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四统觉发达,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五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

六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第二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的心理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不愿意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而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荷兰还是先去巴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状况时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的影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问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的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

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骄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悦的情绪。

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部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再次,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他人的累赘,感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关于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详细的介绍

第三节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有着其特殊的心理问题,那么老年人的泽泻心理问题又有色花农们特点呢?我们的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老年期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导致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生理的变化,社会的动态,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开始萎缩和减少,常容易发生与生理老化有关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大多直接或间接与其脑功能的老化有关。第三,老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其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在感冒、感染、骨折、身体衰弱时,老年人特别容易并发痴呆症状,并伴随着忧郁状态,食欲也明显减退。

第四,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心理问题影响很大。一则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环境关系很大,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问题,如老年疑病症、忧郁症等都与环境有关;二则老年人在治疗时环境的调整、精神治疗、音乐疗法以及作业疗法等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医治心灵上的创伤,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老年期疾病的不典型性和变动性。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了病情的复杂性,有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如在忧郁状态下,老年人不像青年人患忧郁症那样动作少、忧郁感明显,多数老年人能够充分讲述自己的症状,忧郁感不重。

第四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衰老感,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二,孤独寂寞。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三,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

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是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四,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五,人老健忘。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六,人老话多。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警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

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的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再作详细的介绍。

七睡眠不调。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设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第五节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趋向老化。老年人的心理老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

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换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第二,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而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有进取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有着积极的进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创造力。

第三,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老人虽然心理老化比身体老化的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思维不敏捷,精力不充沛。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较慢,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着很好的记忆力,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第四,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影响也比较大。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步的促进因素,也会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产生作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推迟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但是如果社会忽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

当然,社会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适应情况,比如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

第六节老年人常见的矛盾心理

在心理学上,矛盾心理被叫做心理冲突,是指两种对立的想法、欲求及情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思维之中,使当事人无法适从,即不能两者择一,有不能将两者调和,从而会产生紧张、烦躁和不安,甚至是痛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不同的选择,不免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能够成功解决冲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陷入冲突不能自拔,不仅不能将问题解决,还会影响心理生理功能,导致身心不适甚至十疾病。

心理专家按照心理冲突的类型,将老年人的心理矛盾主要归为以下几种:一,双趋冲突。马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十几次,但还是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蔬菜,往往总是看看甲摊的菜吧,不错,但价钱不合理;再看看乙摊的吧'虽然很便宜,但菜又不好;既好又便宜的吧,却没有。这是就出现了马奶奶买菜的心理冲突。张伯伯的女儿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貌比番安,到底选择则拿一个呢?刘大妈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不久就有两家单位表示愿意聘请他,这本来是好事,可刘大妈却犯难了,两家单位:一家是私企,待遇很好,可不稳定,也没有保障;另一家是国企,虽然稳定还有保障,但工资不高。到底是去哪一家呢?人们在面对具有相同诱惑力的东西,但又不能二者兼得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双趋冲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便是这个道理。

二,双避冲突。何姨在超市搞特价时买了很多火腿肠,但是不久何姨舅从占了便宜的快乐中感到了苦恼,因为她发现火腿肠之所以搞特价是因为马上就过期了,狠劲得吃吧肠胃开始闹革命,不吃的话过了保质期损失更大,可要是过了保质期还吃的话,吃出病来,那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要危机生命,这

可如何是好?李叔叔最近经常腿疼,去大医院看吧,费用太高;去小门诊吧,又怕治聋子再给治成了哑巴,总之是两不其美。当人们遇到两个都很不喜欢或是都对自己不利的事物时,主观上对两者都不愿意接受或是不希望事情的发生,但客观上又不得不再两者之间选择则其一,此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所说的双臂冲突。这也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矛盾

三,趋避冲突。张教授的女儿要被公司派往英国深造两年,张教授很是为女儿高兴,但是一想女儿从未离开过家,一个人跑到异国他乡,还要待两年,不免又很难过。赵伯伯单身多年,现在退休在家,儿女不在身边,很想找个老伴,互相照顾,可又怕儿女反对,街坊邻居说闲话。这个冲突的特点是老人在面对同一目标或事物时,既想趋进又想避开,这是因为这个事物或是目标对其既有利又有弊,但当事人既想获得利又不想得得到弊。

第七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应为需要不仅是人图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从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来切实加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心理学家一般将需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性等),心理需要(爱和被爱、尊重、道德、美等)和社会需要(交际、劳动、奉献、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心理需要和社会学有满足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情绪状态是否良好关键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

的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情绪,反之,则会非常乐观向上,积极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

心理学家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经理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却往往被忽视。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安全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内心缺乏或事没有安全感,那么既是物质上在充裕也不会幸福的。三,情感需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爱情只是人的感情中的一种,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

四,适应需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更古不变得客观规律。对于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

变化,因此适应得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据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五,独立需要。一般人都认为人得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喝多的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的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有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选择则与子女同住的约有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40%。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更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给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

六,自我实现的需要。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许多的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跳动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鞥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第八节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

老年人有着独特的心理,当然老年人也会有的特的心理活动类型,那么;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活动类型的,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几种,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一、挑花依旧笑春风。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满青春的活力。属于乐观积极型

二、事能知足心常惬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三、草木皆"病"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类老人属于关心健康型。

四,自古圣贤皆寂寞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属于解脱型

五,自古孤独一老翁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这类老人属于寻求支持型。

六、老夫卿发少年狂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工作型

七、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老人属于冷淡型

8、春花早谢亦因我而起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这类老人属于自责型。

9、怒发冲冠为哪出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这类老人属于愤怒型。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应该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征。

第九节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病增多,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而且,老年人的职业状况、家庭结构、婚姻形态、经济境遇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兴趣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都将产生影响。一、生理因素

最先、最直接引发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是身体衰老是。虽然每个人衰老的速度不同,但衰老始终是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的,而死亡则是衰老的最终结果。生理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是转折性的和持久性的,也是带有冲击性的。

(一)感官的老化。老年人感觉器官的退化首先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使老年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衰老感。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器官开始老化,视力和听力逐渐减退,视野变得模糊,听觉障碍出现,"耳背眼花"成为显著特征,其它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也在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对冷热温度和味道的反应变得迟钝。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的接收和反应大大减弱,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老年人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二是老年人反应迟钝,感觉不敏锐,由此导致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三是社交活动减少,老人常感到孤独和寂寞。

(二)疾病的增加。各种老年疾病的缠身也是身体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的具体体现。随着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神经、运动、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量在下降,疾病易发生。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大约1/4的人经常患病。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因为器官和机能的老化而感觉四肢酸软、身体疲惫或其他不适,这给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人们深感苦恼和焦虑。而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种癌症等疾病,则使他们感到恐惧、悲伤、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三)死亡的威胁。老年人心理障碍出现于与死亡的危险和挑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卫生条件的提高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延长,然而,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的最终归宿。老年期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站,特别是身体的日渐衰退和疾病的不断缠身使老年人与死亡显得特别

的接近。面对死亡,有些人从容,有些人安详,但大多数老人会表现出害怕、恐惧和悲观的情绪反应。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二、社会因素

老年人晚年生活从老人离退休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离退休是老年人职业生涯的结束标志,他们的生活范围退回到家庭之中,其实质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转变,而家庭中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的变迁、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离退休引起的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例如,

一位在退休前受人尊敬、前呼后拥的高层领导,突然变成了一个每天上街买菜、回家做饭、照顾儿孙的老大爷,这在心理上的确很难转过弯来。

2、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四统觉发达,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五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 六希望健康长寿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

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变化

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变化 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文将从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解释。 一、认知方面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一些衰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变慢等。例如,老年人可能会经常忘记事情、遗忘新学的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都有所改变,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突触连接减弱。但是,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丰富,能够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更好的认知能力。 二、情感方面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感体验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感到焦虑、孤独和沮丧。这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亲友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例如,身体不适、失去亲友以及社会角色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老年人的情感困扰。 三、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的社交圈子可能会缩小,与朋友、亲人的交往频率减少。这可能是因为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行动不便,或者是因为失去了亲友等原因。然而,老年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减弱,他们渴望与他人保持联系和交流。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四、生活态度方面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态度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当下的生活,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他们更加懂得享受生活,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他们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的认知能力会衰退,情感体验会有所变化,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生活态度也会有所转变。了解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于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晚年过得幸福、健康、有意义。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是一个疾病高发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加之自身疾病的折磨,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如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孤独感:老年患者由于由于儿女长大不在自己身边,忙于工作,不能陪护自己,即使能陪护,有的老年患者面对不孝顺的子孙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情感十分脆弱。 紧张、恐惧:以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多见。多数老人畏惧死亡,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时便会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愈后,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有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前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对话敏感、易激惹。有人则害怕无人照顾而烦燥不安。 悲观失望: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也有的老年患者显现天真言行,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冲突,爱哭,自控力极差,容易走极端,甚至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着干不配合治疗。 过分依赖:主要以病程长,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为主。表现为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表现出类似儿童般的依赖性。 护理对策 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使其安静,整治、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告诉患者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有些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有轻生的表现,这就要求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肺部、肾脏等重要器官。这会导致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耐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降低。 2. 免疫系统衰老: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老,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对抗病菌的能力较弱。 3. 消化系统退化: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胃肠道的蠕动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常常出现胃酸过多、胃炎、消化不良等问题。 4. 骨骼和肌肉退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组织的退化现象普遍存在。骨密度减少,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弹性下降,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心理特点 1. 记忆力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他们可能会出现遗忘、记不清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情况。这是正常老 化的表现,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2. 情绪波动:老年人常常伴有情绪波动的特点。他们可能会因 为生活的变化或者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波动 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 3.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感到自尊心受损。他们可能会因为 退休、孩子独立等原因而感到自己不再有价值。这种情况会让他们 感到失落、无助和无自信。 4. 社交关系变化:老年人的社交关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 变化。他们可能会因为配偶或亲朋好友的离世而感到孤单和疏远。 社交关系的减少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应对策略

1. 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这些措施可以延缓生理功能的退化,提高 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研究和锻炼大脑:老年人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新技能 等方式锻炼大脑,保持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可以参加社区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关注心理健康: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的 帮助和支持。可以参加老年人的心理辅导班,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沟 通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4. 维护社交关系:老年人可以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 或者养老机构的活动,与其他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同时,可 以利用现代科技,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与亲友保持联系。 总的来说,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关心和 照顾他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老年人也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 和心理调适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从人的机体来讲,从幼到老是自然规律,不论身居何位、何职,概莫能外。那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欢迎参阅 老人心理5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老年人阅历深广,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遇事“三思而行”,所以许多老年人遇到不愉快的事,只是“面有愠色”,不致于“暴跳如雷”,也就是内含多于外显。 2、具有多变性: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大脑的衰老,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波动多变,喜怒无常,幼稚可笑,甚至发展成老年性痴呆或老年性忧郁症。 3、具有多疑性:离休退休之后,有人没有思想准备,生活缺乏规律,过分的悠闲和无所事事,逐渐对周围的小事过分的关心,极其容易受到不良情绪刺激,感觉身体不舒服,精神负担很重,情绪低落,因而病情日益加重。 4、伴有孤独感:孩子长大了,离开身边了,退休了,离开同事了,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了,难免会寂寞孤独。 5、失去生命恐慌感:身体各种功能的衰退,一旦患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快要完了”,因而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而卧床不起,还要别人照顾,感到活着失去了意义。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体表外形改变: 老年人须发变白,脱落稀疏;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弹性减低导致皮肤出现皱纹;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关节活动不灵;身高、体重随增龄而降低(身高在35岁以后每10年降低1cm);指距随增龄而缩短。 2、器官功能下降转自: 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心脏搏出量可减少40%~50%;肺活量减少50%~60%;肾脏清除功

能减少40%~50%;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量下降等。由此,导致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3、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容易患各种癌症。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老年心理保健的因素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 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 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 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 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 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网上的世界 真精彩”,因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 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 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 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 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 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 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 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 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 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 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

各类人群的心理特点:老年人、青少年、儿童等

各类人群的心理特点:老年人、青少年、儿 童等 导言: 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各类心理现象,而人群的心理特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心理上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将分别介绍老年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物质生活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主要是安居乐业,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他们的 主要心理诉求。 1.2 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变小,子女和朋友的离世使 得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1.3 对健康问题的担忧:老年人对健康问题更加关注,他们更容易担心身体健 康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 应对策略: 1.4 提供社交支持: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提供社交机会, 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1.5 定期体检和健康咨询: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让老年人及早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减轻他们对健康问题的担忧。 1.6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上 的压力和孤独感。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2.1 对自我身份的探索: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建立是一项重要任务。 2.2 社交与归属感:青少年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归属感,他们渴望被接纳和认同。 2.3 学业和未来的压力:青少年面临着学业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压力,他们需要应对这些压力并寻求支持。 应对策略: 2.4 提供身份建设的机会:学校和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2.5 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和归属感。 2.6 提供支持和指导:学校和家庭应该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和未来的压力。 三、儿童的心理特点: 3.1 对亲情和安全的需求:儿童对亲情和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和保护。 3.2 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3.3 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儿童需要适当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他们每天都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应对策略:

中老年人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心理特点 一、认识能力低下。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 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二、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 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三、易怒和恐惧。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 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四、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 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五、睡眠障碍。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 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简述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简述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心理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庞大。研究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对于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合适的老年人护理和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情绪的波动性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的生活压力和身体健康问题增加,往往会导致情绪的波动性增加。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焦虑、抑郁、孤独和失落,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担忧也会增加。这是因为老年人面临的社会角色转变、身体衰老和社会支持的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老年人情绪变化的关注和支持至关重要。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认知功能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逐渐下降,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老年人可能会遇到记忆力衰退、思维迟缓和决策能力下降等问题。这是由于老年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神经元的损失、突触传递的减少和神经递质的变化等。因此,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提供认知训练、保持社交活动和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等方式来帮助他们保持认知功能的稳定和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价值观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生活和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会发生变化。他们可能会更加重视家庭、友谊和生活的平静与稳定,对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可能会减少。这是由于老年人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因此,对老年人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提供家庭和社区支持、鼓励参与志愿者活动和提供长者交友平台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追求。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自我认同的重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经历社会角色转变和身体功能下降等方面的挑战,对自我认同产生困惑和重新思考。他们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和社会角色,并寻求新的目标和意义。这是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们继续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因此,对老年人自我认同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重新塑造自我认同。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包括情绪的波动性增加、认知功能的下降、价值观的变化和自我认同的重塑。了解和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对于制定合适的支持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老年生活的挑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年人的特征

老年人的特征 1、睡眠障碍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2、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3、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4、易怒和恐惧 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5、认识能力低下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