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00001)

合集下载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正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万以内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标解读本单元内容是对学过的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用估算解决问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本册中计算内容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对运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迁移类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适度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初步运算能力。

同时,在教学“例4”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一、教材中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了参观“世博会”的情境,提出买车票的张数、比较各种车票的价格,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海宝”的销售量等实际问题,为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供现实素材;为估算教学设计了“看巨幕电影能不能坐下”等实际问题。

人教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完美版)PPT课件1

人教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完美版)PPT课件1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 个先位判上 断0下减面4各不题够是减否,要从退位,再说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问个:位5上00-减244不十够位减退,1后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个位上10减64不够减,怎 从么办?
枚金牌? 3从0十-位23退=1后5,0十-24=
1位、要试算练(:6)5-减37= 43- 8= 个11位-上6=1减61不2-够8减=,怎10么-办5=? 13-7= 18-9= 个作位业不 :够第减19,页从做十一位做退。1。 下问面:的 50计-算24对十吗位?退把1后不个对位的上改要正算过几来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先下判面断 的下计面算各对题吗是?否把要不退对位的,改再正说过说来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个位上 不0够减减4,不从够十减位,退从1。 个(位)上减1减(6不)够。减,怎么办? 从个十位位 上退1减1后6不,够十减,怎么办? 位下要面算 的(计算)对减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101-263== 125-0-8=24=10-5= 13-7= 18-9= 个下位面不 的够计减算,对从吗十?位把退不对1。的改正过来。 作下业面: 的第计1算9对页吗做?一把做不。对的改正过来。 个16位-上8=1减61不0-够4减=,怎15么-办7=? 12-5= 17-8= 1、6-试8练=:6150-347== 154-3-7=8=12-5= 17-8=
代表团 中国 美国
金牌数 51 36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 枚金牌?
51 - 36=14.(5 枚) 51
- 36
15
二、探究新知
50-24=26
从十位退1后,十 位要算( 4)减 ( 2)。
50 -24
26
笔算减法要 注意些什么?
个位够不够减, 不够减怎么办?

万以内的加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减法是最基础、最常见的数学运算之一。

掌握好
加减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还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万以内的加减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理解。

1. 万以内的加法
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进位的问题。

比如:1234 + 5678。

首先从个位开始相加,4+8=12,我们写下2,进位1;然后是十位,
3+7=10再加上进位的1得到11,我们写下1,进位1;接下来百位相加,1+6再
加上进位的1得到8,写下8;最后千位相加得到1。

所以,1234 + 5678 = 6912。

2. 万以内的减法
在进行万以内的减法计算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借位的问题。

比如:5678 - 1234。

从个位开始相减,8-4=4,然后是十位,7-3=4,接着是百位,6-2=4,最后千位相减得到4。

所以,5678 - 1234 = 4444。

3. 加减法的性质
加法和减法有一些基本性质: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加法的逆元:a + (-a) = 0,其中0是加法单位元
•减法的定义:a - b = a + (-b)
4. 小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万以内的加减法。

加法和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数学运算,也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问题,同时掌握好加法和减法的性质。

希望本文对你理解万以内的加减法有所帮助。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350米
520米
520+350=第14页“做一做”。
(一)判断百位上是几 240+460= 7 00 240+420= 6 60
观察上下两道题目,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710-380= 3 30 710-310= 4 00
三、知识应用
(二)啄木鸟治病 4 2 0 + 3 9 0 8 1 0 ( √ ) 9 2 0 - 8 6 0 1 6 0 ( √ × )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一、复习旧知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3
6
. 7 - 2 4
1
+ 31 6 7 2
4 7
笔算加法时,个位满十要向 怎样笔算两位数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十位进1;笔算减法时,个 加、减两位数? 从个位算起。 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二、探究新知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3 8 0 + 51 5 0
9 3 0
因为38+55=93, 所以 380+550=930。
百位上3+5,再加十位 怎样列竖式计算? 进上来的 1是 9。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算法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 “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三、知识应用
(三)解决问题
我家距离学校 大约350米。 我家距离学校 大约520米。
这两位同学的家相 距多少米?
情况一: ?米 350米
520米
520-350=170(米)
三、知识应用
(三)解决问题
我家距离学校 大约350米。 我家距离学校 大约520米。
这两位同学的家相 距多少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pt精品版(共20张ppt)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pt精品版(共20张ppt)

4 5 0 (5)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பைடு நூலகம்真意,欲辨已忘言。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三、文常
- 2 6 0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630 + 290
920
450-260= 190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3)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想象奇特大胆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70-380= 290 570-380= 190
570
- 380
290
570 - 380
190
340+370= 600 340+370= 700
340 + 370
610
340 + 370
710
280-160= 20 280-160=120
280
- 160
20
280 - 160
120
630+290= 920
猜猜 是几?
718
- 160 558
183元
520元
妈妈要取几百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8+34= 52 34-18= 16
18 + 34
52
34 - 18
16

第五讲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讲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讲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口算35+3 24+9 45+30 28+787-5 36-8 72-50 93-61.口算50+60=60-50=50-25=63+36=80-76=36+28=64-36=36+18=51+49=45+45=59+19=66-44=34+43=71-32=89-26=49-16=27-17=24+42=96-27=25+50=88-55=43+14=81+18=90-62=20+30=19+19=34-12=第二课时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1.口算。

(15分)42-16= 24+45= 120+80= 65-20= 40-16=100-40=210+440= 73+7= 650-250= 670-70= 490-290=240+100= 9×6= 21÷7= 90+110= 45÷9=64÷8= 270+430=800-800= 52+25= 620+140= 240+160= 93-23=1800+300=21-12= 51-5= 49+38=230+40= 47+45= 50-35=2.用竖式计算。

320+460= 630-370= 970-240=460+280= 800-550= 580+210=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2%)350+200500 9000-50004000 800-400401 150-60140-60 600900-300 90+902004.估算。

(12%)481+189≈ 402+349≈ 842-601≈ 398-182≈ 301+258≈693-381≈5.列式计算。

(1)4600比2400多多少?(2)被减数是900,减数是300,差是多少?(3)把40个作业本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多少本?(4)60比145少多少?(5)64是8的多少倍?(6)一个加数是3800,另一个加数是2400,两数和是多少?6.黄花有502朵,比红花少103朵,一共有多少朵花?第三课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万以内的加法 • 万以内的减法 • 练习与巩固 • 总结与回顾
CHAPTER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阶段 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 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基础。
02
本课件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CHAPTER
03
万以内的减法
整百、整千的减法
总结词:简单明了
详细描述:整百、整千的减法可以通过直接相减的方式得出 结果,例如:900 - 500 = 400。
任意两位数的减法
总结词:基础应用
详细描述:任意两位数的减法需要从 个位开始逐位相减,如果被减数的位 数少于减数,则需要向前借位。
借位法则
应用题
将加法和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如购物计算找零、计算时间差 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
提升练习
挑战题
设计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挑战学生 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错题纠正
选取学生在练习中常犯的错误,进行 错题分析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解题正 确率。
综合练习
混合运算
将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混合在一起,设计一系列综合题目,培养学生的运 算能力和思维整合能力。
总结词:进阶技巧
详细描述: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例如:27 - 9 = 18 ,个位7小于9,需要向前借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CHAPTER
04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
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1【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和提高。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

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巩固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进行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今天要去园博园参观啦!老师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汇报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

(大屏幕出示)(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师:看到这两个问题,你能列出两个正确的算式吗?(生说算式,师板书:35+34=39+44=)师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探究新知】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你能口算吗?先独立思考做一做,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同学们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掌握得不错师:同学们,智慧岛上住着47只小龙、42只猴子、25只小熊。

你能用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并列出算式吗?生:(略)47+42 47+25 42+25 42-25 47-25 47-42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以前学过它们的笔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口算的方法.(揭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讨论47+25的方法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呢?请你用“先算……再算……最后算……”来告诉大家好吗?生说计算的方法(略)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小朋友想出了那么多,以前笔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从个位算起,口算呢,既可以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当然,不管从哪位算起,都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大家能掌握从十位算起,我们就可以算的更快一些。

师生共同讨论42+25、47+42的方法,重点讲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略)练习: 37+21 = 34+52=37+28 = 34+58=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那这些减法又应该怎样口算呢?请你先自己安静的想一想。

(停顿)把你想到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然后我们选个好的口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生汇报。

讨论另外两道,突出47-42,这题其实很有特点,他的十位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直接就可以7-2=5。

对,我们在口算的时候,也要灵活的选用方法。

师:这里的被减数和减数的十位上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差的十位不一样呢?生:这题是退位减法。

我们在口算退位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忘了退1。

47-21 54-3947-29 54-32问题1:做好的小朋友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吗?生:退位减法,算十位要看个位,要退位的直接在十位退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7只小龙、42只猴子、25只小熊47+42 47+25 42+25 42-25 47-25 47-42方法的展现:方法一:35+22 =57 生:他是先算个位上5+2=7 再算十位上3+2=5 最后合起来就是57。

方法的比较:大家不仅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还会倾听和说出别人的算法,非常好!其实口算两位数加师:从十位算起,我有一点补充,先算十位,咱们也要看个位。

当看到个位进位了,咱们马上在十位上再加1,写数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先写十位,再写个位的,这样就不会忘记进位了,是吗?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小朋友想出了那么多,以前笔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从个位算起,口算呢,既可以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当然,不管从哪位算起,都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大家能掌握从十位算起,我们就可以算的更快一些。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案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案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案准备: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教案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在这么好的季节里,胜利小学二年级的同学要坐船去一个岛上游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示91页图,盖住“限乘68人”)大家看,船已来了,2、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二年级四个班分别有23、31、32、39人)3、师:是呀,瞧他们站得多整齐呀,在静静地等待老师发布命令(品德教育)。

如果规定他们每两个班坐一条船,想一想会有几种坐船方法呢?(想好之后,再和同桌商量商量)。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汇报交流师:谁说一说可以怎样坐?(同时板书)1、2 3、41、32、41、42、3师:真棒,大家设计了这么多乘船方案。

这时,船长告诉我们还有一条信息(出示:限乘68人)问:“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师:一定要按规定坐船,否则可能危险。

(进行安全教育)问:根据上面的规定,怎样知道哪个方案合适呢?生:计算,然后和68比一比。

2、引导解决方案一(1)师:谁会列算式?生: 23+31 32+39 (板书)师: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用什么形式计算?生:用竖式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口算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2)探究加法口算方法师:请大家试着用口算算出它们的结果。

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生:23+31=5420+30=50 3+1=4 50+4=5423+30=53 53+1=54……师:39+32=71你又是怎样想的呢?生:39+30=69 69+2=7130+30=60 9+2=11 60+11=71……师:哪种方法你最理解就用哪种。

3、独立探究另两种方案。

师:现在男生选方案二、女生选方案三自己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汇报计算结果(说算式、得数)(师板书23+32=55 31+39=7023+39=62 31+32=63)让学生讲一讲31+39=70 23+39=62计算时的想法4、比较、思考:哪个方案比较合适?为什么?(1、4班合乘;2、3班合乘比较合适,因为两个得数都不超过68人)5、师:同学们真聪明,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这样坐的?(出示92页图)师: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生:他们并没有选择好的坐法,而是1、2班合坐一条船了。

师:他们是按顺序坐的,1、2班合乘一条,3、4班合乘一条。

师:这样坐有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生:1、2班合乘坐不满,3、4班合乘坐不下。

生:可以让3班的同学上来一些。

师:船限乘68人,已经上54人了,还能上多少人?该怎样列式?68-54=师:这个算式是减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课题中添“减”)请同学们独立计算。

师: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68-54=14.师:3班有32人,先上了14人,二(3)还剩多少人?学生列式,并思考怎样计算,再全班交流。

师:剩下的同学可以乘一条船走吗?怎样列式?生:18+39=57 (57<68可以乘下)能坐一条船走。

小结:刚才口算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时要注意,记住先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的计算(看书92页、93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93页“做一做”。

(完成后同桌交流两道口算方法,再集体订正)2、94页第一题(说明:算对一道你就可以击倒一个保龄球)。

3、(卡片)口算。

35+24 62+18 72-25 75-28 35+40 25+4528+54 64+30 72+15 81-37 25+34 42+29四、课堂总结。

对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题能口算的口算,不能的笔算哪几道题你是用竖式算的?回忆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如果遇到再大些数的加减法你们会算吗?近几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去看下胜利街小学的人们在做什么呢?你看到什么?500个送一次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试着算一算。

写算式。

够不够送一次?你是怎么算的?写竖式为什么百位上1+3不等于4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不是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似呢?(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十位满10向百位进1)刚才我们解决了加法问题,看这个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还可以怎么问?写算式说算式你是怎样算的?谁还有不同的算法?写竖式十位上4减8,不够减怎么办?讨论笔算三位数减法应注意什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做一做 1观察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课题想想,笔算加法时应该特别注意什么呢?减法呢?做一做 2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加减法估算出示小字本猜一猜一张大约能写多少个字?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人们常常用估算解决。

今天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

出示课题:估算课件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提出数学问题?小精灵问: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小精灵提的问题和我们刚才提的有什么不同?想想需不需要精确计算?请生估算一下。

交流估算方法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有的精确些,有的粗略些,比较下谁估算的精确些?同学们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新的问题: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交流看统计表,能不能提出用估算解答的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帮小花猫收鱼收鱼有什么要求?用连线的方式帮小花猫收鱼。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假如去旅游,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谁估得接近些?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估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