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课件(共16张)
合集下载
黄庭坚《清平乐》ppt课件

8
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 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 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 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 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 地飞走了。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 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 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 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 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 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6
问题探讨
• 1、诵读黄庭坚《清平乐》(春 归何处),想一想,词人是如何 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 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 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p.81)
7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 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 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春天的来 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 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边再转, 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 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 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 追寻的执著。
9
2、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 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 处。
拟人(或比拟)。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 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 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 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 无奈,妙趣横生。
10
总结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
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
清平乐
黄庭坚
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江海1清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 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 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 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 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
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 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 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 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 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 地飞走了。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 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 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 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 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 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6
问题探讨
• 1、诵读黄庭坚《清平乐》(春 归何处),想一想,词人是如何 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 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 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p.81)
7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 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 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春天的来 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 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边再转, 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 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 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 追寻的执著。
9
2、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 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 处。
拟人(或比拟)。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 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 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 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 无奈,妙趣横生。
10
总结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
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
清平乐
黄庭坚
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江海1清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 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 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 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 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
《清平乐》精品课件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 没有留下行踪。
将春天拟人化,将悄悄归去的春天描摹得 极为鲜活。
唤来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往了哪里,请把 它叫回来一起居住。
作者用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的 语言巧妙构思,层层深入地表达了 伤春之情。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 Nhomakorabea春无踪迹
(更加失望)
若有人知
(假设希望)
觅春、思春、 伤春之情层 层深化。
无人能解
(彻底绝望)
问取黄鹂
(最后希望)
板书设计
寻春 不得 清 平 乐 追春 已逝
归何处(思春) 无行路(惜春) 归来住(唤春)
《清平乐》
助学资料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齐 名,世称“苏黄”。他开创了江西 诗派,为“宋四家”之一。
主要作品:《清平乐》《满庭芳·茶》等。
初读感知
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词人想要唤春 “归来”,与己 “同住”, 充满天真烂 漫的情趣。
有谁知道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呼唤,询问。 春天没有踪迹,有谁知道?除非去问黄鹂?
无人知道春的去向,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诗人仍存一线希望,黄 鹂可能知道呢,可见诗人 对春天是多么喜爱和留恋 啊!
《清平乐》(春归何处)课件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 疾因受到排挤和打击,被迫离开职位 ,闲居江西上饶一带。
《清平乐》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所作 ,表达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和壮志 未酬的悲愤。
作品评价
《清平乐》以其深沉、婉约的词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誉 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 前途和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赋予意象象征意义的方式,使意象更加深刻。例如,在表现春天的美好 时,作者将春天与人生、爱情等联系在一起,使春天的意象更加具有象征意义。
04
《清平乐》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总结词
清新自然、质朴无华
详细描述
该词语言质朴,不事雕琢,用词简练自然,不追求华丽辞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主题意义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通过对春天逝去的描绘,词中蕴 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提醒人
们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尽管词中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哀伤 ,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 的热爱和赞美,如“枝上残花”等 词句。
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春天逝去的描绘,引发读者 对人生的思考,引导人们珍惜当下 ,追求美好的生活。
02
《春归何处》主题解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本曲《春归何处》通过细腻的笔 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深
深惋惜和留恋。
春归之叹
词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直接点明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 哀叹,感叹春天离去时没有留下
任何痕迹。
惜春之情
整首词充满了对春天的珍惜和留 恋,如“枝上残花,凭谁问,无 言无语。”描绘了枝头残花的凄 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即将逝去
清平乐古诗词语文PPT课件

理
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
解
天确乎回不来了。
拟人
赏
·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
析
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
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
1
有什么作用?
赏
·
思春(归何处)
问春(知踪迹)
析
惜春(无行路)
解春(蔷薇开)
唤春(归来住)
惜春(不复归)
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2
·
赏 析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 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 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3
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赏
·
析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
总
结
·
古 词
词
文
下片以反问句承接,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
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
总
春天的踪迹。
结
若有人知(假设希望)
春无踪迹(更加失望)
问取黄鹂(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理清 思路
黄庭坚 词写于被贬之时
清
由现实到幻觉 思春(归何处)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平
惜春
乐
由幻觉到现实 问春(知踪迹)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
古 词
词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格调清奇的春之短歌。
文 上片以发问起调。
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PPT课件

6
.
词文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 取归来同住。
1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2、“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追求美好事物,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为什么“问取黄鹂”?
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 天的讯息。
“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
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 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
15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 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 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 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 呢。
.
16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
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 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 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
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 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
10
.
清平乐 惜 春
理清思路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寻 春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清平乐·春归何处

谢谢!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赏析: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 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 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 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 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 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 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 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 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
古诗文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 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 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作者简介:
黄庭坚(huánɡ tínɡ jiān)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 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 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 中一宗)之称。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赏析: 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 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 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古诗文系列:清平乐·春归何处
《清平乐》ppt课件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
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
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
“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
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
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漫读好时光
因风飞过蔷薇
一直喜欢蔷薇。每年春末夏初,小区楼下的白色栅 栏上,便会铺满一架蔷薇。绿色的花托,玫红的花朵, 淡淡的香,是我喜欢的味道。
漫读好时光
都去哪儿了呢?谁知道春天的去处,唤春 天回来,与我们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 对美好事物的执念与追求。词人一直苦苦寻觅, 从梦里寻到梦外,从幻想中寻到现实世界,然而 终究无人知晓春的踪迹。或许黄鹂知道关于春 的全部秘密,它不住地啼叫着,打破了周围的 寂静。但是,谁又能听懂鸟的语言呢?只能眼看 着它顺着风势,飞过蔷薇,消失在目光尽头。
很平常的生活 晶亮亮的 好像玻璃纽扣一样 缝在我的碎花红裙上
这个初夏 浅浅的,用些什么作为纪念 仿佛怯生生的一树新叶 摇曳着挤满窗前
我们终会遗落一些什么 也总会有些 坚定地相信和执著
我这么想着,我很快乐 像风吹过蔷薇
创意写作坊
写景的文章,强调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这是一首描写“找春 天”的古诗,找的不是初春,而 是暮春。初春是“来”,暮春是 “归”。这一来一归之间,就是 诗人喜春、惜春之情,这些情感 是通过黄鹂、蔷薇等细小的事物 表现出来的。
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
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
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
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悟
诗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
情
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
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
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清平乐春归何处》PPT

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这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 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 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 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 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 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 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 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 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 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 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 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 之欲出。
春逝去,人寂寞,希望有人知春之去处欲唤春归 同住,以此奇想,表达对春的执著,这是一折;
无人告知,也不可唤回,只好问与春同来的黄鹂, 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 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 这么一个主题,这是二折;
黄鹂百啭不语而飞去,令人怅惘,这是三折。
一首短词,竟几经曲折,层层深入,可谓巧妙。
寻春。拟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实 虚,对美好生活消逝的惋惜之情。
• 2、 请简要概述这首词的寓意
• 春天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追求春天,就是 追求美好的事物; •词人借“惜春”、“伤春”,抒发自己的 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 •启发我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拥有,珍惜一 切美好的事物。
初步感知
用现代汉语翻译本词Fra bibliotek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 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 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 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 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 设希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 (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 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理清思路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
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 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
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 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 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 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
清平乐
黄庭坚 尕柒 闫凯玲
作者简况
黄庭坚(1045-1105)又号山谷道人。张 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 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尤长于诗, 世号“苏黄”。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 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 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 《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 三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九十馀首。 《全宋词补辑》又从《诗渊》辑得二首。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 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 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 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 以强烈的感染。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思春(归何处) 惜春(无行路 )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2、《清平乐》中是如何表现“惜春”主题的?
这首词不是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而 是开门见山写“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引出“寻春”之奇思妙想,从似有人知的 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 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 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 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 淋漓尽致。
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 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 “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 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 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朗读清平乐·春归何处.mp3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词文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 取归来同住。
1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2、“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追求美好事物,希望春天归来。
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 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
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 了。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为什么“问取黄鹂”?
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 讯息。
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 确乎回不来了。
思考:
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清平乐
寻惜 春春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思想感情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出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 烈的感染。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 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课堂作业:
1、词中描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 “黄鹂”和“蔷薇”,他们在作者表达惜春 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于花间枝头, 增添了春天的色彩;无人能知,问取黄鹂亦无解, 黄鹂因风而飞,这又增添了词的情趣。 蔷薇花开,渲染了景色之优美怡人,也说明夏已 来临,这就给寻春不懈的词人以提醒和明示:夏 天已到,春天是回不来了。这样,不但丰富了词 的内容,而且使词味更为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