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学大纲(初稿)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案第一讲哲学是什么?一、哲学是什么?二、人生是什么?三、哲学的价值?四、如何提升哲学素养?第二讲哲学的思想方法一、逻辑二、语言分析三、现象学四、诠释学第三讲哲学探寻一、人活着:出发点二、如何活:人类主体性三、为什么活:个人主体性四、活得怎样: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第四讲儒道释与基督教一、孔孟之仁二、老庄之道三、佛家之空四、基督教之罪第五讲存在哲学一、克尔凯郭尔二、萨特之选择三、加缪之荒谬第六讲态度与成败一、人生态度二、人生成败三、人生创造第七讲人生悲喜一、起点与终点二、生与死之间三、快乐与幸福第八讲追求超越一、文学艺术的审美超越二、皈依宗教的信仰超越三、至情至性的情感超越四、坚韧不拔的意志超越五、脚踏实地的实践超越一、为哲学辩护:哲学无用?1.由于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2.哲学的用处往往是有大用而无小用3.由于哲学有远用而无近用4.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5.哲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6.哲学提供理论思维模式,锻炼理论思维能力7.哲学还具有提供理想,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二、哲学思考什么问题?1.宇宙之谜2.人生之谜三、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四、哲学家之死1.苏格拉底2.毕达哥拉斯3.李贽4.孔子5.庄子五、哲学家与权势1.庄子2.孟子3.释迦牟尼第一讲哲学是什么一、哲学是什么1.追问哲学2.爱智的智慧3.批判的智慧4.反思的智慧对桌子的思考:一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二是感性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四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五是真善美的关系问题;六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问题;七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可以拓展为对科学、艺术、伦理和宗教的追问,拓展为对历史、文化、语言和逻辑的追问,拓展为对真理、价值、认识和实践的追问。
哲学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5.创新的智慧6.哲学是一种态度7.哲学是一种惊奇8.哲学是一种行动9.哲学是一种超越二、人生是什么1.叩问人生2.认识你自己三、哲学的价值1.培养智慧2.发现真理3.印证价值4.追寻意义5.质疑现实6.每个人都需要哲学四、如何提升哲学素养1.培养思考习惯2.掌握整体观点3.确立价值取向4.力求知行合一5.凡事保持好奇6.保持理想性追求。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教学内容《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所谓"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6、联系:P44D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1、内因:P76D1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4、认识:P84D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现象:P97D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人生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针对高中学生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200字)这一部分将介绍哲学的基本定义和起源,帮助学生了解哲学学科的范畴和它对人类思维的重要性。
1.2 哲学思维的培养(300字)探索哲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哲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哲学史与思想家(400字)介绍一些重要的哲学史事件和思想家的思想,如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等。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人生教育与人生意义的思考2.1 人生教育的重要性(200字)解释什么是人生教育,以及为什么它在当代社会变得如此重要。
探讨人生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帮助学生面对人生的挑战。
2.2 人生意义的思考(300字)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估。
通过学习不同的哲学和宗教观点,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2.3 人生目标与职业规划(400字)教导学生设定长期的人生目标,并与之匹配的制定职业规划。
学生将学会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三部分: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3.1 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200字)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道德行为、道德相对主义等。
帮助学生了解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2 伦理决策与伦理困境(300字)引导学生思考伦理决策的过程,并讨论在伦理困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的挑战。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3.3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400字)教导学生作为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
教学大纲哲学与人生======1.doc

教孥大系例一一哲孥舆人生任言果:蕨子敬^程名稍:哲孥舆人生II授系科:通言哉教育必邀上言果日寺敷:2 孥期孥分敷:2 蜘恩孥分敷:2一、教孥目榇:1、镇略哲孥的特^及其典人生^的房鼾系。
2、孥晋哲孥家面拳寸人生的智慧和熊度。
3、大视野、^拓胸襟,培餐猾立思考的能力和反省批判的精神。
4、常助深屑了解自身生命和周遭人事物,逵而拳寸富代文化和日寺代冏题有所省思。
5、培中阈哲孥文献及镇受婪律fl影的典趣典能力。
二、教孥方法及言平量:1'方法:以人生各,哲孥的反思舄经,影片等视!1资料或言寺文小言兑舄题材,逵行^授(分析、概括、典畿、提冏)、欣赏和交流言寸^,业配合些普午言果外作棠以激畿和陶餐。
2、言平量:期中H害心得幸段告、期末考、平常作棠(生平志趣典生活黑占滴)、度典上言果表现。
三、教孥内容及逵度:1、(1)引畿志趣:交流典分享——走上哲孥的)5程。
(2)言果程介祁迪。
2、哲孥的意羲:何言胃哲孥?其典其他人生镇域(如宗教、道德、、文孥、Jg史、科孥、政经)^的辱鼾系;B何?(1)由王夫之〈玉速球〉膏司及H寺事言平^言兑起。
(2)•奇士努斯基影片〈十言戒•生命照常〉及交流言寸^。
3、人生根本冏题的思索一一人是什麽?生命的意羲典目的舄何?如何面拳寸命逼典死亡?(1)人的根本特徵。
(2)疝子中的寓言故事。
O)mas本•黑潭明影片〈生之愁〉及交流言寸^。
(4)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朝^道,夕死可矣!」孟子曰:「夭嘉不K,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附:程子言吾^一JW、唐君毅先生文alMMiJ)4、人生的偷直取向一一何言胃美好人生?(1)人生密辱鼾系一•奇士努斯基影片〈爱情影片〉、〈十言戒•婚姻之及交流言寸^ ; b.五偷的解析;c. •奇士努斯基影片〈十言戒• iaWM>>及交流言寸^ ; d. SLK台湾921系己^片〈生命〉(言果外)及交流言寸^。
(2)人生典政治-ms (美)影片〈大阈民〉或〈芝加哥〉及交流言寸言it °(3)人生典道德一―岬(日本)黑潭明影片〈耀生「"及交流言寸^。
《哲学与人生教案》word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哲学与人生的定义2.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 讲解哲学与人生的定义:解释哲学和人生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讨论哲学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哲学与人生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教案章节: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2.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3. 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意义等。
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讨论哲学对个人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影响。
4. 探讨方法的介绍:介绍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章节:第三章人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观。
2. 让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3.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定义及分类2. 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3. 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bdb6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2.png)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哲学与人生》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三课,共十五课。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本单元以人生选择为起点,要求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少走弯路、错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客观实际2.人生的客观实际①个人的主客观条件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3.怎样看待过去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的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怎样才是善于行动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1.自觉能动性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3.怎么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单元从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第四课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1.联系①含义、特征、表现方式②普遍联系观点的要求2.人际关系的含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特征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的要求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顺境与逆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两点论2.内因与外因①含义②两者的联系3. P51案例分析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成淮阴侯,怎样看待顺境与逆境第三单元坚持始建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本单元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开拓创新,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1.实践①含义②特点2.实践与认识3.P70案例分析:①失败与成功的联系②将失败转化为成功4.怎样做到知行统一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1.现象、本质①含义②关系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领3.明辨是非的积极作用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一、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一章教案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哲学的任务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哲学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哲学的价值。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1.6 课后作业二、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二章教案2.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哲学发展脉络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历史举例法和小组讨论法,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演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2.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3)历史举例:分析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学说,展示哲学的发展脉络。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2.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 学会将个人理想融人共同理想之中,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三次修改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 )。
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2.胡锦涛同志曾说:“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这说明( )。
A.个人理想可有可无B.个人理想融人社会理想才会有真正的价值C.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矛盾的D.个人理想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理想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 中国十大杰出农民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疏浚河流100多条,复垦造田近5000亩,这是位把“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理想的农民。
下列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A.自觉把个人理想的实现融人社会共同理想之中B.个人理想的实现是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C.个人理想的发展受社会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制约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5. “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B.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冲力量6、在边疆的40年里,救死扶伤是吴登云一直坚持的理想,他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治液的总量,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制取了13块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出自哪位哲学家A、柏拉图;B、苏格拉底;C、孔子;D、泰勒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青少年需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人生需要哲学智慧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下列关于哲学与人生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B、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C、哲学与人生是不可分离的;D、哲学是书本上的知识,人生是实际的经验,两者属于不同范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判断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侧重于智慧,中国侧重于知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有不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用哲学智慧启迪幸福人生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学习好哲学,应该具有以下哪种态度A、顺从于习惯与常识,少发问;B、多学多记书本上的知识;C、“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怀疑精神;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单选题】以下关于哲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哲学有着很强的实际功用,因此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B、能够改进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C、提高理论素养与文化素质;D、提升生存境界,丰富精神生活。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3【判断题】对世界及人生有着好奇心、想象力与发问精神,是学习好哲学这门学问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已完成成绩:66.6分1【单选题】“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A、是唯心主义哲学命题;B、是唯物主义哲学命题;C、兼具两种哲学流派特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2【单选题】关于唯物主义哲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主张物质决定意识;B、主张存在决定思维;C、主张社会思维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3【判断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已完成成绩:80.0分1【单选题】“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2【单选题】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妄自菲薄;D、不自量力。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3【单选题】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句关于人生选择的论述,来自以下哪位哲学家()A、海德格尔;B、萨特;C、黑格尔;D、尼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4【判断题】“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人生选择是人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目的和理想,认识外部环境和时机,主动对未来发展做出的决断和选择。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性很大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B、可能性很小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C、若明天降雨的概率是90%,则明天一定会下雨;D、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机会都是5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关于物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B、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C、物质世界具有统一性;D、多有的物质世界之间是彼此孤立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3【判断题】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认清自我,立即行动已完成成绩:66.7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需要人生行动的正确原因()A、通过人生行动,才能有衣食住行需要的生存资料;B、通过人生行动,才能提高人的认识和各种能力;C、通过人生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D、通过人生行动,才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单选题】关于物质与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3【判断题】“稳如泰山”这个成语形象说明,泰山这样的庞然大物,是绝对静止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完善自我,立即行动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刘邦听从张良、樊哙劝诫,退出秦宫,最终夺取天下;这个实例说明:A、历史的发展带有偶然性;B、善待批评,方能取得更大的进步;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判断题】只有积极进取,立即行动,人生才能发展和进步。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把握规律,善于行动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冒险蛮干,盲目行动,总是会事与愿违,造成失败的结果,因为()A、缺少科学规划,没有遵守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B、目标不切实际,超出人的能力范围;C、事物自身内在的规律非常复杂,难以把握。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2【判断题】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如同破茧的蝴蝶,人的成长过程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黑猩猩事例不能说明()A、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能力;B、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C、黑猩猩也具有自觉能动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单选题】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判断题】半途而废与误入歧途的人生经历,大多与不能克服自己对欲望的追求有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人生的成功不需要社会他人的帮助,只要自己努力就行。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自强自立创造人生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表现()A、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B、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C、贪图享乐的生活作风;D、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50.0分2【判断题】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要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首先需要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B、树立远大理想;C、抓住中心和关键。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
A、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B、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C、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3【单选题】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
A、规律;B、意识;C、人;D、实践。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判断题】只要具有并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就能赢得成功、获取幸福。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联系是普遍的已完成成绩:66.6分1【单选题】“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与“瑞雪兆丰年”的俗语说明()。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不是孤立存在的;B、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的集体;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B、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变化指的是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和简单的重复,没有质变。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3【判断题】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反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联系可以改变、决定事物的性质;B、人际交往关系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C、个人的秉性具有稳定性,人际交往关系不能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50.0分2【判断题】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依然能够生存并发展。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积极看待人际和谐已完成成绩:60.0分1【单选题】下列关于联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B、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C、偶然联系是一种本质联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2【单选题】孟子说“天时不如地理,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3【判断题】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是重要的,因此,人际和谐在现实中也是很容易实现。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4【判断题】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5【判断题】外部的、非本质、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不会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发展的实质和特点已完成成绩:80.0分1【单选题】“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2【单选题】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发展的实质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是前进上升的运动;D、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