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_第二章词项逻辑

合集下载

《逻辑学教案》

《逻辑学教案》

《逻辑学教案》第一章:逻辑学概述1.1 逻辑学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逻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讨逻辑学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1.2 逻辑学的基本类型介绍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区别和特点分析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第二章:命题逻辑2.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解释命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命题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的作用和用法2.2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如Modus Ponens、Modus Tollens等练习使用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第三章:词项逻辑3.1 词项与词项联结词探讨词项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词项联结词如“所有”、“一些”、“存在”等的作用和用法3.2 词项逻辑的推理规则掌握词项逻辑的推理规则,如Universal Generalization、Existential Generalization等练习使用词项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第四章:谓词逻辑4.1 谓词与谓词联结词解释谓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谓词联结词如“关系谓词”、“量化谓词”等的作用和用法4.2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如Modus Ponens、Modus Tollens等练习使用谓词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第五章:逻辑谬误与论证评价5.1 常见逻辑谬误类型识别和分析常见逻辑谬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滑坡谬误等理解逻辑谬误对论证的影响和如何避免5.2 论证评价与批判性思维学习评价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论证中的漏洞和不足第六章: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6.1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区别探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两者在论证分析中的应用和差异6.2 形式逻辑方法与非形式逻辑方法学习形式逻辑方法,如公理化方法、模型论方法等掌握非形式逻辑方法,如辩证法、案例分析法等第七章:模态逻辑与概率逻辑7.1 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与规则解释模态逻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必然性、可能性等学习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应用7.2 概率逻辑与概率推理探讨概率逻辑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概率推理的方法和应用,如贝叶斯推理等第八章: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8.1 归纳逻辑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理解归纳逻辑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归纳推理的方法,如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等8.2 演绎逻辑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掌握演绎逻辑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演绎推理的方法,如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第九章:逻辑与修辞9.1 修辞与论证的关系探讨修辞在论证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9.2 逻辑与修辞的结合与应用学习如何将逻辑与修辞相结合,增强论证的说服力练习运用修辞技巧,提高论证的表达效果第十章:逻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分析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的重要性探讨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原则和规则10.2 逻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逻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科学论证中的逻辑方法和原则10.3 逻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逻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的逻辑谬误类型和论证评价是重点环节。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逻辑”的含义一、逻辑的词源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

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二、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一、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逻辑学词项与概念

逻辑学词项与概念

逻辑学词项与概念第二章词项和概念第一节词项与概念的概述——概念是最小的思维形式,词项则是最小的思维逻辑形式。

一、词项:就是表达概念的语词。

二、概念▲概念的作用,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对象。

▲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和语词的差别:1.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表示概念。

2.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语词可以充当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发展和变化1.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现,在人类认识中形成新的概念。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旧概念也会有相应地增减新内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除了一些虚假概念,修正了一些不恰当概念。

——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历史阶段,概念会发生变化。

这是概念不确定性的表现。

——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认知阶段而言,概念的内容和所指也具有一种的相对稳定性,这是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对立统一的。

五、概念要明确,用词要恰当▲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对象。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用词歧义。

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类的分子。

▲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反变关系: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也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逻辑学讨论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的讨论,不会考虑概念的具体内容。

——逻辑学对概念进行分类,依据的就是概念这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单个思维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概念。

——依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不止一个。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它的指称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普遍概念的外延指称对象不止一个,至少两个,数量不限,直至无穷。

逻辑学

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逻辑是数学的少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成年时代,这里逻辑的含义分别为(A)A 、二者都指逻辑科学B、前者指逻辑科学,后者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C、前者指逻辑科学,后者指主观思维的规律性D、前者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指主观思维的规律性2、逻辑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之为“逻辑之父”的是(C)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莱布尼茨3、第一次把“LOGIC”译为逻辑的中国人是(B)A、孙中山B、严复C、金岳霖D、魏源4、以下属于中国古代逻辑名作的是(A )A、《墨经》B、《形而上学》C、《逻辑哲学论》D、《逻辑体系》5、如果一个演绎推理的形式有效,那么(A )A、前提真时,结论一定真,前提假时,结论可能真B、前提真时,结论不一定真C、前提假时,结论一定假D、前提假时,结论一定真第二章传统词项逻辑一、选择题1、“书”不可不读中的“书”是(B)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属性概念D复合概念2、概念、命题和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全异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一概念是(D)A否定概念B简单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4、若A的部分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则A概念是B概念的(A)A属概念B种概念C矛盾概念D交叉概念5、以下哪一项对人的定义符合逻辑的基本要求(D)A、人是万物之灵长B、人是无毛两足动物C、人就是人D、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有理性的动物6、以下哪一项属于“商品”这一概念的内涵(A)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水果C、劳动产品D、玩具7、下列选项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有(B)A、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B、有的学生是外地的C、有的学生不是外地的D、任何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8、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D)A、高等学校有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夜大学和军事院校B、文件有内部文件、机密文件和军事文件C、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性物品、易爆性物品和有毒性物品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可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9、所有生物都是动物,所有星球都是生物,所以,所有星球都是动物。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1、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逻辑变项(词项变项、命题变项)2、逻辑规律、逻辑矛盾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1、思维、语言和逻辑(1)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语言是思维与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之间的物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中介。

(3)语言有其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又称元语言)2、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1)语言是符号系统,有三个要素: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规则。

(2)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1)传统逻辑(古希腊阿里士多德——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前)主要内容:概念理论、词项逻辑(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古典归纳逻辑。

(2)现代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主要内容:一阶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逻辑学的性质:基础性、工具性、人类性第二章概念第一节内涵和外延1、对象的属性:对象、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偶有属性、概念(1)逻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与认识论上的本质属性不同(2)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有肤浅和深刻之分(3)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2、内涵和外延确定一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

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概念可划分为:(1)概念外延分子数:普遍概念、单独概念、空概念(2)概念反应的对象: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性质概念、关系概念)(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4)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类概念)第三节概念的关系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属概念(上位概念)、种概念(下位概念)、交叉关系2、不相容关系:矛盾、对立第四节概念的定义1、概念、概念陈述、定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2、实质定义的结构和方法:被定义的概念=(邻近)属概念+种差规则:(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2)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3)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同语重复、循环定义)(5)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使用否定性陈述3、语词定义(1)规定的语词定义:① 为模糊的语词规定确切的涵义② 为冗长的叙述规定简约的表达③ 为专门用语规定严格意义④ 为旧词赋新义(3)说明的语词定义第五节概念的划分1、划分的三个构成要素:母项、子项、划分标准2、划分规则:(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一次划分必须依据同一标准(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4)子项必须是同一层次的概念3、划分是把类分为子类,属概念分为子概念,用以明确上位概念的外延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用以明确整体的构成第六节概括和限制1、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内涵少的概念外延大,内涵多的概念外延小2、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将一般概念具体化,用于定义过宽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将具体概念一般化,用于定义过窄。

逻辑学第二、三讲:词项教材

逻辑学第二、三讲:词项教材

逻辑问题在那里?
例二: 女人=吃饭+睡觉+花钱 猪=吃饭+睡觉 所以:女人=猪+花钱。 移项为:女人-花钱=猪 小结: 不会花钱的女人和猪一样。 男人=吃饭+睡觉+挣钱 猪=吃饭+睡觉, 所以:男人=猪+挣钱, 移项为: 男人-挣钱=猪。 小 结: 不挣钱的男人和猪没区别。
一、
概念、语词和词项
对象(客观)---概念(思想)---语词(语言)
2、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如虚词“吗、呢”等并不能表达对象的特有属性
3、一个概念可以对应多个语词
如父亲:“爸爸”、“大”、“爹”、“father”
4、一个语词可以表达多个概念
如”逻辑“:客观规律 、逻辑学 等
词项:逻辑学的术语,指能够在一个陈述句(命题) 中充当主项和谓项,表达确定概念和逻辑性质的 语词。 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 语词是词项的语言形式
“大学生”相对“女大学生”是属概念
“女大学生”相对“大学生”是种概念
找错误,下列表达正确吗? (1)小叶抓紧课余时间阅读英国和欧洲文学。 (2)自从开展法制教育以后,我校再没有发生行凶、 盗窃和用刀子捅人的事情。 (3)有个人对排队过多的现象很有意见,发牢骚说: “一早起来,取奶要排队、吃早点要排队、乘公 共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排队、买报要排队,有 时甚至上公共厕所也要排队。” (1)英国文学真包含于欧洲文学,是种属关系 (2)行凶真包含用刀子捅人,是属种关系 (3)买东西真包含买报,是属种关系
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1、单独概念 2、单独概念 2.《鲁迅全集》 3.比尔· 盖茨 3、单独概念 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 4、普遍概念 5.电脑 5、普遍概念 6.那张纸 6、单独概念 7、普遍概念 7.共产党 8、单独概念 8.中国共产党 9、普遍概念 9.国庆节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

“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

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种
种属 关关
A
B
系系
BA
B包含A或者A包含B,一个概念的外 延包含在另一概念的外延中。
例:所有的人都是会衰老的。例:所 有的动物都是生物。
交叉关系 A
A部分包含于B,B部分包含于A。
B
二者外延部分重合。
例:有的学生是上海人。
有的上海人是学生。
11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不相容关系
AB
A和B的外延不重合并且A和B的 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外延。
• 根据两个词项外延间有无重合部分,和重合部分的多少, 两个词项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有五种:
✓ 全同关系 ✓ 真包含于关系 ✓ 真包含关系 ✓ 交叉关系 ✓ 全异关系 • 其中前四种统称相容关系。而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
8
用 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间关系 圆圈表示概念的外延,用圆圈的重合表示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有的语词在不同的词境中可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 也可表达相同的概念。
• 词项:是逻辑学的范畴。词项是对语词的逻辑抽象,表 达语词的逻辑内容。词项是可以充当简单命题主项和谓项,
表达确定概念和逻辑性质的语词。
3
3、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 任何词项都有两个逻辑特征:词项的内涵和词项的外延。 • 词项的内涵 就是它所表达的概念。而概念是反映对象特
一、传统词项逻辑概述
• 传统词项逻辑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以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为对象、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一个逻辑系统
• 简单命题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在命题逻辑中,简单命题是推理 的基本单位,其本身不包含其他命题,但可以将简单命题分为更小的 逻辑单位——词项。有如下直言命题:
• 所有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 “教师” 、 “知识分子” 、“所有”、 “是” 都是词项,直言命
例:“生物”和“非生物”
A和B的外延不重合并且A和B的
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A
B
外延。
例:“动物”和“植物”
12
(四)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 明确词项,就是明确词确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它的意义。 • 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有:限制和概括、定义、划分。
• 1、限制和概括
• 反变关系:属种关系的词项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即词项的内 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外延越大,内涵越少。
• 词项的限制:增加一个词项的内涵使外延较大的词项过渡到外延较 小的词项。

如在“劳动产品”的内涵中增加“用来交换”这一层意义,就
得到“商品”这个外延较小的词项。
• 词项的概括:减少一个词项的内涵使外延较小的词项过渡到外延较 大的词项。

如在“等边三角形”的内涵中减少“等边”这一层意义,就得
到“三角形”这个外延较大的词项。
4
(二)词项的种类
➢ 根据词项外延的数量,词项可分为单独词项、普 遍词项和空词项。
➢ 根据词项指称的是群体还是个体,词项可分为集 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 根据词项指称某类事物,还是某类事物以外的事 物,词项可分为正词项和负词项。
5
• 单独词项
• 单独词项是指称唯一对象的词项,如;“北京”、“黄山”指称 某一个特定地点;而“杜甫”、“鲁迅”则指称某一个特定人物。
13
• 2、定义

定义就是用简洁的语句明确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从而揭示了词项表
达的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
• 定义的成分: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定义联项(是,就
•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 (2)所有的理论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联项:是,不是
个 逻辑常项
命 题
量项:所有
中 的
主项:鲁迅,理论
词 逻辑变项

谓项:伟大的文学家,检验真理的标准
2
2、概念、语词和词项
• 概念:是哲学和心理学的范畴,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
性的思维形态。
• 语词:是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中能独立使用的单位。
• 空词项
• 空词项是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词项。

例如:上帝,大于3而小于4的自然数…

一个词项是否是空词项,与它出现的语境有关。
6
• 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集合词项是指称群体的词项。群体是由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例
如:森林、丛书、人类、民族、工人阶级…

非集合词项是指称任何个体的词项。
• 例如:树、书、人、汉族人、工人…
概念外延的重合,用圆圈的交叉表示概 念外延的交叉,用圆圈的分离表概念外 延的不重合。
任意概念间的关系都可用欧拉图准 确地表示出来。
9
若用欧拉图表示,则两个概念A和B间的关
系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
A·B
AB
BA
A
B
A
B
10
全同关系
相容关系
A·B
A和B两个词指称同一对象,其外延完 全重合。
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题的成分有: • 主项:“教师”、 谓项:“知识分子”、 量项:“所有”、 联项:
“是”。 • 传统词项逻辑只研究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不能处理关系命题。传
统词项逻辑主要使用自然语言来研究直言命题的形式和推理。其中推 理包括对当关系推理、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三段论推理。
1
二、词项 (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 1、词项是思维及语言表达中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充当简单命题成分中的逻辑变项和 逻辑常项。例如:
有属性的,所以词项的内涵也就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所具有 的、并且已被人们认识到的特有属性。 • 例如:“人”这个词项的内涵是“能思维、会说话、能 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 词项的外延 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对象。词项指称的一类 对象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这个 词项的外延。 • 例如:“正偶数”这个词项的外延是{2,4,6,8…} 这个集合。
• 正词项和负词项

正词项,又叫肯定词项,是指称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词项。
• 如:金属、正义战争、有性繁殖…

负词项,又叫否定词项,是指称缺少某种属性的对象的词项。
• 如:非金属、பைடு நூலகம்正义战争、无性繁殖…
7
(三)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 逻辑学所研究的词项间的关系是从外延这个角度考虑的, 也就是说它研究的是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 语言中的专名、摹状词、表达一个事物类的词项都是单独词项。 如:

专名:鲁迅,中国外交部,神州五号,…

摹状词:世界最高峰,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

表达一个事物类的词项:人类,有机界, …
• 普遍词项
• 普遍词项是指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词项。
• 普遍词项的外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

例如:工人,汽车,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