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长距离输气系统各站工艺流程

2018年06月长距离输气系统各站工艺流程姚绪波(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针对长距离管道输气系统进行研究,优化各个站的工艺流程,使其满足长距离输气的技术要求。
输气首站、增压站和清管站的输送流程存在差异性。
有必要研究各种的工艺流程,降低各种能量的消耗,提高长距离管道输气的效率。
关键词:长距离;输气系统;工艺流程为了完成长距离管道输气的任务,对长距离输气系统的各站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选择最佳的输送工艺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输送量,满足用户的需要。
输气站是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针对长距离输气站的特点,实现压气、输气、清管、配气等功能,达到长距离输送管道系统的工艺要求。
1长距离输气系统的输气站概述长距离的输气管道系统,从输气首站开始,一般首站建设在天然气田附近,是长距离输气的起始站,如果气田的压力足够大,在输气首站可以不设计压缩机,通过调压处理,使其进入到输送管道系统。
中间站是当天然气的压力降低后,需要给天然气增压处理,实际属于增压站,中间站的位置通过计算获得,用于收发清管器,用于分输、调压和计量。
末站属于干线的末端,可以作为城市的配气站使用,将天然气分配给各个区域,再分输给用户,达到长距离管道输送的终点。
接收清管器,也可以建立地下储气库,实现调峰处理。
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的输气站的布局符合长输管道系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
具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周边环境符合输气站的安全标准。
2长距离输气系统各站工艺流程长距离输气系统各种的工艺流程,包括压气工艺流程,越站的工艺流程,气体净化和脱尘工艺流程,清管器收发工艺流程,调压计量工艺流程等,依据各个站的功能,确定优化的工艺流程,满足长距离管道输送的技术要求。
辅助的工艺流程包括给排水工艺流程、通信、监控系统流程等。
2.1输气首站、中间站及末站的工艺流程输气首站实现调压、计量、气体组分分析、发送清管器等功能,对天然气的水露点进行检测,保证天然气顺利进入到输气管道系统。
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典型输油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
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
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一)输油首站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
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较安全,但相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
也可以采用双管,操作阀门设在罐区内。
(5)倒罐流程可在管线停输和不停输两种情况下进行,后者流程较为复杂,需设专门的倒罐泵。
为了简化流程,也可不设专门的倒罐流程,采用给油泵在停输的情况下进行倒罐。
【生产管理】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教材(DOC 43页)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教材(DOC 43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三章输油站场及阀室第一节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
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
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一)输油首站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
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较安全,但相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一、组成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组成;输油站就是给油流一定的能量(压力能和热力能),按所处位置分首站、中间站、末站;中间站按任务不同分加热站、加压站、热泵站(加压、加热);首站:输油管道起点的输油站,任务是接受(计量、储存)原油,经加压、加热向下一站输送;输油管道终点的输油站称末站,接受来油和把油品输给用油单位,配有储罐、计量、化验及运转设施。
二、输送工艺1、“旁接油罐”式输送工艺:上站来油可进入泵站的输油泵也可同时进入油罐的输送工艺,油罐通过旁路连接到干线上,当本站与上下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起缓冲作用特点;a 各管段输量可不等,油罐起缓冲作用;b 各管段单独成一水力系统,有利于运行调节和减少站间的相互影响;c 与“从泵到泵”相比,不需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简单。
2、“从泵到泵” 输送工艺:为密闭输送工艺,中间站不设缓冲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特点:a 可基本消除中间站的蒸发损耗;b整个管道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充分利用上站余压,减少节流,但各站要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c工艺流程简单。
三、输油站的基本组成1、主生产区(1)油泵房(输油泵机组、润滑、冷却、污油回收等系统);(2)加热系统(加热炉和换热器);(3)总阀室(控制和切换流程);(4)清管器收发室;(5)计量间(流量计及标定装置);(6)油罐区;(7)站控室;(8)油品预处理设施(热处理、添加剂、脱水等)。
2、辅助生产区(1)供电系统(变、配、发电);(2)供热系统(锅炉房、燃料油系统、热力管网等);(3)给排水系统(水源、循环水、软化水、消防水等);(4)供风系统(仪表风、扫线用风);(5)阴极保护设施;(6)消防及警卫、机修化验、库房、办公后勤设施等。
四、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1、满足输送工艺及各生产环节(试运投产、正常输送、停输再启动等)的要求。
输油站的主要操作:a、来油与计量;b、正输;c、反输(投产前预热管道或末站储罐已满、或首站油源不足,被迫正、反输以维持热油管道最低输送量);d、越站输送(全越站、压力越站、热力越站);e、收发清管器;f、站内循环或倒罐(机组试运转或烘炉);g、停输再启动。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一、概述输油站场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从生产地经过输送系统,最终到达使用地的重要枢纽。
典型的输油站场工艺流程包括原油接收、初步处理、分输、储存、降压、加热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环节的工艺流程。
二、原油接收1.接收:原油从生产地通过管道输送到输油站场,经过压力控制装置进入站场。
2.分析检测:对接收的原油进行密度、粘度、含硫量等指标的检测,以确定原油质量等级。
三、初步处理1.沉淀分离:将原油经过沉淀槽,使其中悬浮的杂质沉淀下来,以净化原油。
2.脱水:使用脱水设备将原油中的水分去除,防止腐蚀管道设备。
四、分输1.分输管道:将处理好的原油通过分输管道输送到不同的储存罐或另一处理单元。
2.分输控制:对分输管道的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
五、储存1.储罐:将原油储存在不同种类的储罐中,按需存储,方便后续分配。
2.液位监测:对储罐液位进行实时监测,防止过载或漏油情况发生。
六、降压1.降压装置:使用降压设备将高压的原油降至适宜的运输压力,以保证输送安全。
2.压力监测:对降压装置的压力进行监测,确保输出压力稳定。
七、加热1.加热系统:在原油输送过程中,通过加热设备将原油加热至一定温度,降低油的黏度,有利于输送。
2.温度控制:对加热系统的温度进行调节,确保原油在输送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八、总结典型的输油站场工艺流程包括原油接收、初步处理、分输、储存、降压、加热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设备和控制系统,保证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安全、高效地运行。
输油站场的工艺流程对输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保证输油站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输油工艺流程

输油工艺流程
输油工艺流程是石油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工艺流程,用于将原油从油田运输到炼油厂或储存设施。
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采油、输油、分油和储油四个环节。
首先是采油环节。
采油是指从油藏中将原油开采出来的过程。
通常采用抽油机将原油从井口抽取出来,并通过管道输送到输油站。
在采油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油井的修井和维护等工作,以确保原油的顺利开采。
接下来是输油环节。
输油是指将原油从输油站输送到炼油厂或储存设施的过程。
输油通常使用管道作为输送介质,通过泵站将原油推动到目的地。
输油管道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输油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后是分油环节。
分油是指将原油按照不同的组分进行分开的过程。
原油中含有多种组分,如石蜡、重质油和炭黑等。
在分油过程中,使用分油塔和分离设备将不同组分的原油进行分离,并获取所需的产品。
分油过程需要注意产品的纯度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是储油环节。
储油是指将分离出来的产品进行储存的过程。
原油通常需要储存在储油罐中,以备后续使用。
储油罐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储油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储油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输油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
整个工艺流程需要密切协
调和配合各个环节的工作,以确保原油的顺利输送和处理。
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输油工艺流程在石油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输油站工艺流程

(3) 正输流程
➢先泵后炉流程: 罐→阀组→泵→炉→阀组→下站(首站) 上站来油→阀组→泵→炉→阀组→下站(中间站)
➢先炉后泵流程: 罐→给油泵→阀组→炉→泵→阀组→下站(首站) 上站来油→阀组→炉→泵→阀组→下站(中间站)
用于管线的正常输油。
(4) 反输流程
④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实现加热炉系统的轻型化和预制化。
间接加热的缺点: ① 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 ② 要求的自控水平和操作水平高; ③ 热媒为一种低毒有机化合物,当热媒温度高于60℃时,热 媒与大气接触发生氧化,所以必须用氮气密封。
3、加热炉承受高压,投资大,危险性大 加热炉内压力为泵的出口压力,高达6.0MPa,炉管及 附件都处于高压下工作,钢材耗量大,投资增加,加热 炉在高压下工作,易出事故,且难以处理,严重时可能 引起加热炉爆炸。
我国过去建设的管道采用先泵后炉的流程,是与旁接罐流 程分不开的。在旁接罐流程下,若采用先炉后泵,则进站 压力较低,加热炉受上一站的控制。目前我国有些管线已 经将先泵后炉的流程改为先炉后泵流程。新设计的管线, 不论是采用“泵到泵”输送还是采用“旁接罐”输送,都 应设计为先炉后泵流程,但进站压力一定要满足加热炉工 作压力的需要。
我国过去所建管线使用的加热炉多为方箱式加热炉, 炉膛大、热惯性大,升温降温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 般在正式投入运行前要先用木材等烘炉5天左右。若管 线突然停输,由于炉内温度很高,炉管内的存油会汽 化,使炉管内压力过高,或结焦穿孔,易发生事故。
2、间接加热
以某种中间热载体为热媒,燃料直接加热热媒,在换 热器中热媒加热原油。 目前油田上广泛采用的水套式加热炉即为一种间接加 热系统。另外,在东复线上,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热 媒炉间接加热系统是长输管线上广泛使用的原油加热 系统,并已开始在老线的改造中使用。
石油管道输油工艺流程

石油管道输油工艺流程一、概述1、长输管道组成线路和输油站2、长输管道的输送方式(1)“罐到罐”(2)“旁接油罐”(3)“从泵到泵”二、输油站工艺流程输油站的工艺流程是油品在站内的流动过程,是由站内管道、管件、阀门所组成,并与其他输油设备(包括加热炉、输油泵和油罐)相连的输油管道系统。
该系统决定了油品在站内可能流动的方向、输油站的性质个所能承担的任务。
1、首站工艺流程①收油进罐流程②正输流程③热力越站流程④站内循环流程⑤反输流程⑥发清管器流程2、中间热泵站工艺流程①正输流程②热力越站流程③压力越站流程④全越站流程⑤收、发清管器流程⑥反输流程3、中间泵站工艺流程①正输流程②压力越站流程③收、发清管器流程④反输流程4、中间加热站工艺流程①正输流程②热力越站流程③收、发清管器流程④反输流程5、末站工艺流程①收油进罐流程②发油流程③站内循环流程④收清管器流程⑤反输流程三、工艺流程操作原则(1)不得擅自操作流程(2)“先开后关”(3)先导通低压部位,后导通高压部位;反之,先切断高压,后切断低压(4)操作阀门缓开缓关(5)由正输流程倒压力越站或全越站前,上一站出站压力必须先降到允许出站压力的一半。
(6)由压力越站或全越站倒正输流程前,上一站输油泵的运行电流控制在最大允许电流值的85%以下。
(7)倒为站内循环流程时,应先降低本站流量(8)管道超压,压力调节系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调节到正常,需要停泵,同时报告上级调度并查找原因(9)启停输油泵,执行泵的操作规程。
(10)旁接油罐运行时,由正输流程改为全越站流程时,下一站要及时降低输量。
(11)正输流程改为反输流程,末站应储备不少于反输总量的油品。
各站压火降温后,首站开始停泵,紧接着各站按正输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改站内循环流程,导通反输流程,末站开始反输。
(12)由正输流程倒为全越站流程时,先停炉后停泵;反之,由全越站流程倒为正输流程时,先启泵后点炉(13)对停运的管道,如果不扫线,需定期活动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
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
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一)输油首站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
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较安全,但相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
也可以采用双管,操作阀门设在罐区内。
(5)倒罐流程可在管线停输和不停输两种情况下进行,后者流程较为复杂,需设专门的倒罐泵。
为了简化流程,也可不设专门的倒罐流程,采用给油泵在停输的情况下进行倒罐。
(6)输油泵根据需要可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结合的运行方式,由于输油泵运行方式的不同,管线的连接流程也不相同。
(7)当原油采用热处理输送时,为节约能源,热处理后的原油应采用急冷方式与冷油进行换热,再输油泵前设置冷、热油换热器。
当采用加剂输送时,降凝剂应在油品加热前注入,减阻剂应在输油主泵后注入。
(8)管道出站应设高压泄压阀,泄压阀可接入油罐,也可直接接到油罐出口管线(给油泵入口管线)。
(9)对于顺序输送的管道首站,应设油品切换阀组,其阀门应为快速开启、关闭的阀门,开关的时间不宜超过10s。
2.输油首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接收来油进罐;(2)油品切换;(3)加热/增压外输;(4)站内循环;(5)压力泄放;(6)清管器发送。
必要时还应具有反输和交接计量流程。
成品油首站出站端还应设置油品界面检测系统。
3.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图输油管道首站输油工艺有油品的常温输送、加热输送、顺序输送等,由于输送工艺的不同,其流程也不相同。
常温输送首站典型工艺流程举例:图3-1-1为“泵串联运行、罐区单管”的流程,图3-1-2为“泵并联运行、罐区双管”的流程。
顺序输送首站典型工艺流程举例:图3-1-3为“泵并联运行、混油掺合”的流程,图3-1-4为“泵串联运行、混油掺合”的流程。
加热输送首站典型工艺流程举例:图3-1-5为“泵串联运行、直接加热炉”的流程,图3-1-6为“泵并联运行、热媒加热炉”的流程,图3-1-7为“直接加热炉、带反输”的流程,图3-1-8为“直接加热炉、带交接计量”的流程,图3-1-9为“直接加热炉、热处理”的流程。
1188118911901191119219311194(二)中间泵站1.中间泵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中间泵站的输油泵根据需要可采用并联或串联运行方式,采用输油泵并联运行时应设压力自动越站流程。
(2)管道清管流程根据需要可设清管器接收、发送设施,也可采用清管器自动越站方式。
2.中间泵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增压外输;(2)清管器接收、发送或越站;(3)压力越站;(4)全越站;(5)压力泄放;(6)泄压罐油品回注。
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3.中间泵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泵站根据输油泵的运行方式和清管功能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中间泵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10为“泵并联运行、清管器收发”的流程,图3-1-11为“泵串联运行、清管器越站”的流程。
(三)中间加热站1.中间加热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3)中间加热站根据需要可设进站超压泄放流程,若采用泄压罐,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
2.中间加热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加热外输;(2)清管器接收、发送或越站;(3)热力越站;(4)全越站。
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3.中间加热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加热站根据加热方式及清管功能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中间加热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12为“直接加热炉、清管器越站”的流程,图3-1-13为“直接加热炉、反输”的流程,图3-1-14为“热媒加热炉、反输、清管器收发”的流程。
(四)中间热泵站1.中间热泵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为降低加热设备的设计压力,提高加热设备运行操作的安全性,热泵站应采用“先炉后泵”的流程,加热设备应设置在外输主泵前。
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还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3)中间泵站的输油泵根据需要可采用并联或串联运行方式,采用输油泵并联运行时应设压力自动越站流程。
(4)根据需要可设清管器收、发设施,也可采用清管器自动越站方式。
2.中间热泵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加热/增压外输;(2)清管器接收、发送或越站;(3)压力/热力越站;(4)全越站;(5)压力泄放;(6)泄压罐油品回注。
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3.中间热泵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热泵站根据输油泵的运行方式和清管功能及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中间热泵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15为“泵并联运行、热媒加热炉、清管器收发”的流程,图3-1-16为“泵串联运行、直接加热炉、清管器收发”的流程,图3-1-17为“泵串联运行、直接加热炉、带反输”的流程。
(五)中间分输站中间分输站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分输泵站、干线分输计量站、支线分输计量站等。
1.中间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中间分输泵站需设进、出站的超压泄放流程,因此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分输加热站根据需要设进站泄压流程,若采用泄压罐,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
(2)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2.中间分输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加热/增压外输;(2)调压、分输;(3)计量、标定;(4)清管器接收、发送或越站;(5)压力/热力越站;(6)全越站;(7)压力泄放;(8)泄压罐油品回注。
成品油分输站还应设置油品界面检测系统。
3.中间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18为“中间分输泵站(泵串联运行、清管器收发)典型工艺流程”,图3-1-19为“干线分输计量站典型工艺流程图”,图3-1-20为“支线分输计量站典型工艺流程图”。
205206207208209210(六)中间输入站1.中间输入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中间输入站包括:输入站、输入泵站、输入加热站、干线输入站等。
(1)中间输入泵站需设进、出站的超压泄放流程,因此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输入加热站根据需要设进站泄压流程,若采用泄压罐,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
(2)输入站应设油品切换阀组,其阀门应为快速开启、关闭的阀门,开关的时间不宜超过10s(3)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必要时还应设反输流程。
2.中间输入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接收来油进罐;(2)油品切换;(3)加热/增压外输;(4)调压输入;(5)站内循环;(6)压力泄放;(7)泄压罐油品回注。
(8)清管器接收、发送或越站。
成品油输入站还应设置油品界面检测系统。
3.中间输入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输入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21为“中间输入泵站(泵并联运行)典型工艺流程图”,图3-1-22为“中间输入泵站(泵串联运行)典型工艺流程”。
(七)中间减压站中间减压站包括:减压站、减压分输站等。
1.中间减压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为保证管道的运行产安全,减压站必须设进站和出站压力泄放系统。
(2)减压阀上下游应设置截断阀。
减压阀应设两组以上,热备。
2.中间减压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减压/加热外输;(2)压力泄放;(3)清管器接收、发送;(4)压力泄放;(5)泄压罐油品回注。
3.中间减压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减压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3-1-23为“减压站工艺流程图(带分输)”,对于独的减压站,取消分输部分。
(八)中间清管站中间清管站主要包括:清管站、清管分输站、清管输入站等。
1.中间清管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1)单独的清管站操作阀门可采用手动阀门,若阀门的口径较大,操作不便,可对操作的阀门可采用电动阀门,阀门可采用临时移动电源。
(2)清管分输站根据需要,设进站的超压泄放流程,可采用泄压罐,也可采用泄入管道下游段,若采用泄压罐,还需设泄压罐油品回注流程。
2.中间清管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1)越站外输;(2)清管器接收、发送。
3.中间清管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中间清管站典型工艺流程图举例:图3-1-24为“清管站典型工艺流程图”,图3-1-25为“清管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图”。
213214215216217218(九)末站1.输油末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输油末站根据输送油品的不同,主要分为单一油品末站和多种油末站。
根据末站的外输功能不同,输油末站外输应包括:管道转输、油品装火车/汽车、装船等。
(1)对于装船、火车、汽车的流程部分根据规范要求,应在装车栈桥及装车台的规定部分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
(2)对于加热输送的输油管道,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在进站压力允许的情况下,流程应做到接收上站来油后,不进油罐,可直接经计量后外输。
(4)输油末站和输油首站一样,油罐区的管线可采用单管或双管。
倒罐流程根据需要可设独立的流程,也可不设。
(5)在有油品交接的管道末站,应设管道交接计量流程,流量计的标定应为在线标定,设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及水标定系统。
(6)对于易凝原油的装船管线应设置为双线,并应具有管线循环功能。
2.输油末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根据末站的外输功能不同,输油末站外输应包括:管道转输、油品装火车/汽车、装船等。
(1)清管器接收;(2)接收来油进罐;(3)油品切换;(4)油品转输;(5)站内循环;(6)压力泄放;(7)油品计量交接;(8)流量计标定;(9)混油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