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

合集下载

张良与韩信刘邦的谋士与将领

张良与韩信刘邦的谋士与将领

张良与韩信刘邦的谋士与将领战乱的年代,英雄辈出。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的人物,张良和韩信,他们分别为刘邦效力,成为刘邦重要的谋士和将领。

他们的智谋和勇武,为刘邦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文将围绕着张良和韩信这两位人物展开,探讨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张良,字子房,为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年少时,张良与刘邦成为朋友,并被刘邦看中,成为他的重要谋士。

张良智计无双,擅长制定政治策略和谋划战争计谋。

他倡导以夷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敌人的弱点来为我所用。

在赵王脱身之际,张良设下连环计,指导刘邦毫不费力地将赵王处死。

此举巧妙地解除了刘邦与赵王之间的矛盾,并获得赵地的支持。

张良同时主张用人唯贤,他发掘了后来成为刘邦大将的韩信,并亲自提携培养。

韩信,字彭,是另一位重要的谋士与将领。

他曾经是楚汉之间的争斗中的关键人物,最终选择了依附于刘邦。

韩信在军事上才智出众,懂得运筹帷幄、指挥作战。

他以“精兵简政”而著称,通过优化兵力配置和迅速行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

韩信还善于用人,他亲自选择并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共同为刘邦开疆拓土。

其中著名的例子是他培养韩冉,将他打造成一位有能力、有威信的将领,共同为刘邦效力。

张良和韩信的合作可谓默契十足。

他们互补优势,相互配合,共同为刘邦的事业努力。

张良将主要精力放在政治谋划上,他帮助刘邦建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稳定了人心。

而韩信则负责军事指挥,他率领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胜利。

两人相互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团队。

他们共同为刘邦赢得了天下,推动了历史进程。

然而,无论是张良还是韩信,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光芒都不容忽视,他们各自也有自己的一些闪光之处。

首先,张良拥有睿智的头脑和出色的谋略。

他可以深入分析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政治建议和军事策略。

他的才智和智慧,使得刘邦可以稳步而有章法地推进统一大业,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战争损失。

其次,韩信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

他善于发现敌人弱点,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作战。

刘邦善用人才的例子

刘邦善用人才的例子

刘邦善用人才的例子
以下是 9 条关于刘邦善用人才的例子:
1. 刘邦那可是相当厉害啊,你看看萧何!当年刘邦在沛县当亭长,萧何就和他交好。

后来刘邦起兵,萧何一心辅佐,这就好比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刘邦可不就抓住了萧何这个大才!
2. 樊哙,那可是刘邦的勇猛战将!刘邦在鸿门宴上,要不是樊哙冲进去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慧眼识珠,让樊哙为他冲锋陷阵,这不是善用人才是什么?
3. 张良哇,那可是刘邦的智囊!刘邦能够多次听进去张良的计策。

就像船在大海上有了指明灯一样,刘邦对张良的重用,不正展现了他善用人才吗?
4. 郦食其去拜见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大大咧咧地让两个侍女给他洗脚呢,但刘邦能马上发现郦食其的才华,这难道不是一种厉害的本事?刘邦就是能让这样的人才为他所用啊!
5. 韩信一开始在项羽那不受重用,到了刘邦这,刘邦立马拜他为大将。

这简直就是把一块璞玉雕琢成了璀璨的宝石呀,刘邦善用人才真的让人佩服!
6. 周勃,一个多踏实的人呐!刘邦能让他发挥自己的作用,守卫后方,这不是知人善任是什么,难道不是吗?
7. 陈平,以前可是在项羽那待过的,但刘邦丝毫不介意,大胆用他。

这不就是刘邦善用人才的铁证吗?
8. 夏侯婴,刘邦对他可是很信任的呀,多次让他驾车。

这不就相当于把性命交到他手上嘛,刘邦对人才可真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呐!
9. 刘邦啊刘邦,你看看他身边这些人才,个顶个的厉害,他都能用得恰到好处。

他如此善用人才,这天下不归他归谁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刘邦善用人才的本事那绝对是一流的,这也是他能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良西汉时期刘邦的谋士和家

张良西汉时期刘邦的谋士和家

张良西汉时期刘邦的谋士和家张良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谋士和家族的代表人物。

他是刘邦的亲信和侍从,对于刘邦的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其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智慧,最终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崇的大臣之一。

本文将从张良的家族背景、与刘邦的相识、对刘邦的帮助和最终的成就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家族背景张良是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的家族在本地区有着一定的声望。

张良的祖父曾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他的理想。

尽管如此,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张良的成长。

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教,并对家族的兴衰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

二、相识刘邦张良与刘邦的相识可以追溯到刘邦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民时期。

当时,张良正好在刘邦面临困境时出现在他的面前,并向他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由于张良出色的才华和卓越的见识,刘邦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信任,并决定将他留在身边。

三、对刘邦的帮助张良在刘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帮助刘邦策划并实施各种军事行动,为刘邦制定出一系列独特的战略和计划。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时,张良始终稳定地站在刘邦一方,给予了他坚定的支持和指导。

他的智谋和智慧为刘邦赢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和胜利,也使刘邦的名声日益响亮。

四、最终的成就张良不仅在军事方面对刘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还在政治和治理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他协助刘邦建立了分封制度,确保了各个诸侯国的稳定与顺利统治。

他也是制定《风俗通义》这一法典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还深入研究天文地理和农业技术,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张良是西汉时期刘邦的谋士典范和家族的杰出代表。

他的出身虽然卑微,但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国家的忠诚,他成为了刘邦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亲密伙伴。

他的智谋和贡献使得刘邦能够成功统一中国,并为后来的汉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良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在政治和治理方面也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为中国古代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大谋略家张良心得感悟

读大谋略家张良心得感悟

读大谋略家张良心得感悟读大谋略家张良心得感悟张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帝国,被誉为“古代第一谋臣”。

他的谋略思想深刻而实用,对中国古代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社会的不断变化与进步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张良的思想中汲取到宝贵的财富,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职业规划。

在阅读张良的相关文献与著作后,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将逐一谈到我的心得感悟。

首先是“不立威而安”。

张良曾经说过:“不立威而安者,乃患不测之根本也。

” 张良提醒我们,在创业发展中,不能回避强权的影响,不能轻松地安于自己的成功。

他建议我们,在竞争环境中,不仅要以勇气追求胜利,更要保持谨慎和冷静的心态,力争常胜常凯。

同时,张良还教导我们要审时度势,了解并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做好预案。

只有这样,在未来的风险和机遇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应对突发事件。

其次是“三年之丧”的思想。

张良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时,主张实行“三年之丧”,以树立起国家建设的正派形象。

这一思想表明,一个完整而正直的国家,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更需要在文化和道德上有所提高,取得全面的成功。

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自我提升,不仅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更要争取成为一个有修养和品德的人。

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三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以德服人”。

在历史上,张良行事一贯坚守信仰和道德,这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敬佩和赞誉。

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张良的这一思想表明,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合作才具有可持续性。

在职场中,只有我们注重与人交流,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与人为善,诚实守信,远离勾心斗角的行为,是建立长久队伍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想强调张良的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谋略家,在他的成功生涯中一直贯穿着对学习知识和坚持不懈的热爱。

历史趣谈张良对刘邦多重要?没有他江山就送给项羽了

历史趣谈张良对刘邦多重要?没有他江山就送给项羽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良对刘邦多重要?没有他江山就送给项羽了
导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也必须得靠一些有才之人的帮助。

古时候那些争夺、征服天下的人,除了有一些猛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也必须得靠一些有才之人的帮助。

古时候那些争夺、征服天下的人,除了有一些猛将、战神,还必须得有一些运筹帷幄的谋士。

比如大家熟知的刘备,他可以在乱世割据一方,靠的是诸葛亮等军师,曹操手下的谋士就更多了,如大家熟知的郭嘉、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司马懿、贾栩、荀彧、荀攸等。

秦末乱世,刘邦得以和项羽争霸天下、逐鹿中原,也得益于自己手底下有张良、萧何等谋士,当然,韩信等人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一下张良对刘邦夺取天下有多么的重要?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下象棋也好,还是下围棋也好,一步走错,就会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

争夺天下也是,如果一些事件你做错了,你输了,你就会永远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格。

刘邦也差点拱手把天下送给项羽,如果他听了这个宾客的话,不过,关键时刻还好有张良。

这一天,刘邦正在吃饭,张良从外面办事回来了,就去拜见刘邦,刘邦边吃饭边对张良说:“子房啊,有个宾客给我策划了削弱项羽实力,很快统一天下的办法,就是分封六国国君的后代,你觉得怎么样?”
张良听后说道:“这是谁给陛下出得计策?如果按照他的做,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算是玩完了。

”汉王刘邦问:为什么?于是,张良给刘邦列举了以下理由。

一、从前商汤、周武王之所以分封夏桀、商纣王的后代,是因为他
生活常识分享。

张良刘邦的谋士

张良刘邦的谋士

张良刘邦的谋士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他以智慧和才能闻名于世。

而刘邦,字季,是张良所侍奉的秦王子,后来成为汉朝的创始人,他们之间的师徒情分成为历史的佳话。

起初,张良遇到了刘邦的兄弟刘贾,刘贾非常佩服张良的才华。

他鼓励张良要在政治方面施展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

因此,刘贾向刘邦推荐了张良,刘邦决定亲自前去拜访张良。

张良初见刘邦时,觉得他相貌平庸,却有着不俗的气质。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张良被刘邦强大的抱负和信念所吸引,愿意成为他的谋士。

张良深知刘邦的个性,他知道他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刘邦实现他的理想。

刘邦的目标是推翻秦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王朝。

张良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帮助刘邦制定了一套稳妥的战略计划。

首先,张良建议刘邦要建立强大的军队。

他知道,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无法实现雄图霸业的目标。

因此,张良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和彭越等将领,帮助刘邦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其次,张良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

他认为,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应该以仁义之心对待百姓,不能像秦朝一样苛政猛于虎。

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但也正是由于刘邦的仁义之心,才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最终成功推翻了秦朝。

此外,张良还帮助刘邦设计了一系列的战略策略。

比如,他曾经提出过“调虎离山”的战略,成功将秦王子强抢过来,使得刘邦有机会在反击秦朝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与刘邦一起努力,使得汉朝成为一个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帝国。

张良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也是一个极富智慧和胆识的人。

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让他成为历史的伟人,他的伟大事迹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总之,张良作为刘邦的谋士,为刘邦的政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品德典范。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精神激励和启示。

张良历史地位

张良历史地位

张良历史地位
张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评价者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
1. 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之一,他以谋略过人、机智多谋而闻名。

在楚汉战争中,他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胜利。

2. 忠臣:张良是一位忠臣,他对刘邦忠心耿耿,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始终不离不弃,为刘邦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3. 智者:张良是一位智者,他深谙人性和政治,能够洞察人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的智谋和远见为刘邦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4. 文化名人:张良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和谋略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负面评价:也有一些历史评价认为张良过于机智和阴险,他的谋略有时带有恶意和欺骗性,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历史上对于谋略家的负面评价。

总的来说,张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的谋略和智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评价者对于张良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其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军事史上的谋略家张良

古代军事史上的谋略家张良

古代军事史上的谋略家张良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谋略家,其中,张良无疑是其中之一。

作为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张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刘邦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文将从张良的背景和早年经历、张良和刘邦的关系以及张良的军事谋略等方面,来探讨张良在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背景和早年经历张良,字子房,陈留郡人(今河南省邓州市),生于战国末期,属于一个世袭的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张悦曾是齐国名将,而父亲张说则是一位优秀的士人,对张良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张良自小聪慧过人,精于琴棋书画,博览群书,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然而,张良出生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天下群雄割据,百家争鸣。

他对国家分裂的现状深感痛惜,立志要为国家谋划统一大业。

因此,他离乡背井,四处游学,广交天下英才,吸收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并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二、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张良与刘邦的相识可以追溯到汉初,当时张良以其聪慧过人和谋略才能闻名于世。

而刘邦,是一个出身寒微的青年,虽然背负着推翻暴秦的壮志,但缺乏政治和军事经验。

正是在这个时候,两人的缘分开始了。

在刘邦东征中原的过程中,他征服了许多地方的豪强势力,赢得了一定的声望。

然而,他在对付更加强大的项羽时处于劣势,这时就需要一个智谋过人的谋士来帮助他。

于是,他找到了张良。

张良不负众望,为刘邦出谋划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他主张刘邦稳定内部、争取外部,与各方力量建立联盟,最终击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张良的谋略为刘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他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事业。

三、张良的军事谋略张良的军事谋略主要体现在他的各种智谋和策略上。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主张避免决战,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

首先,他主张与强大的敌人避免正面决战,而是采取间接战略,通过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削弱敌人的实力。

例如,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张良主张与诸侯联盟,以共同对抗项羽,削弱其势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菜九段早先菜九写《千古谁识汉张良》这个段子时,基本上没什么人同意菜九的观点。

不同意的理由是,人们认为,如果没有张良,刘邦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很少有人肯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刘邦,张良能干什么。

尽管不同意菜九,但有两个事实是驳不倒的。

一是张良自己没干出个名堂,这一点他就不如魏豹、瑕丘申阳与司马卬了;还有就是张良与刘邦一起时,在荥阳这个地方吃了两大败仗,差一点当了俘虏。

可见张良能决胜千里之外,但不能决胜于眼前。

但如果连眼前尚不能决胜,居然能决胜千里之外吗?世上有这个理吗?当然,有人会认同这一点。

菜九不认同这一点,可能是菜的关系。

菜鸟的看法,看官们无须当真可也。

菜九自以为读懂张良后认定,张良的地位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只是这个结论与人们心目中的张良形象差距太大,不被认可也很正常。

如果换一种形象一点的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两者的关系。

刘邦力捧张良的名言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顺着这个话,人们认定刘邦全靠张良才取得的胜利也很正常。

其实张良自己对此事也有个很中肯评说:“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 因此,评价张良的历史作用时,应该把这两句话综合起来看才好,即在运筹帷幄之后,补上个幸而时中,其作用就恰如其分了,这也表明其主要工作应该是出谋划策。

我们现在说运筹帷幄,基本上指的是决策,但出谋划策与决策并不是一回事。

张良的作用肯定不是决策,与我们心目中的距离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现在的股市比较火爆,我们不妨用股市的原理来类比刘邦与张良的关系。

仿之于股市,投资人与股评家的关系与刘张关系很有一比。

只要介入过股市的人,对股评家应该都不会陌生,而张良在刘邦阵营所起的历史作用也确实与股评家比较接近。

天下共同反秦时,相当于一个大牛市刚刚开张,张良自己也整出了一个小盘股,加入进上市的大潮。

一开始遍地都是黄金,资金面宽裕得很,但张良的股本就是没有扩张,在股市上没什么赚头。

于是就边炒股边搞股评。

但股评也不易找到好的听众,直到遇上了刘邦,张良的头号股评家的地位才显现出来。

史书上说,张良无论对其他人说什么人家都理解不了,而刘邦一听就很投缘,一点就透。

所以张良说“沛公殆天授”。

其实不是刘邦耳根子软,而是因为水平高。

张良的水平很高,跟没水平的人说,人家当然听不懂,听不懂自然就没兴趣,再再正常不过了。

刘邦就不同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于是乎,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张良走不好的股票,刘邦就能走好;张良不敢做的波段,刘邦就敢做;张良看好但不敢持有的股票,刘邦就敢满仓。

于是乎,刘邦的股本就急骤扩张,很快就成了股市里的一个强庄。

后人以为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其实是误会,这两人只是不以读书见长,并非没什么文化。

张良是当时第一流的学问家,如果没文化,两个人也谈不到一起去啊,张良再闲得发慌,也犯不着去开导一个文盲啊?大概看到刘邦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张良心里或者也老大不是滋味。

他可能以为自己没能发起来,是因为本钱太少。

如果有足够的本钱,也未必发达不了。

于是乎,他想到了融资,发行了一支韩国股票,其招股说明书肯定是写得相当的好,证监会主事的项梁与楚怀王很快就批准上市,并提供了一笔开张资金,等于借钱供他炒股。

但张良可能只会写招股说明书,而不太会经营股票,刚一上市,他这支新股就开始走熊,连昙花一现都没有过,很快就由绩优股,沦为ST了。

这一下张良知道了,股市上挣钱非常困难,原来做股评与炒股还不是一回事。

于是金盆洗手,专职股评,坚决不炒股。

如果有谁动员他炒股,一律以身体不好为理由坚决推掉。

灭秦之后,所有的股票都空前利好,新股票不断推出,但张良持有的韩国股票竟然被暂停上市了,搞得张良怪没劲的。

怎么办呢?他只好跟股市的另一个强庄项羽搞到一块,图个啥呢?无非是想让他持有的股票从笼子里放出来,因为项羽此时还兼着证监委主席一职。

但项羽是天字号第一牛人,不听股评也能霸庄。

于是乎,张良的股评一句也没发生作用,甚至张良持有的韩国股票被搞到摘牌,搞得张良连寻常股东也当不成了,怪郁闷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张良一气之下,又跑到哥们刘邦处重操老本行。

而最气人的事就在张良走后发生了。

张良前脚走,项羽后脚就把倾注了张良无数心血的韩国股票转给他人重新上市。

这不是成心怄张良吗?好在张良已对持股票坐庄没有太大热情了,否则真要给气晕过去。

张良投奔刘邦不久,刘邦就斥巨资一口气将那个不属于张良的韩国股票打到跌停板上,然后彻底并购。

不久又将其资产重组,交给韩王信坐庄重新上市。

刘邦是非常清楚张良与韩国股票的渊源的,但他没有将这支股票交给张良这个发起人,可能不是怕张良坐大,而是怕张良炒不好。

毕竟知人善任是刘邦的强项嘛,毕竟张良有业绩不佳的前车之鉴嘛。

千万不要以为刘邦此举是嫉贤妒能,凭他与张良的交情,让后者持有一支股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不让张良持有,也是为他好。

到了刘项强强对话,比资金,比凶悍,比手段时,张良的股评似乎没发挥什么作用。

刘邦这个股市高手强庄,碰到更高更强的项羽,就一点辙也没有了。

刘邦有几次被打到跌停版,清仓离场,血本无归,就是有张良在边上支招也没有用。

看来张刘两人的实力与头脑加在一块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但刘邦的特点是愈挫愈奋,每次给铲庄,都能很快就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募集巨额资金,重新杀回股市,继续向项羽叫板。

而项羽每次胜利过程中消耗的资金得不到补充,最后庄也坐不成了,被刘邦清仓出局了。

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张良的作用何在,即使历史存在的若干记载,也都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或者那些决定性的作用因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就一条也没记下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张良与刘邦在秦末的股市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受够了行情的起起落落,终于一庄独大,封住涨停,享受暴利。

刘邦建立了四百年的王朝,张良得到了第一谋略大师的历史荣耀。

语言大师刘邦创造的运筹帷幄这个词真是有不小的魔力,好象这么干的人注定就是个大赢家,而且一赢就轰轰烈烈。

菜九说过,刘邦这些话是为了给张良多分红而给人们下了一个套。

结果呢?不仅人们上了刘邦套,刘邦自己也上了刘邦的套。

好象决策都是张良的,刘邦自己倒只是个跑腿干活的。

实际上,运筹帷幄只有与决胜千里联系起来,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运筹帷幄本身是个中性词,表示一个人在私下里谋划什么,没什么了不得。

比如早先菜九在家里盘算着要买什么股票,憧憬着发财的前景、美好的未来,也属于运筹帷幄,但股市也不是菜九开的,菜九运筹帷幄有个屁用。

事实上,菜九一入股市就尽显绝对菜鸟本色,即使天天运筹帷幄,其结果也只能是屡战屡败。

所以金盆洗手,只看不练。

基于此理,菜九以为,张良先生运筹帷幄的事情肯定会有,但决胜千里,就只能存疑了。

比如菜九就倾向于将攻破武关的功劳记在张良名下,但没把握,只得作罢。

菜九在前面说了,刘邦运筹帷幄评价,要与张良的幸而时中评价联系起来看才好。

而运筹帷幄与幸而时中恰好就是时下里股评家的作用所在。

只要与股票沾边的人都知道,股评家会一口气推荐好些个股票,其中有说准的,有说不准的(成心诱人上当的不在其列)。

但听了股评而发财者的比例并不高。

多数情况是,人们从股评的众多股票中选了一支或几支,结果没选中的都涨上去了,而选中的不涨反跌。

好象千选万选,特意把那个不涨的给选出来一样,让人哭笑不得。

张良给刘邦出主意,肯定也不是一条两条。

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张良肯定是绞尽脑汁出谋划策,解读业绩报告日以继夜,K线图画个不停,基本面资金面分析个不休,于是乎好股票与坏股票同时存在一点也不稀奇。

张良只管出推荐股票,具体操作的好坏还是刘邦的事。

刘邦的高明就在于他能慧眼识珠,一下子就能把一大堆荐股中最有价值的那个挑出来并一路持有。

刘邦的伟大也因此而显现出来了。

我们听了股评而发财的人多了去了,有几个人感谢股评家呢?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性总是看重自己的、看轻别人的。

这不,那些听股评而发财的人也就把功劳往自己头上一安,关股评家屁事。

伟大的汉高祖就不同了,他只记住了你的推荐的好股票,至于你推荐的烂股票,反正最终成了大赢家,也就在所不计了。

于是乎,不仅你的功劳是你的,刘邦自己的功劳也不妨分一点给你,比如张良的功劳本上记其下韩国,就是刘邦率部完成的。

这与霸王有质的不同,项羽专门记别人的过失,谁要有个闪失,就揪住不放,搞得在下边干活的人心情很不好。

其实这个项羽,实在是我们的同类。

比如,我们最喜欢记别人的不是,别人的功劳在我们眼里分文不值;别人的过失罪不容诛,自己的过失理所当然;所以我们都特别讨厌刘邦。

但我们恰恰忘记了,没有刘邦,也没有今天张良的崇高地位。

其实这个段子的正确名字应该是投资分析师张良与庄家刘邦,但不如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顺口。

就这么着吧。

其中的相关内容,请参见菜九的千古谁识汉张良。

为庆祝出版传媒成功发行,菜九也发一支新股(段子)。

并在出版传媒上市之前面市,希望众看官能喜欢、持有、拉升、转配。

今年菜九发行了如下新股(段子)都能在网上搜索到。

千古谁识某某某的老祖宗细收拾千古忽悠鸿门宴鸿门宴结论与两个凡是的关系千古谁识曹无伤鸿门宴教案全批判中国人最不认真——功高盖世楚怀王千古谁识陈步乐(老股新发)千古谁识汉李陵(老股新发)千古谁识李杜情项羽---枪指挥党的第一人气壮山河楚怀王千古谁识战钜鹿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鸿门宴结论与李宇春的粉丝(争取元旦前发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