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其他课程]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其他课程]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efa92da38376bae1fae59.png)
细胞教学目标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
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
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在右边图中,一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
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
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熟悉科学下册的内容和研究要点;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元一:植物和人类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人类对植物的利用等。
单元二:动物和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包括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活性等。
单元三:天气和季节教学内容包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等。
单元四:地球和环境保护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结构、环境保护等。
单元五:物体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内容包括物体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计划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综合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将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计划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以便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按照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包括若干个课时。
具体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七、教学辅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环境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环境应该安全、整洁、舒适。
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室准备工作,确保教学环境的良好状态。
以上是《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的完整内容。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校五年级共有三个班,各47、47、46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生命的奥秘”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备课教案(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本校五年级共有三个班,各47、47、46名学⽣,这些学⽣对科学课程⾮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观察能⼒、语⾔表达能⼒、思维能⼒等都有了提⾼,他们能独⽴完成⼀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合作,进⾏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具备⼀定的科学素养,⽽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的⼀⽣”、“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以学⽣的⽣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构建,做到了⽣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标“⽣命的奥秘”单元引导学⽣微观认识⽣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让学⽣明确⽣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的⽣命,体会与⽗母的亲情,感受⽗母养育的艰⾟,通过搜集、整理⾃⼰⽣长发育过程的照⽚资料,分析、归纳、推理⼈的⽣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命体的共同特征。
“⽆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体内部的能量为切⼊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定的逻辑性。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采⽤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进⼀步认识到⼤⽓层对地球及地球⽣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们⽣活的关系,培养学⽣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1.杯子变热了 2.水变热了 3.谁热得快 4、它们会生热吗 5.温度计的秘密 6.自行车胎为什幺爆裂 第二单元——春夏星空 7.春季星空 8.夏季星空 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9、认识光 10、玩镜子 11、潜望镜的秘密 12、彩虹的秘密 13、凸透镜 14、照相机和眼睛 第四单元——和谐的自然界 15、蚯蚓找家(新授课) 16、变色龙(新授课) 17、植物向哪里长(新授课)
18、生物与信息(新授课)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新授课) 20、珍稀动植物(新授课)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备课 21、白天与黑夜 22、昼夜与生物 23、四季更替 24、弯弯的月亮 25、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导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教案以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验和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水和空气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和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和空气的物理特性。
2. 实验步骤:a. 请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水的物理状态变化过程;b. 请学生用吸管吹气,观察气体的可压缩性;c. 请学生利用水的浮力原理制作气球火箭。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观察到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和气态,并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同时,通过观察吹气的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气体的可压缩性。
最后,通过制作气球火箭的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气体的浮力原理,并观察到气球火箭的运动。
二、动物的饲养与观察1. 实验目的:通过动物的饲养与观察,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学生饲养小动物,如蚕、蛙等,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b. 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c.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动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在饲养小动物的实验中,能够观察到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环境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学生可以发现动物的适应能力是根据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
三、植物的观察与实践1. 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的观察与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 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b.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c. 学生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实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实地考察,能够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和适当的温度等。
【K12学习】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小学科学下册教案单元《凸透镜》教学计划单元分析: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
在《凸透镜》中,孩子们会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自制望远镜,领略神奇的折射现象;在《照相机和眼睛》中,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条目如下:科学探究:1.能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物质世界:1.了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生命世界: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映;注重个人保健科学方法的训练是本套教科书的“魂”,是教科书编写的主线。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趣味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能仅满足于把实验搞得热热闹闹,而要启发学生做深入的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而且,也不应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
二、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2.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尝试制作望远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科学知识:1.了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基本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4.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1.凸透镜教材分析:玩放大镜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教学目标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
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
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在右边图中,一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
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
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
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
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
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
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
图中一生说:“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
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
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我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重点: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难点: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幅学生交流所获得信息的场景,图中的三位女同学分别在介绍自己获取的信息:“医生阿姨说,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
”“听妈妈说,我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倒立着的……”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生命科学知识。
如:人是胎生的;胎儿在母体中是倒立的等。
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这样,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利于培养他们乐于与人交流的态度。
活动二:你知道吗?教科书中出示了两个资料卡,规范学生对“人的生育方式”的认识。
第一个资料卡是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了胎儿的发育过程。
图中分别展示了1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9个月胎儿发育情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胎儿的发育过程。
第二个资料卡是以文字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胎儿的形成—发育—出生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这样通过课前搜集—课上交流—规范认识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我还想知道……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
对于神奇的生命世界学生心中肯定会有很多个“为什么”,这一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说出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科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们提出问题的场景。
教科书中的两个问题:“我想知道双胞胎是怎么回事?”“什么是试管婴儿?”,只是一种问题的提示,而并非“唯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实际,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由活动:教科书设计了两个活动指向:一是体验活动。
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让我们做个游戏体验一下吧。
这个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由此产生对母亲更加感激的情感。
教科书中出示了一幅学生“做怀孕妈妈”的游戏场景图,图中的小朋友腹前都系上了一个沙袋,他们有的在爬楼梯,有的走路,有的弯腰拾东西等,通过体验身体负重状态的行动感受,亲身体验到妈妈怀胎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谢妈妈的情感。
二是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
让学生将通过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再度获取得到的科学知识以及经历游戏体验后的感悟,动手整理下来,形成一份生命手册,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教科书中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一幅学生讨论制作生命手册的场景:“我的生命手册要从胚胎的形成写起……”这句话只是一种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生命手册的内容、图片、文字等。
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让生命手册既美观又丰富。
这样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能力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拓展活动:教科书中设计的拓展活动是“进一步积累材料,丰富自己的生命手册”,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多方面去获取信息,将各种信息及时记录在自己的生命手册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好方法。
人的一生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数据,通过绘制青春期生长发育条形图和曲线图,能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2、懂得青春期如何加强卫生保健。
3、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变化。
重点:学会整理数据,通过绘制青春期生长发育条形图和曲线图,能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变化。
活动过程:活动一:人的一生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一是教科书呈现一幅几名学生围坐讨论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交流生活中发现的自己身体的变化情况和了解到的周围人的身体特征,如“我从7岁开始换牙”、“我爷爷脸上有皱纹了”,两个学生在比较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一生在分析整理体检表。
学生交流语言和动作仅是一些提示,目的是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二是学生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结果的整理。
教科书上留出一段空白,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图表示。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身体特征,并把自己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是进行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和衰老期(60岁以后)四个发展阶段,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的一生分期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活动展示了两名学生的活动情境图,图中一名学生说:“我用条形图表示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另一名学生说:“我能绘制自己的体重曲线图。
其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人的身体发育变化情况,学会通过观察图形了解青少年身体变化的规律。
至于图形的选用可让学生自行确定,以体现自主和创新。
另外,教科书呈现的两个图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图标出的是数字和单位,而第二个图只画出了坐标的横轴和纵轴,而且两位学生的语言不同,前者说:“我用条形图表示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后者说:“我能绘制自己的体重变化曲线图”,这样编排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科学探究思路。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研究结果。
如学生会知道自己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表达与交流的文字,这正体现了本套教材空间大,开放性强的突出特点。
活动三:青春期如何搞好卫生保健呢?教科书首先展示了一幅学生讨论图:一生说:“应当加强体育锻炼”,是指体育锻炼方面;一生说:“要和别人多交流”,是指心理素质方面;一生说:“还应该注意……”,是指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认识应当注意的事项。
然后,教科书以资料卡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人在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特征及男、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差别等。
自由活动教科书以“推测我的未来”为主题,展现了几个学生自由活动场景图:一生边画图边说:“这是20年以后的我”,一生对另一生说:整理一下我们的照片吧,一生在模仿老年人走路。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围绕自己未来的身体变化情况自由开展推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年龄段的人在身体、心理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拓展活动:教科书提出了让学生调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外形特征的活动建议。
目的是拓宽学生对人的一生的身体特征认识的范围,知道人的生长发育变化是有差异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从事的劳动等方面的不同会具有不同的特征。
我像谁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3.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重点: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难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活动过程: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活动一:找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本活动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中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境图:一个学生对着小镜子说:“我的脸型像爸爸”,一个学生看着照片说:“我的眼睛不像妈妈”,另一个学生指着耳朵但没有出现语言,其中隐含着多个指向,她可能说自己的耳朵和姐姐相同,还可能说自己的耳朵和爸爸相同,或着在说自己的耳朵和爷爷的不同等,当然除了耳朵之外,还可以比较其他的身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