芯。
铁芯可以使用一根钢丝。
我们需要将钢丝折弯成U形,两端留下一段长钢丝作为旋绕线圈的铁心。
发电机教案示例

发电机教案示例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
而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学的纲领,一份好的教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电机教案的示例,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发电机的三大部分:励磁系统、转子与定子等。
3.学习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
4.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电能转换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1.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电能转换的基本原理。
2.了解励磁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3.分析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将一部分芯片、电池、铁丝等材料简单摆放在讲台上,并询问学生关于电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2.呈现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电路图等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原理,并且详细讲解励磁系统、转子、定子等三个部分的作用。
3.探究环节通过PPT演示,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分析、“解析”发电机中的三大部分:励磁系统、转子、定子等。
并利用实验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电量的大小与功率、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
4.拓展环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关于电能转换中的相关知识讨论。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解释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观念的变革。
5.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学习发电机的意义和科学价值,并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估1.利用小测验、课堂演讲、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估。
2.利用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估。
六、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教案时,通过设置多个环节,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发电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以领略科技发展的历史,增强他们对于科技的兴趣与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电能转换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线圈谁给电路供电?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发电机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发电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如何利用磁铁和导体,制作一个简单的发电机。
3. 培养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游戏:探索磁铁(5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分辨磁铁的正负极性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为后续制作发电机打下基础。
2. 讲解发电机工作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制作发电机(40分钟)(1)准备材料:铜线、磁铁、绕线管、铁芯、螺丝、钳子、绝缘胶带等。
(2)制作步骤:1)将铜线绕在绕线管上,制作成线圈。
2)将线圈放在铁芯上,用绝缘胶带固定。
3)将磁铁放在铁芯旁边,与线圈相对。
4)用螺丝固定铁芯和磁铁。
5)将线圈的两端与LED灯相连,制作出简单的发电机。
4. 实践观察(10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手工制作的发电机,在旋转发电机的同时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和收尾(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忆制作过程,总结并分享制作发电机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学重点:1. 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会制作一个简单的发电机。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制作行动。
教学方式:1. 游戏。
2. 讲解和展示图片等形式。
3. 实践制作。
教具准备:1. 磁铁。
2. 铜线、绕线管、铁芯、螺丝、钳子、导电胶带等发电机制作材料。
3. LED灯。
教学过程:1. 游戏:探索磁铁游戏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正负标志的磁铁,让孩子们分辨其中的正负极性,并且观察当正极和负极相接触时的现象。
2. 讲解发电机工作原理通过图示以及讲解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物理知识等。
3. 制作发电机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引导孩子们根据要求制作简单的发电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机教案示例
发电机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
4.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教具
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自制交流电的产生演示器(参见图12—l)一台,两把小刀,交流发电机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什么叫电磁感应?(教师强调“闭合”、“切割”)提问: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强调“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磁感线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
”)
提问: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沿图1(出示小黑板)中
箭头方向运动时,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教师可用铝芯导线作直导体,两端用细软铜线连成闭合电路,把两条形磁体放在两堆书上,让铝芯导线在磁场中分别做图中的运动。
)
2.进行新课
发电机原理
提问:把上述直导体弯成线圈,使它在磁场中转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呢?
教师边提问边动手,把铝导线弯成线圈并在磁场中转动,让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明: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线圈上装一个转轴,并用铁架台固定,做成图2所示的装置,转动线圈,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是水平方向的,线圈转动时,ab边和cd边切割了磁感线,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发电机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制成的。
板书:〈第二节发电机
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的构造
教师讲:实际利用上述原理制成发电机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线圈转动时,会带动输出电流的铜线缠在一起。
提问: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
生思考讨论一会儿之后,出示铝环、电刷等并装上(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直接出示课前装好的一套装置),让学生拿着电刷靠在两铝环上,转动线圈,观察铝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
教师讲:为了使输出的电流较大,实际制作发电机时,导线要绕成多匝线圈。
出示手摇发电机,简介构造。
板书:〈2.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演示:摇动发电机大轮,小灯泡发光,验证了上述理论。
交流电与直流电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有些什么特点。
要研究电流的特点,就需要借助电流表,教师边讲边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要求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指针左右摆动,表明电流方向在周期性地重复变化。
引出交流电、直流电的概念,并加以区别。
板书:〈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提问:为什么这种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在改变呢?
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决定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这二者之一变化所引起的,在刚才这种发电机中,磁极是固定的,
所以,这种发电机中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所引起的。
下面我们用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
演示:在线圈ab边和cd边上用透明胶绑两把小刀,刀口朝转动方向,转动线圈,学生观察刀口的方向变化情况(即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情况),验证上述分析的结论。
讲解:这种发电机由于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所以称为交流发电机。
下面进一步研究电流变化的特点:
结合模型和挂图分析,把任意一边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画出来(图3),线圈每次转动到A、B两点时,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电流方向也要发生改变。
所以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讲解: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不给定义),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秒,频率是50赫兹,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
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所以频率是50赫兹的交流电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交流电跟我们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有所不同,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
板书:〈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秒,频率50赫。
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不变。
〉
讨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①发电机输出什么能?
②要发电机发电,我们必须给它提供什么能?这种能量从哪里得到?
板书:〈4.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然后教师结合课本彩图介绍水电站和实际的大型发电机。
3.小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4.作业:在课上做练习1、2题,思考练习3。
(四)说明
1.本节属于应用课,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本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所限,不容易看懂书上的图形,更难通过静止的图形想象连续的运动过程,所以,制作直观的模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很多学生看到课本中的图12—5甲、丙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就认为导线切割磁感线,图乙、丁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就认为导线没切割磁感线,本教案中在ab边和cd边上绑两把小刀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排除学生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