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五典型——杜甫(下)
杜甫生平及代表作 精选版(按主题分类整理)

杜甫生平及代表作精选版【名、字、号】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文坛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主要成就】1、主题上,忧国忧民,胸怀天下;2、格律工整,抑扬顿挫。
【生平】1、青年时代:游历山水,入京求仕。
2、安史之乱中(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1)流离失所,被俘长安;后一路逃亡。
(2)避乱成都,有片刻安宁。
3、战乱平定后经长江水道返乡,途中殁。
一、青年时期1、游历山水,广交文友(赞美河山、抒发志向)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自述报国之志,渴望得到重用)(1为文)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征战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后出塞五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浅谈杜甫及其作品

浅谈杜甫及其作品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作广泛涵盖了社会风貌、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以及历史事件,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风貌。
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京城长安,家庭背景较为优越,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父杜审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年轻时,杜甫曾游历四方,期望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仕途的成功。
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风云变幻和自身运气不佳,他始终未能如愿。
杜甫的创作生涯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他在安史之乱(755-763年)中经历了极大的社会动荡,这场战争使得整个唐朝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与苦难。
这段历史经历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从个人的经历、社会的疾苦,到国家的命运,都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与反映。
二、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疾苦,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杜甫以其真切的笔触,描绘了百姓的苦难,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2.多样化的题材杜甫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政治、社会、自然等。
他不仅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景象的诗篇,也创作了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这样的题材多样性使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也充满了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3.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杜甫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很高的独特性。
从杜甫的诗歌特色看杜甫的人生

从杜甫的诗歌特色看杜甫的人生摘要:杜甫和他的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在古今中外的诗坛上,杜甫的诗篇别具一格,独占鳌头。
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可谓前无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漫游时期。
古人后启来者。
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漫游时期。
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
三、万方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
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
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他的诗歌特色各有千秋讲到杜甫的诗歌,必定要讲到大唐的盛衰,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歌揉合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
那个动荡而苦难的时期是杜甫诗歌灵感的发源地。
杜甫的诗歌是根植于当时的动荡社会,与日渐黑暗的政治生活糅合在一起的。
在诗歌中既能洞察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现状,有能反映杜甫的人生观,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愤慨。
曾经杜甫也有伟大的抱负,壮志凌云,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仕途的渺茫,使杜甫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弊端,人民的疾苦,促使他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真实而悲壮,慷慨又悲凉。
杜甫的诗歌跌宕起伏在他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漫游时期年轻的杜甫少年气盛,虽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当时他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抱有美妙的幻想。
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生动地反映了青年诗人在当时所具有的那种豪放的胸怀,激越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品格,而且还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望岳》诗里,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格调。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作品。
3.杜甫诗五首课件(4)(粤教版)

表达技能: 1、借景抒情 2、对照:早年抱负满 志,暮年壮志难酬, 今昔对照,抒发了心 中抑郁之情。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 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遣词造句,精工奇妙, 艺术成绩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 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 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 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 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 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 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 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 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 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如何理解“自”、“空”两字的含义?
一是这里有把台阶映得发绿的碧草,有藏 在树枝后唱着动人的歌的黄鹂,但可惜却引不 起游人的注意,祠堂如此寂寞,先贤的功绩慢 慢被人遗忘,抒发了诗人怀古的寂寞之心。
二是春草青青,无人践踏,黄鹂啼叫,无 人惊动,写出了来凭吊的人们的那种虔诚寂静 之心。
本诗主旨句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诗人通过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对 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不逢名主、功业未就的深沉感 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叙事 (起)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 (承)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评价 (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吊唁 (合)
杜甫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欣赏

杜甫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欣赏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
“杜甫诗伟大,气魄雄浑,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的诗歌永远是高昂的,矍铄的和充满热情的。
”(鲁迅语)他的诗歌以其豪放、深沉、自然、幽默以及时代感染力而著称,谱写了人类文明传统中孕育出的情感豪放、充满智慧的话语。
他的诗歌赋予了人们自信和智慧,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父亲曾经是当地的小官员。
他的家庭破碎,他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自学成才,努力研习经典,一直到晚年,他仍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还折射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存状态。
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写作思路,让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民族气息,成了他最大的艺术特色。
杜甫先后生活在Sui、Tang和五代十国,逐渐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写作生涯坎坷,曾被辱骂、流亡、陷入困境等,然而从未动摇过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因为杜甫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对时代百态的洞察,以及诗歌冷静、古雅、厚重、朴实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被后人推崇为唐代最富理性与同情心的作品之一,为后代诗人所推崇。
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哀怨、愤懑、自抒、品物、慷慨赞颂、论理、议事等,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注和呼吁。
他的诗歌经典名篇包括《登高》、《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寻隐者不遇》等。
其中《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他的杰作,抒发了作者对家亲的思念,对时代希望的执着,其余名篇也和这首诗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民的热爱。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诗中的绝妙佳作,诗人笔下对寻隐者的形象描写得天衣无缝,从他穿着的枯衣、至句与他的生活境地,再到他劝诫的话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诗写了人们渴望高尚理想却爱恋世俗生活的现实,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中国的向往。
杜甫的古诗名句精选值得珍藏

杜甫的古诗名句精选值得珍藏2023-03-14 20:40·春风吹落了露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佳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贫交行》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五首》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杜甫《宿赞公房》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杜甫《不见》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杜甫《至后》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杜甫《小至》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赠卫八处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杜甫《哀江头》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琴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佳人》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古典诗词鉴之杜甫篇(10篇)。
《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
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
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
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
这种贫*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简介-杜甫的诗全集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目录123杜甫1诗文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29]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30]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1] 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