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教材分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是在于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现实情境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内涵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案例】

汶川地震的视频,温总理的“多难兴邦”“断臂王子刘伟”“奥运会和字”;李卫“跪行高考路”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谈谈对温总理那句“多难兴邦”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归纳: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可以兴邦,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团结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

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98年水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还有地震,10年玉树泥石流,以及今年云南地震;在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特别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说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却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变,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归纳: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提问:为什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它植根于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形成)

(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作用)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逐一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是一条虫;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很早就意识到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种意识慢慢的上升为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国家

兴旺发达还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都发挥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从老师找的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精神的一个民族。(展示图片)

教师:抗震救灾,奥运会56个民族一起出场;台湾各界反对台独;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思考:除了这些事例,同学们还想出哪些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的事例吗?

2、爱好和平

北京奥运会和字表演的展现(视频),并思考其展示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种精神,在奥运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中国“和”的思想的变化还是放飞和平鸽;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事例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呢?

教师归纳:向外派维和部队;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坚持和平的对话方式解决。

3、勤劳勇敢

说到勤劳勇敢,我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事例?

学生:略

教师:说到勤劳勇敢,我们就会想到我们身边整天埋头在田里的干活的爸爸妈妈;

就会想到在发生灾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的精神;同学们看下下面的照片;(在田里干活的人民,98年抗洪救灾,03年非典,08年汶川地震)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4、自强不息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视频;思考:里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你还知道有哪些名言典故或者事例体现这样的精神。

教师归纳:刘伟虽然没有了双臂,但是他却靠着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中华民族;最终其在2012年2月份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奖;下面我们继续看体现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典故;1、“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探究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以上我们学习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无一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

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要永远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旗帜;

思考:举出古至今高扬着爱国主义旗帜的人物或者爱国主义行为的事例?

屈原、岳飞、文天祥、鲁迅、黄继光、邱少云、叶挺、杨靖宇、刘胡兰、钱学森~~~~~~~还有近期中华儿女反对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游行示威活动;这些都属于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或者行为;

过渡:从以上这些具体的人物,具体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例如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主要体现的反对日本侵略者;而现在则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2)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设问:看图:你觉得下列这些行为属于爱国行为吗,为什么?

教师归纳:在9月27号全国大规模的反对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游行示威活动中,我们很多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能够有序的表达自己爱国的情绪;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在这里我们无法判断这些行为是由于民族情绪过激行为导致的,还有有些人利用这次游行示威活动进行一些不正当行为,在这里可以用一句话评价他们的行为:真情可嘉,理性不足

【知识梳理】

【结束】:以奥运会开幕式林妙可的《歌唱祖国》结束此节课的内容

7.教学小结与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