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2017101801108

山东省济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2017101801108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5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4.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5.《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7.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依据是董仲舒()A.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B.认为君主施暴会受到惩罚C.主张民贵君轻 D.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8.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9.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3.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4.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很多通俗教育渎本,如《小学集注》《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以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和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当时A.理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层面 B.学校成为理学传播的主渠道C.社会上存在长幼失序的乱象 D.广大民众被迫遵守纲常名教5.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主张知行合一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认为人性本善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7.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题数:11,满分:01.(问答题,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

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

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

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

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

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

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文)试题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2018.5)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开始瓦解B. 分封制度的彻底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依据“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

2.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是A. 神权政治B. 皇权政治C. 族权政治D. 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体现的是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族权政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神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还没有皇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僚政治始于秦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内朝C. 唐朝尚书D. 明朝六部【答案】B【解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类官员不是古代政府法定机构的官员,秦朝御史大夫、唐朝尚书和明朝六部都是正式机构的法定官职,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汉朝内朝多为皇帝亲信,与题干的“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私人关系”相符,故B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4.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10月份阶段考试语文试题(120分)I卷(42分)一、基础知识题(每题3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驯.服(xùn)羡.慕(xiàn)遨.游(áo)B.方枘.(nà)憧.憬(chōng)翱.翔(áo)蛊.惑(gǔ)C.溘.死(kè)芰.荷(jì)梦魇.(yǎn)浩瀚.(hàn)D.凛.然(lǐn)岌.岌(jí)罹.难(lí)嵯.峨(cuó)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胸臆掺和橘子州头B.侘傺遏制翱游峥嵘岁月C.憔悴瞑目温驯绿树成茵D.绮丽遒劲观摩劳燕分飞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捉妖记》中惹人喜爱的“胡巴”形象的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单纯幼稚,充满童真,内心向善,俘虏了许多孩子的心。

B.治理小瑕疵反映大文明。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历史(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历史(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3.《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表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 D.时代差异6.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试卷理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试卷理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3.下图中有“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等字样,与此内容相关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4.日本在1890年以前通过改革促发展,此后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动最早、攫取权益最大的侵略战争是A.甲午中日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九一八事变D.珍珠港事件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6.1919年5月22日《申报》7版《京学界重行罢课》报道说:“北京中等以上之学生酝酿罢课已久,昨日起专门以上各学校已一律实行罢课,……据调查所得,罢课者共有十八校,学生共三万六千人,此次举动极为迅速,故不免出人意外……”此报道可用于研究A. 武昌起义B. 五四运动C. 国民革命D. 秋收起义7、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口口口口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8、“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国民大革命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二(文科)历史第I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 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 礼B. 义C. 仁D. 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C正确。

“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与材料不符,排除B;“忠”是指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与材料不符,排除D;所以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2.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的主张,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故A排除。

材料主旨反映君臣父子的关系,不在于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故C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二(文科)历史第I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 B.义 C.仁 D.忠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3.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

由此,他提倡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在以下孟子的话中,说明其主张人性本善的是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思诚者,人之道也 C.以德服人 D.欲贵者,人之同心也5.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6.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7.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8.《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9.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10.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差异11.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A.孟子学说 B.自己的判断 C.程朱理学D.四书五经12.《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13.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14.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时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1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16.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17.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

”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②不注重科学分析③不重实用④注重经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现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19.观察下面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了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力度美B.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娴静地美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20.篆刻、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A.东汉和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朝中叶21.下列关于书法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B.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日趋成熟C.苏轼是“宋四家”之一 D.书法是一种能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22.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A.《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图》 C.《货郎图》 D.《五子夺莲图》2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24.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A.黄老之学盛行 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C.理学盛行 D.佛教传入25.屈原《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26.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27.下列关于中国的绘画不正确的是A.中国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B.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D.中国话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28.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29.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称颂的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30.“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 B.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31.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32.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33.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古代散文的发展 B.宋代话本与词的出现 C.世俗画的出现 D.明清小说的出现34.中国古代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的作品是A.《史记》 B.《碾玉观音》 C.“三言”“二拍” D.《儒林外史》35.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3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37.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38.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39.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40.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临摹的《洛神赋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第II卷二、材料解+析题(共4问,40分)4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12分)(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