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合集下载

论高中语文新《课标》关键词之“情境创设”

论高中语文新《课标》关键词之“情境创设”

论高中语文新《课标》关键词之“情境创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键词之一就是“情境创设”。

那么,什么是“情境创设”呢?为什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如此强调情境创设呢?接下来,我们将会对这一关键词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情境创设”的定义。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情境创设”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材料选择、任务设计、课堂管理等方式,创设一个逼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生活、感受到情感、感受到真实的文学情境。

这些真实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语文所带来的美感、思考、人文精神等。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呢?教师需要做到材料选择的精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者选取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实例或案例,通过这些材料营造一个真实、逼真的情境。

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

通过任务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

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调整课堂情绪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逼真的语文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需要注重整合资源和建构场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更加全面的体验和认知。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关键词之“情境创设”,凸显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取向,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情境创设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知。

也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作者:张金玲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7期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一、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

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溪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理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利用图画,创设立体情境。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

所以,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

如在学习《赶海》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地翱翔。

蓝蓝的海水,浪花朵朵。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孩,笑眯眯地合不拢嘴。

孩子们完全被图画所吸引了。

由此进入意境,在学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孩的小脚丫时”,我让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去“瘙痒”。

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

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巧设悬念,创设表达情境如《烟台的海》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

情境教学,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

情境教学,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

情境教学,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摘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文本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特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更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那么如何看待并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呢?一、情境教学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突出“情境”二字,创设情境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切感此特征就是要求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的意境相符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想学和会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的链接、同化,直接让学生感知知识,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对应的形象感知,从而带给学生真切的感觉,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情感性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丰富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知识的传达中伴着强烈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会更喜爱学习,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满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的创设要能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各种“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想象力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推动内需,更能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情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和情境。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6. 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7. 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为了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我们可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持续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四射、互动性、趣味性、多媒体手段、实践性活动、学习兴趣、语文能力、积极影响、持续构建。

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语文课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文学知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珍贵的经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意义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积极掌握和应用。

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创设适宜情境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创设适宜情境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达到最佳 的教 学效果。本文主要 结合 自身教 学 实践 , 就高中 语 文教 学 中如何创 设情 境谈谈 自
己 的 看 法 与体 会 。
[ 关键词 ] 创设情境; 高中 语文; 学习 动力; 教学实践
[ 中图分类号] H 1 9 3
[ 文献标识码 】 A
( 一) 利 用语 言描绘创设情境
观, 还能直观的表现出人物的 内心 世界 。如< 雷雨》 、 《 茶馆》
等现 当代戏剧 教学 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 演剧 中人物 。再 如 教学 《 刺客列传》 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 色扮 演活 动。学 生 了解课文 内容 的基础上 , 角色扮 演能加深学生 对人物个性
境教学在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受 到教 师 的重 视 , 对 调 动学 生情
的活 动丰富多样 , 教师可 以设置一些思辨性 的问题让学 生讨
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 教师可 以让学 生角 色扮演 来创设 情 境, 这是一种常用的情 境教学 方法 , 不仅 使教 学 内容 更为 直
感, 激发学生 的想 象力 、 创 造力 起着 重要 作用 。高 中语 文教 学中教师要创设适 宜情境 , 彰显语 文课 堂魅 力 , 提高课 堂教 学效果。那么 , 高中语文教学 中如何创设情境 呢?
生的思维 火光 ,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如 教学 王 实甫 的
醉, 犹 如一幅静谧 、 优美的 图画。作 者描摹 了这 幅画 , 成 为脍 炙人 口的佳作 ,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 荷塘月色》 。通 过教师的语言描述 , 学 生感受 到 了荷塘 的美 , 虽 然还 没有 阅 读课 文 , 但 我们 也能猜到作者郁闷的心情 会 因为 荷塘的美景

创设有效情境焕发语文魅力

创设有效情境焕发语文魅力

创设有效情境焕发语文魅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物、故事、图像等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语文学习。

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情不自禁弛主动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从阅读到写作,都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

情境教学还能实现孩子们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景应用【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56-01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精彩的名篇佳作,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将文中的意思表现出来。

情境设置是通过在教学中结合情感与认知创造的一种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在轻松气氛中获取知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艺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通过课堂导语设置语文情境。

语文课堂上的导语设置得当,可以快速提升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状态。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播放哀乐,然后展示周总理遗像的方式,以低沉缓慢的语调介绍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和人们十里长街送灵车的悲壮场面。

当孩子们陷入哀思,内心产生无限崇敬和爱戴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肢体语言设置语文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是指用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而不再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

在授课《少年闰土》中的“那猹却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一句时,教师可让学生比较,欣赏“扭”字的背景。

扭转是我们经常说的词,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用“转”字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考量“扭”与“转”二者的区别,不少学生都知道这里不能用”转”,但却说不出具体的理由。

这时教师用手势动作表达出“扭”与“转”的差异化,同时告诉学生:“扭”比“转”更能体现出动作的小巧与灵活。

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自觉地想象出猹狡猾机灵的样子。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和谐语文课堂和谐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是个性张扬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

追寻语文课堂的和谐境界,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最美境界。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一、精心设计,趣味诱导。

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外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中,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

1、名言警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为教学过程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例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

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

”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

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2、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会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

例如:教《谈骨气》前,讲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教《滥竽充数》时由南郭先生的故事导入。

3、歌曲导入法: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进入文章的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情智得以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创设情境,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学生思维高涨,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更为深刻,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内化心理感受,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联系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由此可见,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

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环境中,其语文学习才会学得生动,学得鲜活,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会助推学生理解、感悟、升华对语文的认知。

如七年级上《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小说。

全篇语言自然流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美景,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对文章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感知缺乏认同,因此也就不易理解其中描绘的很多事件。

为了让学生回归让人留恋的童年时代,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各自回忆起了他们童年的轶闻趣事。

很多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听众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接纳了文章中描述的美妙景色和趣事,思维的触角也自然触及到了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体会了其中的乐趣。

二、采用艺术手法,渲染浓郁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环境中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手段具有普通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作用,它能在无形无声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给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美感,将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

尤其是音乐,用来渲染情境,更易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触发人的情感,将音乐用于语文课堂中,为文本营造适当的氛围,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伴随着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浑厚低沉的歌曲,一代名相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踽踽的老态呈现在学生眼前,同学们的情感被自然地引入到那个特定的时代,从而对诸葛亮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透彻。

总之,采用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感染,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三、运用角色表演,让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那些人物内心活动较为复杂的课文,学生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很难理解其中人物的内心,自然对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可能领会得当。

而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创设角色表演情境,将这些课文改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绎,他们就能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内心,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内心体验。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与学生课前对文章进行改编,将其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很多学生为此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堂上对大臣、骗子、皇帝的心理演绎得相当到位。

可谓表演者惟妙惟肖、有板有眼,观看者兴趣盎然、评头论足。

整个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领会自然也就深刻了。

四、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其中不乏意境深远、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体会语文学科的迷人魅力。

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朗诵课文,优美的旋律,充满磁性的声音,一下子就将同学们引入到了一个美
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语:各位同学,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历史上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就铭刻了许多美文佳作。

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心驰神往;盛唐诗人崔灏的《黄鹤楼》,其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读来让人浮想联翩;而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因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成为后世用以自勉的经典,从而使得《岳阳楼记》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阳楼,来感受范仲淹的旷达情怀,领略这一名篇的迷人风采。

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得学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为后面深刻把握课文的内涵做了较好的铺垫。

总之,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情境创设为突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感悟语文、体会语文学科的内涵,使得学生的心智在语文教学的天空飞扬,真正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