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坚守与自由的追求——叶佑天《情感三部曲》的玄意人生探究

合集下载

九万字叶三读后感

九万字叶三读后感

《九万字》读后感
读完叶三的《九万字》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所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几个故事,包括作者的童年回忆、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挫折和成长。

每个故事都刻画得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叶三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人对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描述。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心路历程。

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同时,在书中也提到了许多生活中的挫折和成长,这些故事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前行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九万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讲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
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成长,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象征诗派

象征诗派
1919年11月,“男儿当志在四方”,赴法学雕塑,巴黎美院,节俭清苦。孤独寂寞“没有女朋友,没有中 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物质的享受…所谓花都的纸醉金迷,于我没有份,我是门外汉”
雕塑之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象征派诗歌,视魏尔伦、波德莱尔为“名誉老师”,对《恶之花》手 不释卷。①性格气质上的孤僻抑郁,对人世的悲观认识②游子的凄苦、孤单,弱国子民的自卑、愤懑③进步书籍 使他觉得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但没有反抗。改造社会的朋友圈子,遂沉醉于愤世嫉谷、颓废感伤的象征派诗作中。
贡献
贡献
早期象征派诗人的试验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正像朱自清后来所总结,"多远取喻",即"在普通人以为不 同的事物中看出同来","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在诗的组织上常用省略法,即将诗人在构思过程中由一个形 象到另一个形象之间的联想过程全部省略,只将最鲜明的感官形象推到最突出的地位,让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搭 起桥来。
创作特色
艺术手法
首要特点
不同之处
首要特点
(一)创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是象征主义诗派的首要特点。
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出生于富商家庭,但生活节俭,使他自幼体弱多病,严父的管 束让他觉得生活乏味,母爱无瑕顾及众多的子女,“我的童年是在无生趣中过去的。”----性情孤辟抑郁。
如果说新月派诗人的"新诗格律化"主张与实践是对早期白话诗的"非格律化"的一次历史的反拨;随着新诗自 身的发展,胡适"作诗如作文''的理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置疑。正面向胡适提出挑战的,是1926年早期象征派 诗人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这篇文章:"胡适说:作诗须如作文,那是他的大错。"穆木天因此提出了 自己的主张:"先当散文去思想,然后译成韵文,我以为是诗道之大忌","得先找一种诗人的思维术,一个诗的 逻辑学","用诗的思考法去想",用"超越"散文文法规则的"诗的文章构成法去表现"。他于是进而要求"诗与散文 的纯粹的分界",创作"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 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 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 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诗不是像化学的H2+O=H2O 那样的明白的,诗越不明白越好。明白是概念的世界,诗是最忌概念的"。

简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

简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

简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九叶诗派的诗人们强调诗歌创作应该直面现实、面对生活,要以“赤子之心”表现真善美。

并且,强调文学语言要简洁、清新,应该保持着中国传统诗歌的本色。

在创作实践中,他们始终坚持不入流俗,追求语言的质朴自然和精练优美。

因此,他们把创作重点放在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趣上,刻画生活琐事及普通劳动者,通过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乡土气息浓郁的题材,来表现现代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在描绘乡村景物、民俗风情的同时展现出山区农村独特的风貌。

他们所写的许多诗篇,成为解放后发表的新诗的榜样和蓝本,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例如,艾青《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公刘《又一个起点》、《我们歌唱黄河》,穆旦《赞美》、《赞美诗》,汪静之《我的南方和北方》等诗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其中,穆旦的《赞美》还被闻一多称为“一首给新诗的音节开了个好头的诗”。

当然,九叶诗人中的许多诗作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例如:艾青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较为薄弱,艺术修养仍显粗浅;穆旦对西洋现代派技巧的模仿比较明显,他们过于注重诗歌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山区农民的思想感情。

这个诗派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国难深重的局势下,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格律诗和胡适、徐志摩等提倡的新诗实验相继衰退,但鲁迅、郭沫若等却在抗战前期引领着抗战文艺运动,为中国诗歌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在延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参加者包括30年代诗坛名宿艾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人。

因而,“九叶”的诗人们自称为“诗坛九友”。

同时,诗歌刊物《诗刊》创刊。

这些诗人们积极从事新诗创作,在题材上主要描写民族苦难、抗战胜利以及祖国的未来,反映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写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优秀诗篇,为中国现代诗歌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O第e二7教r育G资源•网d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作家名片叶倾城,一个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

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

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衣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叶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与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读者。

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聪慧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启迪。

她曾谦虚地说:“从来没有写得很好过,也终生不可能写得非常好。

但若这世界恒久是淡蔷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场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温柔可亲。

”“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

”她如是说。

为此,她笔耕不辍,期冀有朝一日成为文坛常青树。

她在自我介绍上说:如果你曾爱过我,你自然知道。

如果你不曾,我该如何让你明白呢。

在这里,就让我们的心灵下“一场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叶倾城质朴、可亲和灵动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蕴无穷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叶倾城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同学,后来的差别主要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

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

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

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

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

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远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

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

屈原《远游》译文注释赏析

屈原《远游》译文注释赏析

《远游》(一)原文、注释和译文安百成(二)【赏析】《远游》一篇,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屈原之所作也”,题解云:“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

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

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

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

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

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

”其后历代学者对本篇作者为屈原均无异议,直到近代,始有人表示怀疑。

今文经学家廖平首先发难,其《楚辞讲义》云:“《远游篇》之与《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

”现代学者,陆侃如早年所著《屈原》、游国恩早年所著《楚辞概论》,都认为《远游》非屈原所作(游氏晚年观点有所改变),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刘永济《屈赋通笺》也持同样的观点。

而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等则坚决认为《远游》为屈原所作。

归纳起来,说《远游》非屈原所作,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是结构、词句与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有很多相同;第二是其中充满神仙真人思想;第三是词句多袭《离骚》、《九章》。

但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都认为《远游》结构语句与《大人赋》多相同之处,只能说明《大人赋》抄袭《远游》;描写神仙真人与屈原所处的楚文化氛围吻合,而神仙真人思想也仅是本篇的外壳而不是主旨所在;一人先后之作,中有因袭,自古而然,不足为奇。

他们的观点,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

今人更有著专文“从文风、修辞、语法、韵律等几方面客观而科学地列出一些事实。

以证明《远游》的作者只能是屈原而决非别人”(姜昆武、徐汉树《<远游>真伪辨》,载《楚辞研究论文选》)。

《远游》为屈原所作,似乎应该成为定论,正如姜亮夫所说,“从整个屈子作品综合论之,《远游》一篇正是不能缺少的篇章”,“《远游》是垂老将死的《离骚》”(上一文姜亮夫引言)。

诗人与当时楚国政坛矛盾极深,而对那个嫉贤忌能、迫害忠良的朝廷,他唯一的办法是离去。

浅析严羽的诗歌意境论

浅析严羽的诗歌意境论

浅析严羽的诗歌意境论严羽(1912-1938),字小虹,甘肃安定人,是中国现代新乐府诗歌的优秀代表,曾创作过《梦早》《病榻前燕语花影里》等一批动人的新乐府诗。

他的诗歌有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富有诗意的表达。

本文以《浅析严羽的诗歌意境论》为标题,来分析严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的意境。

严羽的诗歌往往以悲情的氛围为主,他的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表达出他的个人观点,并且常常透过诗歌就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严羽的诗歌对日寇侵略中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诗歌表达出他深深的敌意,歌颂与侵略者的抗争,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视。

严羽的诗歌不仅具有悲情的气氛,而且也有无限的美好情怀。

在他的诗歌中,通常有着一种神圣的感觉,体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钟爱。

他对美好人生的理想追求,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用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鼓励人们抓住生活的珍贵时刻,不断努力,实现生活的梦想。

此外,严羽的诗歌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着对未来的担忧,他的诗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恐惧,他的诗歌也让人们意识到未来的脆弱性,这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总之,严羽的诗歌富有情感,有着丰富的内涵。

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向往和钟爱,在他的诗歌中,也反映了他对日寇侵略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他对未来的担忧。

这些情感使他的诗歌充满活力,受到读者的喜爱。

因此,严羽的诗歌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还把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有机地融入其中,展示了丰富而深刻的意境。

至此,本文浅析了严羽的诗歌意境,他的诗歌充满情感和动人的表达,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意境感受。

他的诗歌探讨的不仅是社会现实,也把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有机地融入其中,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感受。

受尽天磨成伟人——读高尔基《人生三部曲》

受尽天磨成伟人——读高尔基《人生三部曲》

受尽天磨成伟人——读高尔基《人生三部曲》
方放;高峰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与高尔基神交已三十多年,那是读到他的《海燕》时,经中学语文老师简介而拜识的。

稍长又依序阅读了他的名著《母亲》和《伊席吉尔老婆子,以及《鹰之歌》等作,最近再抽空读完了他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方放;高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12
【相关文献】
1.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读《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 [J], 郝月梅;
2.直面人生 --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 [J], 段炼
3.诗意的坚守与自由的追求\r——叶佑天《情感三部曲》的玄意人生探究 [J], 范菁
4.绽开于幸福人生的理想之花——读杨九俊先生的“幸福教育三部曲” [J], 孙孔
懿;
5.出走与回归——读关愚谦的人生三部曲 [J], 王诺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书》镜像理论分析

《情书》镜像理论分析

《情书》镜像理论分析《情书》是由中国作家龙应台所著的一部小说,被广大读者称为“文青情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两个镜像人物——叶桐和简语寒,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对比,探讨了爱情与自由、责任与逃避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叶桐和简语寒可以说是情感上的镜像。

叶桐是一个坚定而热情的人,他对爱情充满着幻想和执着。

他用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全然地倾诉出来,尝试着通过文字来捕捉和表达爱情的真谛。

而简语寒则是一个冷漠而理性的人,他对爱情持有怀疑和拒绝的态度。

他嘲笑叶桐的情书,认为爱情只是一种幻觉,是对自己的逃避和幻想。

这种完全相反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两个人物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对待自由和责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桐为了爱情放弃了自由,将自己束缚在一个虚无的爱情幻想中,他没有面对现实,也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

他将自己沉溺在文字中,用文字来探寻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

而简语寒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他不相信爱情的束缚,他认为自己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害怕责任和束缚,宁愿选择逃避。

这种对自由和责任的态度,使得两个人物在小说中呈现出不同的命运。

小说通过对叶桐和简语寒之间的对比,来探讨爱情与现实、责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叶桐固守着自己的爱情幻觉,最终铸成了自己的失败。

他没有面对现实,也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彻底崩溃。

而简语寒则是在追求自由和拒绝责任的过程中,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对爱情持有冷漠和怀疑的态度,最终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情书》通过对叶桐和简语寒之间的对比,探讨了爱情与自由、责任与逃避之间的关系。

小说通过两个人物的镜像呈现,强调了爱情中的执着和逃避的两种态度。

通过对这两种态度的对比,告诫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和承担责任。

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这种镜像理论在小说中得到了巧妙的体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近些年国内外的动画,让人感到置身于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

尽管商业动画仍是荧屏乃至各大媒体报道的主流,但小众的独立动画也在默默成长。

提到独立动画,就不得不提青年“视觉诗人”叶佑天及其诗意动画,他开拓了中国诗意艺术动画的先河。

诗意动画语言常常被受众认为晦涩难懂,这是由于动画本身与受众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诗意动画以诗为“神”,有着诗歌所共有的特点,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

在了解叶佑天诗意动画作品前,要熟知苏联的《故事中的故事》、日本的《父与女》等诗意动画。

同样是制作诗意动画,叶佑天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运用到当代影像中,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大量的显义与晦义间的转换。

《情感三部曲》是叶佑天诗意动画的代表作品,作品没有刻意迎合某些人的文化趣味,甚至有意避开。

因此,这条探索之路注定是孤独的,却也是美丽的。

《情感三部曲》十分质朴,却透露出坦荡与自信,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情感的复杂性、多元化与包容性。

晦意的《情感三部曲》中有显意的自我指涉,体现出叶佑天对诗意的坚守、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玄意的人生境界。

一、以手绘传情《情感三部曲》每一帧都用手绘制成。

据了解,三部动画的制作周期长达数年,在这个追求效益至上的时代,叶佑天坚持用心打磨每一帧、每个动作,将批量化的产品变得像手工艺品一样具有温情。

1.画随情动在抖动的画面中,《伤逝》《离情》《悠玄之境》依次对应明动、暗香浮动、有序简动,对应的情感为强烈、隐忍与超然。

童年时对母亲毫无掩饰的强烈亲情,青年时对恋人懵懂炽热的爱情,中年时看尽繁华懂得“无为”的世故。

《情感三部曲》代表作者的童年、青年、中年三个年龄阶段。

童年时,主人公就已经独自捕鱼维持生计,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同龄儿童真切的对母亲的思念,有着对母爱的渴望与怀恋。

青年时,对于爱情懵懵懂懂,尽管甜蜜而缠绵,也不可避免地以遗憾收场。

中年时,在秩序的画面中体现出经历沉浮之后的超然。

2.情随境深《情感三部曲》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亲情,最难掩饰和隐藏的也是亲情;最强烈的是爱情,最隐忍和克制的也是爱情;最无奈的是世故,最难辨和难舍的也是世故。

我们分析《情感三部曲》可以看见叶佑天将这三种情感吟诵得至情至真。

首先,《伤逝》中叶佑天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异境的私人空间,这是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在这里,他和母亲相遇相拥,而后分开,失落之后梦醒。

梦醒后生活依旧,他长大成人,只能望一川江水思念母亲。

由此看来,亲情好像来得快、退得也快。

实则不然,退去不是无情,而是化成了无形的精神力量。

尽管年少,生活很苦,但日子终归要过下去。

亲情像是软肋,不愿触及,只在梦的潜意识中再现,那是纯粹的私人空间。

其次,《离情》中叶佑天运用超现实手法,描绘自己和恋人的相遇、相知、相恋、分开、再遇、诀别。

在梦境与现实、主观想象与客观存中转换,幻境与实境相互交叉。

作者的情感从不顾一切到隐忍,再到爱而不得的克制,经历之后仍存一丝回味在心中。

最后,《悠玄之境》中叶佑天没有直面描写自己所遇的人情世故、所遭的功名成败,而是打造一个“玄之又玄”的世界。

这种侧面表现,不仅增强了观众对想象世界的审美感受,让观众品出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畅然,而且填补了那个没有描绘完整的世界。

每个人经历都不一样,但感情倾向却大同小异。

人们常说:“世故中你没有做自己,你在‘演’一个人。

”有的人会演一辈子,有的人会找回自己。

叶佑天就是后者,“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叶佑天没有成为别人,而是一直在做自己,“非职业演员应该保持非职业性”①,非专业动画人应该保持非专业动画人原来的本性。

叶佑天的动画并没有表现出专业动画人的姿态,反而令人觉得是一位非专业动画人士做出的作品,表现出本性与自然,没有用特定的教科书式的模式创作,而是用了诗人式的本能诗意的坚守与自由的追求——叶佑天《情感三部曲》的玄意人生探究□范菁摘要:叶佑天导演《情感三部曲》是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吟诵的三首诗,描绘作者人生路上经历的亲情、爱情、世情,将作者的所遇所思娓娓道来。

《情感三部曲》打破了传统动画的句法架构,以大量的符号语言与隐晦的蒙太奇技术,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运用到动画影像中,再现了作者心中的情感之源。

这样孩童般无功利的创作,使得《情感三部曲》成为中国诗意动画的典型,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所凝结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诗意符号中国文人玄意叶佑天58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去诉说。

这是一种创作的自由,而不是有规可循的模仿。

这种褪去功利的创作,犹如孩童游戏般自在自然。

二、以隐喻表述手法达意《伤逝》中运用了抑郁的蓝紫色,《离情》中运用了斑驳的黄色,《悠玄之境》运用了超然的黑白色。

作者把情感隐喻在色彩中,把志趣隐藏在故事里。

1.寄情山水,融趣于景《情感三部曲》中都有山水,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诗人的情怀表现。

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就喜欢将山水入画,中国诗人热爱以山水为题,将山水比作知己。

叶佑天是以动画写诗的中国当代青年“视觉诗人”,他将山水画融入自己的作品,写进自己的视觉之诗。

《伤逝》中山水被赋予凝重之情,深褐色和玄色被铺于山上,蓝紫色夹着黑色的主色调铺设于水中。

重色的山水占满画面,压抑和沉重之感尤为显著。

《离情》开篇露水,结尾显山,中间更是山水交融。

爱情本是儿女情长,一般不会置于大气磅礴的山水之中。

叶佑天巧妙运用远山近水,给淡淡的、忧伤的恋爱离愁加入了些青涩的野趣。

2.以手喻世,隐逸江湖在前两部作品中,诗人被一双大手带走,不受自己控制,而后又被抛弃,表现出迷茫与不安。

《悠玄之境》也是如此,但诗人没有之前的彷徨,而是在这个意象世界中从容、悠然、坚定地前行。

与其说被抛于此,不如说是自己开辟的新天地。

作者曾在访谈中透露:“2016年,诗人为了逃离繁华、烦躁的城市现状,试图通过《悠玄之境》勾勒出自己决意‘逃避城市繁华、悠然行走山峰、看破山巅尘世、决断孤走崖壁、人海执意独我、怅然扁舟野渡’心理情绪。

”②在这个作者为自己打造的世界里,他遇到了云端之上欢腾散步的企鹅、云端之外畅然翻腾的剑鱼,遇到了腾空踏浪的象群,遇到了静伏在荒野的玉兔……他在此行走,走向与他相像却又不同的人群,走向荒芜,走向未知。

在《悠玄之境》中,作者展开了一段异境之旅,高山、大雾、海浪、风雪、荒原,一路展现出的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志趣。

叶佑天不再是那个因亲人远去、情人分开就感到不知所措的茫然之人,他历经世事,悟得自然之道。

3.圆缺相倚,哲思人生《离情》处处想体现圆满,却又包含种种的不圆满,这是爱情,也是哲思。

一只鸟飞来拉开故事的序幕,也以一只鸟远飞作为故事的结尾,这是一个圆;人变成眼睛,变成圆墨,似花瓣转圈,这又是一个圆;人变成鸟,双宿双飞,一只落下变成水里曼妙的女子,之后再变成人,这还是一个圆。

人在其中有争执、分离、苦寻,哪怕相遇时也隔着渔网,似乎暗示着两人的结局。

天空飘着成对的鱼,好像是自嘲,又好像是作者为了弥补遗憾的所为。

男子在落雨的书本中终于与化成烟的情人短暂相遇,随后情人又随烟而散。

圆满与破碎,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让人感到怅然若失。

三、以符号意味造境《情感三部曲》中每个艺术符号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是现实中的真实,或是情感中的真实。

“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必须而且独一无二的工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

”③这些符号以独特的意味表现心灵,同时也为观照内心去伪存真。

1.象形贯穿三部曲的空中游鱼,是叶佑天作品中最突出的符号。

尽管都是鱼,叶佑天还是给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伤逝》中肥硕的鱼、《离情》中扁平似鱼干的鱼、《悠玄之境》中纤瘦轻巧的鱼,都有相应的象征意义。

《悠玄之境》中的符号更加明显,畅游于此天地间实际却是另一个世界的囚徒。

叶佑天诗意动画的自我指涉,是他诗意的坚守,也是他对于自由的追求。

2.体用一源《情感三部曲》中的符号意味深远,连田的荷叶、发光的荷花、孤灯、灯笼、枯树、花火、书本、蜡烛……这些符号分析起来也是各有各的意义。

因为模糊,所以常常不被理解,但这种不被理解正是诗意动画的宝贵之处。

“加入模棱两可的东西,观众就会觉得不受束缚。

利用机会隐藏细节,观众就会被赋权。

”叶佑天的诗意动画不同于市场上的商业动画,他没有给观众陈述故事,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让观众的心灵与作品相契,这种契合会使艺术作品产生再创作,让作品得到延伸,引起观众与作者的共鸣。

此时,这部动画的意义已远超艺术家本人的作品,而是属于观众独有的美。

结语诗意动画是将诗用动画的形式语言予以展现,以动画的形式写诗,或者说为动画赋予诗性。

欣赏叶佑天的诗意动画就像读诗,每次品读似乎都有不同的体会,这取决于观众的精神状况和人生阶段,与观众的所遇、所为、所思具有密切的关系。

当代青年“视觉诗人”叶佑天在《情感三部曲》中如孩童般的创作,将一系列抽象的概念符号摆在观众面前,让他们重组故事,摒弃输入式的观影体验,改为思考式、参与式的观影体验。

他为动画赋予了独特的中国文人的诗性,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也向观众敞开的玄意时空,展现出动画打开的另一种方式,让世人了解到诗歌的另一种创作手法。

注释:①(伊朗)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btr,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②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青年“视觉诗人”之湖北美术学院叶佑天老师./a/244796223_100009012③叶佑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之民族动漫文创产品开发与时尚运用论略.电影评介,2017(23).(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编辑张泽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