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海角七号》
电影海角七号观后感

電影海角七號觀後感姓名:王薏佩學系:國際企業學系年級:二年B班學號:B96102076有人說「海角七號」是個奇蹟。
它,是那樣的深植人心,每一個畫面一個點,還有一拍即合的背景音樂,都輕輕地觸碰到每個人心中的那塊清靜之地,有多久沒去幫微笑花朵澆水了?壓力雜草是否該修剪了呢?因為生活忙碌、匆促、緊張的快節奏,使得好心情離我們越來越遠。
雖然電影院是黑漆漆的一片,對我來說卻彷彿置身在林蔭大道,電影的光是太陽,暖暖的,眾人開懷的笑聲像風一般,四面八方而來,好舒服。
有知性美也有感性美,更美麗的是「海角七號」讓更多人揮別陰霾迎接朝氣的未來。
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是戰敗國之一。
西元一九四五,日本統治台灣五十一個年頭終將結束。
戰敗國的子民即將被遣返。
「老師,學生」;「北方,南方」;「日本人,台灣人」甜蜜、相愛、點滴、笑聲、分離、不捨、絕望、遺憾……。
在寒梅櫻花盛開的十二月,時代的宿命民族的罪過,一對戀人被這巨大無形的力量硬生生的拉拔開來。
在人群來往的甲板上躲躲藏藏,岸邊的陸地上帶著白色針織帽的小女孩是那麼的光鮮亮麗。
是離鄉還是歸鄉呢?當航行的船隻慢慢靠近那戰敗的國土,日本老師的心中不禁有了疑問。
兩位戀人的相遇,愛情的酸甜,心動的感覺,是那麼紮實的埋在心底深處。
人回來了心卻還停留在遙遠的南方,我想,此時的台灣已從異鄉變成了故鄉,因為這裡曾經有一個人給了他最快樂、最感動的記憶。
六十年後,樂團失意男「阿嘉」和盡責公關女「友子」上演了另外一場中日之戀。
這兩場愛情戲碼,串聯起整部電影,夾雜著歷史文化人情味。
最後友子阿嬤收到了來不及寄出的情書,六十年前的那股濃情密意,沒說出的滿腔思念,在六十年後隨著七封情書的到來,每一字一句都深深牽引著友子阿嬤的心。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是六十年後「阿嘉」勇敢且堅定的對「友子」說出的話,對照之前的愛情,這「愛」來得及時多了。
因為不想有遺憾,因為不想到手的幸福又像風一樣匆匆來匆匆走,即使中間有這麼多的困難和問題。
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勿扰》和《海角

摘要:历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潮而变化的。
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
本文将从《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分析悲情基调在喜剧影片中的体现和作用。
以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
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
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
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
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
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
”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
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
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
《海角七号》宣扬了什么

《海角七号》宣扬了什么作者:郭松民来源:《记者观察》2009年第03期2008年8月,《海角七号》在台湾上线,一开始无人看好,因为既无当红明星,又无精彩故事,孰料公映后却迅速爆红,风靡了台湾全岛。
通过网络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其票房收入就创了1997年《泰坦尼克号》后的新纪录,不但其制作群成了新闻人物,就连外景地屏东县小镇恒春,也成了旅游胜地。
据说台湾人现在见面打招呼,不是问“你看没看《海角七号》”,而是问“你看了几遍《海角七号》”。
大陆的主流媒体也颇能凑趣,比如南方一家大报的标题就是“《海角七号》——喜欢还是非常喜欢?”在这样的氛围中,这部电影俨然成了一种不容批评的“政治正确”。
台大法学院前院长许介鳞和另外一名学者撰文批评此片有殖民意识的残余,但他们的文章一出,就立即遭到疯狂围剿,大陆因为“技术原因”暂缓引进这部电影,也在台湾受到抨击。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甚至亲自出面,通过电台向大陆观众推荐,说这部电影“可以当作大陆了解台湾的起步,应该很有价值”。
简言之,因《海角七号》引起的种种风波,已经堪称“《海角七号》现象”。
《海角七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海角七号》的叙事可以说是由一个“背景故事”、一个“前台故事”套装而成。
“背景故事”讲得是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台湾光复,日本殖民者开始撤离台湾,一名日籍教师在遣返的船只上,写下了给被他爱恋的台湾女生“小岛友子”(因为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湾女孩起了个日本名字)的7封情书。
但不知为什么,他回到日本后却没有把这些情书寄出,直到60多年后,他的女儿在其遗物中发现了这些信,才按照信封上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将这些信寄到了台湾。
影片的“前台故事”则颇富“台南”乡土气息:恒春镇夏都沙滩酒店想通过邀请日本歌星在沙滩上举办大型演唱会来宣传当地旅游资源,但由于以“代表主席”为首的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乐手们组团出演,于是代班邮差阿嘉、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机车行修理工水蛙、原住民警察劳马、老邮差茂伯、正读国小的大大等几人拼凑成了一个“破铜烂铁”乐队,由个性严谨、名字恰好也叫“小岛友子”的女孩任日本演唱会监督,来负责督促协调。
海角七号影评

摘要:《海角七号》中一个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的邮包里装着一段60年前的过期的爱情故事,牵就了另一段现实中的跨国之恋。
该电影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爱情线交织融汇,演绎了这部唯美温馨的青春片。
本片在描述虚幻与真实的爱情的同时还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揭露。
有着内容现实生动、画面优美自然、音乐悦耳动听等优点。
关键词:现实问题;理想;爱情;音乐;日本情结。
《海角七号》谈论的不仅仅是爱情《海角七号》是一部由台湾导演魏德圣在2008年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
这部曾经风靡台湾的影片是我在无意中听到了那优美中带点伤感的七封情书后找来看的。
一部电影,如何能够真正的触及人心?首先必须要直视现实的人生,不需要美好高亢的讴歌,不需要深恶痛绝的鞭笞,因为感动人心的,不过是真实,不过是平凡生活中的琐碎。
普通的七封情书,在感人的音乐背景中,穿越时空,娓娓道来。
本剧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爱情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了这部唯美温馨的作品。
影片故事很简单,就是两条爱情线相互交织,一条是阿嘉与友子,另一就是那七封情书。
首先,剧中用诉说了一场穿越60年的爱恋——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日籍演员兼歌手中孝介饰)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与女主角同名的友子,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最后阿嘉把信件终于送到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地址---海角七号。
其次,描述一场在恒春(台湾南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半岛,地处热带,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范逸臣饰)、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马念先饰)、机车行鼓手水蛙(小应饰)、原住民警察劳马(民雄饰)、老邮差茂伯(林宗仁饰)、正读国小大大(麦子饰)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这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绘饰)伤透脑筋,其中总是不肯好好配合练团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但是最终还是上演了完美而充满深情的演出。
重看《海角七号》的艺术造型力

作者: 刘景泰
作者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67-6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海角七号》;市井;双线叙事
摘要:2008年,一部《海角七号》震惊了整个台湾市场,以4亿元新台币力挽台湾本土电影票房狂澜。
有人将它的成功归结为政治时机的正确,也有人至今没能品出个中滋味,迷惑它为何能受到普通观众和电影节评委的一致好评。
本文从艺术原因对作品进行回味与解读,希望能够在赏析影片的同时,为国产影片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海角七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台湾电影,由导演魏德聪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也带给观众许多关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我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深受震撼,产生了许多观后感,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电影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渔民家庭的故事,父亲和兄弟们在海上工作,而母亲在家照顾三个孩子。
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深爱和呵护。
这种对家庭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也引发了我对自己家庭的思考。
其次,电影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主人公小强是一个热爱摄影的少年,他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风景和家人的日常,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细节,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电影通过小强的成长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关键的观念,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是在于追求内心的梦想和热爱。
这使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
第三,电影中的友情与成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强与青梅竹马的朋友杨盼是彼此成长过程中的伴侣,他们一起经历了成长的困惑和坎坷,互相鼓励和帮助。
通过他们之间的友情,电影传递出了相互扶持和友谊的重要性。
尤其是当小强面临困难时,杨盼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提供支持和鼓励,这让我深受感动。
这段友情的描绘让我思考自己的友情和身边朋友的价值。
最后,电影通过自然景色的设置和拍摄技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角七号》这个片名本身就承载着浓厚的意义,表达了对大海和自然景色的向往。
电影中的美丽海岸线和壮丽的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导演运用大量的航拍和特写镜头,将家庭和自然景色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我对自然景色的美与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总结而言,《海角七号》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家庭、人生、友情和自然景色等多个方面的描绘和表达,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海角七号》看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意识中的复杂性

《海角七号》看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意识中的复杂性作者:徐艺菲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4期【摘要】《海角七号》是台湾电影中里程碑式的存在,这部电影成功的背后体现了台湾的日本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意识中的复杂形象——侵略者与启蒙者。
【关键词】台湾;日本文化;殖民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57-01《海角七号》在2008年上映,一上映便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支持。
《海角七号》以六十年前的七封情书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主轴线,这是一位日据时期的日本老师在日军撤离台湾后写给在台湾的爱人的情书。
在这情书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政治性的暗喻。
情书是由台湾导演自己创作的,但却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构思的。
可以说这是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去揣摩日本人想法,而台湾人却也身处其中成为倾诉对象情况的作品。
第一封情书中,日本老师写道:“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电影中的老师与学生,是日本与台湾的对照。
一个是殖民者,一个是被殖民者。
殖民者因为战败必须要撤离殖民地,却对殖民地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殖民者怀着悔恨的心情,被殖民者也有不舍之情。
这是台湾在第二次大战后被遗弃的政治处境。
第二封情书老师将日本人的情感写了出来,“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有背负一个民族的罪?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呈现出了身为小人物对大政治时代背景的无奈与悲哀。
第四封情书又写道,“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还是离乡!”第五封情书中的“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复低喃,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这是台湾导演、编剧揣摩日本人对台湾殖民地的情感,也可以解释为日本教师对台湾生活的不舍与认同。
这背后展现出日本对于台湾的归属与认同感。
事实上,在日本占领台湾的五十年中,有相当多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受到大时代环境的影响,必须返回日本本土,离开它们的“故乡”台湾,心理产生了一种错乱感。
生命教育电影赏析-海角七号

色彩
光影
色彩与光影的处理
05
CHAPTER
电影的启示与思考
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电影中的主人公对音乐充满热爱,即使面临困境也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
主人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让我们认识到困难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长和提升。
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
电影中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启示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与冲突
通过音乐这一共同语言,电影中的主人公与日本友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家庭的力量
电影中展现了家庭的力量,主人公在困境中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关爱,这种力量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友情的支持
主人公的朋友们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这种友情的力量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爱情的力量
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也是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他的爱人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和鼓励,这种爱情的力量让他更加勇敢地面对困境。
文化交流增进理解与友谊
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主人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电影中展现了台湾南部的美丽风光和淳朴民风,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的馈赠。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
勇敢面对困境
电影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启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