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 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译文此章为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话,那么它就是平常的“道”但如此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如果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名”但是如此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名”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名”](这里有些人会误解说明一下,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本章所表述的并非普通的“道”)“无名”的“无”本章所表述的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和翻译)(完整版)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和翻译)(完整版)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和翻译)(完整版)网上可以粘贴复制一些《道德经》非常高大上的介绍放在这里,可是那些文字对的朋友来说一不实际二不实用,所以这里我想安排一些劝人好好读读《道德经》的文字。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和翻译)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 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译文此章为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话,那么它就是平常的“道”但如此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如果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名”但是如此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名”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名”](这里有些人会误解说明一下,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本章所表述的并非普通的“道”)“无名”的“无”本章所表述的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译文此章为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话,那么它就是平常的“道”但如此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如果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名”但是如此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名”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名”](这里有些人会误解说明一下,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本章所表述的并非普通的“道”)“无名”的“无”本章所表述的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译文此章为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话,那么它就是平常的“道”但如此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如果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名”但是如此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名”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名”](这里有些人会误解说明一下,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本章所表述的并非普通的“道”)“无名”的“无”本章所表述的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
záo hù yǒu yǐ wéi shì dāng qí wú
yǒu shì zhī yòng
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 用。
gù yǒu zhī yǐ wéi lì
wú zhī yǐ wéi yòng
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 为 用。
天 门 开 阖,能 无 雌 乎?
míng bái sì dá néng wú wéi hū
明 白 四 达,能 无 为 乎?
shēng zhī xù zhī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zhǎng
生 之 畜 之, 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 长
ér bù zǎi
shì wèi xuán dé
夫 唯 不 争 ,故 无 尤。
-8-
第九章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锐 之,不 可 长 保。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满 堂,莫 之 能 守;
ér yù chū
而 愈 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bù rú shǒu zhōng
多 言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5-
第六章
老子《道德经》
gǔ shén bù sǐ
shì wèi xuán pìn
谷 神 不 死,是 谓 玄 牝。
xuán pìn zhī mén shì wèi tiān dì gēn mián mián ruò cún yòng

道德经78原文及感悟

道德经78原文及感悟

道德经78原文及感悟引言道德经是古代中国思想家老子所著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第78章是道德经中的重要篇章,本文将通过对该篇章的原文引用,并结合个人的感悟,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一、原文分析1. 道德经第78章原文天下佳道,非常之道也。

天下治道,危而不持也。

其名不道也。

夫唯不道,道之既暴。

道尽于德矣。

德者,本也,道者,末也。

开始之曰道,成之曰德。

夫道之行,穷且不盈,夫德之行,惟恍惟惚。

几夫成佳,而有恒也。

几夫穷之,而有盈也。

抑常圣人之心,以世其身,民亦舍之。

始是以聖人方。

器莫大于用,界莫小于目。

民不可欲,以靖其所欲。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也,而贵德矣。

彼远而识之。

曰道之不道,常道也。

****玄牝,其德全,君子之至也。

熙熙、狐狡,君子之害也**。

2. 原文解读第78章道德经强调了道和德的关系。

道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理念,而德则体现于行为和品德上。

道与德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权力,而忽视了道的存在。

只有不追求名利和权力,净化心灵,才能真正获得道。

二、道德经78章的感悟1. 道德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道德的约束和指导,一个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之中。

因此,有效的道德体系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通过道的引领,人们可以追求善良、公正和公平,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2. 追求名利的困局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权力,希望通过这些外在的物质和地位来获得快乐和满足。

然而,追求名利会让人们迷失在世俗的欲望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只有摆脱名利的束缚,回归道的本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更高的境界。

3. 德行的重要性在道德经中,德行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德行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体现在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拥有良好的德行可以让一个人在社会中受到尊重和称赞,同时也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人际关系中,德行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能够凝聚人们的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道德经七十八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道德经七十八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道德经七十八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注释】垢(gòu):污秽,尘垢。

社稷:指国家。

祥:吉利的。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胜过水的。

因为水的柔弱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得了。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明白,但是没有人能做得到。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能承受国家最大的屈辱,就是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最大的灾祸,就是国家的帝王。

正确的话好像与常理相反。

【解读】本章主要是以天下最为柔弱的水反而是天下最能攻坚强的东西为例,阐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启示世人遵循“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大道法则,坚守柔弱。

人生用弱才能创造辉煌。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大道的运行法则,有形无形的存在于天地间,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无一不受其控制和制约。

柔弱胜刚强就是大道运行法则的体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水,随形而形,随遇而安,处众人之所恶。

不执着于自我,谦卑,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顺应天道,保持着无我无为的柔弱美德,柔弱无与伦比。

但是,水,能以柔弱身躯驰骋于山石之间,穿山越岭,水滴石穿,攻克坚强的力量天下无可匹敌,柔弱胜刚强。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处处显现,天下人都能明白。

只是世人不明白道,执着于自我,被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得失与虚荣牵引而迷失心智,急功近利,对大道难以理解,难以置信,难以践行。

所以,人生不是用弱,反而是自我膨胀,用强。

争名夺利,损人利己,不知足不知止,贪得无厌,虚荣逞强。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有道的圣人明白道,明白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大道法则,无我无为,人生顺应天道,用弱。

为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莫(mò)柔(róu)弱(ruò)于(yú)水(shuǐ),
而(ér)攻(gōng)坚(jiān)强(qiáng)者(zhě)
莫(mò)之(zhī)能(néng)胜(shèng),
以(yǐ)其(qí)无(wú)以(yǐ)易(yì)之(zhī)。

弱(ruò)之(zhī)胜(shèng)强(qiáng),
柔(róu)之(zhī)胜(shèng)刚(gāng),
天(tiān)下(xià)莫(mò)不(bù)知(zhī),莫(mò)能(néng)行(xíng)。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云(yún):
受(shòu)国(guó)之(zhī)垢(gòu),
是(shì)谓(wèi)社(shè)稷(jì)主(zhǔ);
受(shòu)国(guó)不(bù)祥(xiáng),
是(shì)为(wéi)天(tiān)下(xià)王(wáng)。

正(zhèng)言(yán)若(ruò)反(fǎn)。

【译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认真做做到。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因此圣人说:能够承担起全国屈辱的,才能称为一国之主。

能够担当国家灾难的,才算是一国。

真理听起来都不是很顺耳。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解释】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

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