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于股市——股市道德经
《道德经》与股市投资

《道德经》与股市投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德经和道经两篇,竹简上把《德经》摆在前面、《道经》摆在后面,后来印制版把道经摆在前面,把德经放在后面。
《道德经》自从问世以来,在古今中外,包括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文化界以及玄学界都享有崇高的盛誉。
本人认为对股市投资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认为“道”的存在先于天地,道德经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十分强调“道”的作用,道德经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思是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道德经还认为“道”是可以了解和认识,道德经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意思是说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道德经还认为“道”是没有情感的,遵从“道”就是顺畅,违背“道”就会失败,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道德经还说:“天道无亲”。
根据道德经的思想,可以知道,其实股市也有“股道”的存在,“股道”也是没有情感的,并不会因素人难过而同情他,也不会偏向某些人,并且“股道”也是可以认识了解的。
因此,做为股市投资者,必须认识、了解并遵从“股道”,遵从“股道”就能赚取盈利,违背“股道”就会遭受损失。
道德经强调学习,道德经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它由81章组成,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的关系,提倡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
下面是对《道德经》全文进行解析及通俗译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析:这一章主要表达了道的无形无象、无法被言语所定义的思想。
道是宇宙的起源,万物的母亲,无欲无求,却包含着丰富的奥妙。
而人们对于道的认知有时是模糊的,难以言表,需要通过观察自然和人事的变化来领悟。
通俗译文: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道,因为它超出了言语的范畴。
宇宙的开始没有名字,万物的来源有一个名字。
常常没有欲望,可以观察到它的奥妙;常常有欲望,可以观察到它的边界。
这两者虽然来源相同,但是名称不同,我们称之为玄妙。
玄妙之中还有更加玄妙的东西,是所有奇妙的门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析:这一章主要表达了对于美和善的思考。
人们对于美的认识是通过与丑恶相对比而产生的,对于善的认识是通过与恶相对比而产生的。
因此,有和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声的和谐、前后的相随等相互对立的事物相互促进形成。
圣人行事无为,不言教,万物在他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运行,而他本人并不以为功成而炫耀。
圣人不张扬自己的成就,所以永远不会离去。
通俗译文:大家都知道美是美的,所以就会对丑恶感到厌恶。
大家都知道善是善的,所以就会对不善感到厌恶。
因此,有和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声的和谐、前后的相随等相互对立的事物相互促进形成。
圣人做事情无为,不说教;万物都在他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也不为此而存在。
老子第九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九章原文及翻译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老子第九章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原文]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
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期。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解释]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
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
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
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期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
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引语]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
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
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
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
“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
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
持“盈”的结果,将不免于倾覆的祸患。
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评析]本章论述的重点是“盈”和“功成身退”。
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毕露,耀人眼目,这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 道德经》与股市--炒股先看道德经(第一章--第八章)

《道德经》与股市--炒股先看道德经(第一章--第八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炒股无定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表达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无名”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是万物的根源。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常从无形象处观察“道”的微妙,常从形象处洞察万物的端倪)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这两者是同一来源而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可以说是深邃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深邃之深邃,是一切玄妙的总门)-------------------------道是什么?道就是道。
琼斯的道,就是炒股之道,就是掌握股市基本原理,穷尽股市变化奥妙的钥匙!名是什么?名就是股市操作策略,就是股市一切操作方法的总称。
老子说,股市基本原理和变化奥妙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一切股市操作策略与方法也不是永恒不变,永远有效的。
股市的变化,都是从没有表面征象的状况开始的。
而一切变化所透露出的外在形象,又是掌握股市万般变化的根本。
因此,我们要从股市没有表面征象的角度去认识炒股之道的奥妙,也要从股市外在变化的表现中,预测股市的发展趋势及行情终极。
而没有表面征象和有外在表现,都来自于同一个道理,只是使用了不同的名称而已。
炒股之道极为深奥,是掌握一切股市变化规律的总的法则。
“炒股无定法”,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有它的两面性,都不是完全正确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永远适用的技术分析研究方法。
这是老子股经的核心。
股经第二章:知美之为美,斯恶矣--都看见的梨子吃不到【点题】本章中,老子告诉股民,对大家都知道的利好要谨重对待,对传闻的热门股不可盲目从之。
【原文】【译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都知道美就是美的,斯恶矣;就成丑的了;皆知善之为善,都知道善就是善的,斯不善矣。
就成不善的了。
故,所以,有无相生,有和无互相产生,难易相成,难和易互相形成,长短相形,长和短互相体现,高下相倾,高和下互相存在,音声相和,音和声互相调和,前后相随,前和后互相跟随。
道德经炒股

道德经与炒股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第1章)我的感悟: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都是不能用语言、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的。
(股市也亦然)。
做股票,要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感悟,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你不用理会别人同期在做些什么,只需要评价自己正在做的是不是理智、正确的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1章)我的感悟:有无,指的是仓位的变化。
仓位的控制一定要与整体市场的估值呈反向操作。
当上证平均市盈率上升到50倍以上的高估值时,一定要减持、轻仓;当上证平均市盈率下降到20倍以下的低估值时,一定要增持、重仓。
(仓位控制与整体市场估值呈反方向操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第2章)我的感悟:全国上市公司几乎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
我是福建泉州惠安人,我们惠安县近十年来都评为全国经济百强县。
我们县里只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惠泉啤酒。
它是我们当地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股票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盈利能力和业绩的好坏之分。
一只股票涨多了,自然会跌下来;跌多了,自然会涨上去,互相转化而已。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2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
(第37章)我的感悟:做股票就要有“无为”的心态,根本不需要整天盯盘、频繁交易。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或无所作为,而是要顺着自然(股市)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不要逆大势、逆规律而动。
首先:要懂得股市的规律是什么?4百年的世界证券史和20年的中国股市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牛熊转换,市场就像钟摆,不断地从高估走向低估,又从低估走向高估,不断地循环反复下去,华尔街从来没有新鲜事。
第二:还要根据市场公开的信息、数据,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正确判断目前大盘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牛市行情?熊市行情?以及牛熊市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最难的是要辨别牛熊转换的临界点?第三:还要控制自己不要向不合股市规律、趋势的方向发展。
价值投资的不争之道

【价值投资的不争之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让人感受到智慧与聪明之间的区别。
在2500年后的今天,在巴菲特大旗下的价值投资思想中同样闪烁着这一智慧的光芒。
一、股价的走势无法预测,就不去预测。
对投资股票的人而言,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价的涨跌,那就一定能赚钱,赚大钱。
但是股票市场是一个由千万投资者聚合而成的交易市场,沪深股票账户大约都有2个亿,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影响了其投资决策,进而引起买卖行为,进而改变了股票的供求关系,引起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
各种信息引起的千万个人的情绪波动,根本上就无法预测。
既然预测不了,那就不去预测,格雷厄姆看清了这一点,回归股票定义的本源,把股票看作是企业权益的一份子,奠定了价值投资思想的基石。
二、战胜不了庄家,就不必理会庄家。
每一只股票里都有一些大资金的投资者,他们持有了较多的流通筹码,因此他们的买卖行为,往往就能较大程度地影响到股价的短期波动。
于是庄家的动向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人想着战胜庄家,更多的人想着跟随庄家。
整天想着战胜庄家的人殊不知在股市短期波动中拥有资金和筹码的多少先天性的决定了实力的强弱,更何况大资金还拥有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信息优势?想着跟庄的小散,不知道庄家和散户天然就是对手盘,短线博弈,庄家不杀散户,去哪里赚钱?战胜不了庄家怎么办?那就根本不要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让人感受到智慧与聪明之间的区别。
在2500年后的今天,在巴菲特大旗下的价值投资思想中同样闪烁着这一智慧的光芒。
一、股价的走势无法预测,就不去预测。
对投资股票的人而言,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价的涨跌,那就一定能赚钱,赚大钱。
但是股票市场是一个由千万投资者聚合而成的交易市场,沪深股票账户大约都有2个亿,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影响了其投资决策,进而引起买卖行为,进而改变了股票的供求关系,引起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
股票大跌调侃诗词

股票大跌调侃诗词
导语:
当股市风起云涌,震惊全球的大跌时,我们是否可以用诗词的方式来探讨和解答这一问题呢?本文通过谐趣的诗词调侃,以古人的智慧和幽默,为股票大跌这一现象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剖析。
第一部分:股市震荡:悲欢离合情
1. 古人诗词兴风作浪,股市波动如同艳阳天
在股市中起伏莫测,有时天高皇帝远
红了杏儿,绿了李子,利欲熏心已不见
2. 股市翻江倒海,波澜起伏古人喜抒怀
天上人间皆如戏,唏嘘不尽市场无常
3. 大跌时候看心态,机会皆在戒贪嗔
养得生诗快意神,笑看股票跌云天
第二部分:股市风云:智慧谋略
1. 老子感慨人有多难,股市不亦然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须悟股市一体巍峨
2. 孙子兵法运筹帷幄,战天斗地在股市
知己知彼千万斤,千里追索逢牛熊
3. 文人投身股市中,生死未卜细思量
商海涨落皆身世,勾画诗意又何妨
第三部分:虚实交错:股市虚火
1. 东坡智慧运股市,诗词藏真实之魂
身在股海波澜起,驾驭市道寸心存
2. 耿耿星夜空中看,股市辽阔无边际
纵观乾坤笑济世,情理并存诗笔里
第四部分:股市小知识:中流砥柱
1. “买入低卖出高”智者道
股市如棋局棋盘小,不学不懂亏大把
2. 猜底逢顶不可行,短线长线把握准
股市狂飙充满化学,锦囊妙计应如何
结语:
股票大跌,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股民追捧的关键时刻。
通过调侃诗词来解答股票大跌的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股市的起伏
和股民们的心境。
股市风云不断,但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和幽默的诗词
表达对股市波动的认知和调侃。
让我们用诗词来欣赏股市的风云变幻,找到人生的快乐和智慧。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道 德 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ch ún 淳ch ún。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q í,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 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 闷闷:昏昏昧昧,含有宽厚的意思。
淳淳:淳厚朴实的意思。
察察:严苛的意思。
缺缺:狡狤的意思。
无正:没有定准。
奇:邪。
妖:不善,恶。
迷:迷惑。
割:棱角伤人。
廉:锐利,锋利。
刿:音贵,伤害。
肆:放肆。
耀:刺眼。
【译文】一个国家的政治宽厚,它的人民就淳厚朴实。
一个国家的政治严苛,它的人民就狡狤诡诈。
(这就像)灾祸中隐藏着幸福,幸福中潜伏着祸患。
谁也不知道祸福转化的拐点,因为它们的转化并没有一个定准。
正常的忽然又转化为邪异的,善良的忽然又转化为凶恶的。
人们对这种反复无常的现象的迷惑已经有很长的时日了。
所以圣人(有道的人)坚持原则而不伤害别人,常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却给人保留尊严,性格直率而不肆无忌惮,特点鲜明却不桀骜不驯、特立独行。
【评析】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祸福相倚的道理,也提醒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反面看到正面,也要从正面看到反面,要居安思危,因为世事变化无常。
同时也警示我们做事情要慎重思考,许多惯性思维是很可怕的,好心干坏事的陷阱到处都有。
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是糟糕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思维模式,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并非非此即彼,有时候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也意味着将拥有新的机会。
【故事汇】知雄守雌《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
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
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
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圣贤的所思所想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深邃与悠远值得后人认真研习,对于现代的股市来说,道亦有道,股市亦有道,何为道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道生万物,万物韵于道,人生在世,事之所行,吾之所见,皆为道也。
我们每个人都在道中而行,道是虚无的又是充盈的,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却可以用心去感悟,此为悟道。
俗话说:“耳听三分,眼见未必实。
”万事万物都循其理,我们要客观的去用心感悟,世间之道,只有因势而行,把握客观规律,顺其自然,才能找到世间本源,而非色以目盲,音以耳聋,味以口爽。
股市之道亦如人生之道,未能入道者,皆以表而塞之行,不能立于市也。
股市道德经(一)敝则新辨证统一老子说,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是老子哲学思想最为精华的部分,一反一正,珠联壁合,充满了辨证法思想。
他将辨证观点用之于修身养性,推之于社会人生,同样在股市里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思想的精华。
陈旧能出新,少取反而能有得,贪多反而会迷惑,这种思想是种质朴的为人处事理念。
在股市里,多数时候并不一定会透彻地看出这种问题,而结果却又让人叹服,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一种超前的眼光和朴素的理念提前挖掘市场的亮点,对于股市中完整投资理念的形成至关重要。
“新经济”曾一度是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具体是信息、网络业,与此相对的就是“旧经济”,也就是传统产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住房、汽车、家电、旅游、高速公路等行业已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可以说是较恰当的相对旧经济,但对中国,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旧经济”,可能性仍是新经济,当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网络、信息这些“新经济”上时,在这些传统的陈旧经济中可能推陈出新。
例如汽车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利润增长开始下降的传统产业,对于中国来说,在我国经济取得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下一步老百姓想的是如何“住”得好些,“行”得好些。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和高速公路增长速度很好,正为汽车步入普通老百姓家中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预见未来汽车将是老百姓的重要消费商品。
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汽车业本身已趋于成熟,单从技术角度已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在我国这个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汽车能够像彩电、空调一样步入千家万户,其利润是惊人的。
因此老子所说的道,是为辩证唯物的去看待新旧,以旧推新,万事思于前,必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股市道德经(二)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认为轻浮就丧失了根本的原则,躁动就会丧失主宰的地位,老子告诉人们,不要轻率躁动,要戒骄戒躁。
在股市里这种心理修养也非常重要,股价的忽涨忽跌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面对自己资金的忽多忽少,心情难免随之起伏。
的确,看到股价与自己的判断方向一致时,总会不经意的欣喜,但是,股市瞬息万变,人们的判断可能只是在一段时间里准确,如果在比较浮躁、懈怠的思想状态下,判断结果必然与实际表现增大距离。
原本股市的走势就较难把握,如果加上影响思维最重要的情绪变化,不免会产生判断失误的结果,如何解决轻浮与躁动,老子以朴素的辨证法思想给了我们清晰的方向。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老子认为,轻与重的对立中,重为矛盾的主要方向,躁与静的对立中,静是矛盾的主要方向,“重”与“静”是戒骄戒躁的有效方法。
轻浮的时候是股市的高点,安静的时候才可以从容买进。
有一条股市规则已广为认可,即在股市人最多的时候,股指也就快见顶了。
这是种现象,其本质是人们的浮躁经过不断的累积已达到了极点,这时人们的思维比较单一,智慧将无从显现,都在轻飘飘的喜悦中计算收益时,却不知市场先知先觉的人早已设下陷阱。
越是浮躁,人们对此付出的代价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沉得下来,一定要考虑市场所处的风险,此时,技术面也会呈现明显的特征,股指会出现持续上涨,同时伴有成交量的放大,盘面的特征是越涨越有人买,越高成交量越大,同理,单个个股也会有类似的表现,最典型的特征也是大胆追高就能获利,而这只是短暂的行为,投资者看到的只是涨那么高都有大资金买,散户怕什么,却不能换一个角度想,大量的卖出者如果这么想怎么会舍得卖?这样一问就会静下心来,看一看,哪一次追高可以获利?股市永远都是买不到的才能获利,追到了也就意味着结束。
所以在投资者心情激动、对股市寄于最多希望的时候,就是股指或股价的高位。
相反,平静下来时,一切都恢复了理智,人们开始怀疑股市能否获利、被套住又痛定思痛的时候,低点就在我们眼前,正如老子所说,静是主宰,只要我们思考了,不论智慧高低,就能主宰自己。
浮躁也不见得都是坏事,这只是人性的特点,无法掩饰,只要我们不要纵容它的发展,而象先知先觉的人,在发现它逐渐扩大的时候,及时出手,浮躁反而是福不是祸,而对这一切的判断都一定来自于稳重、平静的恒定心态。
股市道德经(三)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用辩证的观点论述了深知刚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溪流,深知荣耀,却安守卑辱,甘处天下的低谷。
老子强调尚柔、不争、谦退、处下的思想原则,认为这样才能进入道的状态。
在股市里,大多数人的思想状态却与之相反,我们每日盯着走势好象最强的股票,追涨杀跌,与尚柔、不争、处下恰恰相反,可是我们又是否如愿以偿的获利呢?根据数据调查,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均处于亏损状态,既然如此,争强好胜不可获得收益,为何不能退却一步,想一想老子的道经,甘于“守雌”甘于“守辱”。
强是因为曾经弱势,高是因为曾经有低。
老子的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看起来属于一种保守的现象,一利极低调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但实际上老子最终追求的仍然是弱久转强、有低才能见高。
股市里,一只股票连续上涨,技术上显示价涨量增,其良好的技术形态或者配合一些或有或无的利好消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看好股价走势,因为从实事求是的眼光看,股价确实是强势,这种情况下,难免让人不忍放弃,不想错过而积极参与,但大数情况下,这种因直观的看好而买进的结果总是错误,事后想想,是因为“追涨”。
用老子道德观的理论分析,就是很容易分析清楚,因为“强”已是一种结果,“高”就意味着结束。
老子能深知荣耀,却能甘守卑辱,深知刚强,却能甘守柔弱。
老子的观点可以引申为任何荣耀、任何刚强均来自卑辱和柔弱,股市里这种思想要值得称道,道理很容易想清,弱势股、低价位的无人关注的股票,才会被先知先觉的资金发现并建仓,一旦走强,众人关注时正是这些先知先觉者派发的时机,可想而知,买强、买涨的股票可能都是后知后觉。
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的另一层含义是,老子所倡导的一种牺牲精神。
股市里处处体现的是智慧,很难说炒股票要一种奉献精神,但事实证明,抱着平和的不与人争的心态,去买别人唯恐弃之不急的股票,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记得有一次我曾经用这种想法说服一位整日追涨杀跌的朋友,他却说,那样赚钱谁都会,只是太慢了,实则不然,慢是相对于短线利益有些迟缓,但并不容易,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在股市里守得住寂寞,更没有多少人愿意在人弃时我取,就象老子所说的,知雄守雌,知荣守辱,多少人会心甘情愿?而正是因为做到这些很难,真的做到了自然会有丰厚的回报。
大自然的守恒定律是永恒的,能够甘于柔弱就会回报刚强,甘于卑辱就会回报荣耀,在股市里甘于平淡和寂寞,就一定会回报你繁华。
股市道德经(四)持而盈之,不若其已老子说,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盈了以后就要亏,就像器械锤锻得矢锐锋利,很快就会钝化,而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急流勇退。
股市里各种各样的股价形态,多姿多彩的收集、派发方式,其根本体现的是一个低位买进、高位卖出的过程,单从规模资金操作方式来看,极其简单,低吸高抛,运作过程虽然历经艰辛,但这种操作思路是不变的,这将导致股价在高位停留只是短暂的,或者迅猛的拉升相对而言总是瞬间,对于我们散户只能跟随操作时,正确的方法应在涨势最好的时候卖出。
这与老子倡导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不谋而合。
有位朋友曾跟我谈及炒股的体会,他说他的直觉非常好,每次在股价涨势流畅让他窃喜的时候,他总是拿出计算器算一算自己的资产又增值了多少,而那计算的价格总是股价的最高点,几次之后,决定再有这种机会一定清仓,但就是做不到,他说他不敢卖出,因为怕踏空,怕卖出后再涨,何况当时一片看好声中,怎么会舍得卖出。
他不敢卖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反过来想:散户是这种操作心理,庄家在出货时又是怎么想的?要想在高位卖出,让自己的低价筹在高位变现谈何容易,而庄家就是抓住散户这种心理,价涨量增,上升趋势极其明朗时唯恐追之不及,哪里还舍得卖出而大举出货。
这不是单纯的炒股技术性问题,更多的是如何正确理解股价的涨涨跌跌,暂且不谈涨跌与供求的关系,单从最直观的角度讲,股价从低位上涨,从缓慢到加速,直至最后让众多投资积极参与,这是风险由小到大的演变,是筹码从集中到分散的重新分配,是散户在低位时观望在高位时疯狂参与的变化过程,想清了这个问题,再回想这位朋友,持有已大幅上涨的股票是件可怕的事情,何谈不敢卖出啊?自然界的道理也是如此,水满则溢,财富是有限的,机会是瞬间的,只有欲望才是无止尽的。
老子在提出持而盈之物极必反道理的同时提出了两种应付的策略。
第一,要善让。
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追逐利益,不如谦让。
在股票操作中,这种谦和的心理在回避追高风险时是非常有效的,本着一种谦让的态度却避免了自己蒙受亏损,老子的辩证思想实在值得投资者深思;第二,人为转化。
老子主张在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要勇于功成身退,将繁荣转化为平淡。
在股市里,这一点应该是基本的操作思路和方法,当买进股票获取了一定收益之后,不能任由自己想象,股票可能会涨了再涨,应该及时束缚自己的欲望,越是涨势强劲,看好的人多,越想到适可而止,金玉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更何况股票市场里看多了纸上富贵,又有什么不能割舍,在面对上涨的股票,我们需要激流勇退,需要敢于卖出。
老子主张善让,把好的都留给别人,西方人则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那么当你善让时,上帝一定会给你公平的回报。
股市道德经(五)天长,地久老子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这则观点反映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用朴素辨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和利已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已。
股市里,老子的这则观点似乎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常说股市如战场,但是战场亦如人生之道,胜利、赢钱是建立在失败和亏损之上,主动去亏损,去承担失败,谁又会这样做?的确如此,每一笔资金注册股市都是抱着明确的思想——赚钱,为了亏损而入市,这是不可能的,但结果呢?散户在高位套牢,机构也在重仓之下步入根本无法变现离场的死胡同,这些人都是为了赚钱而来,却被包容力最强、操作却最残酷的金融市场吞没,看看曾经盆满钵满的纸上富贵,我们感叹怎么样才能天长地久?激进无法赢利,主动买套也不具有操作性,老子的“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给了我们另一种启发:不激进也不退缩,能不能走“无为”这条路?不求在股市里大富大贵,也不在跌势之初介入做无谓的牺牲,在市场平淡以后进入,在市场繁华以后出局,不要把股市作为赢利的工具,正如老子所说,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越不寄予厚望,越不容易轻易失望,心情将由此得到平和得到充分的沉淀,这种良好的心态才是股市获利的真谛,无所谓涨也无所谓跌,在一个平衡的区域买入,在另一个平衡的区域卖出,无需要灰心丧气,无需要大喜过望,老子一向认为,一切大的收获都酝藏在大的无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