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49蒙昧中的觉醒_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提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必修3】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③促使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天主教的权威受到质疑(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3、开始的标志:德意志维登堡大学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4、性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5、马丁路德主张:(1)只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6、影响:①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
②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③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④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补充]1、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4)与统治者的关系上相似: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传统知识的存在和使用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与发展中国家许多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1第一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4、评价: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2第二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背景 二 、 宗 教 改 革 马丁· 路德 主张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 动的影响。 ②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1517年教皇在德国大量出售“赎罪券”。 1517年,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 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①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 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 教权高于王权。
A.反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望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B.反对过激的民主,认为权力应该掌握在哲学家手中 C .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民主制度,注重道德建设 D.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专制制度,实施仁政 答案:C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2012 年浙江卷)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 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究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文艺复兴 VS 宗教改革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兴起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两者都 相 同 矛头指向 性质 结果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 文化的繁荣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1. (2012·广东卷)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 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 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B.信仰是否必要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西方人文精 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母题解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

『高考真题·母题解密』『分项汇编·逐一击破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母题来源一】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答案】A【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里实际上考察了文艺复兴的思想,这里虽然介绍的是蒙田的教育主张,但实际上是在考察思想解放运动的人文主义色彩。
从材料中“完整的人”人的品质等词可与看出注重对人的塑造以及对人的重视,所以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色彩。
故选A。
B项时间不符合,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一个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故排除。
C描述启蒙运动为17~18世纪,时间不符。
D项,摆脱了一词过于绝对,人文主义思想打击宗教神学,但未脱离宗教,故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题型是“推理、判断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的教育主张,要求深层次理解人文主义精神。
考生通过“完整的人”和人的品质,联系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从而得出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侧重记忆和理解,记忆相应事件时间和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即可做出判断。
【得分技巧】解答“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就是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
解答本题,应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有所掌握。
(1)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前5世纪,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高考历史 总复习 专题18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49 蒙昧中的觉醒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题二 苏格拉底对智者运动主张的补充与发展 史料实证 1.个人主义膨胀
2.苏格拉底的补充与发展
史论总结 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 (1)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 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 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 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勒斯认为“万物始于水”;
“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①③④正确,故选C项。
解析
123456
3.(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
排查 基础知识
一、背景
1.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表现 1.智者运动 (1)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2)意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 (1)思想:提出“ 美德即知识 ”和“认识你自己”。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
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
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
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
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2020/12/7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 作“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 (4)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
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
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
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
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归纳2】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目
孔子
苏格拉底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不 同 点
主张
①思想核心——“仁” ②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③主张“克己复礼” 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知识体系:
本单元包括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和近代欧洲(14-18世纪)人
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历程。 ●线索: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思想蕴含人文精神的萌芽, 中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为宗教神学所压制。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兴起 16世纪宗教改革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走向成熟。 ●特征:
命题预测: 1、本单元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重,其中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 想与启蒙运动考查的可能性较高。复习备考时应重视不同时期人文 主义的本质及特点,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 制的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解不同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2、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 素养,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有非选择题。
四、过程:14世纪首先开始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进入全盛;16世 纪向欧洲其他国家拓展。 五、主要成就: 1、前三杰(文学领域) (1)薄伽丘:《十日谈》 (2)但丁:《神曲》 (3)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 问”,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艺术领域) (1)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米开朗琪罗:《大卫》 (3)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共59张PPT)

(1)中国: ①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②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个性解放,思想批判”; ③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 (2)西方:理性主义……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核心考点: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智者学派:
(一)背景:
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 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C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人的道德 [问]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 贡献?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体现 了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追求知 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问]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 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 则”? 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答:希腊: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
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孔子:提出了“仁”、“礼”。
相通: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以 人 为 学核 心
文明之光:人文思想的起源——关注个体 “人”的希腊先哲
14—17世纪,人文思想的重兴——人的主 动胜于神的操控,排除神对社会的解读
16世纪,信仰获救透视反专制的宗教改革
——
西 17—18世纪,人文思想的成熟理性思维和
构建自由社会的启蒙,政治夙愿和理论的 相互作用
人人生而平等
人是理性的动物
一.文艺复兴: (五)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49蒙昧中的觉醒_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纲考情
考点49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加试)
一、背景
1.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表现
1.智者运动
(1)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意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
(1)思想: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三、斯多亚学派
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芝诺、西塞罗和塞内卡。
3.思想:理性是与生俱来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4.意义: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微点拨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主题一人的意志挑战神的意志权威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积极意义: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认识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主题二苏格拉底对智者运动主张的补充与发展
史料实证
1.个人主义膨胀
2.苏格拉底的补充与发展
史论总结
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
(1)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1.(2016·浙江文综)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阶级的利益,注重尚贤、兼爱、非攻,属于功利主义者,并不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②错误;雅典的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
哲学学派,重视对人思想的培养,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道德修养,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2.(2015·浙江高考)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始于水”;“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①③④正确,故选C项。
3.(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在讲学业绩上,孔子兴办私学,首开平民教育先河,①正确;韩非为韩王室宗族,不曾通过私学培养人才,排除②;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并培养了众多人才,③正确;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④正确。
故选C。
4.(2016·温岭名校学考交流)在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等英雄都有浪漫主义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到人间寻欢作乐,以实现个人价值为荣。
这反映希腊( )
A.强调公民中的精英治国
B.缺失理性主义精神
C.城邦至高无上地位衰落
D.具有人文民主思想
答案D
解析精英治国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缺失理性主义精神材料无从体现,故B 项错误;城邦至高无上地位衰落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由材料“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等英雄……以实现个人价值为荣”可知,希腊神话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人文民主思想,故D项正确。
5.(2016·金华名校学考交流)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答案C
解析虚无主义是中国道家的思想,并非智者学派的思想,故A项错误;“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并非不可知论,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可知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故C项正确;智者学派思想没有为专制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故D项错误。
6.(2016·湖州名校学考交流)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活于希腊的所有国民
B.古希腊男性公民
C.忠于城邦的雅典人
D.社会层面的每个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权威,A、B、C项表述的是特定的人群和阶层,体现不出该观点对人的作用,“社
会层面的每个人”是对人的整体表述,选择D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