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多式联运三种运输组织形式
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
北美大陆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
据统计,从远东到北美东海岸的货物有大约50%以上是采用双层列车进行运输的,因为采用这种陆桥运输方式比采用全程水运方式通常要快1~2 周。
例如,集装箱货从日本东京到欧洲鹿特丹港,采用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通常约需5~6 周时间,而采用北美陆桥运输仅需3 周左右的时间。
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的成功营运,北美其它地区也开展了大陆桥运输。
墨西哥大陆桥(Mexican Land bridge)就是其中之一。
该大陆桥横跨
特万特佩克地峡(Isthmus Tehuantepec),连接太平洋沿岸的萨利纳克鲁斯港
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夸察夸尔科斯港,陆上距离182 n mile。
墨西哥大陆桥于1982 年开始营运,目前其服务范围还很有限,对其他港口和大陆桥运输的影响还很校
在北美大陆桥强大的竞争面前,巴拿马运河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之一。
随着北美西海岸陆桥运输服务的开展,众多承运人开始建造不受巴拿马运河尺寸限制的超巴拿马型船(Post-Panamax Ship),从而放弃使用巴拿马运河。
可
以预见,随着陆桥运输的效率与经济性的不断提高,巴拿马运河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3)其它陆桥运输形式
北美地区的陆桥运输不仅包括上述大陆桥运输,而且还包括小陆桥运输(Minibridge)和微桥运输(Microbridge)等运输组织形式。
图84 表示了北
美陆桥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
小陆桥运输从运输组织方式上看与大陆桥运输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其运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浅析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应运而生。
它作为国际运输中的一种先进的综合运输方式,在运输业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文章将对国际多式联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先进国家国际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善我国多式联运的措施。
关键词: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国外经验一、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概述当前在我国国际物流业务中,存在着分段运输、国际联运、国际多式联运三种运输组织形式。
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分段运输的运量占我国国际物流总运量的90%以上,国际多式联运所占份额很少。
分段运输业务由远洋、沿海、内河、铁路、港、站等运输、装卸及货代企业分营,其经营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国内市场格局,部门间条块分割和在国外缺乏竞争力的弊端,也无形中为多式联运增加了障碍。
虽然当前运输企业已经出现了横向联合的趋势,但整体实力雄厚的集约化多式联运企业还很少,多式联运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状态。
二、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分析1、基础设备设施尚需改进和完善多式联运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链。
由于该运输链通常是集装箱化的,因此,对船舶、港口、铁路、公路、机场、集装箱分拨中心等基础设备设施,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内陆地区的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水平低,致使集装箱港、站的作业效率低、能力难以发挥。
而且,集装箱运输工具也比较落后,铁路、公路专用车辆和内河专用船舶较少,特别是长江干线的集装箱船舶多为旧船改造和部分通用驳船,吨位偏小,运输效率和效益都难以提高。
2、高科技水平不足尽管我国的多式联运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开展,在一些港口和枢纽站已建立起实用的edi 系统,但是,目前该系统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而且并没有普遍应用。
我国多式联运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多式联运是指使用连续的运输方式进行且在运输方式转换时不对货物本身进行单独处理的货物移动。
广义的多式联运是指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已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制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二)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
这里所指的至少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是:海陆,陆空,海空等。
这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有着本质的区别。
后者虽也是联运,但仍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之间的运输方式。
众所周知,各种运输方式均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一般来说,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公路运输则具有机动灵活,便于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内陆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而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严格规定必须采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进行联运,因此这种运输组织形式可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它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有代表性的国家多式联运主要有远东/欧洲,远东/北美等海陆空联运,其组织形式包括:1.海陆联运海陆联运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目前组织和经营远东/欧洲海陆联运业务的主要有班轮公会的三联集团、北荷、冠航和丹麦的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公司,以及非班轮公会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台湾长荣航运公司和德国那亚航运公司等。
这种组织形式以航运公司为主体,签发联运提单,与航线两端的内陆运输部门开展联运业务,与大陆桥运输展开竞争。
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货运代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 国际性等特点,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物 流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
国际货运代理的重要性
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货运代理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和 网络,能够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 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保障运输安全
国际货运代理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和 经验,能够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减 少货损货差。
国际多式联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
区块链技术应用
02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国际多式联运的透明化、可追溯和安全,
提高物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转型
03
推动国际多式联运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
交换,提高物流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绿色物流发展
环保包装
推广环保包装材料和技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废弃物,降低 对环境的影响。
简化运输流程
国际货运代理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够 简化运输流程,减少客户的工作量, 提高运输效率。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货运代理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 经济的繁荣。
国际货运代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国际货运代理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 洲,随着国际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而 逐步壮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 发展,国际货运代理将朝着更加智能 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已经形成了庞大的 行业规模,拥有数以万计的货运代理 公司,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服务。
02
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多种运输方式结合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由一个货运代理统一 组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货 物从一国运至另一国的综合性运输方式。
国际多式联运

进口地银行
在海陆或陆海联运条件下, 签发何种提单?
从运输方式组成看,海陆或陆海已组成多式联运, 但在实际业务中,即使是海陆或陆海,大多仍签发联 运提单,而不是多式联运提单。 海海联运在缮制提单仅注明装卸港,而海陆或陆 海联运提单除注明装卸港外,还应注明接货地、交货 地。 上述运输方式下,中远因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对全 程负责,即使货损货差发生在其他运输区段,受损人 也只能向中远提出索赔,中远在赔付后向责任方追偿。
第八章
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定义
1980年5月在日内瓦通过的《联合国国 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规定: “国际多式联运系指由多式联运经营 人 按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 方式,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 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的运输方 式”。
国际多式联运的基本特征
◆承托双方必须订立“一份国际多式联运合同” ◆全程运输必须使用“一张国际多式联运单据” ◆全程必须“至少包括两种运输方式的连贯运 输”(运输链的意思) ◆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负责” ◆全程运输使用“单一的运费费率”
◆统一责任
在统一责任制下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 主负不分区段的统一责任。即货物的灭失 或损失,包括隐蔽损失(即损失发生的区段 不明),不论发生在哪个区段,多式联运经 营人按一个统一原则负责,并一律按一个 约定的限额赔偿。
◆分段责任
按分段责任制(有称网状责任制),多 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范围以各区段运输原 有责任危险,如海上区段按《海牙规则》, 航空区段按《华沙公约》办理。在某些区 段上不适用上述公约时,则按有关国家的 国内法处理。这种责任制的特点是各种法 规的责任大小和赔偿限额不统一,对发展 多式联运不利。
多式联运

第一章:公司与团队
6
国际多式联运的优缺点: 优点 1. 手续简便,责任统一 2.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损失,使货物运输更快捷 3. 节省了运杂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 4. 提高了运输组织水平,实现了门到门运输,使合理运输成为现实 缺点 协调性——这是多式联运的硬伤。在更换运输方式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 那么要应对是很麻烦的(毕竟到国外了)。还有就是责任问题。因为多式联 运总承运人是对整个运输过程承担责任。其他具体承运人只负责自己那段。 出了问题追究责任难。转运次数多,增加货物丢失和损坏风险。
团队介绍
第一章:公司与团队
5
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集装箱货物,具 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多式联运分类 海陆联运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的主要组 织形式之一。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陆桥运输(Land Bridge Service)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远东/欧洲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西伯利亚大陆桥Siberian Landbridge),北美大陆桥(North American Landbridge),北美地区的陆 桥运输不仅包括上述大陆桥运输,而且还包括小陆桥运输(Minibridge)和微 桥运输(Microbridge)等运输组织形式。图84表示了北美陆桥运输系统的基 本构成。 海空联运又被称为空桥运输(Airbridge Service)。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空桥 运输与陆桥运输有所不同:陆桥运输在整个货运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集装 箱,不用换装,而空桥运输的货物通常要在航空港换入航空集装箱。
多式联运——马士基航运公司
运营方式 业务服务范围
多式联运——马士基航运公司
运营方式 业务服务范围
国际多式联运设计方案

国际多式联运设计方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贸易日益繁荣,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地域间货物运输的需求,设计一个国际多式联运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国际多式联运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包括路、铁、水、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与协调。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国际多式联运设计方案的背景是为了解决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
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协调,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降低成本,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多式联运的概念和优势多式联运是指在国际货物运输中,通过组合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在不同的运输阶段中灵活选择,并通过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货物的快速、安全、高效地运输。
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成本:通过灵活选择运输方式,避免了单一运输方式的高成本,减少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中转费用等;2. 提高效率:多式联运通过运输方式的组合与协调,可使货物在不同环节中进行高效转运,节省了时间,并减少了货物滞留等问题;3. 增加灵活性:不同的运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货物类型和距离,多式联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并提供多种选择,增加了运输方案的灵活性。
三、国际多式联运设计方案1. 路-铁联运方案:在跨国货物运输中,由于道路与铁路网络的差异,常常需要进行路-铁联运。
该方案可以通过路运将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至离境口岸,再由铁路运输至目的地国家或地区。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公路运输的拥堵和费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2. 路-水联运方案:对于需要跨越海洋的货物运输,路-水联运方案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该方案可以通过公路运输将货物运至港口,再由海运进行远程运输。
水运的优势在于大量容量和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而公路运输则提供了灵活的末端配送能力。
3. 铁-水联运方案:对于较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铁-水联运方案是一种可行的设计。
国际贸易常用运输方式的比较

2、航空运输 空运方式包括班机运输 、包机运输 、集中托运和急件快递
等: (1)班机运输 (A irliner Transport)是指在固定航线上定期
航行的航班 。有固定始发站 、到达站和途径站 ,运费也相对固 定 ,一般航空公司都使用客货混合型飞机 。
(2)包机运输 (Chartered Carrier Transport)常常按往返路线 计运费 ,航权有一定限制 ,审批手续复杂 。如果需要紧急运输 大宗货物 ,可考虑采取包机运输的方式 。
(上接 55页 )
三 、常用运输单据的比较
海上货物运输单据主要为海运提单 (B ill of Lading) ,简称 B /L;航空运输的主要单据为航空运单 (A ir W aybill) ,作为两种 最主要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据 ,我们会经常遇到 ,二者虽然 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其区别更值得注意 。
这一成长阶段通常以官僚主义危机而告终 。企业的发展
壮大也带来了“大企业病 ”。信息传递缓慢 、部门之间的合作机
械而松散 。各种规章制度往往约束了企业的创造力 ,人员失去 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造成机会的错失 。
墨守成规成了窒息媒介组织进一部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五阶段 :依靠合作成长 要避免官僚主义的危机 ,格雷纳认为就要在整个组织内部 营造出一种合作的气氛 ,其中包括对信息系统进行简化并提高 其整体性 、包括对企业文化的重塑 、团队精神的提倡等 。在这
对于这些媒介集团来说是如何处理母报 (刊 )和子报 (刊 )关系
的问题 。子报 (刊 )羽翼丰满之后很多容易产生另起山头的想
法 ,加之随着拥有的从财务到人事各项权力的增加 ,集团如何 实现有效监督和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式联运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国际物流业务中 ,存在着分段运输、 国际联 运、 国际多式联运三种运输组织形式。由于受一些条 件的制约 ,分段运输的运量占我国国际物流总运量的 90%以上 ,国际多式联运所占份额很少。分段运输业务 由远洋、 沿海、 内河、铁路、 港、 站等运输、 装卸 及货代企业分营 ,其经营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内市场 格局 ,部门间条块分割和在国外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也 无形中为多式联运增加了障碍。虽然当前运输企业已 经出现了横向联合的趋势 ,但整体实力雄厚的集约化多 式联运企业还很少 ,多式联运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状 态。
但铁路集装箱运输也缺乏同航运港口、外贸部门的 紧密配合,在联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即时解决。 存在集疏运系统不完善,货运站装卸设备不足、单据 及资料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等问题。港口发往内地的 集装箱不能按时返回,影响装卸效率。
(4)信息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无纸化贸易形式的发展,EDI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将成为开展多式联运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大 量节省多式联运在单据制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 及 时间上的耗费,并在有关作业上保证其准确性,具有快 速、准确、安全、简便等特点。 我国的EDI系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多 式联运各方(如海关、动植检)联网的统一信息网络,与 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2)联合运输基础设施的不足
涉及到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手段有:航运、空运、铁 路和公路。 我国水运内河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高等级深水航 道比重小。 民航主要空港客货运输设施不足,空管通信导航技术 设备落后。
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仍然较低,列车运输速度慢,集装 箱、冷藏箱等现代化运输手段落后,货运重载、客运 高速、运营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设施的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偏 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度仍比较薄弱,特别是后备能力 不足,不能适应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的需求。
二、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联合运输法规建设涉及集装 箱运输的现行法规。 主要有集装箱运输的管理、内陆集装箱中转站、货
物安全标准、国际船代、国际货代、海商法、国际 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海关法规、海上国际集 装箱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海上国际集装箱电子 数据交换协议规则、海上国际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报文替代协议规则、海上国际集装箱电子数据 交换报文和进出口业务流程规定等。但我国还没有 具体的有关多式联运的专门规定。
THE END
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设施的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偏 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度仍比较薄弱,特别是后备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足,不能适应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的需求。
(3)联合运输系统的协调不够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多式联运系统相比,我国的多式联 运系统在“联”的方面还很欠缺。我国目前大量的 箱流是通过海运—公路的组合进行续运的,而在这种 组合中,除了上海、浙江、江苏和京津塘等地区有少 量的海运—公路联运,其联运单证的签发也是掌握在 船公司或其代理人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经 营人网络,联运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对运输的管制政策并不宽松,一些具体的 运输政策与发展多式联运还不相适应,如运价定价 权和管理权的相对集中,导致了运价与市场供求的 不一致性;铁路自备车的存在;造成价格双轨制和 运输组织管理的困难;公路经营性运输和自营性运 输管理费征收的不平等;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形成,
(7)观念落后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 营观念没有彻底改变,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现 代物流认识不足,生产企业更喜欢把物流和运输业 务留给自己来做,第三方物流和运输的外协比例不 高,未能建立起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体制。
(5)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广大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运 输的货物以煤、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为主,适箱 货源如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 用集装箱进行运输成本较高,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尚不迫切。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造成 在我国国内货物流动的不平衡。
(6)政策管制过紧
三、解决方案
加强行业法规建设 ,规范市场运作 ,为联运企业集团 的组建创造 良好的外部条件。继续加大力度搞好交 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进一步增强。健全统一的市场 , 完善市场机制 ,把联合运输经济活动纳入市场。加快 EDI 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物流 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有效的联运政策, 如财政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