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
看图说出图中的人物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材处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关键项或教学策略)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练习写字
“EEPO有效”教学设计
课题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说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三、课型方式:平台互动方式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清洁工人说: “奉献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将城市变得整洁美丽。”
作业布置
假如你就是高 尔基的儿子, 你想对爸爸说 什么呢?提笔 给爸爸写一封 回信吧。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高兴极
了!
永远爱您的儿子 X年X月X日
仿照例句说说看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例:奉献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奉献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医生说: “ 老师说: “ 清洁工人说: “ 。” 。” 。”
仿照例句说说看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例:奉献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奉献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பைடு நூலகம் 医生说: “奉献就是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 老师说: “奉献就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吸取知识的营养。”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 苏联去了。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 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 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 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 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 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 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 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 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 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 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 的脸庞啊!
美文欣赏 我不期望回报 汪国真 给予你了,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 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父子之间的几件事。
【活动方案】活动一:读课题,知人物。
1.读课题,自主质疑。
2.读一读“作家卡片”,了解高尔基。
3.小组介绍“高尔基”,其他成员补充。
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①轻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注意“妻”的字形笔画。
)②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在文中用“∥”做上标记。
2.组内轮转朗读课文,交流思考题。
3.全班展示交流,补充完善。
【检测反馈】1.填空。
①高尔基创作了散文诗《海燕之歌》,他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其实,他本人就是一只。
他的作品有、、等。
②与“姹紫嫣红”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有:、、2.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活动方案】活动一:品读课文,体会亲情。
1.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父子亲情。
①想一想:父亲对儿子,儿子对父亲分别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分别画出有关词句。
父对子:子对父:②想想说说。
高尔基的儿子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2.组内合作朗读2—5自然段。
交流以上思考题,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3.汇报展示,质疑完善。
活动二:研读书信,感悟父爱。
1.默读课文7—9自然段,画出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思考:①文中两次提到的“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②“给”“拿”分别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信中最后一句话想要告诉儿子什么呢?2.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质疑完善。
(展示从朗读开始)【检测反馈】请你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提示:根据父亲的来信内容,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以及自己的愿望等,注意书信格式。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 尔 基 和 他 的 儿 子
qī
páng
妻 庞
(妻子)
(脸庞)
妻子
jué
探望 顾不上
红扑扑 愉快
休养 栽种
脸庞 姹紫嫣红
镢头
欣赏 芳香
高 尔 基 和 他 的 儿 子
生字、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速阅读课文,请同 学们思考,全文共有几个 自然段,可以分为几段, 每段的段意怎么概括?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部分(2~5):栽花赏花,体现了高 尔基父子间浓浓的爱。 第三部分(6~9):写信教子,揭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大成镇中心小学 叶小燕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 3.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 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圈圈划划,把课文 中的生字生词圈出来,标出自
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对于比较难 读的长句反复读几遍,不添字不 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基
高 尔
知识链接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 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 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 的苦活儿,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 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 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 《童年》、《海燕之歌》等。
高 尔 基 和 他 的 儿 子
课文讲了高尔 基父子之间的 几件生活小事?
两件事: 栽花赏花(2~5) 写信教子(6~9)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 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 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 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开了。春风吹来, 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 花儿轻轻摇晃着, 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 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 花儿轻轻摇晃着, 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长子县东方红学校
杨田静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1868.3.28―1936.6.1 8)全名高尔基·马克西 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 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 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无 :( ~ )前苏联作家, 产阶 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 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 幼年丧 岁就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 父,11岁就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 岁就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 当装卸工、 面包 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 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 学的课堂。 学的课堂。 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在长达 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高尔基写下 了大量的 小说、剧本、传记、政论, 小说、剧本、传记、政论,也留下许多优秀 的散文 作品。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分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全文的学习,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作家简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
1.出示课题,齐读。
老师板书:高尔基儿子2.检查字词:3.指导书写:妻、庞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大家对高尔基了解多少?(一句话简介)2.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指名读第一自然。
板书:爱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这对父子间的哪几件事?板书:栽花、写信三、品读“栽花”。
1、出声读读课文2-5段,你从哪里看出儿子也深爱着父亲?(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A.若学生谈: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一句,→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
B.若学生抓“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谈自己的体会,→顺势让学生: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从而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2.指导朗读师引读: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人间最美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来……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爱意,(板书:爱)一份深深祝福。
3.过渡:“假期很快过去了,儿子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这满院亲手栽种的鲜花在春天全部绽放。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花美,再出示第四自然段。
)“多美的情景呀,快来读读吧!(指名读)(我仿佛看到了花朵们在争芳斗艳,我好似闻到了花的芳香;我好像听到了小蜜蜂在嗡嗡嗡地叫。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件PPT版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
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 . . . .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
. . . . . 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 营 镇 中 心 小纪开兵 学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 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
思考: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分别做了什么事?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 营 镇 中 心 小纪开兵 学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 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 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 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 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 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 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 了。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 营 镇 中 心 小纪开兵 学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 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 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 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 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 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 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 了。
.. . ..
愉快……”
.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 营 镇 中 心 小纪开兵 学
思考:
儿子收到信后,他会说些 什么呢?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 营 镇 中 心 小纪开兵 学
阿列克塞· 马克西莫维奇· 彼 什科夫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王营 营镇 镇中 中心 心小 小纪开兵 学 王 学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生于一个木工家庭, 11岁时当过学徒,是苏联著名的作家、诗 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是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892年用笔名 ‚玛克西姆 · 高尔基‛发表文章,代表作有 《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 科逝世。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讲了他们 之间的几件生 活小事?
两件事:栽花 赏花(2~5)和写信 教子(6~9)。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 回家去了。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高兴极
了!
永远爱您的儿子 X年X月X日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 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 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 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 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 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 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 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 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 ( )你。你要知 道,( ),(
)都 )……”
“给”永远比“拿”愉快是什么意思?
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帮 “给”: 助,给别人关心,也就是真诚 的奉献。 向别人索取,接收、享受。 “拿”: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 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 ‘给’,永远比‘拿’愉 快……”
人生的快乐在于___,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蓝蓝的夜空,圆 而不在于____;他希 圆的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 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 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两句中的“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要是你无论在( 留给( )的都是( 该会( )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要求,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2、3两节。
4、学习4、5小节
师:儿子走了,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他看见了怎样的情景?
(1)出示图片,联系课文第4节练习说话。
(2)(师引读)多美的画面啊!——出示第4自然段,齐声朗读。
NO:050
课题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时间
教学本课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什么事,初步感受父子情深。
6、学到这里,你能说说你对高尔基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吗?(根据信的内容说说。)
三、质疑
1、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懂或者有疑问,可以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相机解决最后三小节的引号:A、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 ,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引用结束,所以是全引号;B、在引用的句段里,还有引用的内容,里面引用的内容用单引号。)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指名读,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3节:认识“镢头”。
第4节:“姹紫嫣红”:还想到了哪些写花美的词语?
第5节:比较“庞”“宠”
4、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分别是哪几节?指导分段。(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5、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谁能说说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
(高尔基的儿子去意大利探望正在休养的父亲,并为他栽种鲜花,高尔基有感而发,写信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奉献。给予、帮助、关爱、安慰,留给人们所有美好的东西),“拿”指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①指名读
②比较读
(5)小结: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那样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快乐,这就是“给”比“拿”愉快的道理。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课文中,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1)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2)哪些词语,哪些兔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
2、同桌互读:
(1)过渡:把我们刚才交流的词语、句子送到课文中。
(2)同桌分小读书。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有读错的、读不通顺的地方提醒他纠正一下。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2-5节)
写信教子(6-9节)
NO:051
课题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时间
教学本课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2课时
课时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点
难点
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订
4、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整体感知:
1、放声读文:
重点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订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3、全班展示读:
(1)要求: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读完后问问为什么喜欢?)
(2)结合学生读、说,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第2节:A、理解:“休养”,简介高尔基来岛上休养的原因(让开,不能在一起,相互都非常想念。)B、理解“探望”(高尔基从俄国到意大利,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
四、拓展
1、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读完信,你知道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高尔基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这不光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并且为之努力的,记住这几句话,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6)出示一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A、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自己练读。
B、指名读
C、听出两句话的不同了吗?学生讲
D、老师说明:加了逗号强调了这里“给”字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给”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句话。
3、总结
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书:教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好这一封信,(练读,齐读。)
2、出示2、3两段,指名读
3、交流找到的词句
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1)学生读出句子,出示画线句子。
(2)齐读
(3)师: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
(4)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5)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这里“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学生讲。(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3)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启发: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
学生自己谈例子。
师: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学生再谈事例。
师小结: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1、你从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再发言,谈对信的理解。)
2、精读
(1)问(第七节):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第8段话,想想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
(2)学生读想,交流
师启发:这里是不是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种鲜花?
(3)师:看着眼前的鲜花,高尔基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节,体会一下。
学生交流三点:无比的高兴 骄傲、自豪 对儿子的思念
(4)小结: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啊(点一点“爱”字 )
(5)谁能把这一段朗读好?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件事,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然而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父子之情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件事,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内容,找出信的内容。
2、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感受。
3、老师再赠送几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着你们长大!出示名言,齐读。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4、小练笔,回报“爱”。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你会说些什么?(指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