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杰--盆腔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CBCT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研 究 ・
C B C T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梁少强 黄 荣 石锦 平 蒋 军 曾 晓红 何 瀚 周 菲 菲 广 东省 佛 山市 第 一人 民医 院肿 瘤 中心放 疗科 , 广 东佛 山 5 2 8 0 0 0
I MRT .p r o v i d e s r e f e r e n c e d a t a f o r t h e d e s i g n o f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p l a n CT V i n t o P T V.M e t ho ds A t o t a l o f 3 0 c a s e s o f
正 后 、 l , 、 z方 向 的 MP T V分 别 为 1 . 7 8 m m、 2 . 8 4 mm、 2 . 1 4 m m。 结 论 使 用 C B C T扫 描 系 统 , 能较准确 、 高效 地 修 正摆 位误 差 , 提 高 治疗 精确 度 , 并 为 治疗 单位 准 确设 定计 划 靶体 积 ( P T V) 提 供 了依据 。
s c a n 1 t i m e s , t h e C B C T i m a g e a n d C T i m a g e a u t o m a t i c a n d m a n u a l m a t c h i n g , X( 1 e f t - i r g h t ) , Y( c r a n i o - c a u d a 1 ) , Z y e n -
5 2 8 0 0 0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V r i a n T r i l o y g l i n e a r a c c e l e r a t o r c o n e b e a m C T p o s i t i o n i n g e r r o r a n e l v i c t u mo r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I M RT ,v a c u u m b a g , t h e i f r s t t r e a t me n t we r e p e r f o r me d CBCT s c a n n i n g , a we e k a f t e r t h e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盆腔肿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行体外常规放疗。
另外20例实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每周5次,共25~28次完成。
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常规放疗组获得CR8例,PR6例,总有效率为70.0%,三维适形调强组获得CR10例,PR9例,总有效率为95.0%,三维适形调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常规放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三维适形调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三维适形调强组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
结论: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提高盆腔肿瘤的临床疗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盆腔肿瘤盆腔肿瘤是指由于盆腔膜包容部分增生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临床多伴有月经期,月经淋漓不尽,伴随腹痛,小腹坠胀,月经期延长等表现。
目前盆腔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抗菌力弱,或者成年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发生早孕、多产、宫外孕等都容易导致盆腔肿瘤的发生,由于盆腔生理部位隐匿,病情难以判断。
B超、CT与MRI等诊断方式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三维适形调强因适应证范围较广,对不能耐受手术、化疗、一般情况尚好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成为放疗患者的首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盆腔肿瘤患者,常规放疗组20例,年龄20~50岁,平均(22.3±8.4)岁。
三维适形调强组20例,年龄21~49岁,平均(23.1±8.9)岁。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40例患者已被确诊为盆腔肿瘤,排除盆腔积液,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结核以及心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患者。
年龄20~50岁。
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
线性二次模型在低分次放射治疗放射外科中的应用

低分次放射治疗生物等效剂量
低分次放射治疗生物等效剂量 LQ-L模型
Melvin Astrah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小结
Randy Ten Hake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细胞凋亡 肿瘤干细胞 乏氧、再氧和、再群体化、放射敏感性 分子、细胞、组织水平的变化(血管损伤)
LQ 模型问题及其完善
高估高剂量区的生物学效应 • 肿瘤杀伤 • 正常组织毒副反应
Clint Park, Robert D. Timmermman.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 Medical Center
射线能量对子宫内膜癌调强放疗计划质量的影响
杨瑞杰 姜伟娟 王俊杰
子宫内膜癌的术后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 高能计划( 18 MV Vs 6 MV)剂量分布适形度更好 高能计划能够更好地保护小肠和结肠、正常组织 高能计划平均MU下降20.4%(926 Vs 1115) 两组计划靶区覆盖度和剂量分布均匀性相当 两组计划直肠、膀胱和盆腔骨的保护相当
基本形式简单 模型扩展可以考虑修复、再群体化等 机制模型,优于经验模型NSD, TDF 广泛用于常规分割方案的等效剂量计算 实验室数据支持(10-18 Gy)
David J Brenner, Semi Radiat Oncol 2008
LQ模型在低分次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低分次放射治疗组织生物学行为特性
小结
• 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 高能计划有优势
• 低分次放射治疗中使用LQ模型要注意 其具体形式、模型参数和适用范围
致谢
飞利浦公司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医生
复发性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率 。 但 这 种 孤 立 盆腔 复 发 宫 颈 癌 同步 放 化 疗 的 治 疗 方 式 只 适 用 于 以前 未 接 受 过 放 疗 或 复 发 部 位 在 上 次 放 射 野 以外 的 患者 。Yin等f6]分 析 了 l6l例 根 治 术 后 盆 腔 局 部 复 发 无 法 再 行 手 术 切 除 而 接 受 传 统 放 疗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n=82)或 调 强 放 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n=79)官 颈 癌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所 有 患 者 的 国际 妇 产 科联 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Gyn— a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 期 为 I B~1I A期 , 放 疗 过 程 中 同期 进 行 了 腔 内近 距 离 治 疗 联 合 化 疗 。 结 果 显示 ,IMRT组 患者 的 中位 计 划靶 区(plan tumor volume,PTV)剂 量 高 于 C—RT组 (61.8 Gy VS 50.3 Gy,P=0.029),IMRT较 c—RT更 好 地 避 免 了小 肠 、膀 胱 和 直 肠 过 高 的照 射 剂 量 。 与 c—RT组 患者 比较 ,IMRT组 患者 的 急性 和 慢 性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更 低 ,短 期 疗 效 更 好 (总 有 效 率 :89.9% VS 63.4% , P= -0.03),3年 和 5年 总 生 存 率 更 高 (58.4% VS 39.1% ,P=-0.0l2;35.4% VS 21-4% ,P=0.007),5年 无 进 展 生存 率 也 更 高(26.1% VS l5.1%,P=0.031)。 由 此 可 见 ,对 于 根 治 性 手 术 后 局 部 复 发 的 宫 颈 癌 患 者 ,IMRT较 c.RT的疗 效更 好 ,急性 和 慢性 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更低 ,也 能 更好 地 保护 危及器 官 。Liu等 分 析 了50例 宫颈 癌 复发 或 转 移 患 者接 受三 维 适 形 放 疗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16)或 IMRT(n=34)的 治 疗 结 果 ,放 疗 距 初 始 治 疗 的 中位 时 间 为 12个 月 (6~51个 月 ),5 例 患 者 放 疗 前 接 受 了 手 术 治 疗 ,38例 患者 接 受 了 同步 化疗 。 中位 随访 18.3个 月 ,3年 总 生存 率 和 局 部 控 制 率 分 别 为 56.1%和 59.7% 。9例 患 者 发 生 3 级 白细 胞 减 少 ,2例 患 者 发 生 3级 迟 发不 良反 应 。 Kim等 也 证 实 ,积 极 的 补 救 放 疗 联 合 或 者 不 联 合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

Ⅰ 乳腺癌術後放療計畫
ⅰ 保乳術後瘤床X線、電子線同步整合 補量調強放療(SIB-IMRT ) 兩個對穿切線野為主野,每一方向有 2-3個(擋肺、擋高劑量區)小子野; 用X線(3野)或電子線(垂直照射)對 瘤床補量(約占權重17-20%)
瘤床電子線補量擋塊圖
乳腺癌SIBIMRT DVH圖
ⅱ 乳腺癌根治術後預防照射 胸壁+鎖骨上、下區+內乳區 鎖骨上區採用半束照射(3-4野),胸壁切 線野(5-6野),內乳電子線+X線混合照
腦膠質瘤
各射野的BEV圖
0/0
40 / 0
60 / 315
各射野的BEV圖
90 / 0
155 / 0
205 / 0
各射野的BEV圖
270 / 0
310 / 40
劑量分佈圖
Ⅲ 居於腦中線附近的腫瘤(5-6野)
5野照射腦瘤的劑量分佈圖
Ⅳ 偏心型腫瘤(採用切線野為主)
劑量分佈圖
胸部腫瘤的計畫設計
(5野照射)
ⅱ 周圍型肺癌、肺轉移灶的射野
劑量線分佈圖
DVH圖
ⅲ 食管癌放療計畫的設計
5野照射
6野照射
採用5野、6野照射的劑量分佈圖
腹部腫瘤的計畫設計
ⅰ 原發性肝癌
4野照射的劑量分佈圖
ⅱ 腹膜後LN
偏一側
居中心
ⅲ 腎上腺腫瘤
劑量分佈圖
盆腔腫瘤的計畫設計
直腸癌的5野照射
劑量分佈圖
注:鎖上區與胸壁野的分界一般以不切著胳 膊為准,為提高皮膚劑量需加5mm厚的軟 組織填充物
鎖上區布野圖
鎖上野與胸壁切線野的銜接
胸壁切線野與內乳區野的銜接
MLC Segments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规范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规范(一)患者一般信息的输入方式工作人员在建立一个新患者时,应输入患者的姓名、病案号、肿瘤类型和医生姓名。
患者姓名和医师姓名用汉语拼音。
(二)医生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区1.按ICRU50号、62号、83号报告对靶区的界定原则来进行勾画。
2.评估的危及器官区也应准确并完整勾画。
3.认真、准确的填写《治疗计划单》的内容。
(三)靶区剂量给定方式1. 手工计算;在患者不做计划,仅采用手工方式或简单程序计算机器跳数时,靶区剂量应给定在靶区中心区域的一点。
如果各射野中心轴交叉点位于靶区中心区域,将该点作为靶区剂量的给定点。
2. 二维计划;设计二维治疗计划时,靶区剂量应给定在包围全部或绝大部分靶区的等剂量线上,以保证全部或绝大部分靶区接受到不低于给定剂量的照射。
剂量以靶区中心区域中的一点归一,靶区剂量变化范围应在95%至107%以内。
如果各射野中心轴交叉点位于靶区中心区域,将该点作为剂量归一点。
3. 三维适形治疗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靶区剂量应给定在包围95%靶区体积的等剂量面上,即靶区剂量是指95%靶区体积受照的最小剂量。
剂量以靶区中心区域中的一点归一,靶区剂量变化范围应在95%至107%以内。
如果各射野中心轴交叉点位于靶区中心区域,将该点作为剂量归一点。
4. 适形调强放疗计划;逆向计算〔Inverse Planning〕,即医生首先确定最大优化的计划结果,包括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耐受剂量,然后由计算机给出实现该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从而实现了治疗计划的自动最佳优化。
(四)危及器官耐受剂量给定方式属于串型组织的危及器官(如脊髓),其耐受剂量应按“最大剂量不应超过多少”的方式给定;属于并型组织的危及器官(如肺),其耐受剂量应按“剂量超过多少的体积不能超过多少”的方式给定。
每个危及器管耐受剂量的具体数值参考各种肿瘤的治疗规范。
(五)治疗计划命名规则1. 一个治疗计划的名称应反映射野数目和所采用的技术(分为2D, CRT和IMRT)。
盆腔肿瘤放疗计划设计

盆腔肿瘤放疗计划设计山东省肿瘤医院物理室朱健尹勇n靶区及周围正常器官nn •病例一直肠癌RT/CRT/IMRT •病例三直肠癌IMRT -SIBn•病例四宫颈癌CRT/IMRTn盆腔肿瘤调强方案文献讨论n 盆腔肿瘤放疗技术文献讨论n靶区瘤床和肿大淋巴结、淋巴引流区n危及器官膀胱、直肠、股骨头、小肠等RTOG0724-PhaseIII Cervical CarcinomaRTOG0822-PhaseII Rectal Cancern常规放疗( RT--radiotherapy)n适形放疗(CRT--comformal radiotherapy )n调强放疗IMRTn(IMRT-SIB-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n患者一般情况:男性,61岁,直肠癌术后,中分化腺癌n靶区剂量2.0Gy×25次IMRT常规CRTIMRTn这类靶区的形状总体较规整,常规放射治疗也可以达到靶区剂量要求,但相比IMRT适行度正常组织n在三种计划模式下,常规放疗计划、CRT 计划、IMRT计划靶区适形度依次递增,危及器官的受量均有大幅下降。
n患者一般情况:女性,54岁,直肠癌术后化疗后,低分化腺癌n靶区剂量:n此类靶区的形状较复杂,适形计划(CRT)很难做,一般采用逆向调强(IMRT)设计n可能避开或少照射危及器官。
n化腺癌(肿瘤距齿状线4cm),CT复查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nPTVPTV1PTVcPTV PTV1PTVc靶区形状复杂,剂量梯度大。
n计划设计难度大,费时、费力。
n治疗疗程短,一次计划设计完成不同靶区剂量,治疗连续性有保障。
n IMRT技术允许使用同时补量照射技术,给数的情况下满足不同靶区的剂量学要求,可以减少治疗总次数,缩短疗程。
直肠癌ARC与IMRT计划比较射野角度平均分布,机头角度﹑床角为0°机头角度为45°,床角为0°;第二个射野角度为180.5 °→179.5 °机头角度为—IMRT —ARCn当剂量<15Gy 时,ARC 计划低剂量受照体积小于IMRT n 8000n患者一般情况:女性,45岁,宫颈癌术后,低分化鳞癌n靶区剂量:1.8Gy×22次n根据靶区不同的走向将靶区进行分段照射。
放射治疗计划和治疗实施

皮肤反应
放射线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 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红、干燥、 瘙痒等症状。
骨髓抑制
放射治疗可能会影响骨髓的功 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
小板减少。
副作用的预防与控制
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 药物来缓解或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的 饮食,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支持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 劳。
放射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 力,因此医生会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副作用的处理与应对措施
01
02
03
04
对于恶心、呕吐的症状,医生 会给予适当的止吐药物来缓解
症状。
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制定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 物理师和技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 放射治疗计划,包括照射剂量、
照射野设计和治疗时间等。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身体 状况良好,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
备工作,如备皮、导尿等。
放射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定位与摆位
确保患者体位准确,使用 体位固定装置和影像定位 技术,确保照射野的准确 性。
放疗技术
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 定向放疗等,根据肿瘤的形状、位置 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以提高 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放射治疗剂量与照射野设计
剂量
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放疗剂量,确 保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照射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调强计划设计
射野方向
280°
80°
230°
180°
130°
前列腺癌调强计划设计
DVH
rectum
bladder
femur
广泛期前列腺癌计划设计
靶区范围:整个前列腺+淋巴引流区
治疗剂量:PTV1:67.5Gy/2.7Gy/25f PTV2:50Gy/2Gy/25f
III.膀胱癌计划设计
2
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术前放疗的目的
1. 使不能切除 转为能切除者 2. 使不能保肛手术转化为能保肛手术者 3. 减少手术过程中操作导致的远处转移
术后放疗的目的
1. 杀死残留的原发肿瘤 2. 杀死残留的转移淋巴结 3. 提高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 4. 提高生存率
术后放疗的疗效
0° 310°
射野方向
50°
310°
0°
50°
260°
100°
260° 230°
100° 150°
5F_sIMRT
7F_IMRT
VMAT计划设计
➢VMAT技术的特点
射线束照射过程中加速器的运行情况
机架运动 叶片运动 剂量率变化
VMAT Yes Yes Yes
IMRT No No(静态)/Yes(动态) No
9 淋巴瘤 18.1 (4.7)
淋巴瘤 13.5 (3.6)
10白血病 12.1 (3.1)
食道癌 10.8 (2.9)
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局限期和局部 晚期前列腺癌
放射治疗是根治性治疗手段, 治疗剂量为70~80Gy/35~41次
晚期前列腺癌
通常采用放射治疗配合内分泌 治疗
前列腺癌放疗体位选择
➢VMAT技术的优势
用较少的MU实现治疗目标,减少治疗时间。
VMAT计划设计——DVH比较
DVH比较
bladder
intestine
femur
VMAT计划设计——DVH比较
DVH比较
intestine
bladder femur
直肠癌的腔内放疗
1、定义: 把辐射源(137Cs或192Ir)直接 置入肿瘤内或肿瘤周围进行照射
直肠癌治疗技术
调强适形 (IMRT)
简化调强 (sIMRT)
三维适形 (CRT)
容积旋转调强 (VMAT)
三维适形(CRT)
直肠癌三维适形(CRT)放疗的布野
沿用常规放疗时 代的布野方向
避开了膀胱、小 肠等危及器官
避免穿过床板、 摆位装置
0° 260°
100°
简化调强(sIMRT)和调强适形(IMRT)
结直肠癌 34.6 (9.2)
4 前列腺癌 29.1 (7.6)
胃癌 28.2 (7.5)
5 口咽癌 27.0 (7.0)
肺癌 21.9 (5.8)
6 肝癌 21.4 (5.6)
卵巢癌 16.2 (4.3)
7 食道癌 19.6 (5.1)
口咽癌 14.3 (3.8)
8 膀胱癌 18.2 (4.7) 子宫体癌 14.0 (3.7)
放射 物理
盆腔肿瘤放射治疗 计划设计
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崔伟杰 2013.7.3
1
内容提纲
I. 直肠癌计划设计 (一)直肠癌调强计划设计 (二)直肠癌VMAT计划设计 (三)直肠癌其他放疗方式
II. 前列腺癌计划设计 (一)前列腺癌调强计划设计 (二)前列腺癌VMAT计划设计 (三)前列腺癌自适应放疗 (四)前列腺癌多目标优化
3. 问题: (1)大剂量照射生物效应不清楚 (2)能否增加存活率有争议 (3)是否继续开展有争议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世界恶性肿瘤新病例数(万)及发病构成(%)
男性
女性
1 肺癌 66.7 (17.6)
乳腺癌 71.9 (19.1)
2 胃癌 47.2 (12.3) 子宫颈癌 43.7 (11.6)
3 结直肠癌 33.1 (8.6)
2、优点: (1)治疗时间短,简单 (2)定位准确 (3)肿瘤区可达到明显高剂量
3、缺点: (1)根治性放疗者要配合外照射 (2)靶区内剂量分布不均匀
直肠癌的术中放疗
1. 定义: 术中放疗是手术过程中用适当能量 电子线对肿瘤区进行大剂量一次性照射
2. 优点: (1)定位准确 (2)大剂量照射, 生物学效应可能增加 (3)正常组织容易保护,放射损伤小 (4)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俯卧位排 空膀胱
仰卧位排 空膀胱
仰卧位充 盈膀胱
?
几种摆位方式各有优缺点
前列腺癌放疗中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
Kuban D,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3(57), 1260 >70Gy体积超26%,5年后≥2级直肠毒性反应发生率>51% >70Gy体积小于26%,5年后≥2级直肠毒性反应发生率13%
Huang EH,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2(54), 1314 >70Gy体积超26.2%,6年后≥2级直肠毒性反应发生率>54% >70Gy体积小于26.2%,6年后≥2级直肠毒性反应发生率13%
Zapatero A,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4(59), 1343 直肠所受的平均剂量和>60Gy的体积与≥2级直肠出血显著相关 未发现泌尿系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膀胱所受照射剂量 之间有相关性 房辉. 癌症进展杂志, 2005(3), 449-459
广泛期前列腺癌计划设计
射野方向
330°
30°
280°
80°
230°
180°
130°
广泛期前列腺癌计划设计
DVH
intesti的VMAT计划设计
前列腺癌计划设计
局限期前列腺癌靶区范围示例
治疗剂量:67.5Gy/2.7Gy/25f
前列腺癌计划射野数研究
研究方法 8例仰卧位前列腺癌患者,PTV 体积为 139~ 494 cm3
靶区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和精囊,至少 95% 体积PTV 应接受76 Gy 处方剂量
采用5、6、7、9野共面布野,比较不同 布野方式的剂量学指标
1. 术后放疗可把复发率从35-50%降低 到10-20%
2. 术后放疗对<B2期患者意义不大
3. 对生存率的提高有争议, 多数认为 对≥B3期患者可提高存活率
放疗的并发症
放疗的并发症: (1)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放射性小肠炎出血、穿孔、坏
阻 (3)放射性膀胱炎 (4)骨髓抑制
死、梗
晚期放射性损伤主要有放射性膀胱炎、小肠炎 小肠出血、溃疡及小肠梗阻 (S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