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诗意情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谈谈我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具有音乐性、节奏感和韵律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诗歌教学,选择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共鸣的优秀诗歌,通过朗诵、讲解、赏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诗歌教学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

诗歌是用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咏鹅》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写作情境,感受鹅的可爱和单纯,从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诗歌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

诗歌是艺术的表达形式,要求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进入到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诗歌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

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诗歌教学应该孤立存在。

相反,诗歌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诗歌与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诗歌教学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内容,更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其他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诗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要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可以通过朗读、韵律、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古诗创作能力。

学习古诗不仅是欣赏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律和意境,组织课堂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能力。

古诗是需要记忆的,通过背诵古诗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其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朗读、合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效果。

还可以组织古诗文化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诵和背诵成果,增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将古诗教学与生活融合。

古诗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通过解读和讨论,让学生把古诗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体验。

小学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记忆能力,并将古诗教学与生活融合起来。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小学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音韵的韵律,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读诗朗诵、合唱、配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我国文学的辉煌成就。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诗歌表达、意象描写、修辞技巧等方面,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才华横溢的作者。

通过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学生可以开阔他们的文学眼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婉约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定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诗意的境界。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创作一些简单的古韵词章,让学生通过创作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要形成有机的课程贯穿。

古诗词是一个广阔而深厚的学科,单纯地教授古诗词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古诗词融入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文学欣赏中,使古诗词教学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内容。

在教授《古诗词鉴赏》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组朗读,再通过欣赏和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眼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词朗诵、文学鉴赏和创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指导教师:王久 燕
乡秋
高寨子 中学八(5)班 王雅香
一缕缕柔和的秋风送走了炎热的夏天,秋天终于来了! 秋风像一个著名的画家,用她那神奇的画笔点缀着大地。把美丽 的天地装扮得五彩缤纷。秋天还是一个活神仙,永远是农民心中的太 阳。 金黄灿烂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向我微笑着点火,成熟的玉米 在地里昂首挺胸地站立着,农民伯伯怀着兴奋的心情收割着庄稼,那 脸上的笑哟,比蜜还甜!好一个丰收的秋季! 果园里,苹果红了,梨黄了,葡萄紫了,板栗裂口了,核桃脱壳 了各种果实挂满枝头,谁都会眼馋,村姑们在果园里忙碌时而响起银 铃般的笑声。不一会儿,篓满了、筐实了、箩溢了,好一派丰收的景 象!
又细又长的小辫子呢!正在审视她的端庄纯洁,正在欣赏它的闭月羞 花,正在被这秋仙子感动时,又一阵秋风吹过把他从我的手里抢走落在 地上。随后她的兄弟姐妹们又借助风婆婆的力量离开了粗壮的树干,飘 散在空中,真像一个个跳伞运动员在比拼,展示着原始的又最现代的技 能,不久便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花被。
泥土哭了!留下欣慰与感动的泪!哽咽着说:“谢谢!谢谢您给我温 暖;谢谢您送我食物!”
美丽的秋色、让人心潮起伏,瓜果遍地又怎不讨人喜爱呢? 还有那让人如痴如醉的秋雨! 秋雨淅淅沥沥的,它有春雨的温馨;有夏雨的坚韧;也有冬雨的 典雅 秋雨洗净了万物,把天地洗得一尘不染,洗得色彩斑斓。被秋雨洗 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那朵朵白云如扬帆起航的轻舟;被秋雨 洗过的山峰像整装待发的集团军,那每位战士都可以筑起一道钢铁长 城, 秋日更美! 太阳旭旭上升,温和的照着大地,照着田地里忙碌的身影,为他们 滲干路的泥泞,为他们赶走城的晨的凉意。黄昏,淡淡的光辉映红西 方的天与山。 一切熟透的时候,我真想高歌一曲! 我爱秋色的柔美,我爱秋雨的纯洁,我也爱秋日的温和。 [点评] 文章能抓住秋色、秋雨、秋日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的 描绘,将秋 天的独特美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赞美与热爱。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古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学生只有对古诗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让他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学生要学会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古诗,学习古诗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可以让学生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一些简单古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古诗的语言简练,常常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口头描述等方式来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构思巧妙的古诗,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还可以通过古诗的演绎和背诵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邀请专业演员或老师来进行古诗的演绎,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比赛,让他们通过背诵古诗来提高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作品,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和背景,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

明显 。如陆游 的 《 书愤 》 , 诗人 自己的
身世 、情怀从诗题 中便可感 。对诗人 的 了解也 能 加深 对 诗歌 的理解 ,古 人有 “ 知人论世 ” ,同时又有 “ 诗 言志”之 说 ,诗人往往把 自己的身世处境 与个人 荣辱融 于 自己的诗文 之中。所 以了解杜
记住那些所谓经典 的鉴赏评价结论 ,而 是要 让 学 生把 诗 词读 懂读 通 ,反 复 吟
这样的例子很多, 《 蜀相 》 鉴赏知识是指古代诗歌的语言特 鉴赏这些诗歌。 中 “ 映阶碧草 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点 、表现手法 、抒情 方式以及修 辞等方
面的知识 。诗歌教学中的每一篇诗都会 涉及 。比如从抒情 方式上讲 ,有直抒胸 臆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等不同方式 。 “ 淮水东边 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这就是借月 ( 景) 抒故 国萧条 衰微 之情 。
化、 具 体化 , 使愁情更深沉 。 凡此种种 , 教
材 中都有许多现成实例 ,在教学 中要让
中学语 文 课 本 、读 本 中都有 大 量
的优秀诗篇 ,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 的诗 学生熟悉并记住它们 。 篇 ,特别是优秀诗人 的代表诗作与其 中 的名句 ;了解诗歌 的发展概况 ,熟悉著
诵, 正如古人所说“ 涵 咏功夫兴 味长 ” , 让 学生读 出 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 2 . 文化常识 的积累
如诗歌 中常见 的意象 “ 折柳 ” ,中 的《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等 著作 中都 出
甫早年有 “ 致君尧舜上 , 再使 风俗 淳”
得 志的经历 ,就更能理解 他 《 蜀相 》中

赏析 ,无需引经据典 ,也不需要拿试卷
从写法上讲有托物言志 、借古 ( 物 )咏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

诗歌的教学,最符合这个目标要求,也正是要完成这个目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一、诵读吟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古语充分揭示了诵读的作用和方法要领。

因此,对于课文,我们应该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心无旁鹜,专心致志,直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

通过“诵读”,进入文章的洞天福地,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咂出文章的“个中三昧”。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的描写,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学生先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所渲染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投入诵读,抓住师生互动的契机,或由教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意会”境界。

二、揣摩语言法古诗词字词的锤炼,表现在用最准确、最生动的字词来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可谓“言简意丰”。

难怪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教学中的着力处。

”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满”这个词,让学生体会“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中诗人的感情。

师:朗诵这句诗,从“满”词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当时大雪封路,一片苍茫的景象。

师:离别之际,诗人为什么重申雪“满”?(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诗不仅写了边塞冰天雪地的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朋友归程艰难的担忧之情。

)这样,通过对“满”词的揣摩、品味,诗人对朋友的挂念、担忧就表露无疑,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那些内容简单、语言生动、押韵明显的古诗给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之处。

我也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理解和与之产生共鸣。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古诗教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理解古诗,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的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能力。

我认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古诗进行教学。

通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我也会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发现古诗中的美丽意象和美好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我认为小学古诗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情感导入,让学生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

我会请学生朗读一首优美的古诗,然后让他们联想自己的经历,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我也会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欣赏古诗,感受其中的美丽和情感。

小学古诗教学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古诗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情感的渗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之我见
作者:高宇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屹立于文坛数千年,那么诗歌教学,就是一个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关键词】诗歌;思诗;品诗;延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读诗,是诗歌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首好诗是声、情兼美的整体,其节奏韵律能够传情感人,所以,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轻重、语气、语调。

也要把握好它的情感节奏,这样,情感表达才能自然流动。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从读诗中,学生不仅体会到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味到了中国文人的豪放、飘逸和豁达,像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就站得高、看得远,不拘泥于尘间是非,却也不把自己提出常人之外,他们能够大处着眼,不计较名利。

诗人们这种伟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才是使他们不朽的原因。

所以,经典诗文诵读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诗文,这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语文的学习天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再者,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它毕竟是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思诗
思诗,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

鉴赏诗句,旨在领会意境。

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上,还要有进一步的发掘,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

海日用“生”,江春用“入”,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这自然将景物拟人化了,因而富有生机。

同时,这两句诗都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

通过欣赏诗歌中的名句和优美的诗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引发学生的情思,从而达到以情怡情,净化心灵的目的。

又如《山行》这首诗,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

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
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

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捕捉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

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二、品诗
品诗,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既重视抒情又擅长抒情的表达形式。

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诗存在的价值之一。

可以这么说,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所以,在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之后,即可串字连释,品味诗意。

如《鹿柴》这首诗的三、四句中,以寥寥十字勾画出黄昏时分落日穿林的幽深景致,其中的美真是妙不可言。

教师可运用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这一情景,并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想象的内容。

当学生的想象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现诗中描写的场景。

在画面中突出光影的移动,光色的交织,使诗中表现的美妙意境更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

学生受到美好情趣的感染,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再在口头或书面描绘诗中意境,其想象力就会在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中得到腾飞,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家喻户晓的《七步诗》一样,作者曹植把心中的悲恨凝聚在了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准确地表达了他不忍看到同胞兄弟之间本该相亲相依的场面却变成互相残杀的样子。

又如骆宾王写的《咏鹅》,仅“浮”与“拨”这二字就写出了鹅在滑水时的悠闲轻快,把鹅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品诗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过程。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鉴赏者只有投入相应的情感活动,才能体验、领悟、品味到。

所以我们要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延诗
延诗,学生在充分理解诗义的基础上联系教师补充的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有关材料,对诗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内心、语言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细节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

在再创作中其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想象力得到了提高,当教师再让他们相互交流作品时,孩子们都有一种创作之后带来的成就感,心中涌动起更强烈的创新欲望。

四、总结
诗的海洋浩瀚绚丽,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活水源泉。

鉴赏诗词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是要引导学生把对诗歌的鉴赏得到的感悟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尝试着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调动火热的审美情感,进行二次创作,如续写、改写、扩写等。

如把山水田园诗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把叙事性强的诗歌改编成记叙文,变换人称改写故事等。

(编辑:龙贤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