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与技术
第3 3卷
第6 期
2 0 1 3 年 6月
棉 田盲蝽象的发 生与 防治
周 菊华
( 新疆 阿克 苏第一师五团农技推 广站 ,新疆 阿克 苏 8 4 3 0 0 0 ) 摘 要 :近些年来 ,棉田盲蝽象的危害越 来越严 重,严 重威胁 了棉花生产安全。本文主要介 绍 了 棉 田盲蝽 象的种 类与发 育特点 、棉 田
发 生特 点以及其危 害症状 ,并提 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 关键词 :棉 田;盲蝽 象;发生与防治 ;农业 防治
中图分类号:¥ 4 3 5 . 6 2 2
文献标识码 :A
者种植在果 园和树林 中的棉 田危害较重 ,这与通风透光条件差 前言 伴随着农业种植 技术 的提升 , 农业结构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 。 有关 ,也 与其他植物可能为盲蝽象宿 主有关 。 抗 虫棉 的大面积 推广对于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 3盲蝽象危害症状 动作用 ,从 根本上减少了农 药的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在这种背 盲蝽象可 以在不同生长时期危害棉花 ,遭受其危害的棉花 景之下 , 棉 田昆虫种群发生 了巨大变化 , 其结构又有了新 特点 。 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于子 叶期顶芽受损而形成无头棉 ;真叶期 盲蝽象 已经逐步取代其他 害虫成为棉 田最主要 的害虫 ,其发生 顶芽受损形成 多头 面 ,即 “ 破头疯” ;幼叶出现小黑点并扩展
代分别在 8 月初和 9 月初达到发生最高期;随着棉花的枯萎, 3 代和4 代离开棉 田。
在棉花现蕾的 6 月中下旬 ,正处 于盲蝽象 的爆发期 ,因此 必须做好化学药剂 的防治工作 。 此时应对棉 田进行细致的观察 , 统计新被 害植 株率或百株带虫 率。当前者达 到 3 %,或者后者 1 . 4三点 盲 蝽 象 头或 以上的成虫 与若 虫时 ,使用 4 . 5 % 高效 氯氰菊 三点盲蝽象 1 a 内的发生代数较少 ,3 代其 越冬 卵孵化 于 5 达到 1~2 月初 。第 l 代 于 6月末 7月初 进入棉 田,而第 2 、3 代分 别于 酯乳油 ( 1 0 0 0 倍液 ) 配合 1 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1 0 0 0 倍液 ) , 7月 中旬 、8月 中下旬 出现 ,危 害棉花 的叶片、花蕾 、棉铃和 每 隔 6 d左右进 行 1 次喷施 ,共 需进行 3~4次 。也 可使用 毒 顶尖等 ;在 1 O月初迁到越冬植物上。 死蜱乳油 、蚜虱灵等农药 。喷药时间应该选择在上午 9 :0 0之 2棉 田盲蝽象发生特点 前 和下午 1 7 : 0 0 之后 。 2 . 1 与棉 花品种有关 相对 于晚熟 品种 ,早熟 品种遭受盲蝽象的危害要 轻 ,因为 参考 文献 【 1 】 崔朝武 ,程金 艳 ,崔丽 ,刘艳 . 棉 田盲蝽象 的发生 与防治 【 J 】 . 现代 晚熟品种同时期的幼嫩部位较 多 ,容易遭受其危害 。 农村科技 , 2 0 1 1( 1 9 ) : 2 7 — 2 8 . 2 . 2与种植管 理行 为有关 2 ] 徐如 民,郭军 ,刘红岩 . 棉 盲蝽种群发生活动规律及防治新技术 [ J ] _ 相对 于早播棉 田,晚播棉 田由于营养生长转 向生殖生长的 【 河南农业,2 0 0 9( 9): 1 5 . 时 间较晚 ,其植株幼嫩部位较多 ,更易受害 ;相对低 于早 打顶 3 】 陈书乔 , 陈哲 , 周芳. 棉盲蝽的发生及 综合 防治技 术 【 J ] . 北京农 业, 的棉花 ,晚打顶 的棉花具有更强 的营养生长 ,所 以盲蝽象 发生 【 2 0 0 4( 7): 3 9 . 严重 。 【 4 ] 常金梅 ,牛 国柱 . 华北地 区棉 田盲蝽象 的发 生与 防治 [ J 】 _ 河北农 业 2 . 3 与农药的选择有关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近几 年 , 随 着 抗 虫棉 的 推 广普 及 , 其 主 要 害 虫棉 铃 虫 已 降为 次 要 害 虫 ,而 原 来 零星 发 生 的 盲蝽 象 呈 逐年 上 升 的 趋 势, 危 害不断 加重 , 影 响棉 花产 量 , 应 引起重视 。 1 生 活 习 性 及 发 生 规 律 盲蝽 象 属 半翅 目 , 盲蝽 科 , 棉 盲蝽 在 我市 一 年 发 生 3—5 代, 主 要 以 卵在 棉枝 、 苜蓿 、 果树 皮等 枯 枝 、 残 茬 或 土壤 中越 冬 。翌春 3 —4月份 , 卵 开 始孵 化 , 1 —2 代 多 生活 于 苜蓿 中 , 3—5代 为害 棉花 等其 它作 物 。5月 中下 旬侵 入棉 田 , 6月份
2 危 害特点 棉 盲 蝽 象 在 我市 主 要 种 类有 绿 盲 蝽 、 三点 盲 蝽 、 赤 须盲 蝽等 , 以绿盲 蝽危 害最 严重 。以成 、 若 虫 刺吸棉 株顶 芽 、 嫩叶、 花 蕾 及 幼 铃 上 汁液 ,幼 芽被 害 后 形成 仅 剩 两 片肥 厚 子 叶 的 “ 公棉 花” ; 叶片受 害 , 形成有大量破孔 、 皱缩不平 的“ 破 叶 疯” ; 腋芽 、 生长 点 受 害 , 造 成腋 芽 丛生 , 破 叶 累 累似 扫 帚 棉 ; 幼蕾受害, 变 成黄 褐 色 干枯 脱 落 ; 棉铃受害, 黑 点满 布 , 僵化 落铃( 受 害程 度 较 重时 ) 。棉株 受盲 蝽危 害 后 , 营养 生长 与 生
棉 花 现 蕾 ,至 7月份 达 到为 害 高峰 , 8 月 中下旬 棉 田花 蕾 渐 少, 便 迁入 蔬 菜 或其 它 寄 主上 为 害 。 盲 蝽喜 高 温 、 高 湿天 气 , 2 5 —3 o ℃的气 温 和 相 以 温度 8 0 %以上 ,适 合 其 卵孵 化 和 为

棉盲蝽类害虫的发生、防治、预测和预报

棉盲蝽类害虫的发生、防治、预测和预报

棉盲蝽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均有分布,且具一定数量。

为害特点(1)子叶期顶芽受害,生长点变黑、干枯,形成顶枯,仅剩2片肥厚子叶,不再生长,俗称“公棉花”或“无头棉”。

(2)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形成多头棉,俗称“破头疯”。

(3)幼叶受害,被害处初为小黑点,展开后为破叶,俗称“破叶疯”。

(4)顶心和旁心受害,枝叶丛生、疯长,形成扫帚状。

(5)幼蕾受害,由黄变黑、枯落;稍大的蕾受害,苞叶张开,不久脱落;幼铃受害,出现黑褐色水渍斑,严重时僵化脱落。

中黑盲蝽 (棉金毛盲蝽)学名Adelph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常发区分布很广,为偏北方种类,北起黑龙江(裴德),西至甘肃东部、陕西、四川,南迄江西九江、湖南的中南部,东达沿海各省。

如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

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江苏、上海、安徽、江西(九江)、浙江及四川(西昌)等地猖獗为害。

绿盲蝽学名Lyguslucorum Meyer—Dur.分布最广,北起黑龙江,南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的东部、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全国各棉区都有分布。

我国江西以北,辽宁以南的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为猖獗区。

苜蓿盲蝽学名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广泛分布于全北区和东洋区,在国内分布很广,是偏北方种类,北起黑龙江、内蒙古,西至山西、新疆、甘肃、四川,东达河北、山东、江苏,南止于浙江、江西和湖南、湖北等省的北部。

如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四川。

是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重要害虫。

新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为猖獗区。

三点盲蝽 (触角盲蝽、花鬓盲蝽、花须盲蝽)学名Adelphocoris taeniophoms Reuter分布于辽宁、华北、西北棉区,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棉区。

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

如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河北等省发生较重。

牧草盲蝽学名Lygus pratensis Linn分布于新疆、辽宁、华北和西北棉区,东北棉区也有分布,南至湖南的边缘。

棉花盲蝽蟓的发生及防治

棉花盲蝽蟓的发生及防治

棉花盲蝽蟓的发生及防治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第08期一、盲蝽蟓危害特点盲蝽蟓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苗期一直到吐絮期,危害期长达3个月,以花铃期第三代棉盲蝽蟓危害最为严重。

盲蝽蟓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枝叶丛生等症状。

在棉花的不同生育期,盲蝽蟓的危害表现也不同。

(1)在子叶期,生长点被害会变黑干枯,不再生长;(2)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3)危害嫩叶时被害点初呈小黑点,叶展开后大量破碎,称之为“破叶疯”;(4)顶心和边心被害,形成枝叶丛生的“扫帚苗”;(5)幼蕾受害后往往苞叶张开,先呈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6)幼铃被害后,轻的伤口出现水渍状斑点,重的棉铃僵化脱落。

二、盲蝽蟓的种类和发生特点盲蝽蟓属于半翅目,盲蝽科。

棉盲蝽种类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河北省目前主要以绿盲蝽危害为主,一年发生5代,6月上、中旬侵入棉田,6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危害盛期。

但是棉盲蝽寄主广泛,产卵期长,在田间世代重叠严重,所以防治时期不容易掌握。

一般在田间百株有虫1头时,或发现棉株嫩叶或苞叶出现小黑点时,就要及时防治。

棉盲蝽蟓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盲蝽蟓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当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0%时,最适宜繁殖。

盲蝽蟓喜食棉花的幼嫩部位,包括嫩尖、嫩叶、幼蕾等,在长势旺、田间湿度大、施氮肥过多、化控不及时的旺盛茂密的棉田,往往产卵多,棉田受害重。

三、盲蝽蟓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源,创造不适于棉盲蝽蟓发生、繁殖的条件。

(1)3月份以前(越冬卵孵化前)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及棉柴等,减少虫口基数;(2)合理施肥,忌施过量氮肥,防止棉花旺长和棉田郁闭,搞好化控,减轻棉盲蝽蟓危害;(3)棉花生长期出现多头苗时及早整枝,去丛生枝,留1至2枝壮秆,加快棉株生长以补偿损失。

2.化学防治由于棉盲蝽蟓成虫飞翔能力强,行动敏捷活跃,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刚毛,头三角形。唇基显著 ,眼小 ,位于头侧 :触 . 角 4节 , 比体 短 。喙 4节 ,腹 部 1 0节 ,臭 腺 开 口 于腹 部 第 三 节 背 中央 的后 缘 、横 缝 状 ,跗 节 2节 , 端 节长 ,端 部 黑色 ,爪 2个 ,黑色 ;成 虫 体 长 5~ 55rn ,宽 25mm,全 体 绿色 。头 宽 短 ,眼 黑色 , . ll l .
象 的 防治 。
1 棉 田盲 蝽象 的种 类 特征 及发 生规 律
8月 份 是 3代 、4代 在 棉 田 的发 生 高 峰 期 。9月 中
旬后 棉 花 逐渐 枯 衰 ,4代 成 虫 开始 向仍 处花 期 的作
物转移。 1 苜 蓿 盲蝽 的主 要 特 征及 发 生 规 律 。卵 长 1 . 3 . 2~
翌盈 雹脚









与 防

近 段时 间不 断 有农 民来 县农牧 局 咨询 棉 田盲 蝽
红 褐色 ,呈 三 角 形 , 唇基 红 褐 色 。眼 长 圆 形 , 黑
象 的 防 治 问题 ,笔 者 于 7月 2 4~2 8日下 乡 发 现 , 棉 田盲蝽 象 若 虫 、 成 虫 百株 棉 花 达 3 6—4 O头 ,远 远超 出了防 治指 标 ,而 在 多 雨高湿 的情 况下 ,盲蝽 象 若虫 、成 虫活 动 频繁 ,发 生危 害 也较 严重 。适逢 近 几 天 ,河 北 南 部 连 续 下 了 2场 透 雨 (0 以 30mm 上 ) 盛 发 期 降雨 进 一 步 增 加 了盲 蝽 象 对 棉 株 的危 ,
1 . mm,宽 03 5 .8 mm,长形 ,呈 乳 白色 ,颈部 略 弯
为 害棉 田的 盲 蝽 象 主 要 有 :绿 盲 蝽 、 中 黑 盲

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棉盲蝽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湖北省棉区发生的主要有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turalis Jakovlev),是棉花苗期至蕾期的主要害虫[1-2]。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田内昆虫种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靶标害虫得到了有效抑制,造成生态位缺失,致使棉盲蝽等次生害虫加重并上升为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棉盲蝽连年暴发,常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破枝丛生,严重时整株棉花没有铃,成为“公棉花”,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重的达30%以上,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3-5]。

为筛选防治棉盲蝽的有效药剂[6],特进行本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试验地土质为壤土,pH值6.0~6.1,有机质含量1.32 g/kg,肥力中等。

前茬为小麦,棉花4月15日播种,5月15日移栽,供试棉花品种为鄂杂棉29,密度为2.25万株/hm2。

各小区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棉花长势基本一致,盲蝽蟓危害程度一致。

1.2供试药剂供试药剂有:5%氟虫腈(锐劲将)(德国拜耳公司生产);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8%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农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4%螺乙虫酯悬浮剂(亩旺特)(德国拜耳公司生产);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公司生产)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 250倍液(A);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12 500倍液(B);48%毒死蜱乳油550倍液(C);24%螺乙虫酯悬浮剂(亩旺特)5 000倍液(D);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E);以喷清水为对照(CK)。

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面积50 m2,试验田四周及小区间设有保护行。

如何防治棉花盲蝽象

如何防治棉花盲蝽象

如何防治棉花盲蝽象棉花盲蝽象是一类害虫,在我国主要有6种,其中绿盲蝽象分布最广,三点盲蝽象和苜蓿盲蝽象主要在北方发生。

棉花盲蝽象属小型害虫,成虫只有几毫米长;前翅一半膜质,一半革质;口器为刺吸式。

盲蝽象原本是棉花的次要害虫,过去在使用药剂防治棉铃虫的同时,控制了它的数量,近年大面积种植Bt抗虫棉,少用或不用杀虫剂使得盲蝽象逐步增加,已经上升为棉花主要害虫。

它们危害棉花的顶芽、边心、花蕾、幼铃和嫩叶,吸食棉株汁液。

从棉花幼苗一直到长出青铃,危害期长达3个月。

造成子叶期生长点变黑干枯,停止生长;真叶期顶芽枯死,不定芽丛生,形成“多头棉”;幼蕾、幼铃先变黄褐色,后干枯脱落;嫩叶展开后大量破碎,俗称“破叶疯”。

盲蝽象喜潮湿,多雨年份发生较重。

第一次灌溉时间早,大水漫灌以及植株过密,疯长,整枝不好等都有利于盲蝽象繁殖和危害。

绿盲蝽象一年可以发生3~5代。

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若虫在棉田附近的苜蓿、苕子、蚕豆、蒿草上生活,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迁入棉田,正值棉花幼苗期,危害最大。

但也不能忽视中后期的防治。

防治盲蝽象首先要清除路边、地头的杂草及棉柴,减少早春越冬虫源。

其次要合理施肥,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防棉花生长过旺。

及时整枝,注意摘除多头棉和细弱枝。

药剂防治要从苗期开始,全程控制。

要注意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预报,在苗期达到百株有虫4~5头,蕾期10~12头,铃期20~25头时,及时喷药。

可用药剂较多,包括80%氟虫腈(锐劲特)水分散剂每亩2克或5%丁烯氟虫腈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苯)60~80ml/亩、40%丙溴磷乳油l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每亩200克、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也可以使用菊酯类药剂。

要注意组织连片打药,选择傍晚施药,重点喷洒嫩头、边心和蕾铃。

浅析棉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浅析棉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翅 透 明 ,翅 脉 色 暗 。体 侧 有乳 头 状 突起 。腹 管 亦 为 缢 管 形 , 前 后 斑 愈 合 。 尾 片 近 圆 锥 形 , 上 有 长 毛 3对 。 其 它 特 征 与 无 翅 蚜 相
似。
间郁 闭 度 ,降 低 湿 度 。
3 2 3 保 护 天 敌 。 蚜 虫 的 天 敌 种 类 多 。 保 . . 护 瓢 虫 等 天 敌 ,应 选 择 对 天 敌 毒 性 低 的 农 药 如 抗 蚜 威 等 ;根 据 蚜 虫 和 天 敌 田间 发 生 期 的 差 异 ,调 整 施 药 时 间 ,避 开 在 天 敌 大 量 发 生 时 施 药 ; 还 可 饲 养 或 从 其 他 作 物 上 捕 捉 瓢 虫 ,放 到 有 大 量 蚜 虫 的 植 株 上 ,控 制 蚜 害 324 .. 药 剂 防治 。20 0 0年 6月 2 l 学 0 E化 防 治 结 果 表 明 , 用 5 % 抗 蚜 威 可 湿 性 粉 剂 0
维普资讯
浅 析 棉 盲 蝽 的 度 生及 防 治
申洪 利 陆 建 高 天 津 3 10 ) 0 6 0 ( 津市静 海县植保 植检站 天
l 概 况
日趋 加 重 ,虫 量 逐 年 增 加 ,给 2 0 0 1年 棉 盲 蝽 大 发 生 ,提 供 了 充 足 的 “ 源 ” 。 虫 3 2 气 象 条 件 有 利 。 棉 盲 蝽 是 喜 湿 性 昆 .
7 % 一8 % 为 棉 盲 蝽 为 害 所 致 。 0 0
2 为 害 症 状 以 成 虫 、若 虫 刺 吸 嫩 头 顶 芽 及 幼 嫩 花
蕾 、果 实 , 吸 取 组 织 内 汁 液 , 顶 芽 被 刺 展 开 后 为 破 叶 ,称 “ 头 疯 ” ;嫩 叶 受 害 , 破 初 呈黑 褐 色 坏 死 的斑 点 ,棉 叶 伸 展 后 出现 许 多 裂 缝 , 叶 片 破 烂 ,俗 称 “ 叶 疯 ” ; 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田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作者:刘春燕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4-0049-01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普及,其主要害虫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害虫,而原来零星发生的盲蝽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危害不断加重,影响棉花产量,应引起重视。

1 ;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棉盲蝽在我市一年发生3-5代,主要以卵在棉枝、苜蓿、果树皮等枯枝、残茬或土壤中越冬。

翌春3-4月份,卵开始孵化,1-2代多生活于苜蓿中,3-5代为害棉花等其它作物。

5月中下旬侵入棉田,6月份棉花现蕾,至7月份达到为害高峰,8月中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入蔬菜或其它寄主上为害。

盲蝽喜高温、高湿天气,25-30℃的气温和相以温度80%以上,适合其卵孵化和为害。

6-8月间降雨多、湿度大的年份为害重,干旱年份为害轻。

早播、肥水充足、生长茂盛旺长的棉田则偏重发生。

成虫怕光,昼伏夜出,所以一般是只见为害症状不见虫,易被忽视防治。

2 ; 危害特点
棉盲蝽象在我市主要种类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赤须盲蝽等,以绿盲蝽危害最严重。

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被害后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有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棉;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脱落;棉铃受害,黑点满布,僵化落铃(受害程度较重时)。

棉株受盲蝽危害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结铃少且品质下降。

3 ; 发生情况
据我站历年系统调查和普查结果显示,一般从6月份开始部分棉田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症状。

7月上旬在部分乡镇和地块的棉田已普遍发生,且虫口密度较高,平均百株虫量为15-20头,最高虫量为百株30头,被害株率一般20-30%,最高为80%。

为害程度较严重。

4 ; 防治措施
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4.1 ; 合理化控,防止旺长。

绿盲蝽趋嫩性强,营养生长过剩的棉田及寄主特别适宜其生存和为害,同时,绿盲蝽是喜湿性昆虫,棉花生育期间雨水充足,田间湿度高,化控不到位发
生旺长,造成田间郁蔽,会为其发生提供适宜的环境。

因此在防治上应及时做好整枝和化控工作,适时采取摘心、喷施激素等措施抑制棉花营养生长,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

4.2 ; 适时防治,科学用药。

由于盲蝽产卵期长且世代重叠,应及早防治。

选用触杀性强及药效期长的农药交替使用为好。

在成株期可用3%啶虫咪,10%吡虫啉,5%锐劲特,4.5%高效氯氰菊酯等药效进行防治,时间在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

防治适期:由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棉花,从5月20日左右开始喷药防治,每20天喷施一次,整个生育季节喷3-4次,可以很好的防治盲蝽危害。

4.3 ; 集中用药,联防联治。

绿盲蝽成虫有较强的迁飞性和趋光性,在防治上要采取大面积联合防治为宜,喷药时从棉田四周向中间推进,以防止成虫串飞。

相邻棉田尽量做到统一时间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防治难度。

同时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统一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减少卵的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