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是一个疾病高发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加之自身疾病的折磨,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如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孤独感:老年患者由于由于儿女长大不在自己身边,忙于工作,不能陪护自己,即使能陪护,有的老年患者面对不孝顺的子孙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情感十分脆弱。

紧张、恐惧:以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多见。多数老人畏惧死亡,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时便会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愈后,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有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前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对话敏感、易激惹。有人则害怕无人照顾而烦燥不安。

悲观失望: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也有的老年患者显现天真言行,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冲突,爱哭,自控力极差,容易走极端,甚至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着干不配合治疗。

过分依赖:主要以病程长,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为主。表现为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表现出类似儿童般的依赖性。

护理对策

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使其安静,整治、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告诉患者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有些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有轻生的表现,这就要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一)离退休综合征 1.评估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如社会角色、生活内容、家庭关系等的变化;③适应能力差或个性缺陷;④社会支持缺乏;⑤失去价值感。 2.表现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结和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或无所适从,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常出错;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多疑,对现实不满,经常怀旧,并存有偏见。大多数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心理障碍的特征可出现无力感、无用感、无助感和无望感。 3.预防与护理 (1)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离退休:退休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2)做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快到离退休年龄时,老年人可适当地减少工作量,多与已离退休人员交流,主动及早地寻找精神依托;退休前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刚刚退休下来,不妨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将自己心中的郁闷、苦恼通过交谈等方式进行宣泄,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舒畅。 (4)营造良好环境:尽量多陪伴老年人,从而减少心理问题。

(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空巢综合征 1.评估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②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感;③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重新规划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空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后,父母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被打破,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长期的孤独使空巢老人情感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3.预防与护理 (1)改变认知观念:使之能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是一个疾病高发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加之自身疾病的折磨,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如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孤独感:老年患者由于由于儿女长大不在自己身边,忙于工作,不能陪护自己,即使能陪护,有的老年患者面对不孝顺的子孙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情感十分脆弱。 紧张、恐惧:以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多见。多数老人畏惧死亡,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时便会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愈后,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有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前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对话敏感、易激惹。有人则害怕无人照顾而烦燥不安。 悲观失望: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也有的老年患者显现天真言行,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冲突,爱哭,自控力极差,容易走极端,甚至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着干不配合治疗。 过分依赖:主要以病程长,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为主。表现为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表现出类似儿童般的依赖性。 护理对策 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使其安静,整治、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告诉患者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有些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有轻生的表现,这就要求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达到1.6亿,而且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全社会的问题。研究显示,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致残率明显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那么,怎样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功能减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就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之一。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孤独和寂寞,无价值感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原因,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患病后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没有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再有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守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更加剧了患者孤独的心理。这类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患者交往,所以感到非常孤独,进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1.2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恐惧和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患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病情,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因此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痛苦呻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等。 1.3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易激怒老年人情绪变化非常大,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压抑情绪的爆发,多见于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或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发火以后又常常会产生懊悔的心理。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刻板、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 1.4敏感和多疑对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护士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猜测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久而久之,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的患者有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悲伤哀痛等,并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5缺乏自信,依赖性增加老年患者患病时,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他、照顾他,从中得以慰藉和温暖,因此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想去做,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依赖性,这对康复十分有害。长期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尤其明显。

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年人成为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 们的关注。老年人心理护理在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本文将就老年人心理护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转变,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等,这些转变可能给老年人带来困扰和挫折感。 2. 孤独感:老年人常常面临亲友的逝世、子女独立成家等生活变化,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力面对生活的困境。 3. 心理压力:老年人可能面临经济问题、健康问题和社会歧视等压力,这些压力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老年人心理护理方法 1. 提供情感支持:与老年人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忧虑。在与老年人的交流中,应用积极的语言和肯 定的态度,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2. 促进社交活动:老年人常常面临社会活动减少和孤立的问题。为 老年人提供机会参与社交活动,如老年人俱乐部、志愿者工作等,帮 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增强交流和支持体系。

3. 鼓励积极生活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 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如健身运动、学习等。通过培养老年人的兴趣 爱好,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积极认同和参与感。 4. 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老年人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包括经济困难、健康问题等。提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教授老年人应对压力的策 略和应对技巧,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和焦虑。 三、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 是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所体现的几个方面: 1. 促进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可 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压力。 2.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及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 问题的存在并加以干预,有效预防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3. 提升生活质量:老年人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 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总结: 老年人心理护理在老年人健康和幸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 认识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提 供情感支持、促进社交活动、鼓励积极生活态度等方法,可以增强老

关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关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及护 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老年人的疾病也逐渐减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护理及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1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 1.2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这些都使得心肌顺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3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缩小,脑重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宽,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合量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及运动不准确等功能衰退的表现。 1.4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人夜尿量增加。 1.5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6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睾丸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引起骨组织代谢和心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患者;特点;护理 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老年人因其各器官功能减退,造成生活及诊疗护理工作上的不便,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特殊关怀,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我们的体态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变态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并提出了护理对策,现将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老年患者易产生孤僻、暴躁的心理,要注意语言艺术 有的老年人在家是长辈,在单位曾是领导,有的还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往往以功臣自居,行为不愿受别人支配,不习惯入院后的“被领导”,感到约束,对有害于自己身体健康的不良做法也不肯改,好发脾气。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特别要注意举止文雅,语言规范,态度和蔼、诚恳,注意讲话方式及语言的艺术性。要尊重他们,从感官上给他们良性刺激,耐心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能做的尽量予以满足,做不到的要予以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以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不是去教育和改变患者,而是去启发他们与疾病做斗争的积极性。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尽量做到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疾病的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这样就容易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经常宣传食盐过量与高血压的利害关系,帮助老年患者改变嗜盐过度的不良生活习惯,介绍长寿老人生活经验和防衰老的措施。 2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孤独、悲伤的心理,要注意关心体贴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体弱多病,往往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缺乏朝气,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感很强。有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患病给社会、子女都带来了负担,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加上住院后对自己的病情考虑过多,产生恐惧和猜疑情绪,对未来没有兴趣,也没有寄托。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要体贴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寻找生活的乐趣,减轻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多照顾,饮食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改变、喜怒无常的心理,要注意心理疏导 有的老年人性情变化多端,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儿女及亲朋好友多加探望,能听到良好的消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时而又感到烦躁,喜欢清静,不希望过多的人探望,如果儿女亲友日久不来,又感到孤独寂寞,怨儿“不孝”,亲友不关心。有的老年人长年不愿离开病房,有怕死感,总感到在家生活不安全等。这些表现都是脑动脉硬化的征象。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了解患者这些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要与他们的家属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同病室患者的工作,

简述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大作业 学习中心:玉溪医学学习中心专业:护理学 学生姓名:魏晓钰学号: 08114511402023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简述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理护理,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老年期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特点 1.1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 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内科老年病人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对于内科老年病人,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外,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下面来谈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一、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1、缺乏安全感 内科老年病人大多年龄较大,健康状况也较为不稳定。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担心不能康复,这时缺乏安全感就特别明显。 2、焦虑、紧张 内科老年病人可能会产生在疾病面前无助的感觉,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他们会担心病情不好,害怕失去治疗的机会和时间。有时候病人对治疗进展情况的不了解会导致这些情绪。 3、孤独、无聊 由于年龄的原因和身体限制,内科老年病人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活动受限,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无聊的感觉。

虽然有陪护人员在,但主要的交流对象是医护人员,所以对内科老年病人来说,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很困难。 4、自卑、自责 内科老年病人在成年期中往往起到家长的角色,但当他们需要被照顾的时候,可能会因此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长期痛苦,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感到无意义。 二、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医护人员与内科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让病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这是很重要的。在沟通时应注意语速,不要过于急促;语调要柔和、温暖;让病人有更多的时间倾诉和表达。同时在讲解治疗方案、病情进展等方面要做到清晰、准确,让病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 2、积极创造愉悦的环境 内科老年病人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适当地创造愉悦的环境,比如放置一些照片、家居用品等让病人感到亲切。此外,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些娱乐设施,如电视、音响等让病人感到生活有趣,减轻病情带来的精神负担。 3、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内科老年病人在面对疾病时,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情感支持和鼓励来帮助他们度过这段难熬的时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当某种疾病较重就医时,老年人对病情估计多半会很悲观,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所以对于老年患者,除了做好生理上的护理外,心理上的护理也十分重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那么 ⑴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远离了那种红红火火的集体生活,失去职能,而感到空虚,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子女成家立业,自己多数时间在缺少欢笑的生活之中,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2次的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时机也较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 护理原那么: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⑵猜疑心重:老年患者不会轻易相信刚认识的人。 护理原那么:耐心解释。在护理猜疑心强的患者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了精神护理外,还经常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讲些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让疗效明显的患者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问题等,在用药过程中,巧妙地答复。

⑶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消沉,常常卧床等。人虽外表寂静,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⑷退化、依赖性增加: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缺乏,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抚慰和温暖。 护理原那么:多关心患者。护理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只是能讲清楚道理进行奉劝和解释,切不可批评和训斥,做到微笑效劳,使护士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同时,经常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改变他们的依赖心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治疗和护理上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⑸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者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那么: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根底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 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抑郁、焦虑、失落感等。这些问题不仅 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 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孤独 孤独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 圈子逐渐缩小,亲友离世或远离,孩子们忙于工作和生活,老年人往 往感到孤独和无助。孤独会导致老年人的情绪低落,甚至引发抑郁症。对于孤独的老年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给老年人提供社交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增加社交圈子。 2. 定期拜访老年人,陪伴他们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让他们感受 到关爱和温暖。

3. 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孤独感和负面情绪。 二、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很容易感到无助和失落。抑郁会导致老年人的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体重减轻等身体健康问题。 对于抑郁的老年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 2. 给老年人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3. 给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三、焦虑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很容易感到无助和失落。焦虑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身体健康问题。

对于焦虑的老年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 2. 给老年人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3. 给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失落感 失落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很容易感到无助和失落。失落感会导致老年人的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身体健康问题。 对于失落感的老年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 2. 给老年人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3. 给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应该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张海英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张海英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他们心 理上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解他们的心理,提供相应的护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安度晚年,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如何 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社区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2011.3-2013.9期间1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1.1孤独和自卑 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生活重心发生了根本变化,与同事之间往来明显 减少,若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生活空虚,孤独寂寞。随着年龄 的增长,视力、听力明显减退,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有被抛弃感,内心易产生无价值感, 常表现为: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很少与别人 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减弱,对生活缺乏热情、勇气和自信心,从而产生不安和自卑心理。 1.2恐惧和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 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 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 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由于心理上 的消极状态,造成恶性刺激,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1.3敏感和猜疑 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 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 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 伤哀痛、沉默寡言,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消极和悲观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者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 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 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慢性病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多表 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 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特别是一些农村老年患者因经济较困难,害怕拖 累儿女,放弃治疗,甚至有的产生轻生念头。 1.5疑老和沮丧 老年人的心、脑、肾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和自觉老而 无用的心理。老年人由于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和脑梗塞等,长期服药,饱受疾病的煎熬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6易怒和童稚

养老院老年人心理的护理

养老院老年人心理的护理一.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①身心变化不同步 ②心理发展具体 ③心理变化体现出获得与丧失的统一 ④心理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2.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机体的衰老性变化; ②社会地位改变; ③经济收入明显减少; ④家庭关系改变; ⑤疾病损害的影响; ⑥死亡临近的影响。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1.离退休综合征

(1)概念:离退休综合征即职工退休后出现的适应症障碍。有些老年人不能适应离退休后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加速老化的过称。 (2)原因: 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太大; ③存在个性缺陷或适应能力差; ④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⑤价值感丧失。 (3)主要表现:①焦虑表现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小动作多,无法自控;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急躁和发脾气,性格变化明显;对对任何事不满或不快,做事缺乏耐心;敏感、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觉烦躁不安,猜疑是否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颇有修养的老人,也会一反常态不能客观地凭价外界事物;严重者会出现高度紧张、恐惧感,伴失眠、多梦、心悸、出汗、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 ②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郁闷,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强烈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衰老无用感,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悲观失望;行为退缩,兴趣减退,不愿主动和人交往;懒于做事,严重时个人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悲观失望;行为退缩,兴趣减退,不愿主动和人交往;懒于做事,严重时个人生活不能自理。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究长期住院患者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共30例进行探讨,结合他们的病情以及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患者在治疗期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结果30例老年患者在护士的悉心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改善,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病房护理的质量,患者对各方面的满意度都提高了。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在优质的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改善,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情进行合适的护理,使到老年患者在身心愉快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由于近年来的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老年患者年龄增长的同时机体功能也在衰退,例如: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同时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变得多疑多虑,失落感、孤独感、疾病感,对死亡的恐惧等。而且老年患者的特点是病程时间长,出现的并发症也多,比较难治愈。老年患者因长期住院的缘故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这方面来说挑战是比较大的,抓住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科30例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进行生理及心理上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老年护理病房长期住院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为72岁。平均住院天数为60d,5例脑血管后遗症,8例肿瘤,糖尿病6例,高血压有11例。 1.2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1.2.1抑郁悲观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要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对于自己的病情多表現为悲观,感到暮年已至,给家人带来负担,对生活失去热情,从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病情反复容易动感性,挑剔任性,没有安全感,感觉家人嫌弃他们。 1.2.2孤独感老年人认为自己有丰富的经验和人生阅历,患病后更应该得到尊重和照顾,心理更为敏感,稍微有一点不顺心就感觉自尊心受挫,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更是这样,加上在新环境找不到熟人聊天,疾病困扰更感到孤独无助。 1.2.3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老年人在性格方面会比较固执,加上长期疾病的折磨,有很多老年患者只会特别迷信某种药物,执意认为只有这些药物对他的疾病有效果,其他药物采取拒绝。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是老年患者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护理环节,它有助于病情的稳定、药物的发挥、疗效的巩固。然而,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熟悉其心理特点,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方法,我们对189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病科自2010年7月一2011年1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89例,男87例,女102例;年龄60岁~9l岁。其中,60岁~69岁64例,70岁~79岁82例,8O岁以上43例;护养病区患者61例,治疗区患者128例。 2 心理问题 2.1 孤独寂寞:老年患者由于患有慢性疾病及退行性病变,生活常常不能完全自理,又因子女不在身边或丧偶独居或部分患者其子女虽在身边,但由于工作繁忙对老人照顾不周。上述种种原因使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寂寞、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住院以后社会交往原本就不多的他们,愈加觉得孤独,面对特殊的医疗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更是失落感重,孤独感深,寂寞感强。患者希望亲属、朋友来探视,希望医护人员有时间多探视病房,能陪他们聊聊天。 2.2 忧虑恐惧:此类患者常因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收入的降低,慢性病痛的折磨等导致心理障碍。有的老年患者预感来日不多,留恋当今儿孙满堂、吃穿不愁的幸福晚年,常常忧虑重重,导致恐死心理,表现为自怜、自弃、自咎、抑郁等。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性情怪癖,沉默寡言,忧愁焦虑或闷闷不乐,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不易合作。部分患者对自己患的什么病、病情严重程度心存疑虑,怀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护士的护理水平。害怕医护人员态度不好,看到生疏环境及医疗器械等,都会产生恐惧感。 2.3 悲观失望:老年人一旦身体不适或罹患疾病便会惴惴不安,缺乏对健康的自信心,害怕疾病不能治好,产生濒死感觉;另一方面,又担心长期住院后高额的医药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怕连累家人;而多数慢性病患者因反复住院,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病程的迁延,机体功能受损,自理能力下降而出现悲观失望心理。 2.4 依赖: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照顾,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亲近、同情和关怀,希望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些慢性病患者因习惯于患者角色,可形成对医护人员及家人的长期依赖心理。 2.5 固执: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大脑功能衰退,容易坚持己见,思想固执。当老人突然得病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就容易出现情

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心理护 为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选取37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成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眷对护理的中意率达91%。在临床护理中采纳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可产生中意的成效,为医治工作提供最正确心理状态。 1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缘故,也有各类病理缘故,如脑梗死、脑萎缩,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类信息。脑卒中病人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阻碍脸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病人发言含糊,不能选择正确的词及适合的语言,造成对复杂长句的阅读和拼读困难,要紧表此刻:(1)运动反映时刻延长;(2)经历力消退但下降幅度不大;(3)思维衰退较晚;(4)人格改变是必然的,可是缓慢和微弱的;(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多见的心理问题,每一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峻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孤独孤单要紧出此刻住院时刻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种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肯同其交往,加上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超级孤独,十分孤单,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取得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以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他人增加负担,因此求治的主动性不强。 恐惧紧张要紧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以为病入膏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警惕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度关切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疑心自己是不是患有何种疾病。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

基础护理学: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根底护理学: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人,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机体,他的生命过程表现不只是由生理的因素所决定,也受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一〕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到达最顶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冲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冷淡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冲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二〕老年患者心理护理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平安感而感到焦虑,担忧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

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抚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平安感。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根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以维持生活自理能力。3.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响。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抚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尽可能允许家属子女陪护。4.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院时,一方面将有关考前须知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应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惶惶不安,进而产生不必要焦虑,子女及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应给予谅解。对性格改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不应讨厌而应帮助他们,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第四章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第四章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往往导致老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降低等等,使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满足老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心理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素质,已成为新世纪老年护理的重要目标。因此,了解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对于护理工作者理解和处理老年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1节老年人的正常心理解剖特点 一、老年人正常的心理解剖特点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而出现老化,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从感知觉、记忆、智力、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感知觉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觉逐渐老化,大多数人50岁后出现眼睛老花现象,这与老年人眼睛角膜变暗、瞳孔变小、晶状体变厚、玻璃体浑浊等变化有关;老年人听力下降,有的有明显重听,这与老年人中耳骨质增生、听觉系统血管萎缩、血流量减少及能量代谢率降低密切相关。另外,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也都随着衰老而减退。 (二)记忆力下降 记忆是指一个人感知或经历过的事情的印象在脑内的识记、保持及恢复的一种心理过程。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记忆速度变慢;有意记忆为主无意记忆为辅;有意记忆尚好,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较差;再识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远事记忆尚好,近事记忆较差。此外,老年记忆减退存在个体差异,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如果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忆训练,是可以延缓记忆减退的。

(三)智力衰退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关。老年人神经系统变化主要是脑组织逐渐萎缩,脑重量减轻,体积变小,引起老年人智力降低。主要表现在操作智商有明显的衰退而语言智商的衰退不明显,尤其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及推理方面的能力,会因多年生活的磨练和经验而显得比青年人运用的好。因此,老年人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有很大的可塑性。老年人若加强体力、脑力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交往,戒除不良嗜好,这些都将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 (四)思维 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老化过程中,思维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相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减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衰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灵活性、流畅性、变通性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期差。 二、老年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体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正性情绪,如高兴、愉快等,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如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易产生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易促发疾病或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来说,若老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是积极乐观的,但如果老年人不能适应已改变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的变化等,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老年人情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状况、需要满足的情况以及本人的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保障,对离退休生活的快速适应,老年人的情感活动与中青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三、老年人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